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数据已经成为各行各业至关重要的战略资源,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发展和实践创新置于大数据的视阈下进行研究和探讨正当其时。要进一步提升大数据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助推作用,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植入大数据思维,做好顶层设计;关注大数据本身,掌握核心信息;驾驭大数据技术,发挥终极价值。
关键词:大数据 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8-0076-02
早在1980年,阿尔文·托夫勒就在《第三次浪潮》中预言“大数据”时代即将到来,并把“大数据”称为“第三次浪潮的华彩乐章”。2012年,联合国发布《大数据促发展:挑战与机遇》白皮书,其中指出:“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大数据的出现将会对社会各个领域产生深刻影响。”同年,美国联邦政府发布“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将大数据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①2013年(学界称之为“大数据元年”),全球诸多领域开启与大数据技术的结合,我国也在各个领域展开了对大数据技术应用的探索与融合。随后,大数据嵌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各行各业不可或缺甚至是关乎成败的战略性资源。在这种时代境遇下,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发展和实践创新置于大数据的视阈下进行研究和探讨正当其时。
一、大数据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意义
1.大数据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大数据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当下的“时”与“势”。如今,大数据的概念已经广为人知,大数据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大数据的理论研究成果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大数据的实践应用全方位融入了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毋庸置疑,大数据已经成为重要的时代特征,人类社会正在经历一场由大数据引发的革命。大数据俨然成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种新的方法,世界的本质就是数据的采集、处理、分析和应用。大数据甚至被称为“未来的新石油”,成为数字时代各个国家、各个行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遵循与依托。任何一个行业如果无视大数据的生存与发展,囿于小数据时代的框架停滞不前,必将被抛进历史的尘埃中。因此,研究探讨基于大数据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优化、重构的题中应有之意。
2.大数据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资产
大数据固然包括海量的数据,但是大数据并不仅仅指数据的容量,还指大数据的多样性、快速性、精确性等特征,以及由这些特征所导致的复杂度,所谓“今天的大数据将不再是明天的大数据”。正如比尔·弗兰克斯所说,“这意味着当你在处理大数据时,你并不仅仅是拿到了一堆数据而已。大数据正在以复杂的格式,从不同的数据源高速地朝你奔涌而来。”②同时,“大”和“数据”都不是大数据中最重要的,质言之,如何驾驭大数据,也就是如何有效地分析、处理、利用大数据。大数据真正激动人心的部分是分析能力和分析深度的变革,例如销售行业运用逻辑回归分析技术对消费者的详细的网络行为数据进行分析,用来预测顾客的购买习惯及选择过程。“得大数据者得天下”,大数据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战略资源,唯有抓住机遇方能逐浪潮头。
3.大数据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范式
每一门科学的产生与发展都离不开其特有的研究范式。学界对于范式的概念莫衷一是,范式在本质上就是反映和描述特定学科推进科学研究的方法论模型。迄今为止,科学研究可以分为四类范式,依次为实验归纳,模型推演,仿真模拟和数据密集型科学发现。其中,“数据密集型”也就是现在我们所称的“科学大数据”。第三范式是“人脑 电脑”,人脑是主角,总要基于已有的认知,先提出可能的理论预设,再搜集数据,然后通过计算来验证。而基于大数据的第四范式是“电脑 人脑”,电脑是主角。是先有了大量的已知数据,然后通过计算得出之前未知的理论。大数据将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的转换、优化,为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研究提供崭新的战略框架和研究方法。在大数据思维下,思想政治教育在理论框架、学科背景、逻辑范畴、研究方法等方面将进行一场全面的变革。
4.大数据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技术支撑
在小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以质性研究为主的。“要制订和运用相关指标体系,对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发展状况实行跟踪式的质性分析,并定期对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状况开展总体的检查评估,以使之适应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客观要求。为此,主管部门需要建立专门的数据库。”③可喜的是,大数据为思想政治教育采用试验、实验、量化研究提供了技術支撑,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适逢其时。在数据的采集方面,大数据已经超越了从前的提取、转换、加载即ETL过程,直接把所有重要的数据整合在一起。这在不久以前还是天方夜谭,现在显著增强了数据扩展性和适应性的关系型数据管理系统已经被广泛使用。在数据的分析环节,在分析软件中内置把分析流程提交给数据库执行的MPP海量并行处理系统、可以根据需求弹性调整系统能力并按用户使用量计费的云计算等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提供了多种选择。
二、大数据助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路径
基于大数据思维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是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基本功能、基本结构以及基本要素不可动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要顺势而为。解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建构既有宏观战略考量又切实可行的对策路径,实现大数据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助推作用。
1.植入大数据思维,做好顶层设计
大数据是一个新概念,更是一个新视野、新视角、新思路。要充分发挥大数据在助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价值,还要做好对大数据资源管理和应用的顶层设计。首先,必须坚持党管高校、党委管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则。作为党领导下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由党委来领导、主导,这样才能保证高校的正确办学方向,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次,在制度层面上,要在原则与目标、组织与人员、机制与职能等框架体系上进行统筹指导、全面部署。大数据平台建设不是建设教育数据存储中心,而是强调各数据中心之间的有效融通。加强有利于充分挖掘大数据效能的制度建设,打破各信息系统之间数据资源碎片化、割据化的孤岛现象,做到信息共建、共享、共融,实现跨界组合、应用创新。再次,在技术层面上,要以“应用为先”为指导,设计创建数据、平台、应用三位一体的大数据平台基础架构,做到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具体工作创新。 2.关注大数据本身,掌握核心信息
信息技术革命以来的重点一直在技术(“T”)上,各种技术的产生发展喷薄而出,而在当下的大数据时代,具有核心价值的是信息(“I”)本身,即“得数据者得天下”。具体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首先必须说明的是这里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范畴上来讲是“大思政”,从教育主体上来说是全员教育,从教育时间上来说是全天候教育,从教育空间上来说是全方位教育。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如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考试记录、网络互动等;学生管理工作中产生的数据,如学生基础信息、家庭情况等;校园文化建设中产生的数据,如文体活动、社团活动等;学生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数据,如消费记录、网络社交等。当然,以上数据本身可能参差不齐、支离破碎,只有经过有效的整理、整合,才能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法宝。
3.驾驭大数据技术,发挥终极价值
大数据处理技术如同大数据本身一样类型繁多,发展迅猛,而且不分伯仲。
大数据本身意义重大,但是大数据的终极价值应该体现在与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工作的深度融合,进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智慧化发展变革上。因此,大数据的处理应该以解决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问题为导向,以免陷入纷繁复杂的数据泥沼。大体体现在以下三个环节:对海量数据进行深层次挖掘,提取、发现有效信息,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决策提供技术支持;对教育活动、过程、质量进行可视化监控、智能化管理;利用傳感设备对相关数据进行实时汇总分析,对校园安全、突发事件进行及时预警、处理。
创建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生态系统,思维、数据、技术三位一体,三维联动、协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必将大有作为、大放异彩。然而大数据本身的隐忧不容忽视:“第三只眼”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个人隐私将无处遁形;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大数据可以永久存储、多次利用,但也会被滥用、误用,告知与许可、责任与监管等相关政策法规付诸阙如;大数据预测,即“过去决定未来”,是对人的自由意志的摧毁,也是对公平公正的亵渎。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特殊性亦不容小觑:思想政治教育不同于知识教育,而是信仰教育。但隐忧与难题无碍大数据的迅猛发展,亦无碍我们继续利用大数据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与大数据同行是我们的不二选择。
注释:
①中国电子商务企业发展报告[A].大数据的发展历程与现状[C].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3:268-269.
②(美)比尔·弗兰克斯.驾驭大数据[M].黄海等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③张耀灿,钱广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论纲[J].思想教育研究,2014(7).
责任编辑:孙瑶
关键词:大数据 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8-0076-02
早在1980年,阿尔文·托夫勒就在《第三次浪潮》中预言“大数据”时代即将到来,并把“大数据”称为“第三次浪潮的华彩乐章”。2012年,联合国发布《大数据促发展:挑战与机遇》白皮书,其中指出:“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大数据的出现将会对社会各个领域产生深刻影响。”同年,美国联邦政府发布“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将大数据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①2013年(学界称之为“大数据元年”),全球诸多领域开启与大数据技术的结合,我国也在各个领域展开了对大数据技术应用的探索与融合。随后,大数据嵌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各行各业不可或缺甚至是关乎成败的战略性资源。在这种时代境遇下,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发展和实践创新置于大数据的视阈下进行研究和探讨正当其时。
一、大数据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意义
1.大数据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大数据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当下的“时”与“势”。如今,大数据的概念已经广为人知,大数据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大数据的理论研究成果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大数据的实践应用全方位融入了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毋庸置疑,大数据已经成为重要的时代特征,人类社会正在经历一场由大数据引发的革命。大数据俨然成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种新的方法,世界的本质就是数据的采集、处理、分析和应用。大数据甚至被称为“未来的新石油”,成为数字时代各个国家、各个行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遵循与依托。任何一个行业如果无视大数据的生存与发展,囿于小数据时代的框架停滞不前,必将被抛进历史的尘埃中。因此,研究探讨基于大数据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优化、重构的题中应有之意。
2.大数据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资产
大数据固然包括海量的数据,但是大数据并不仅仅指数据的容量,还指大数据的多样性、快速性、精确性等特征,以及由这些特征所导致的复杂度,所谓“今天的大数据将不再是明天的大数据”。正如比尔·弗兰克斯所说,“这意味着当你在处理大数据时,你并不仅仅是拿到了一堆数据而已。大数据正在以复杂的格式,从不同的数据源高速地朝你奔涌而来。”②同时,“大”和“数据”都不是大数据中最重要的,质言之,如何驾驭大数据,也就是如何有效地分析、处理、利用大数据。大数据真正激动人心的部分是分析能力和分析深度的变革,例如销售行业运用逻辑回归分析技术对消费者的详细的网络行为数据进行分析,用来预测顾客的购买习惯及选择过程。“得大数据者得天下”,大数据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战略资源,唯有抓住机遇方能逐浪潮头。
3.大数据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范式
每一门科学的产生与发展都离不开其特有的研究范式。学界对于范式的概念莫衷一是,范式在本质上就是反映和描述特定学科推进科学研究的方法论模型。迄今为止,科学研究可以分为四类范式,依次为实验归纳,模型推演,仿真模拟和数据密集型科学发现。其中,“数据密集型”也就是现在我们所称的“科学大数据”。第三范式是“人脑 电脑”,人脑是主角,总要基于已有的认知,先提出可能的理论预设,再搜集数据,然后通过计算来验证。而基于大数据的第四范式是“电脑 人脑”,电脑是主角。是先有了大量的已知数据,然后通过计算得出之前未知的理论。大数据将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的转换、优化,为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研究提供崭新的战略框架和研究方法。在大数据思维下,思想政治教育在理论框架、学科背景、逻辑范畴、研究方法等方面将进行一场全面的变革。
4.大数据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技术支撑
在小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以质性研究为主的。“要制订和运用相关指标体系,对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发展状况实行跟踪式的质性分析,并定期对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状况开展总体的检查评估,以使之适应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客观要求。为此,主管部门需要建立专门的数据库。”③可喜的是,大数据为思想政治教育采用试验、实验、量化研究提供了技術支撑,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适逢其时。在数据的采集方面,大数据已经超越了从前的提取、转换、加载即ETL过程,直接把所有重要的数据整合在一起。这在不久以前还是天方夜谭,现在显著增强了数据扩展性和适应性的关系型数据管理系统已经被广泛使用。在数据的分析环节,在分析软件中内置把分析流程提交给数据库执行的MPP海量并行处理系统、可以根据需求弹性调整系统能力并按用户使用量计费的云计算等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提供了多种选择。
二、大数据助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路径
基于大数据思维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是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基本功能、基本结构以及基本要素不可动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要顺势而为。解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建构既有宏观战略考量又切实可行的对策路径,实现大数据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助推作用。
1.植入大数据思维,做好顶层设计
大数据是一个新概念,更是一个新视野、新视角、新思路。要充分发挥大数据在助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价值,还要做好对大数据资源管理和应用的顶层设计。首先,必须坚持党管高校、党委管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则。作为党领导下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由党委来领导、主导,这样才能保证高校的正确办学方向,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次,在制度层面上,要在原则与目标、组织与人员、机制与职能等框架体系上进行统筹指导、全面部署。大数据平台建设不是建设教育数据存储中心,而是强调各数据中心之间的有效融通。加强有利于充分挖掘大数据效能的制度建设,打破各信息系统之间数据资源碎片化、割据化的孤岛现象,做到信息共建、共享、共融,实现跨界组合、应用创新。再次,在技术层面上,要以“应用为先”为指导,设计创建数据、平台、应用三位一体的大数据平台基础架构,做到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具体工作创新。 2.关注大数据本身,掌握核心信息
信息技术革命以来的重点一直在技术(“T”)上,各种技术的产生发展喷薄而出,而在当下的大数据时代,具有核心价值的是信息(“I”)本身,即“得数据者得天下”。具体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首先必须说明的是这里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范畴上来讲是“大思政”,从教育主体上来说是全员教育,从教育时间上来说是全天候教育,从教育空间上来说是全方位教育。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如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考试记录、网络互动等;学生管理工作中产生的数据,如学生基础信息、家庭情况等;校园文化建设中产生的数据,如文体活动、社团活动等;学生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数据,如消费记录、网络社交等。当然,以上数据本身可能参差不齐、支离破碎,只有经过有效的整理、整合,才能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法宝。
3.驾驭大数据技术,发挥终极价值
大数据处理技术如同大数据本身一样类型繁多,发展迅猛,而且不分伯仲。
大数据本身意义重大,但是大数据的终极价值应该体现在与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工作的深度融合,进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智慧化发展变革上。因此,大数据的处理应该以解决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问题为导向,以免陷入纷繁复杂的数据泥沼。大体体现在以下三个环节:对海量数据进行深层次挖掘,提取、发现有效信息,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决策提供技术支持;对教育活动、过程、质量进行可视化监控、智能化管理;利用傳感设备对相关数据进行实时汇总分析,对校园安全、突发事件进行及时预警、处理。
创建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生态系统,思维、数据、技术三位一体,三维联动、协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必将大有作为、大放异彩。然而大数据本身的隐忧不容忽视:“第三只眼”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个人隐私将无处遁形;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大数据可以永久存储、多次利用,但也会被滥用、误用,告知与许可、责任与监管等相关政策法规付诸阙如;大数据预测,即“过去决定未来”,是对人的自由意志的摧毁,也是对公平公正的亵渎。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特殊性亦不容小觑:思想政治教育不同于知识教育,而是信仰教育。但隐忧与难题无碍大数据的迅猛发展,亦无碍我们继续利用大数据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与大数据同行是我们的不二选择。
注释:
①中国电子商务企业发展报告[A].大数据的发展历程与现状[C].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3:268-269.
②(美)比尔·弗兰克斯.驾驭大数据[M].黄海等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③张耀灿,钱广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论纲[J].思想教育研究,2014(7).
责任编辑:孙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