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如今,家长包办的越来越多,孩子们自主成长和探索的空间越来越少,固然犯的错误和承担的风险也越来越少,但孩子们的童真也随之减少了。于我而言,与其强塞硬给地包办,选择自由宽松的教育模式,有时带来的好处要多得多。
但是,自由式教育并非意味着父母什么都不管,做一个散漫的甩手掌柜。家庭教育中需要把握好自由的尺度,懂得什么才是真正的自由成长,才能在保留孩子天真烂漫的同时,让他们学会讲道理、掌握真本领。
自由,是让孩子自主认识世界。
心理學告诉我们,每一个孩子对世界都充满了好奇,他们渴望去感知世界,认识世界。而在认识的过程中,只有亲身体验,才会让孩子增强记忆,刻骨铭心。有时候父母单纯说教,或者简单拿起一本书,读出一篇故事,孩子未必会懂或者记住。
我的侄儿生活在农村,灶头的灶塘总是能激起侄儿的探索欲望,过往的家人总拦着他靠近,告诉他里面很危险,孩子对此总显得一知半解,懵懵懂懂。一天生火做饭的时候,他趁着妈妈没注意,也跟进厨房,还偷偷地把小手伸进去,想看看那红红的火是不是真的很危险,当然结果是把小手烤疼了,侄儿疼得哭了,妈妈帮他把小手给冷敷了一下,并没有多说他什么。从那天起,全家人加强了安全方面,特别是火的看管,但实际上,侄儿已经彻彻底底认识到了火的厉害。一看到火,就离得远远的,就连大人点烟的打火机,他也不敢碰了。孩子虽然犯了错误,可是也经历了成长过程,他在教训中得到的感悟,比之前父母说的要深刻得多,这是他最原生态的成长足迹。
自由,是让孩子自主学习生活技能。
要孩子学会生活中的一些小技能,比起灌输,更得讲究方式、方法。孩子的穿衣吃饭是许多家长头痛的问题。由于每次衣服都要穿好久,一些孩子在父母帮着穿的时候都不肯好好配合,就更别说自己穿衣服了。我有些朋友的孩子都四五岁了,还要大人帮着穿衣服。听了他们的抱怨,我分析出这主要还是有些大人的方法不对,没有好好地引导孩子学习。在孩子还小的时候,他们不但没有好好地给孩子示范该怎么穿衣服,反而是贪图省力和速度,包揽了孩子里里外外所有的穿衣步骤。当孩子慢慢长大,一旦自己穿衣的速度过慢,或者穿错衣服,鞋带没有系好,纽扣摁错了,家长都会下意识地觉得孩子还不行,与其花时间等他自己穿好或者返工,还不如一开始就别让他自己做。长此以往,孩子认为自己没有必要学会自主穿衣,或者觉得自己就是穿不好衣服,于是“理所当然”地让父母帮自己穿衣,或者“自暴自弃”,导致自主生活能力低下。
此外,父母也不要催着,或者担心孩子掌握不好一些技能,请留一些自由的空间给孩子,让他自己去发现和学习,说不定反而会带来惊喜。
自由,是允许孩子做点坏事。
心理学家认为,孩子天生是具有破坏性的。最常见的,就是一些小玩具,一旦落到了孩子手中,难免会遭遇到破坏性使用。侄儿的小汽车很多,装了满满一箱,各式各样的都有,很少有完整无缺的,他小时候难免会因此受到大人的指责和教育。当然,在他看来这些是耳边风。他虚心接受,但就是不改,让人头痛不已。
可是等侄儿稍大一点以后,他居然开始尝试自己修理这些破旧的玩具汽车。一有时间,他就安静地坐下来,把这辆玩具汽车的轮子拆下来,装到另一辆上去。慢慢地,竟然也自己修复了好几辆玩具小汽车,为此还受到了父母的表扬。从此,小家伙就更有兴趣了,有时候还会别出心裁地改装出一辆谁也没见过的玩具小汽车。是啊,破坏性是暂时的,只要父母把握好度,稍加引导,或许等过了这个成长阶段,孩子自然就会改掉爱破坏的习惯。
自由,让孩子自主评说对错。
在孩子眼中,对错是没有明显区别的。因此大人强加给孩子的观点,不可能指望他们一下子接受。有时候孩子即使接受了,也停留在表面,或者只是出于担心被父母指责而假装的,并没有实际的心理感受。侄儿小时候,见到别人的东西就拿,不管是吃的还是玩的,拿不到就哇哇大哭。父母说了好多遍,也无济于事。这一天,侄儿又偷偷拿出姐姐书包里的铅笔,在姐姐的作业本上乱画。姐姐发现了,一下子抢了过来,并且训斥了侄儿一顿,可能是自知理亏,侄儿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大哭不止,哭了两声就自己去玩了。从那以后,见到别人的好东西,他再也不哭喊着去要了。
相比大人的教育,同辈之间的商议、评价或者看法,孩子接受起来更容易,也能更好地遵守下去。
孩子不是温室里的花朵,应该在阳光下、风雨中成长。童年的乐趣,包含着孩子的成长足迹,大人们应该充分尊重孩子自由成长的权利。把成长的权利还给孩子,让孩子有一个自然成长的童年,一个快乐难忘的童年,保存着那份希望的童真。
但是,自由式教育并非意味着父母什么都不管,做一个散漫的甩手掌柜。家庭教育中需要把握好自由的尺度,懂得什么才是真正的自由成长,才能在保留孩子天真烂漫的同时,让他们学会讲道理、掌握真本领。
自由,是让孩子自主认识世界。
心理學告诉我们,每一个孩子对世界都充满了好奇,他们渴望去感知世界,认识世界。而在认识的过程中,只有亲身体验,才会让孩子增强记忆,刻骨铭心。有时候父母单纯说教,或者简单拿起一本书,读出一篇故事,孩子未必会懂或者记住。
我的侄儿生活在农村,灶头的灶塘总是能激起侄儿的探索欲望,过往的家人总拦着他靠近,告诉他里面很危险,孩子对此总显得一知半解,懵懵懂懂。一天生火做饭的时候,他趁着妈妈没注意,也跟进厨房,还偷偷地把小手伸进去,想看看那红红的火是不是真的很危险,当然结果是把小手烤疼了,侄儿疼得哭了,妈妈帮他把小手给冷敷了一下,并没有多说他什么。从那天起,全家人加强了安全方面,特别是火的看管,但实际上,侄儿已经彻彻底底认识到了火的厉害。一看到火,就离得远远的,就连大人点烟的打火机,他也不敢碰了。孩子虽然犯了错误,可是也经历了成长过程,他在教训中得到的感悟,比之前父母说的要深刻得多,这是他最原生态的成长足迹。
自由,是让孩子自主学习生活技能。
要孩子学会生活中的一些小技能,比起灌输,更得讲究方式、方法。孩子的穿衣吃饭是许多家长头痛的问题。由于每次衣服都要穿好久,一些孩子在父母帮着穿的时候都不肯好好配合,就更别说自己穿衣服了。我有些朋友的孩子都四五岁了,还要大人帮着穿衣服。听了他们的抱怨,我分析出这主要还是有些大人的方法不对,没有好好地引导孩子学习。在孩子还小的时候,他们不但没有好好地给孩子示范该怎么穿衣服,反而是贪图省力和速度,包揽了孩子里里外外所有的穿衣步骤。当孩子慢慢长大,一旦自己穿衣的速度过慢,或者穿错衣服,鞋带没有系好,纽扣摁错了,家长都会下意识地觉得孩子还不行,与其花时间等他自己穿好或者返工,还不如一开始就别让他自己做。长此以往,孩子认为自己没有必要学会自主穿衣,或者觉得自己就是穿不好衣服,于是“理所当然”地让父母帮自己穿衣,或者“自暴自弃”,导致自主生活能力低下。
此外,父母也不要催着,或者担心孩子掌握不好一些技能,请留一些自由的空间给孩子,让他自己去发现和学习,说不定反而会带来惊喜。
自由,是允许孩子做点坏事。
心理学家认为,孩子天生是具有破坏性的。最常见的,就是一些小玩具,一旦落到了孩子手中,难免会遭遇到破坏性使用。侄儿的小汽车很多,装了满满一箱,各式各样的都有,很少有完整无缺的,他小时候难免会因此受到大人的指责和教育。当然,在他看来这些是耳边风。他虚心接受,但就是不改,让人头痛不已。
可是等侄儿稍大一点以后,他居然开始尝试自己修理这些破旧的玩具汽车。一有时间,他就安静地坐下来,把这辆玩具汽车的轮子拆下来,装到另一辆上去。慢慢地,竟然也自己修复了好几辆玩具小汽车,为此还受到了父母的表扬。从此,小家伙就更有兴趣了,有时候还会别出心裁地改装出一辆谁也没见过的玩具小汽车。是啊,破坏性是暂时的,只要父母把握好度,稍加引导,或许等过了这个成长阶段,孩子自然就会改掉爱破坏的习惯。
自由,让孩子自主评说对错。
在孩子眼中,对错是没有明显区别的。因此大人强加给孩子的观点,不可能指望他们一下子接受。有时候孩子即使接受了,也停留在表面,或者只是出于担心被父母指责而假装的,并没有实际的心理感受。侄儿小时候,见到别人的东西就拿,不管是吃的还是玩的,拿不到就哇哇大哭。父母说了好多遍,也无济于事。这一天,侄儿又偷偷拿出姐姐书包里的铅笔,在姐姐的作业本上乱画。姐姐发现了,一下子抢了过来,并且训斥了侄儿一顿,可能是自知理亏,侄儿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大哭不止,哭了两声就自己去玩了。从那以后,见到别人的好东西,他再也不哭喊着去要了。
相比大人的教育,同辈之间的商议、评价或者看法,孩子接受起来更容易,也能更好地遵守下去。
孩子不是温室里的花朵,应该在阳光下、风雨中成长。童年的乐趣,包含着孩子的成长足迹,大人们应该充分尊重孩子自由成长的权利。把成长的权利还给孩子,让孩子有一个自然成长的童年,一个快乐难忘的童年,保存着那份希望的童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