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课堂就是一个缤纷的世界,一个课堂就是一个师生心灵共舞的家园。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老师必须具有“煽情”的才华,艺术地引导学生徜徉于语文的“大观园”之中,感受语言文化的魅力,在文学的熏陶中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因此,老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及时发现他的兴趣所在,创造一个良好的培养兴趣的环境,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通过各种途径帮助他们获得学习上的成功,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享受到自主学习的乐趣。
一、善于从文本中提炼美感,以情动人
语文是一门充满美的魅力的课程,其丰富的内容反映着中华文化的丰厚底蕴和世界文化的多姿多彩,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教科书中大量优秀的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都会给学生带来很高的审美享受和深刻的美学思考。教材中的名篇佳作,无不是作者“情”的结晶。有对美好事物的热切向往,有对高尚人格的至诚赞颂,有对丑恶势力的愤怒鞭笞,也有对生命的执着追求等。这些浓烈的情感,给学生以真、善、美的感染和熏陶。如朱自清的散文《春》,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开朗奔放、如醉如痴的情感,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大自然的热爱情感。教师要激发学生为“春”动情,挖掘作品蕴涵的思想,叩开学生情感的心扉。
新人教版的教材很有针对性,给人一种贴近生活的现实气息和活泼轻松的美的享受,而且支持和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一个思考、探究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产生内心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使他们感知敏锐,想像丰富,思维活跃,理解深刻。
二、自主探究,享受全新的创造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兴趣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和认识倾向,对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具有定向、推动和激励作用。当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时,他们就会乐意地去学习,并表现出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敏锐的感知。自主探究的兴趣不应只是起点,而应贯穿语文课堂教学的始终。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自主合作的学习氛围,生动鲜明的教学情境,多种激励的机制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的兴趣。而设计疑问,提出问题,即教师要结合新旧知识和学生的知识能力现状,独具匠心地设计一些激疑性、探究性、迁移性、发散性问题,造成“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教学境界,更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或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为自主探究学习作充分的心理与智能准备。
如在《绿色蝈蝈》一课的教学中,我布置学生在预习中根据课文内容提三个以上的问题。同学们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每人在预习本上写了二至三个问题,虽然提的水平不高,但通过这个环节基本上能画出重点词句,寻找出不理解之处,并能大胆质疑,甚至可以提出对知识本身的怀疑,这就能使学生产生查阅的动力,争论的欲望,获胜的信心。在基本疏通了课文内容后,我再给他们一定的时间将课文中的难点或疑点集中起来,仔细地研读和讨论,这时候的问题已经可以凸现课文内容的特点、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了,同学们也因此更深刻地了解了文章的内涵,走近了作者,有的赞叹法布尔对世界的杰出贡献;有的敬仰他为了专心于昆虫的研究。而我则根据教学目标,筛选出最主要的问题,让学生以四人为一组开展讨论,找依据回答问题,课堂教学中把学生推向主动位置,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得到了极好的锻炼。这样就可以使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进入语文课堂理想的境界,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妙趣横生
多媒体手段使用的“度”得当,可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集图、音、文、像为一体,可以将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内容变成形声搭配结合的立体平面交叉,有声无声结合的画面图式,以造成特殊的情景,扣击学生的心灵,营造心境,以期引起强烈的审美共振。在教学《云南的歌会》时,我做了这样的一个课件:一开始播放《月光下的凤尾竹》、《彩云之南》,然后播放课件,形象生动的画面,标准逼真的情境朗读,悦耳动听的音乐背景,让学生听完歌曲以后读课文,学生学习兴趣很浓,把学生带入一个有着丰富信息的学习情境中去,让学生在这里耳濡目染,主动探索美,发现美,感受美,陶冶了情趣,身心快乐、愉悦。在学习《小石潭记》一文时,刚开始提问:课文描绘了哪些景物?学生回答后,老师用投影出示了这些事物,是静止的画面,学生看后没什么反应?这时老师启发学生:“你认为这样的画面符合课文内容吗?如不符合,该怎样具体设计呢?”学生们活跃起来,展开他们想像的翅膀,来描述他们心中的小石潭,他们各抒己见,按照自己的审美观点来设计画面,老师综合后,投影出带有动画的小石潭的课件,学生激情高涨,心情舒畅,尽情地领略小石潭的优美风景。由此证明,多媒体教学以它的形象性、直观性、趣味性、丰富性等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审美情趣,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随着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在现代课程观念中,教师已经不是作为被动的“雇用者”而存在,而是课程设计和课程创新的参与者、行动者。因此,在新的课程实施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需要、教学的需要,选择更多适合的资源供学生学习。
美化语文,趣化课堂,是教学改革的必然。因此,语文教学就应该冲破传统的以课堂老师讲授为中心的封闭型模式,实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式教学。
面向语文学习的广阔天地,拓宽语文训练的门径,创设语文活动情景;更新学生的学习地位,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转变为接受性、体验性、自主性学习方式的结合;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探究、应用能力;以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个性为己任,为解放学生的心灵、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而努力;注重习惯养成、方法指导和能力培养。鼓励并要求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随时随地开展语文学习,将语文学习与其它学科的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更多地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自己钻研教材,体验文本内容和作者的情感,逐步形成问题意识,形成专题研究的意识,切实有效地搞好语文活动课外活动。美化语文,趣化课堂的教学,让学生既喜闻乐见,又得到真正的训练和提高。学生通过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语文美化之时,课堂趣化之时,就应该是新课程改革下语文教学脱胎换骨、卓有成效之时。
一、善于从文本中提炼美感,以情动人
语文是一门充满美的魅力的课程,其丰富的内容反映着中华文化的丰厚底蕴和世界文化的多姿多彩,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教科书中大量优秀的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都会给学生带来很高的审美享受和深刻的美学思考。教材中的名篇佳作,无不是作者“情”的结晶。有对美好事物的热切向往,有对高尚人格的至诚赞颂,有对丑恶势力的愤怒鞭笞,也有对生命的执着追求等。这些浓烈的情感,给学生以真、善、美的感染和熏陶。如朱自清的散文《春》,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开朗奔放、如醉如痴的情感,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大自然的热爱情感。教师要激发学生为“春”动情,挖掘作品蕴涵的思想,叩开学生情感的心扉。
新人教版的教材很有针对性,给人一种贴近生活的现实气息和活泼轻松的美的享受,而且支持和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一个思考、探究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产生内心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使他们感知敏锐,想像丰富,思维活跃,理解深刻。
二、自主探究,享受全新的创造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兴趣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和认识倾向,对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具有定向、推动和激励作用。当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时,他们就会乐意地去学习,并表现出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敏锐的感知。自主探究的兴趣不应只是起点,而应贯穿语文课堂教学的始终。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自主合作的学习氛围,生动鲜明的教学情境,多种激励的机制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的兴趣。而设计疑问,提出问题,即教师要结合新旧知识和学生的知识能力现状,独具匠心地设计一些激疑性、探究性、迁移性、发散性问题,造成“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教学境界,更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或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为自主探究学习作充分的心理与智能准备。
如在《绿色蝈蝈》一课的教学中,我布置学生在预习中根据课文内容提三个以上的问题。同学们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每人在预习本上写了二至三个问题,虽然提的水平不高,但通过这个环节基本上能画出重点词句,寻找出不理解之处,并能大胆质疑,甚至可以提出对知识本身的怀疑,这就能使学生产生查阅的动力,争论的欲望,获胜的信心。在基本疏通了课文内容后,我再给他们一定的时间将课文中的难点或疑点集中起来,仔细地研读和讨论,这时候的问题已经可以凸现课文内容的特点、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了,同学们也因此更深刻地了解了文章的内涵,走近了作者,有的赞叹法布尔对世界的杰出贡献;有的敬仰他为了专心于昆虫的研究。而我则根据教学目标,筛选出最主要的问题,让学生以四人为一组开展讨论,找依据回答问题,课堂教学中把学生推向主动位置,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得到了极好的锻炼。这样就可以使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进入语文课堂理想的境界,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妙趣横生
多媒体手段使用的“度”得当,可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集图、音、文、像为一体,可以将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内容变成形声搭配结合的立体平面交叉,有声无声结合的画面图式,以造成特殊的情景,扣击学生的心灵,营造心境,以期引起强烈的审美共振。在教学《云南的歌会》时,我做了这样的一个课件:一开始播放《月光下的凤尾竹》、《彩云之南》,然后播放课件,形象生动的画面,标准逼真的情境朗读,悦耳动听的音乐背景,让学生听完歌曲以后读课文,学生学习兴趣很浓,把学生带入一个有着丰富信息的学习情境中去,让学生在这里耳濡目染,主动探索美,发现美,感受美,陶冶了情趣,身心快乐、愉悦。在学习《小石潭记》一文时,刚开始提问:课文描绘了哪些景物?学生回答后,老师用投影出示了这些事物,是静止的画面,学生看后没什么反应?这时老师启发学生:“你认为这样的画面符合课文内容吗?如不符合,该怎样具体设计呢?”学生们活跃起来,展开他们想像的翅膀,来描述他们心中的小石潭,他们各抒己见,按照自己的审美观点来设计画面,老师综合后,投影出带有动画的小石潭的课件,学生激情高涨,心情舒畅,尽情地领略小石潭的优美风景。由此证明,多媒体教学以它的形象性、直观性、趣味性、丰富性等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审美情趣,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随着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在现代课程观念中,教师已经不是作为被动的“雇用者”而存在,而是课程设计和课程创新的参与者、行动者。因此,在新的课程实施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需要、教学的需要,选择更多适合的资源供学生学习。
美化语文,趣化课堂,是教学改革的必然。因此,语文教学就应该冲破传统的以课堂老师讲授为中心的封闭型模式,实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式教学。
面向语文学习的广阔天地,拓宽语文训练的门径,创设语文活动情景;更新学生的学习地位,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转变为接受性、体验性、自主性学习方式的结合;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探究、应用能力;以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个性为己任,为解放学生的心灵、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而努力;注重习惯养成、方法指导和能力培养。鼓励并要求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随时随地开展语文学习,将语文学习与其它学科的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更多地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自己钻研教材,体验文本内容和作者的情感,逐步形成问题意识,形成专题研究的意识,切实有效地搞好语文活动课外活动。美化语文,趣化课堂的教学,让学生既喜闻乐见,又得到真正的训练和提高。学生通过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语文美化之时,课堂趣化之时,就应该是新课程改革下语文教学脱胎换骨、卓有成效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