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令人叹为观止的“史上最牛连环抄袭门”尚未谢幕,近日井冈山大学又再次粉墨登场,继去年因70篇造假论文被杂志撤稿一夜成名后,又以39篇论文被撤而在社会上掀起了轩然大波。不可否认的是,眼下科研不端行为愈演愈烈,这种不端行为的后果也愈发严重。就此,笔者针对科研不端行为的后果问题的几个基本问题进行分析。
1、科研不端行为后果的性质与量度
通过对国内外学者关于科研不端行为后果的观察发现,其所唯一关注的是科研不端行为的负面作用和消极后果。相反,他们几乎全部都忽视由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各种主体应对科研不端行为所带来的制度设计变革及其完善,以及体制运转机制逐步走向健康、有序和高效。即是指其间接导致的正面和积极后果——促使有关社会制度及相应监管体制设计或安排的增加、补充、完善,新的社会关系的逐渐理顺和协调,相应监管机制效力的增强,应对有关重大紧急或突发科研不端行为事件能力的提升等。
至于科研不端行为后果量度的测定问题,国外也有少数学者作了一些积极有益的探索,然而要真正从量度方面客观、及时、准确地评价和判断科研不端行为,对于各类对象所造成的心理与经济的损害大小、观念与体制的破坏程度、信誉与制度的危害水平、伦理道德滑坡与经济成本增加的规模等,显然目前这是一项既富有挑战性又极为困难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2、科技不端行为后果的范围和对象
科研不端行为虽然是发生在项目申报、审批、实施或执行、成果评价、公布、传播及其利用,科研资源条件与成果管理等整个科学研究和评价及管理活动过程中或这一范围之内的非常态行为,且其只是表明正常的科研行为与科研不端行为的范围界限。然而,由于行为范围与行为后果范围本身的不一致性,或者说行为后果范围要远远大于行为自身的范围。因此,从行为人自身开始,经由其所处的科学共同体及其科研文化与体制环境,直至整个社会及其相关子系统外部环境等,都有可能构成科研不端行为后果的广阔范围。
相应地,根据科研不端行为后果作用的直接与间接性质,其所指向的对象或目标,也可以包括科研不端行为主体或实施者自身、主体合作者及其所处的专业共同体等科研组织以及组织文化、科学文化与科研体制及制度环境、外部社会文化及其体制制度环境等。
3、科研不端行为后果的动态演变及其扩散机制
研究成果表明,科学家行为与研究活动受其内在动机与外在环境等因素变化的影响,非常态的行为也相应地或多或少地发生着性质与范围、主体与客体、目标与手段等方面的改变。由一开始只是有意或无意地违背伦理规范的、影响范围基本局限于共同体内的、轻微的极少数失范行为,逐渐演变到为了追逐名利故意甚至恶意实施的、既背离伦理更违反政策法律法规的、影响范围波及整个社会的、越来越多且越来越猖獗的严重不端行为。
尽管科研不端行为有着自身独特的孕育、发生和演变的历史轨迹及其固有的内在本质和规律性,也由其固有的潜伏与隐藏性、缓发与迟滞性导致了揭发与防范的艰难性。然而,一方面,因其自身上述特征一旦被揭发并暴露和公开于整个社会乃至普通公众之时,其所造成的危害后果与各种消极或负面的社会影响已经无法挽回。另一方面,科研不端行为后果的动态演变及其扩散速度快,促使不端行为的危害后果与消极或负面影响,形成了一种分裂增殖、加速扩张、集聚放大、骤然消亡的传播与扩散机制及效应。
1、科研不端行为后果的性质与量度
通过对国内外学者关于科研不端行为后果的观察发现,其所唯一关注的是科研不端行为的负面作用和消极后果。相反,他们几乎全部都忽视由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各种主体应对科研不端行为所带来的制度设计变革及其完善,以及体制运转机制逐步走向健康、有序和高效。即是指其间接导致的正面和积极后果——促使有关社会制度及相应监管体制设计或安排的增加、补充、完善,新的社会关系的逐渐理顺和协调,相应监管机制效力的增强,应对有关重大紧急或突发科研不端行为事件能力的提升等。
至于科研不端行为后果量度的测定问题,国外也有少数学者作了一些积极有益的探索,然而要真正从量度方面客观、及时、准确地评价和判断科研不端行为,对于各类对象所造成的心理与经济的损害大小、观念与体制的破坏程度、信誉与制度的危害水平、伦理道德滑坡与经济成本增加的规模等,显然目前这是一项既富有挑战性又极为困难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2、科技不端行为后果的范围和对象
科研不端行为虽然是发生在项目申报、审批、实施或执行、成果评价、公布、传播及其利用,科研资源条件与成果管理等整个科学研究和评价及管理活动过程中或这一范围之内的非常态行为,且其只是表明正常的科研行为与科研不端行为的范围界限。然而,由于行为范围与行为后果范围本身的不一致性,或者说行为后果范围要远远大于行为自身的范围。因此,从行为人自身开始,经由其所处的科学共同体及其科研文化与体制环境,直至整个社会及其相关子系统外部环境等,都有可能构成科研不端行为后果的广阔范围。
相应地,根据科研不端行为后果作用的直接与间接性质,其所指向的对象或目标,也可以包括科研不端行为主体或实施者自身、主体合作者及其所处的专业共同体等科研组织以及组织文化、科学文化与科研体制及制度环境、外部社会文化及其体制制度环境等。
3、科研不端行为后果的动态演变及其扩散机制
研究成果表明,科学家行为与研究活动受其内在动机与外在环境等因素变化的影响,非常态的行为也相应地或多或少地发生着性质与范围、主体与客体、目标与手段等方面的改变。由一开始只是有意或无意地违背伦理规范的、影响范围基本局限于共同体内的、轻微的极少数失范行为,逐渐演变到为了追逐名利故意甚至恶意实施的、既背离伦理更违反政策法律法规的、影响范围波及整个社会的、越来越多且越来越猖獗的严重不端行为。
尽管科研不端行为有着自身独特的孕育、发生和演变的历史轨迹及其固有的内在本质和规律性,也由其固有的潜伏与隐藏性、缓发与迟滞性导致了揭发与防范的艰难性。然而,一方面,因其自身上述特征一旦被揭发并暴露和公开于整个社会乃至普通公众之时,其所造成的危害后果与各种消极或负面的社会影响已经无法挽回。另一方面,科研不端行为后果的动态演变及其扩散速度快,促使不端行为的危害后果与消极或负面影响,形成了一种分裂增殖、加速扩张、集聚放大、骤然消亡的传播与扩散机制及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