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英语的课程目标旨在通过英语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以“学”中心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是实现这一目标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与教研活动所见重点探讨了实施以“学”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浅谈活动设计的有效性。
【关键词】学为中心;设计;有效性;课堂
【作者简介】谢琴(1980- ),女,宁波人,宁波市江北区新城外国语学校,中学一级,大学本科,从事英语教学研究。
现代外语教育强调学习过程,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新课程改革到了现在,以教师如何教的课堂模式正逐渐改变成为以学生如何学的课堂模式。捷克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早在三百年就提出:“寻找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使教师可以教得更少,学生学得更多。”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如何从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起点、学习能力等出发,顾及不同学生的个体需要,进行“学”为中心的有效教学呢?这是值得我们深思、探讨的问题。
何为以“学”为中心的有效课堂?笔者查阅了大量资料,初步梳理了一下,以“学”为中心,即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师的作用即是传授学习方法入手,提升学生自学能力引导。教师在这种教学活动中,既是组织者、指导者,又是参与者、观察者、评估者、监督者、倾听者,要随时给学生提供帮助和建议;要引导学生在读、听的过程中让他们自己去寻找所需的信息,这对教师的课堂设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笔者参加过许多英语教研活动。在某一次七年级课Unit 9 What does he look like? 课堂上,教学目标为运用What does he look like …?句型询问和描述人物外貌的;围绕人物描述,学习描述性形容词。上课老师先在PPT上出现若干图片教授本堂课要教的生词,如:height, heavy, build, hair…等等。然后该教师又呈现诸如小沈阳、潘长江、范冰冰等明星的图片开始不停的问学生:“What does he/she like?”让学生齐声回答:“He/She is tall/thin/… He has short hair… 几个明星的图片过后,学生感觉索然无味了,回答的声音开始拖拉。然后该教师直接让学生互相对话,操练目标句型。三组学生的对话有两组分别出现:What is he like? He is long hai. 试问这样的教学活动有效吗?体现了“学”为中心的理念了吗?
笔者曾以为 “学”为中心的课堂就是学生人人都参与互动,英语课堂热闹非凡。在教授Go For It!八年级下册Unit5 Section A时,为了让我的课堂动起来参考许多课件活动,我设计了许多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如脑筋急转弯的等等。课堂效果是非常的好,一个从不举手的学生也主动参与回答了。其中一个活动是这样的,如图所示:
然后用If the deer…, it will… 進行猜测。学生们稀奇古怪的猜测让课堂充满了欢乐。可课后的作业让我感到纳闷,全体参与的课堂,学生积极主动地课堂,生成的作业质量怎么这么低呢?认真反思发现课堂上学生的关注点不在If, will句型上,而是在看谁的答案更无厘头,更搞笑。与我的设计初衷大相庭径。人人参与的课堂是有了,可是学生学到了什么呢?
借班上课的老师们不少喜欢在导入新课的时候,让学生猜教师的个人信息,以此来拉近师生的了解。笔者也不例外。某次在借班上课时Unit 9 When was he born? 我设计了一条主线:“My _____ life”。先是 guessing game about Miss Wang:Which school does Miss Wang teach in? When was Miss Wang born? When did Miss Wang start teaching English? 导入新课。试教的时候虽也是借班上课,学生们很配合。但真正在外校上课时,学生并不十分热烈。接着是 I’m a happy teacher引出学生的故事以教授词汇achievements等,然后从I’m a happy mother 引出日期的表达。学生有些茫然,不知老师的意图,效果很不尽人意。小组合作环节设计了recall our happy childhood,学生继续茫然。最后的输出环节Imagine you are 60 years old now, try to write a memoir(回忆录),学生又开始卡壳。
反思第一个案例,教师讲的太多,课堂气氛比较沉闷,课堂由老师一个人控制,只注重知识的灌输,语言太单一、重复,没有给学生提供探究的机会,使整个学习过程缺乏活力,导致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乐趣和愿望。学生作为是知识的被动的接受者,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不到提高。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儿童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那么我们活动设计应该用灵活的方法、多样的教学辅导手段使得课堂生动活泼,吸引学生,因此教师应当设计不同的活动,提供学生多种不同的教学方式。比如有些学生可能通过听学的更快,有些学生可能需要感官的刺激,有些学生喜欢实践活动。第二个案例中笔者矫枉过正,以为课堂上活动热热闹闹,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或讨论、交流,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兴趣盎然”,就是有效的活动。但是学生实际掌握知识的情况却不够理想,学生所获得的甚少。课中,教师既要保证教学计划的完成,又要保证课堂活动有序进行;既要完成重点、难点的讲授,又要使课堂气氛热烈、活跃,使学生的参与达到最大限度,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以充分的发挥,这需要教师静心备课,精心设计,尽心引导。第三个案例 中,我虽然有意识地将书本中的内容进行了适当改变,并自以为好的设计了主线,但是却忽略了一点,我的话题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回想自己常常去听各类讲座,如果该学者专家开口我的学生,闭口我的孩子,我想我也会对讲座内容失去听的欲望。这样的设计所创设的情景虽真实但却远离学生实际,忽视学生对新教师、新内容的陌生感,这样的设计花再多的心思也是无效的。
1.活动设计应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为中心。叶圣陶曾经说过“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率至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 既然不教才是目的,那么首先教师与学生都要有这样的意识:英语课堂上学生英语学习的首要任务是“学生学”而不是 “老师教”。教师的作用是在关键时教,学生最需要教师帮助的时候,此时教师的点拨能让学生“柳暗花明又一村”。
曾听过一位教师的送教课,内容是九年级阅读课文“I’ll send you a photo of Lucky”。文章篇幅较长,且有许多较难的词汇和句子,词性也是这节课要关注的重点。该教师在课前让学生观看一段有关狗的视频之后,开始与学生闲聊,她的问题設计以wh-questions和how questions为主,一步步启发学生。所选用的图片诙谐而温馨,所设计的问题简单而不唯一,尽可能鼓励学生发散思维。
在有效回忆旧知导入新知的同时,老师引导学生关注词性,把该堂课的阅读策略一一化解在学生们自己的摸索中。在阅读环节,老师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一读在读,鼓励学生在读、听的过程中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去寻找所需的信息。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教师有意识的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这不仅提高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判断、推理等多种思维能力,而且学生们的语言技能也在运用中得到提高。课后,兴致高昂的学生们恋恋不舍在带班老师的催促下才离开。课后老师们一致以为复杂的课被处理的很简单到位,繁琐的知识点被无形化解,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锻炼。
2.活动设计应建立在对学生需求分析基础之上。英语课堂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为达到这个目的而努力。课堂的设计是为了学生的学,那么活动的有效性必须建立在学生的需求之上。以“学”为中心要求我们了解学生已知什么,未知什么,而不能根据教材内容直接教学。
尤其在七年级起始阶段,部分知识与小学英语重叠。如果不处理好这块内容,势必会影响学生的求知欲。笔者在七下Unit 8 When is your birthday? Section A的备课时,注意到本单元的部分目标词汇在五年级下册就已经学过,但是学生的水平又有差异。于是设计以一首旋律欢快、单词简单重复的歌曲直接点出本课主题:months。紧接着请学生说出他们所熟悉的月份(不论先后),提前制作的单词卡随机贴在黑板上,随即请学生对月份进行准确的排序,导出本课重难点序数词。在这一环节,month歌好比一块试金石,让我了解了学生对旧有知识的掌握程度。运用单词卡呈现12个月份不仅节约了板书时间,同时解决了学生给出月份答案时会出现的先后顺序,更让排序环节简单有效。在单词的操练巩固环节,从学生老师设计了这样的环节,男女生PK找单词。小组合作女生横向寻找,男生纵向寻找。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将,枯燥的单词教授变得趣味横生,紧张刺激。同时这样的学习形式给学习困难的孩子互相学习机会和感到安全的环境。如图:
一堂课上学生的持续关注程度有限,教师应当考虑到孩子的天性,在设计活动的时候除了考虑有效性,还要考虑学生的兴趣需求。在这一点上,不少老师有精彩的表现值得我们学习。如在某校的展示课上,话题用“I can’t stand it./ I can’t mind it./I love it.”等谈论喜好。老师用当时最流行的神曲《忐忑》导入新课,学生的注意力与兴趣立刻被带动了。再如某位老师的公开课上,老师收到了邮件,正要打开,突然电脑出现错误提示,邮件损坏。学生都以为真的发生电脑事故,伸长脖子看老师如何处理,老师非常着急的请学生一起帮忙修复损坏的信件,学生的好奇心马上被抓住了。老师们运用博客和QQ空间等学习生活中常见的方式,贴近学生的认知心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了活动设计真实性原则,挖掘了学生思考的空间。再如七年级下Unit8公开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learn to be a good waiter,每一个小挑战都有超链接,完成一个任务就回到这个图标,在这个图表中老师已经告知了今天的学习任务。学生非常好奇里面的小活动,始终保持以浓厚的兴趣。
通过这样的活动设计,我们能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的语言知识与技能,从而使学习英语的好奇和对活动的喜好转化为持久的、稳定的学习兴趣,并在进一步的学习中得到逐步发展,最终成为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3.活动设计应以根据学情进行分层教学。语言交际的目的就是为了填补信息的空白。对于语言能力较强的学生,框定的空白信息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个体的思维能力和表达欲望。
以“学”为中心的教研活动为例,一位老师对 “Role-play”的示范对话,处理的非常到位。考虑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她的设计分三步走:第一步听,让学生对对话内容建立初步印象,第二步用Why,what 问句引导理解对话主要内容,第三步,以表格的形式将谈论话题进行构建,之后让学生整合对话内容,加深印象。第四步,是对Role Play 朗读指导,该老师不仅标注了语句的声调,还利用了学生熟知的QQ表情,给有需要的学生提供了更为直观的情感要求。第五步,老师引导学生对role-play的同学进行评价,两个人发言,其余人倾听,让全体学生来评价。随后该老师又设计了dream pet这一环节,鼓励学生摆脱教材的局限性,开展四人合作学习,进行发散思维,交流输出,几组分享后大胆创作。通过这些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一步步走进教材,与教材展开对话,使得学习的过程成为一个动态的资源生通过完成螺旋式的任务来学习目标语言知识,再一步步走出教材开展拓展练习,综合语言表达能力在各种角色扮演活动中得到了进一步锻炼和提高。
“教”是为了“不教”。本文笔者就自身教学过程中涉及的活动设计对“学”为中心的课堂模式进行了粗浅的分析。如何创造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提高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是值得我们老师深思的!其原则是以学生为中心(student centered),以学生活动为中心(activity centered),教师只是充当指导者、帮助者、组织者和评价者的角色。因此,教师要研究如何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活动,研究如何创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初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版).
[2]王惠昭.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与交际能力培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4).
[3]王碧翔.初中英语有效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J].基础英语教育,第14卷第1期.
[4]章斌秋.“以学定教”视角下的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J].中学外语教与学,2014(1).
【关键词】学为中心;设计;有效性;课堂
【作者简介】谢琴(1980- ),女,宁波人,宁波市江北区新城外国语学校,中学一级,大学本科,从事英语教学研究。
前言
现代外语教育强调学习过程,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新课程改革到了现在,以教师如何教的课堂模式正逐渐改变成为以学生如何学的课堂模式。捷克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早在三百年就提出:“寻找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使教师可以教得更少,学生学得更多。”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如何从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起点、学习能力等出发,顾及不同学生的个体需要,进行“学”为中心的有效教学呢?这是值得我们深思、探讨的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何为以“学”为中心的有效课堂?笔者查阅了大量资料,初步梳理了一下,以“学”为中心,即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师的作用即是传授学习方法入手,提升学生自学能力引导。教师在这种教学活动中,既是组织者、指导者,又是参与者、观察者、评估者、监督者、倾听者,要随时给学生提供帮助和建议;要引导学生在读、听的过程中让他们自己去寻找所需的信息,这对教师的课堂设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笔者参加过许多英语教研活动。在某一次七年级课Unit 9 What does he look like? 课堂上,教学目标为运用What does he look like …?句型询问和描述人物外貌的;围绕人物描述,学习描述性形容词。上课老师先在PPT上出现若干图片教授本堂课要教的生词,如:height, heavy, build, hair…等等。然后该教师又呈现诸如小沈阳、潘长江、范冰冰等明星的图片开始不停的问学生:“What does he/she like?”让学生齐声回答:“He/She is tall/thin/… He has short hair… 几个明星的图片过后,学生感觉索然无味了,回答的声音开始拖拉。然后该教师直接让学生互相对话,操练目标句型。三组学生的对话有两组分别出现:What is he like? He is long hai. 试问这样的教学活动有效吗?体现了“学”为中心的理念了吗?
笔者曾以为 “学”为中心的课堂就是学生人人都参与互动,英语课堂热闹非凡。在教授Go For It!八年级下册Unit5 Section A时,为了让我的课堂动起来参考许多课件活动,我设计了许多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如脑筋急转弯的等等。课堂效果是非常的好,一个从不举手的学生也主动参与回答了。其中一个活动是这样的,如图所示:
然后用If the deer…, it will… 進行猜测。学生们稀奇古怪的猜测让课堂充满了欢乐。可课后的作业让我感到纳闷,全体参与的课堂,学生积极主动地课堂,生成的作业质量怎么这么低呢?认真反思发现课堂上学生的关注点不在If, will句型上,而是在看谁的答案更无厘头,更搞笑。与我的设计初衷大相庭径。人人参与的课堂是有了,可是学生学到了什么呢?
借班上课的老师们不少喜欢在导入新课的时候,让学生猜教师的个人信息,以此来拉近师生的了解。笔者也不例外。某次在借班上课时Unit 9 When was he born? 我设计了一条主线:“My _____ life”。先是 guessing game about Miss Wang:Which school does Miss Wang teach in? When was Miss Wang born? When did Miss Wang start teaching English? 导入新课。试教的时候虽也是借班上课,学生们很配合。但真正在外校上课时,学生并不十分热烈。接着是 I’m a happy teacher引出学生的故事以教授词汇achievements等,然后从I’m a happy mother 引出日期的表达。学生有些茫然,不知老师的意图,效果很不尽人意。小组合作环节设计了recall our happy childhood,学生继续茫然。最后的输出环节Imagine you are 60 years old now, try to write a memoir(回忆录),学生又开始卡壳。
二、问题的分析
反思第一个案例,教师讲的太多,课堂气氛比较沉闷,课堂由老师一个人控制,只注重知识的灌输,语言太单一、重复,没有给学生提供探究的机会,使整个学习过程缺乏活力,导致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乐趣和愿望。学生作为是知识的被动的接受者,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不到提高。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儿童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那么我们活动设计应该用灵活的方法、多样的教学辅导手段使得课堂生动活泼,吸引学生,因此教师应当设计不同的活动,提供学生多种不同的教学方式。比如有些学生可能通过听学的更快,有些学生可能需要感官的刺激,有些学生喜欢实践活动。第二个案例中笔者矫枉过正,以为课堂上活动热热闹闹,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或讨论、交流,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兴趣盎然”,就是有效的活动。但是学生实际掌握知识的情况却不够理想,学生所获得的甚少。课中,教师既要保证教学计划的完成,又要保证课堂活动有序进行;既要完成重点、难点的讲授,又要使课堂气氛热烈、活跃,使学生的参与达到最大限度,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以充分的发挥,这需要教师静心备课,精心设计,尽心引导。第三个案例 中,我虽然有意识地将书本中的内容进行了适当改变,并自以为好的设计了主线,但是却忽略了一点,我的话题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回想自己常常去听各类讲座,如果该学者专家开口我的学生,闭口我的孩子,我想我也会对讲座内容失去听的欲望。这样的设计所创设的情景虽真实但却远离学生实际,忽视学生对新教师、新内容的陌生感,这样的设计花再多的心思也是无效的。
三、应对的策略
1.活动设计应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为中心。叶圣陶曾经说过“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率至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 既然不教才是目的,那么首先教师与学生都要有这样的意识:英语课堂上学生英语学习的首要任务是“学生学”而不是 “老师教”。教师的作用是在关键时教,学生最需要教师帮助的时候,此时教师的点拨能让学生“柳暗花明又一村”。
曾听过一位教师的送教课,内容是九年级阅读课文“I’ll send you a photo of Lucky”。文章篇幅较长,且有许多较难的词汇和句子,词性也是这节课要关注的重点。该教师在课前让学生观看一段有关狗的视频之后,开始与学生闲聊,她的问题設计以wh-questions和how questions为主,一步步启发学生。所选用的图片诙谐而温馨,所设计的问题简单而不唯一,尽可能鼓励学生发散思维。
在有效回忆旧知导入新知的同时,老师引导学生关注词性,把该堂课的阅读策略一一化解在学生们自己的摸索中。在阅读环节,老师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一读在读,鼓励学生在读、听的过程中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去寻找所需的信息。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教师有意识的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这不仅提高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判断、推理等多种思维能力,而且学生们的语言技能也在运用中得到提高。课后,兴致高昂的学生们恋恋不舍在带班老师的催促下才离开。课后老师们一致以为复杂的课被处理的很简单到位,繁琐的知识点被无形化解,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锻炼。
2.活动设计应建立在对学生需求分析基础之上。英语课堂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为达到这个目的而努力。课堂的设计是为了学生的学,那么活动的有效性必须建立在学生的需求之上。以“学”为中心要求我们了解学生已知什么,未知什么,而不能根据教材内容直接教学。
尤其在七年级起始阶段,部分知识与小学英语重叠。如果不处理好这块内容,势必会影响学生的求知欲。笔者在七下Unit 8 When is your birthday? Section A的备课时,注意到本单元的部分目标词汇在五年级下册就已经学过,但是学生的水平又有差异。于是设计以一首旋律欢快、单词简单重复的歌曲直接点出本课主题:months。紧接着请学生说出他们所熟悉的月份(不论先后),提前制作的单词卡随机贴在黑板上,随即请学生对月份进行准确的排序,导出本课重难点序数词。在这一环节,month歌好比一块试金石,让我了解了学生对旧有知识的掌握程度。运用单词卡呈现12个月份不仅节约了板书时间,同时解决了学生给出月份答案时会出现的先后顺序,更让排序环节简单有效。在单词的操练巩固环节,从学生老师设计了这样的环节,男女生PK找单词。小组合作女生横向寻找,男生纵向寻找。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将,枯燥的单词教授变得趣味横生,紧张刺激。同时这样的学习形式给学习困难的孩子互相学习机会和感到安全的环境。如图:
一堂课上学生的持续关注程度有限,教师应当考虑到孩子的天性,在设计活动的时候除了考虑有效性,还要考虑学生的兴趣需求。在这一点上,不少老师有精彩的表现值得我们学习。如在某校的展示课上,话题用“I can’t stand it./ I can’t mind it./I love it.”等谈论喜好。老师用当时最流行的神曲《忐忑》导入新课,学生的注意力与兴趣立刻被带动了。再如某位老师的公开课上,老师收到了邮件,正要打开,突然电脑出现错误提示,邮件损坏。学生都以为真的发生电脑事故,伸长脖子看老师如何处理,老师非常着急的请学生一起帮忙修复损坏的信件,学生的好奇心马上被抓住了。老师们运用博客和QQ空间等学习生活中常见的方式,贴近学生的认知心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了活动设计真实性原则,挖掘了学生思考的空间。再如七年级下Unit8公开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learn to be a good waiter,每一个小挑战都有超链接,完成一个任务就回到这个图标,在这个图表中老师已经告知了今天的学习任务。学生非常好奇里面的小活动,始终保持以浓厚的兴趣。
通过这样的活动设计,我们能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的语言知识与技能,从而使学习英语的好奇和对活动的喜好转化为持久的、稳定的学习兴趣,并在进一步的学习中得到逐步发展,最终成为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3.活动设计应以根据学情进行分层教学。语言交际的目的就是为了填补信息的空白。对于语言能力较强的学生,框定的空白信息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个体的思维能力和表达欲望。
以“学”为中心的教研活动为例,一位老师对 “Role-play”的示范对话,处理的非常到位。考虑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她的设计分三步走:第一步听,让学生对对话内容建立初步印象,第二步用Why,what 问句引导理解对话主要内容,第三步,以表格的形式将谈论话题进行构建,之后让学生整合对话内容,加深印象。第四步,是对Role Play 朗读指导,该老师不仅标注了语句的声调,还利用了学生熟知的QQ表情,给有需要的学生提供了更为直观的情感要求。第五步,老师引导学生对role-play的同学进行评价,两个人发言,其余人倾听,让全体学生来评价。随后该老师又设计了dream pet这一环节,鼓励学生摆脱教材的局限性,开展四人合作学习,进行发散思维,交流输出,几组分享后大胆创作。通过这些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一步步走进教材,与教材展开对话,使得学习的过程成为一个动态的资源生通过完成螺旋式的任务来学习目标语言知识,再一步步走出教材开展拓展练习,综合语言表达能力在各种角色扮演活动中得到了进一步锻炼和提高。
四、结语
“教”是为了“不教”。本文笔者就自身教学过程中涉及的活动设计对“学”为中心的课堂模式进行了粗浅的分析。如何创造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提高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是值得我们老师深思的!其原则是以学生为中心(student centered),以学生活动为中心(activity centered),教师只是充当指导者、帮助者、组织者和评价者的角色。因此,教师要研究如何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活动,研究如何创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初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版).
[2]王惠昭.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与交际能力培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4).
[3]王碧翔.初中英语有效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J].基础英语教育,第14卷第1期.
[4]章斌秋.“以学定教”视角下的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J].中学外语教与学,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