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幼儿教育工作者要整合幼儿园多方资源有效实施课改,让民俗文化教育融入幼儿生活中,使幼儿感受欣赏表现创造的机会。
关键词: 幼儿教学 民俗教育 教育实践
《指南》提出:“艺术是幼儿表达对世界的认识的另一种语言。”泉州是“戏曲之乡”,我们以此为切入点将戏剧内容融入幼儿园教学领域中,整合资源有效实施主题活动《我喜欢的小戏人》,为孩子提供一个平台,让孩子了解家乡艺术的美,体验家乡艺术的趣,表现对家乡艺术的爱。
一、墙饰创设与教育活动相互呼应生成
环幼儿园环境布置的真正意义是利用环境中各种有价值的信息、因素对幼儿进行生动、直观、形象又综合的教育,这种环境的布置是教师与孩子共同互动布置的成果。在班级墙饰《木兰从军》布置前期,通过《语言活动:花木兰的故事》、《美术活动:花木兰戏偶(欣赏)》引起孩子对活动的关注点及兴趣,通过初次接触,孩子对木兰这个人物很好奇,鼓励孩子回家收集有关花木兰的书、玩偶、歌曲等资料,让孩子通过听、看、舞等多种形式感知了解熟悉“花木兰”这个人物的形象美、故事美、心灵美,发自内心地喜欢上“花木兰”。正值开学初,班级的墙饰还没布置,就有孩子提议:“老师,把木兰从军布置上墙吧!”我一听好建议,在询问其他孩子的意见后,我们一致决定把这个故事通过分工合作形式布置上墙。由我先在主墙上布置一个大封面及四个小版面红黄蓝绿调色,色彩鲜艳。孩子也参与其中,根据讲述故事的进度逐次将故事篇章名称及故事图片贴上每个小版面内,第一幅故事篇章《农家少女》讲述木兰少女时期可爱天真的生活,有的孩子听完故事后说:“我喜欢故事里的小狗小白汪汪汪。”有的孩子看完绘图后说:“木兰好美呀!”我补充:“花季少女就是形容这个时候的小女孩。”孩子说:“我们制作花朵送给木兰吧!”完成了第一次布置作品折纸花朵。第二幅故事篇章《代父从军》讲述木兰从军的军中生活,完成第二次布置作品绘画木兰将军形象。第三幅故事篇章《沙场十年》讲述木兰战场生活,完成了第三次布置作品制作兵器。墙饰中老师部分与幼儿作品互相辉映、情景相融,孩子在与墙饰互动中获得美的享受、情感的满足、知识的丰富,墙饰很好地起到了促进孩子积极主动学习的作用。
二、区域开展支持幼儿提高学习能力
在区域活动中引导幼儿主动而有效地学习,应利用“游戏”形式、发挥“材料”的支持作用,为孩子准备多种材料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创新力。如语言区戏人图画书、美术区彩泥制作小戏人、数学区戏人排排站、表演区戏曲音乐表演等。其次,提供一些开放式的材料,并且一物多用,注重引导孩子与材料有效互动。如在某次区域组织中,我以介绍区域材料引入激发孩子兴趣发挥想象创作:“今天要为小戏人制作漂亮的衣服投放新材料,这些材料可以怎么用?”听完孩子的回答后我发现孩子对装饰品的使用方法较单一,有的根本不懂得怎么运用,我就引导观察:“皱纹纸可以包、折、卷、剪等方法制作小戏人的裙子,其他纸制品也可以用此方法制作,你们试试吧!”孩子看完蠢蠢欲动、跃跃欲试,结合废旧用品与装饰品制作成手偶及头饰,在不懂的地方会主动问老师:“这个地方要怎么粘?”充分发挥想象与动手能力制作出形态各异的小戏人。又如巡视孩子区域活动情况发现语言区的孩子单纯讲述故事无材料操作很没趣,在我的提示下:“语言区中讲述木兰故事没有手偶、表演区中表演没有头饰,美工儿的小朋友制作完的小戏人可以用吗?”孩子拿着制作好的小戏人手偶等表演得十分开心,颇有意思。
三、运用媒介强化教学效果
教师根据教育教学需要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二者密切结合灵活运用,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美术活动:绘画花木兰》利用多媒体激发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在活动引入时播放一段有关木兰从军时期的影片,通过丰富的色彩、栩栩如生的画面、优美的音乐有效地烘托气氛,让孩子感受花木兰从军的英姿飒爽的模样,通过这种多媒体情境式的引入,孩子参与到活动中,产生共鸣。再播放第二遍,紧扣活动目标提出观看问题:录像中是什么时候的花木兰?长什么样?少女花木兰给你什么样的感觉?让孩子带着问题观看锻炼观察力。观看录像后让孩子绘画是有难度的,古代人和现代人的发型、服饰都是不同的,孩子从哪儿下手没有头绪。绘画也是需要技能的,需要利用传统的静态媒体——绘画范画,将绘画的重难点与孩子共同观察分析,用准确的语言表述传授给孩子,将正确的绘画方法展示给孩子,既有利于孩子把握重点,又利于孩子学习,让孩子对花木兰的感性认识逐步升华为艺术的表现。在绘画活动中对作品的讲评有利于孩子学习提高,在活动讲评环节再利用电化设备——投影仪,展示有代表性的绘画作品或优化组合作品,让孩子通过观看讨论:“你觉得哪张画美?为什么?”“你觉得哪张画不够美?为什么”引导孩子不仅能找出美或不美的地方,还能说出原因,加深理解。
引用李跃儿老师的话:“孩子是脚,教育是鞋。”教育教学中以孩子为主、老师为辅,顺应孩子的天性,为孩子的成长提供适宜可行的帮助,让孩子自由翱翔。
关键词: 幼儿教学 民俗教育 教育实践
《指南》提出:“艺术是幼儿表达对世界的认识的另一种语言。”泉州是“戏曲之乡”,我们以此为切入点将戏剧内容融入幼儿园教学领域中,整合资源有效实施主题活动《我喜欢的小戏人》,为孩子提供一个平台,让孩子了解家乡艺术的美,体验家乡艺术的趣,表现对家乡艺术的爱。
一、墙饰创设与教育活动相互呼应生成
环幼儿园环境布置的真正意义是利用环境中各种有价值的信息、因素对幼儿进行生动、直观、形象又综合的教育,这种环境的布置是教师与孩子共同互动布置的成果。在班级墙饰《木兰从军》布置前期,通过《语言活动:花木兰的故事》、《美术活动:花木兰戏偶(欣赏)》引起孩子对活动的关注点及兴趣,通过初次接触,孩子对木兰这个人物很好奇,鼓励孩子回家收集有关花木兰的书、玩偶、歌曲等资料,让孩子通过听、看、舞等多种形式感知了解熟悉“花木兰”这个人物的形象美、故事美、心灵美,发自内心地喜欢上“花木兰”。正值开学初,班级的墙饰还没布置,就有孩子提议:“老师,把木兰从军布置上墙吧!”我一听好建议,在询问其他孩子的意见后,我们一致决定把这个故事通过分工合作形式布置上墙。由我先在主墙上布置一个大封面及四个小版面红黄蓝绿调色,色彩鲜艳。孩子也参与其中,根据讲述故事的进度逐次将故事篇章名称及故事图片贴上每个小版面内,第一幅故事篇章《农家少女》讲述木兰少女时期可爱天真的生活,有的孩子听完故事后说:“我喜欢故事里的小狗小白汪汪汪。”有的孩子看完绘图后说:“木兰好美呀!”我补充:“花季少女就是形容这个时候的小女孩。”孩子说:“我们制作花朵送给木兰吧!”完成了第一次布置作品折纸花朵。第二幅故事篇章《代父从军》讲述木兰从军的军中生活,完成第二次布置作品绘画木兰将军形象。第三幅故事篇章《沙场十年》讲述木兰战场生活,完成了第三次布置作品制作兵器。墙饰中老师部分与幼儿作品互相辉映、情景相融,孩子在与墙饰互动中获得美的享受、情感的满足、知识的丰富,墙饰很好地起到了促进孩子积极主动学习的作用。
二、区域开展支持幼儿提高学习能力
在区域活动中引导幼儿主动而有效地学习,应利用“游戏”形式、发挥“材料”的支持作用,为孩子准备多种材料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创新力。如语言区戏人图画书、美术区彩泥制作小戏人、数学区戏人排排站、表演区戏曲音乐表演等。其次,提供一些开放式的材料,并且一物多用,注重引导孩子与材料有效互动。如在某次区域组织中,我以介绍区域材料引入激发孩子兴趣发挥想象创作:“今天要为小戏人制作漂亮的衣服投放新材料,这些材料可以怎么用?”听完孩子的回答后我发现孩子对装饰品的使用方法较单一,有的根本不懂得怎么运用,我就引导观察:“皱纹纸可以包、折、卷、剪等方法制作小戏人的裙子,其他纸制品也可以用此方法制作,你们试试吧!”孩子看完蠢蠢欲动、跃跃欲试,结合废旧用品与装饰品制作成手偶及头饰,在不懂的地方会主动问老师:“这个地方要怎么粘?”充分发挥想象与动手能力制作出形态各异的小戏人。又如巡视孩子区域活动情况发现语言区的孩子单纯讲述故事无材料操作很没趣,在我的提示下:“语言区中讲述木兰故事没有手偶、表演区中表演没有头饰,美工儿的小朋友制作完的小戏人可以用吗?”孩子拿着制作好的小戏人手偶等表演得十分开心,颇有意思。
三、运用媒介强化教学效果
教师根据教育教学需要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二者密切结合灵活运用,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美术活动:绘画花木兰》利用多媒体激发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在活动引入时播放一段有关木兰从军时期的影片,通过丰富的色彩、栩栩如生的画面、优美的音乐有效地烘托气氛,让孩子感受花木兰从军的英姿飒爽的模样,通过这种多媒体情境式的引入,孩子参与到活动中,产生共鸣。再播放第二遍,紧扣活动目标提出观看问题:录像中是什么时候的花木兰?长什么样?少女花木兰给你什么样的感觉?让孩子带着问题观看锻炼观察力。观看录像后让孩子绘画是有难度的,古代人和现代人的发型、服饰都是不同的,孩子从哪儿下手没有头绪。绘画也是需要技能的,需要利用传统的静态媒体——绘画范画,将绘画的重难点与孩子共同观察分析,用准确的语言表述传授给孩子,将正确的绘画方法展示给孩子,既有利于孩子把握重点,又利于孩子学习,让孩子对花木兰的感性认识逐步升华为艺术的表现。在绘画活动中对作品的讲评有利于孩子学习提高,在活动讲评环节再利用电化设备——投影仪,展示有代表性的绘画作品或优化组合作品,让孩子通过观看讨论:“你觉得哪张画美?为什么?”“你觉得哪张画不够美?为什么”引导孩子不仅能找出美或不美的地方,还能说出原因,加深理解。
引用李跃儿老师的话:“孩子是脚,教育是鞋。”教育教学中以孩子为主、老师为辅,顺应孩子的天性,为孩子的成长提供适宜可行的帮助,让孩子自由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