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boh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要求学生在学习方式上由“接受式学习”转变为“探究式学习”,而“探究式学习”的起点就是创设问题情境.针对职业学校学生的数学基础薄弱,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的现状,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数学情境,以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必要.在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通常可采用以下方法.
  一、利用数学史上的典故,创设问题情境
  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欢乐和文明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教师应不失时机地为学生营造“乐学、趣学”的思维情境.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有趣的数学史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思考.
  例如,在讲“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时,教师可以这样创设问题情境:古时印度国王为了奖赏国际象棋的发明者,问他有什么要求.发明者说:“请在棋盘的第1格子里放上1颗麦粒,第2格子里放上2颗麦粒,第3格子里放上4颗麦粒,第4格子里放上8颗麦粒,每个格子里放的麦粒数都是前一个格子里的2倍,直到第64个格子.”国王觉得这并不难办,就答应了.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各个格子里的麦粒数依次是1,2,22 ,23,…,263,发明者要求的麦粒数就是1 2 22 23 … 263.这个结果是多少呢?国王有能力满足发明者的要求吗?这样创设情境,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使他们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创造潜能得以发展.
  二、借助于实际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知识中有许多是源于实际生活的,因此数学问题的引入最好联系生活实际.如果将数学问题改编为实际的应用性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新知识,促使学生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例如,在讲“均值不等式”时,教师可以这样创设问题情境:实际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商品打折的问题.比如,某商店在节前进行商品降价酬宾活动,拟分两次降价,有3种方案:甲方案是第一次打p折销售,第二次打q折销售;乙方案是第一次打q折销售,第二次打p折销售;丙方案是两次都打p q2折销售.如果是你,会选择哪种打折方案?这样的问题情境引入非常自然,学生会想到要比较它们之间的大小.经济生活中的问题,贴近实际,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观察、概括、数学化的过程.
  三、通过动手操作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实验,使教师改变“传授式”的讲课方式,学生克服“机械式”的死记硬背,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中学生对数学实验有着浓厚的兴趣.基于这一特点,教师创设实验式问题情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思维进入最佳状态,他们对学习数学的态度由被动转化为主动,从而产生强烈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教学实践表明,通过学生亲自进行的数学实验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其教学效果要比单纯的教师讲授要有效得多.
  四、利用相关学科之间的联系,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是学习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基础,它的许多知识都与这些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如三角函数与向量在物理学中的应用等.在讲解这些知识点时,可适当创设与相关学科联系的情境,强化数学的工具性、基础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讲“向量的数量积”时,教师可以这样创设情境:已知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产生的位移量为,所做的功为多少?
  (1)若力F的方向与位移S的方向相同(如图1).
  (2)若力F的方向与位移S的方向存在夹角(如图2).
  可见,功W是两个向量和的某种运算的结果,而且这个结果是一个数量;功不仅与力和位移的大小有关,而且还与它们的夹角有关.
  你能把“做功运算”中一般化成某种数学运算吗?
  一般化
  类似这种结果的运算,即为“向量的数量积”运算.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对象、教学设施及教师本人素质,选择适当的创设问题情境的途径.只有以数学问题的本质、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依据,才能创设出有利于激活课堂教学的问题情境,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教学质量.
其他文献
一堂好课,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尤其要设计能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的情境.现以“平面直角坐标系”第一课为例,谈谈如何创设有趣、有价值的情境.  一、联系实际,创设趣味情境  1.教材分析.平面直角坐标系完美体现了数与形的珠联璧合,是数形结合的有力工具,是学习函数的必要工具.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学习,让学生实现了认识上从一维空间到二维空间的发展.这一课既是前一课物体位置的确定的进一步深化,又是为后续研究
摘要:实验教学可以说是检验化学真理性的重要方式.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构建高效化学课堂.  关键词:实验教学 高效 化学课堂  实验教学以其自身的优势逐步发展取代了传统的板书授课方式,凭借学生对实验的好奇,促使学生去发现规律、得出结论、验证结果.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要求,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实验是化学的灵魂,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动
在可分性测度和聚类分析中,为解决反复计算样本协方差矩阵迹耗时多的缺点,本文根据样本协方差矩阵迹的性质,提出了一种计算它的快速递推算法.理论分析表明,在需反复计算样本协方差矩阵迹的情况下,本文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比传统方法降低了一个数量级,从而大大减少了计算时间,最后的仿真实验也证实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是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知识,并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数学课程偏逻辑性和理论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促使理解性教学发挥作用,是当前数学教学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主要对初中数学理解性教学实验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应用理解性教学模式.  一、展现学生的主体性,促使理解性教学模式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序展开  目前,很多课堂教学模式依
摘 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而“课前五分钟”演讲能够很好地达到这一目的。这种课前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阔学生视野,还能增强学生在大众面前讲话的信心,同时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口语交际能力;“课前五分钟”演讲;培养途径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在日常生活中,为了增强相互间的了解,就需要用语言来交流思想。在小学语
初中数学教学作为初等数学教育阵地,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及数学运用能力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如何实践初中数学的有效教学一直都是广大教师探索的重要课题.师生关系是课堂氛围的主旋律,教学方法是有效课堂的践行措施,思维能力则是实践有效教学的重要目标.只有从这些方面入手,才能构建起良好的有效课堂.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体会.  一、建立良好的初中数学课堂师生关系  建立良好的初中数学课堂师生关系,可以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