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口蹄疫属偶蹄兽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全世界每年都有本病流行,我国各地也有不同程度发生。国际兽医局将其列为A类第一位烈性传染病,我国也将其列为第一类传染病之首。目前正值本病流行高发季节,大部份规模化猪场早都做好了相关的防范措施,但仍有相当一部分中小型猪场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有的抱着侥幸心理,敷衍应付;有的缺少经验,措施不够严谨,顾此失彼。如此种种,将随时有暴发流行本病、招至灭顶之灾的危险。现笔者结合防控实际和工作体会,谈谈冬春季节规摸化猪场口蹄疫的综合防制。
一、口蹄疫的巨大危害性
(一)扑杀病猪及同栏(群)猪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十分惊人。据报道,1997年3月我国台湾省发生本病,至8月底,扑杀了病猪和同栏(群)猪600多万头,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达120多亿美元;1999年本病再次肆虐全岛,数千个养猪场受害,扑杀生猪400多万头,经济损失达100多亿美元。前几年广东省流行的口蹄疫也曾导致一些中小猪场关门罢养,某些规模化猪场也因本病的危害而损失惨重。
(二)因发生本病,生猪及其产品的流通受到严格限制,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如1999年我国台湾省发生的猪口蹄疫,导致每年600多万头猪16亿美元的外销市场损失。
(三)为扑灭和防止疫情扩散蔓延所采取的封锁、隔离、停止生猪及其产品的流通、关闭其交易市场和屠宰场等,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可估量。
(四)为扑杀病猪,销毁或无害化处理死猪尸体,耗费巨大的人力、财力和物力。
(五)彻底消毒被污染的栏舍及周边环境,耗资巨大。
(六)疫情暴发后,猪场封锁,打乱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损失惨重,甚至招来灭项之灾。
二、防制口蹄疫的艰巨性
防制口蹄疫的艰巨性由以下因素所决定:
(一)传播速度迅猛。自然感染,1d可出现症状,若不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往往在2~3d内危及全场,令人措手不及,顾此失彼。
(二)发病率高。任何生长(产)阶段的猪都可发病,新生仔猪几乎100%感染。
(三)传染途径复杂。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伤口等感染,也可通过完整的皮肤粘膜或交配、哺乳等途径感染。传染途径繁多,防不胜防。
(四)病毒的变异性。本病毒极易发生变异,病猪体内的病毒抗原往往前期和后期各不相同,这是造成临床实践中免疫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五)病毒具有较强抵抗力。据资料记载,本病毒污染的干燥垃圾14d后仍有致病力;散落土壤中的病毒28d仍可存活;在发酵的粪尿中的病毒39d仍具传染性;在阴暗低温(-30℃)环境中的病毒可存活动2年之久。这给清除病原、控制传播增加了难度。
三、口蹄疫的流行特点
(一)多种偶蹄动物均可感染。
(二)幼畜感染发病率最高,常达100%。
(三)传播途径复杂。传染源主要为病猪或带毒家畜,通过排泄物、分泌物和呼出的气体等途径,向外排放感染力极强的病毒,污染饲料、饮水、空气、用具和环境,造成污染;或随带毒猪屠宰后未经无害处理的肉品、内脏、皮毛、血水而广泛传播。
(四)有较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由于本病毒对高温和光照的耐受性较差,因而具有较明显的季节性,一般盛夏和秋季较少发生,寒冷阴湿的冬春季节常暴发流行。但高度集约化猪场,特别易感动物高度集中时,不分季节,一旦被感染,则往往传播迅猛,酿成大祸。
四、口蹄疫的临床症状
自然感染的潜伏期24~96h,人工感染潜伏期18~72h。临床上常以病猪蹄冠、蹄踵、蹄叉和副蹄等处出现水泡和溃疡,运动严重障碍为主要特征。有时吻突和口腔粘膜以及母猪的乳头、乳房也會出现水泡和溃疡。
病猪蹄部发炎红肿,体温升高至40~41℃,卧地不起,不食不喝,强行驱赶则出现明显跛行,难以站立。1~2d后水泡溃烂,患处露出鲜红或暗红色的溃疡面,此时若猪群拥挤或人为强行驱赶,常造成蹄甲脱落,鲜血淋漓。病损的蹄部若及时合理处置可有效防止脱落与感染,10~15d即可愈合。本病发病致死率因患猪年龄不同而异,仔猪可高达50%~60%。
五、口蹄疫的防制措施
认真贯彻《动物防疫法》,按照“预防为主”的原则,采取严密的综合防制措施。
(一)杜绝传染来源
1.猪场封闭式管理
为杜绝病原入侵,规模化养猪场实施封闭式管理。场内员工一般不得外出,场外人员禁止入场。必要的业务往来人员和饲料运输车辆司机(包括外出归未员工),必须按照入场的消毒措施严格消毒后始可放行。根据本病特点,结合本场实际,制定应急预案,以便一旦暴发本病时从容应对。
2.强化消毒等防范措施
一是猪场大门口设立消毒池,对人流、车流、物流的严格消毒,达到杜绝病原入侵。二是设立员工沐浴更衣消毒间。严防员工从场外“带”回病原。三是净化生活区域和生产环境。如大门口内外、公共食堂等其主要通道、生活生产区域,都应每周进行消毒。四是出猪台外应予重点防范。饲养人员一律不得涉足出猪台,赶猪装猪工作应由非生产一线人员负责。每次出猪后必彻底消毒。
3.冬春季节暂停引种,防止引入病原
(二)消除传染媒介
传染媒介是传染病传染锁链的重要环节之一,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1)严禁串栏串舍。(2)严禁工具混用。(3)加强对饲料运输车辆的消毒。(4)避免不同猪舍间猪群的猪猪接触。(5)防止猫犬进场。(6)驱虫灭鼠。
(三)降低猪群对本病的易感性
1.加强饲养管理
栏舍要清洁卫生,干燥暖和,减少应激,消除发病诱因;饲料要新鲜优质,配方要合理,日粮要充足;实行人性化管理,使猪睡好吃饱。通过加强饲养管理,把猪养肥养壮,增强猪只体质,提高群体健康水平和抗病能力。
2.适时药物预防
按照预防用药计划,适时混饲混饮相关抗菌药物和保健制剂,提高猪群健康水平。
3.切实接种疫苗
疫苗接种是控制口蹄疫发生的有效手段和重要措施。疫苗每隔3个月普注一次;同时,对全群普注后的新生群体必须按免疫程序及时补针。
六、暴发口蹄疫疫情的应急措施
(一)紧急扑杀第一头病猪和同栏(舍)猪
实践证明,这是防止病原扩散、确保猪群安全的最果断、最明智、最有效的办法,即当发现疑似口蹄疫病例时,立即报告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经确诊后,采取果断措施,封锁病猪舍,采用非放血方式扑杀病猪和同栏猪只,进行无害处理。被病猪污染的栏舍,立即以高效消毒药水反复、彻底、严格消毒。相邻或同舍各栏的地板、墙壁和空间也以同样药水带猪消毒,每日4次。
(二)封锁与消毒
划定疫点、疫区、威胁区和安全区,进行严密封锁与消毒。
病猪栏划为疫点,其周围区域各栏舍划为疫区,疫区周围划为威胁区,威胁区外围为安全区。划定后,实施严格封锁,所有猪只和人员一律不得向本区外转移活动,所有饲养人员一律在各自的猪舍内作业食宿(床上用品和生活用品一律由场方采购配送,以便解除封锁时统一消毒处理)。
全场所有猪舍四周,须用布帘密封,严防风源性传播。并每日以高效无刺激的消毒药水带猪消毒,疫区4次/日,威胁区3次/日,安全区2次/日。消毒工作力求彻底到位,全场同步进行(各区之间,第一次与最后一次消毒时间应同步),消毒药水宜每周更换一次。
(三)强化紧急免疫接种
疫情一旦发生,全场猪群应实施一次高效疫苗紧急接种,隔2周后再进行一次加强免疫。免疫注射时务必做到一猪一针头。免疫注射工作需尽早、同步进行。
(四)群策群力,共同抗击疫情
由于猪场封锁,工作人员的正常生活秩序全被打乱,心理压力颇大,必须做好方方面面的协调,在切实做好药物疫苗组织供应、确保防控工作有序开展的同时,还要加强生活后勤保障,做好人心抚慰,安定员工情绪,依靠群策群力、密切配合,共同抗击疫情危害。
(五)解除封锁
当最后一头病猪痊愈或死亡后第21d,不再出现新的病例时,即可解除封锁。解封时,全场实施一次全面彻底大消毒和环境大清理。解封之后,还应进行一次全面总结,为今后防止口蹄疫的发生及控制其流行积累经验。
总之,口蹄疫防制和其他传染病的防制工作一样,必须针对打断其传染链上下功夫。但根据本病特点和生产实践的经验教训,笔者认为,本病的防制重点应放在杜绝病原入侵方面上来,即千方百计把病原拒于猪场之外。没有病原入侵,万事大吉;而病原一旦冲破入侵屏障进入猪场,暴发疫情,一切措施都将显得被动与无奈。
一、口蹄疫的巨大危害性
(一)扑杀病猪及同栏(群)猪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十分惊人。据报道,1997年3月我国台湾省发生本病,至8月底,扑杀了病猪和同栏(群)猪600多万头,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达120多亿美元;1999年本病再次肆虐全岛,数千个养猪场受害,扑杀生猪400多万头,经济损失达100多亿美元。前几年广东省流行的口蹄疫也曾导致一些中小猪场关门罢养,某些规模化猪场也因本病的危害而损失惨重。
(二)因发生本病,生猪及其产品的流通受到严格限制,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如1999年我国台湾省发生的猪口蹄疫,导致每年600多万头猪16亿美元的外销市场损失。
(三)为扑灭和防止疫情扩散蔓延所采取的封锁、隔离、停止生猪及其产品的流通、关闭其交易市场和屠宰场等,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可估量。
(四)为扑杀病猪,销毁或无害化处理死猪尸体,耗费巨大的人力、财力和物力。
(五)彻底消毒被污染的栏舍及周边环境,耗资巨大。
(六)疫情暴发后,猪场封锁,打乱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损失惨重,甚至招来灭项之灾。
二、防制口蹄疫的艰巨性
防制口蹄疫的艰巨性由以下因素所决定:
(一)传播速度迅猛。自然感染,1d可出现症状,若不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往往在2~3d内危及全场,令人措手不及,顾此失彼。
(二)发病率高。任何生长(产)阶段的猪都可发病,新生仔猪几乎100%感染。
(三)传染途径复杂。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伤口等感染,也可通过完整的皮肤粘膜或交配、哺乳等途径感染。传染途径繁多,防不胜防。
(四)病毒的变异性。本病毒极易发生变异,病猪体内的病毒抗原往往前期和后期各不相同,这是造成临床实践中免疫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五)病毒具有较强抵抗力。据资料记载,本病毒污染的干燥垃圾14d后仍有致病力;散落土壤中的病毒28d仍可存活;在发酵的粪尿中的病毒39d仍具传染性;在阴暗低温(-30℃)环境中的病毒可存活动2年之久。这给清除病原、控制传播增加了难度。
三、口蹄疫的流行特点
(一)多种偶蹄动物均可感染。
(二)幼畜感染发病率最高,常达100%。
(三)传播途径复杂。传染源主要为病猪或带毒家畜,通过排泄物、分泌物和呼出的气体等途径,向外排放感染力极强的病毒,污染饲料、饮水、空气、用具和环境,造成污染;或随带毒猪屠宰后未经无害处理的肉品、内脏、皮毛、血水而广泛传播。
(四)有较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由于本病毒对高温和光照的耐受性较差,因而具有较明显的季节性,一般盛夏和秋季较少发生,寒冷阴湿的冬春季节常暴发流行。但高度集约化猪场,特别易感动物高度集中时,不分季节,一旦被感染,则往往传播迅猛,酿成大祸。
四、口蹄疫的临床症状
自然感染的潜伏期24~96h,人工感染潜伏期18~72h。临床上常以病猪蹄冠、蹄踵、蹄叉和副蹄等处出现水泡和溃疡,运动严重障碍为主要特征。有时吻突和口腔粘膜以及母猪的乳头、乳房也會出现水泡和溃疡。
病猪蹄部发炎红肿,体温升高至40~41℃,卧地不起,不食不喝,强行驱赶则出现明显跛行,难以站立。1~2d后水泡溃烂,患处露出鲜红或暗红色的溃疡面,此时若猪群拥挤或人为强行驱赶,常造成蹄甲脱落,鲜血淋漓。病损的蹄部若及时合理处置可有效防止脱落与感染,10~15d即可愈合。本病发病致死率因患猪年龄不同而异,仔猪可高达50%~60%。
五、口蹄疫的防制措施
认真贯彻《动物防疫法》,按照“预防为主”的原则,采取严密的综合防制措施。
(一)杜绝传染来源
1.猪场封闭式管理
为杜绝病原入侵,规模化养猪场实施封闭式管理。场内员工一般不得外出,场外人员禁止入场。必要的业务往来人员和饲料运输车辆司机(包括外出归未员工),必须按照入场的消毒措施严格消毒后始可放行。根据本病特点,结合本场实际,制定应急预案,以便一旦暴发本病时从容应对。
2.强化消毒等防范措施
一是猪场大门口设立消毒池,对人流、车流、物流的严格消毒,达到杜绝病原入侵。二是设立员工沐浴更衣消毒间。严防员工从场外“带”回病原。三是净化生活区域和生产环境。如大门口内外、公共食堂等其主要通道、生活生产区域,都应每周进行消毒。四是出猪台外应予重点防范。饲养人员一律不得涉足出猪台,赶猪装猪工作应由非生产一线人员负责。每次出猪后必彻底消毒。
3.冬春季节暂停引种,防止引入病原
(二)消除传染媒介
传染媒介是传染病传染锁链的重要环节之一,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1)严禁串栏串舍。(2)严禁工具混用。(3)加强对饲料运输车辆的消毒。(4)避免不同猪舍间猪群的猪猪接触。(5)防止猫犬进场。(6)驱虫灭鼠。
(三)降低猪群对本病的易感性
1.加强饲养管理
栏舍要清洁卫生,干燥暖和,减少应激,消除发病诱因;饲料要新鲜优质,配方要合理,日粮要充足;实行人性化管理,使猪睡好吃饱。通过加强饲养管理,把猪养肥养壮,增强猪只体质,提高群体健康水平和抗病能力。
2.适时药物预防
按照预防用药计划,适时混饲混饮相关抗菌药物和保健制剂,提高猪群健康水平。
3.切实接种疫苗
疫苗接种是控制口蹄疫发生的有效手段和重要措施。疫苗每隔3个月普注一次;同时,对全群普注后的新生群体必须按免疫程序及时补针。
六、暴发口蹄疫疫情的应急措施
(一)紧急扑杀第一头病猪和同栏(舍)猪
实践证明,这是防止病原扩散、确保猪群安全的最果断、最明智、最有效的办法,即当发现疑似口蹄疫病例时,立即报告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经确诊后,采取果断措施,封锁病猪舍,采用非放血方式扑杀病猪和同栏猪只,进行无害处理。被病猪污染的栏舍,立即以高效消毒药水反复、彻底、严格消毒。相邻或同舍各栏的地板、墙壁和空间也以同样药水带猪消毒,每日4次。
(二)封锁与消毒
划定疫点、疫区、威胁区和安全区,进行严密封锁与消毒。
病猪栏划为疫点,其周围区域各栏舍划为疫区,疫区周围划为威胁区,威胁区外围为安全区。划定后,实施严格封锁,所有猪只和人员一律不得向本区外转移活动,所有饲养人员一律在各自的猪舍内作业食宿(床上用品和生活用品一律由场方采购配送,以便解除封锁时统一消毒处理)。
全场所有猪舍四周,须用布帘密封,严防风源性传播。并每日以高效无刺激的消毒药水带猪消毒,疫区4次/日,威胁区3次/日,安全区2次/日。消毒工作力求彻底到位,全场同步进行(各区之间,第一次与最后一次消毒时间应同步),消毒药水宜每周更换一次。
(三)强化紧急免疫接种
疫情一旦发生,全场猪群应实施一次高效疫苗紧急接种,隔2周后再进行一次加强免疫。免疫注射时务必做到一猪一针头。免疫注射工作需尽早、同步进行。
(四)群策群力,共同抗击疫情
由于猪场封锁,工作人员的正常生活秩序全被打乱,心理压力颇大,必须做好方方面面的协调,在切实做好药物疫苗组织供应、确保防控工作有序开展的同时,还要加强生活后勤保障,做好人心抚慰,安定员工情绪,依靠群策群力、密切配合,共同抗击疫情危害。
(五)解除封锁
当最后一头病猪痊愈或死亡后第21d,不再出现新的病例时,即可解除封锁。解封时,全场实施一次全面彻底大消毒和环境大清理。解封之后,还应进行一次全面总结,为今后防止口蹄疫的发生及控制其流行积累经验。
总之,口蹄疫防制和其他传染病的防制工作一样,必须针对打断其传染链上下功夫。但根据本病特点和生产实践的经验教训,笔者认为,本病的防制重点应放在杜绝病原入侵方面上来,即千方百计把病原拒于猪场之外。没有病原入侵,万事大吉;而病原一旦冲破入侵屏障进入猪场,暴发疫情,一切措施都将显得被动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