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灯笼照亮一整年

来源 :小猕猴学习画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997165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年一临近,要做的事情多了起来。忙碌、期盼、寒冷合伙闹着人们,把人们的脸闹得红扑扑的,就像刚刚贴上窗棂的剪纸。
  大人们围着里屋的热炕包黏豆包,屋外热锅散发的白汽涌进里屋,大人们慢慢被白汽湮没了。我早就在热炕上坐不住了,借着“雾气”溜出了屋子。外面,两个弟弟无所事事,堆着一个雪人。那个雪人已经堆了三天了,可是还没有个人样儿。爸爸不耐烦了,就说,大过年的咱不缺雪人,你们三兄弟应该帮大人做点正经事。爸爸教训我们的时候自己没闲着,正用竹条修理笸箩。笸箩是装豆包的东西,修理它整整花去爸爸半宿时间。
  我让两个弟弟别再搭理那个雪人,一起商量着做点“正经事”。小弟说:“哥,咱们还缺一个红灯笼,四姑家都挂出来了。”
  家里确实需要一个灯笼。大人们忙坏了,安排不周全了。
  妈妈发现我逃跑了,喊声穿过层层雾气:“来做豆包!跑哪儿去了?”
  我理直气壮地回了一句:“我扎灯笼呢。家里还没灯笼呢。”
  妈妈应了一句,然后跟里屋的人低声议论。我隐约听见妈妈夸我呢。
  扎灯笼的材料只要两种:竹条和彩纸。彩纸好办,我派二弟去了四姑家一趟,四姑家的表哥很大方,把他们扎灯笼剩下的红纸给了二弟。二弟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三弟的任务是找来几根细铁丝。我干什么呢?当然是最艰巨的任务了:筹集竹条。
  我生活的东北不生长竹子,竹子是紧俏的东西。我四处寻找竹子,甚至想拆开家里的竹扫帚,把扫帚上的细竹竿加工成竹条。可是爸爸出来扫雪了,竹扫帚在他手上。我说出我的想法,爸爸一瞪眼说:“扎了灯笼,毁了扫帚,胡闹!”
  两个弟弟相继完成任务,就差我的竹条了。我在屋里屋外溜达,在仓房里看见了角落里的竹笸箩。现在,大量的豆包还没有蒸熟,它还没派上用场呢。它就是用很多根竹条编成的啊。我顾不了那么多了,找到竹笸箩的接口,抽出几根长长的竹条,扎一个灯笼足够了。
  大人们在白汽中忙碌,在白汽中豆包绽开成一片片金黄的花朵。我们兄弟三个呢,当然在扎灯笼。尽管那些倔强的竹条不太听话,我们的进展也还不慢,因配合得默契,掌灯时分一个西瓜灯笼就扎成了,糊好了。我把红灯笼搭在雪人肩膀上,雪人马上就活了似的。这时,爸爸端着一筐冒白汽的豆包从仓房走出来,怒气冲冲地喊道:“谁把竹笸箩拆坏了?啊?”
  我没说什么,只管让他看我们的灯笼。我们的红灯笼刚刚点燃,它闪耀着红红的光芒,把雪人的脸照得红灿灿的,把我家小院照得红灿灿的……
  爸爸嘿嘿笑了,温和地问我:“说,谁把竹笸箩拆坏的?”
  我指了指扛着红灯笼的雪人:“爸,雪人需要几根竹条……”
  爸爸拍拍我的脑袋:“那就放过它这一回……”
  红灯笼照亮了雪人,也照亮了爸爸焦躁的心。接着就过年了,红灯笼照亮了我们一整年。
  (选自《最受小学生喜爱的散文全集》,天津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品读
  过年前,大人们往往有一大堆事情要忙碌。儿时的作者被批评后想到帮大人做一件“正经事”—扎个红灯笼,而扎灯笼又偏偏缺了竹条。文中的细节描写十分巧妙,爸爸訓斥“我们”时正是在用竹条修理笸箩,作者还特意强调了爸爸修理笸箩花去了半宿时间,这里其实已经为下文“我”抽笸箩的竹条埋下了伏笔。作者运用大量的语言描写来展现人物的性格,如爸爸原本的怒气在看到红灯笼后也消散了,尽管“我”拆坏了笸箩,爸爸还是理解了“我”的心意,他温和的语言和动作中透露出幽默和宽容。
  本文结尾富含深意。红灯笼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同时又具有象征意义,它照亮了“我们”的生活,象征着这一年的日子都红红火火,而这也正是“我们”一家人的期盼。本文结尾富含深意。红灯笼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同时又具有象征意义,它照亮了我们的生活,象征着这一年的日子都会红红火火,而这也正是“我们”一家人的期盼。
其他文献
“戛然而止”是一个大家不大熟悉的成语。它的拼音读作“jiá ránér zhǐ”。  先说一说“戛然而止"这个成语的意思。  “戛"是拟声词,也就是模仿声音的词,是声音突然停止的意思。不过大家要注意的是,“戛"字不能读作“gá”;不能读作“xiá”;不能写作“嘎”。  “然”就是样子。  “戛然”就是突然停止的样子。  “戛然而止”的意思就是“形容声音突然终止”。  现在,把这个成语用来形容记叙文
【训练主题】  六一儿童节演出、学校运动会……这些文体活动,你参加过吧?收集废电池、看望孤寡老人、擦拭公告栏……这些社会公益活动,你也参加过吧?选一次活动写下来,和同学分享你的经历。  【指点迷津】  如何写出多彩的活动,展示丰富的收获?  一、精选活动显新意  本次習作所指的“活动”,既指校内活动也指校外活动,内容和形式多种多样,如体育竞技类:拔河、跳绳、接力赛、游泳、骑马、攀岩、下棋……;文艺
我家有位“武林高手”,她就是我的妹妹。她不足三岁,甚是可爱,但千万别被她的外表迷惑,只要她一亮“功夫”,我们全家人都胆战心惊,只能唯唯诺诺地向她“俯首称臣”。   百试不爽之“哭功”  “呜呜……”每天她都用大嗓门将她的“哭功”展现得淋漓尽致。她跟我抢东西抢不赢—哭,妈妈批评她—哭,出门不想走路—哭……在她的“字典”里没有哭解决不了的事。一次,妹妹故意打翻爸爸的烟灰缸,妈妈严厉地批评她:“你这样做
爸爸的手很粗糙,粗糙得像我家门口那棵老榆树的树皮。  爸爸是一名泥瓦匠。家里四口人的生活都是靠爸爸一个人赚钱支撑,所以爸爸的手在长期的工作中变得十分粗糙,手上也起了很多黑紫色的小水疱。  爸爸每年在家的日子总共也不到一个月,爸爸不在家时,我很想爸爸。  今天下午放学回家后,我忽然想起爸爸前几天和我在电话里说年底活差不多都做完了,而今天就是爸爸回家的日子!于是我赶紧拨通了他的电话。爸爸在电话里说:“
老师把豆豆叫过来,说:“你的作文怎么只有逗号,没有句号?”  豆豆说:“老师,句号全逃跑了。”  老师感觉很奇怪,问:“逃跑?”  豆豆说:“逗号有尾巴,我能够抓住,句号坐车有轮子,不知逃到哪里了。”
小猕猴:啾啾先生,为什么会有人发誓说“如果我骗你,我姓就倒过来写”啊?  啾啾先生:可能是因为中国文化里有“名正言顺”的传统吧,名字和名义很重要。  小猕猴:我不明白哦,有劳您讲一讲“名正言顺”这个成语。  “名正言顺”也是出自《论语》,原文太长,这一期就不“呈现”原文了,但是相关的故事会在下面讲到。  现在,我们的成语词典里不仅有“名正言顺”这个成语,还有“名不正,言不顺”这个成语,它们的意思差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家乡在人们的心中总是有特殊的位置。我的家乡也是如此,不过她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  这不,也就短短一年的时间,凹凸不平的泥土路变成了宽阔整洁的水泥路。那所老旧的学校也重新粉刷了一遍,还建了学生公寓,老旧的操场变成了城市小学的模样。  家乡的泥土房变成了砖瓦房,村民们都盖起了三层楼房,像小别墅似的,房前屋后开满了鲜花,田野、庄稼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不
朋友人人有,但是我的朋友与众不同。十岁以前,我一直住在妈妈单位的宿舍里。宿舍所在的小区里栽满了大大小小的桃树。我喜欢桃树,那棵棵桃树,伴随着我们的欢声笑语,与我们一起默默地成长。它们陪我哭,陪我笑,跟我比身高,倾听我的心事,为我遮风挡雨。在我心里,每一棵桃树都是我信赖的朋友。  春天,白的、粉的、红的桃花儿芬芳满枝头,空气中弥漫着独特的清香。每当下起淅淅沥沥的小雨,桃叶都纷纷点头致意;桃花粉里透红
从“教课文”转向“教语文”,从而切实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这是语文教学实现转型的基本要求。基于此理念,我们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为例进行了课例研究。  一、第一次研究课  课堂教学设计概要  教学目标:①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殿堂”、“瑰宝”等词语。②能把握文章情感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③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
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这是一本儿童小说。小说中故事的大背景为二战时期纳粹对犹太人实施残酷的种族清洗,大量的犹太人出逃至中国上海。小说中“我”通过藏着故事的“牛皮箱”,引出了外婆所讲的故事,而犹太小女孩薇拉则是整个故事的中心人物,作者展现了薇拉一家人从柏林来到上海度过的七年时光,更记录了薇拉与伙伴们的成长。这是一个关于战争与人类、亲情与守护、信念与坚守、道义与承诺的故事。作者叙事生动,小说情节张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