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手读书

来源 :小品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kuai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逛书店,注意上一个人。他古怪的行为吸引了我的目光。
   他围着书架转一圈,再转一圈,终于停下来,仰起头,目光定格在架上的一本書。
   他又开始来回转动起脖子,目光在挑书的顾客身上游移。忽而触着我的目光,迟疑一下就移开了,继续左顾右盼。
   他想做什么?这样想着,脑海里浮出两个字,偷书。但我不觉得他是坏人。
   不经意又碰着他的目光,我用笑容示意他,需要我帮忙吗?他仿佛听见我的心声似的,朝我笑一下,说,麻烦你帮我把那本《复活》拿下来,我想看看价格。
   他的声音很小,怯生生的,干瘦的脸上满是笑意。但他的个子比我高出半头,我下意识瞅一眼他的胳臂,都好好地垂在裤兜旁,心想,定是个肢残的人。
   我满怀热情从架上把《复活》拿下来,将封底的“定价”举到他眼前,然后翻开页面,把“目录”展示给他。
   他心满意足的样子,说,谢谢。他的目光跟着我的手,定格在刚刚放回到架上的《复活》上,意犹未尽地又说了声“谢谢”。你的手是在劳动中受伤的么?我话未出口,他的手机响了,他伸出右手,从裤兜里掏出手机,举到右耳边,一忽而又把手机换到左手,放到左耳边。
   他的两条胳臂和两只手完好无损。
   我杵在那儿,准备问个水落石出。
   他仿佛猜出我的心思似的,挂断电话,把两只大手伸到我眼前,说,工地上停水了,手脏,麻烦您了。
   您每天都来读书么?我问。
   哦,不一定,啥时觉得心里空荡了,就来读一会,有时也买。
   他突然转过头去,朝工作人员喊:“老师,帮我拿本复活,麻烦您把它装到袋子里。”我伸手从架上拿过《复活》,和他一起走向收银台,装进工作人员递来的白色手提袋,递到他手里。他付完了钱,夸张地朝我笑一下,接过手提袋,转身走了。
   以后,每次读书,我就会想起那个穿迷彩服的民工,就会走向水笼头,把手伸进清亮的水流里。每当有人讥我附庸风雅,我总是半开玩笑地说,附庸风雅也是一种风雅。
   我心里,总是怀了无比敬重的态度,对文字,对敬重文字的人。
  选自《语文报》
其他文献
日前,为了讨口好吃的,专门去了一家特别的川菜館子——“天下盐”,老板叫二毛。   本打算去过个口瘾,吃点麻辣,没想到坐下来聊天,老板二毛却大谈起酸,谈起醋来,这让我始料不及。一开始,是我向他请教做川菜的诀窍,他说,“你们都知道辣和麻,却忽视了川菜的一样重要调味品——醋,比如宫保鸡丁等菜品,全都是要靠醋来调味的。”我特别好奇,就继续请教,知道了一些和醋有关的故事与知识。   就像中国很多其它的事一样
中国地大物博,风俗与土产随地各有不同,因为一直缺少人纪录,有许多值得也是應该知道的事物,我们至今不能知道清楚,特别是关于衣食住的事项。我这里只就点心这个题目,依据浅陋所知,来说几句话,希望抛砖引玉,有旅行既广,游历又多的同志们,从各方面来报道出来,对于爱乡爱国的教育,或者也不无小补吧。我是浙江东部人,可是在北京住了将近四十年,因此南腔北调,对于南北情形都知道一点,却没有深厚的了解。据我的观察来说,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在寝室里喝凉啤酒,嘴里啃着从学校清真餐厅打包的烤馕。   很奇怪的,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南方人,我却格外喜欢吃面食,尤其是面饼,那种牙齿撕咬谷物的感觉对我来说是再真实不过的享受,那是米饭所缺乏的。所以我常常在学校的清真窗口出没,因为那里一整天都有我最喜爱的面饼,无论是豆沙饼还是葱花饼,我来者不拒。但是在众多的选择当中,最被我青睐的还是两块钱就能买一个的烤馕,好吃便宜分量足。假如你
曾有一次,与友人喝茶。   水刚注入壶中,便先侃侃而谈这泡茶叶之昂贵,攀比茶器之稀罕,并有各色仪式,一一做齐。然后再冲出茶汤,又做一番品饮的讲解。待到这杯茶到嘴边时,已经凉了。末了,友人还要求每个人分享感受,不可不讲,希望人人皆能从一杯茶中品出禅意。爱茶之心固可以理解,但在那一刻顿生困惑:什么时候喝茶变成一件这么复杂的事?   茶,人在草木间。喝茶,本就是一件小事。对于潮汕人来说,泡茶就是一件非常
钱钟书先生说:“吃饭有时很像结婚,名义上最主要的东西,其实往往是附属品。吃讲究的饭事实上只是吃菜,正如讨阔佬的小姐,宗旨倒并不在女人。”钱先生的这段话,成了经典,被广为引用。然而,如果钱先生是南宋人,哪怕是清朝人,肯定有人会跟他抬杠、较真。   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曰:“至于饭,一日不可无,一生吃不厌。盖八珍乃奇味,饭乃正味也。”清代袁枚也有类似的主张:“饭之甘,在百味之上,知味者,遇好饭不必用
多少年过去了,那张清瘦而严厉的,戴六百度黑边近视镜的女人的脸,仍时时浮现在我眼前,她就是我小学四年级的班主任老师。想起她,也就使我想起了一些关于橘皮的往事……   其实,校办工厂并非是今天的新事物。当年我的小学母校就有校办工厂,不过规模很小罢了,专从民间收集橘皮,烘干了,碾成粉,送到药厂去。所得加工费,用以补充学校的教学经费。   有一天,轮到我和我们班的几名同学,去那小厂房里义务劳动。一名同学问
上一个最喜欢的BBS论坛,读到名叫“真心小骗子”的网友的一个贴子,感动莫名。回到家,我居然从父亲那里讨要了一杯白酒,一饮而尽。父亲说:“心情不赖呀?”我说:“是啊,因为我看了一个好看的帖子。”那帖子是这样的:那天我在阅览室随意翻看杂志,见一个人径直走进来,被管理员叫住:“登记名字和卡号!”那人停住,有点不知所措:“我没有卡号。”“是这学校的吗?”管理员没有抬头,只是继续着手上的活。“不是。”“哪儿
这几天,我开始整理我爸写的回忆录。老人家因腰椎盘突出,下肢常疼痛难耐,已无法挪步。握笔的手,也虚弱得很。就在这样艰难的情形下,他硬是一笔一画,手写出四五万字的回忆录来。信纸上,繁体字与简体字混杂着,有的字,明显着力不够,飘浮着,我看得吃力。却也利于我放缓速度,一步一步,走在他曾走过的路上。“笃笃”声响,回荡在逝去的岁月里,也激荡在我的心里……曾经,他那么拼命和努力,为的只是三个字:活下去。一个平凡
在医院陪护岳母的时候,我见到了邻床那个患了肺癌的中年女人。   因为化疗,她的头顶光光的,脸上却不像其他病人那样愁苦,反而常常挂着笑容。仿佛在灰恹恹的病房里,忽然冒出来一抹春色来,让我不禁眼前一亮。   她跟我们聊天,说她曾经有一架很漂亮的钢琴,并教会了很多孩子弹钢琴,有的孩子还拿过奖呢!她骄傲地给我们看她修长的手指——那双白皙修长的手,上面布满了针孔。和她熟络后,知晓了为了给她治病,丈夫把她的钢
连翘,最早以诗歌的形式出现在《尔雅》里,以中药的形式出现在《神农本草经》里。几千年的岁月中,它带着一身的微寒和淡淡的苦涩,俯身劳苦大众,不分春夏秋冬,清热解毒,散结消肿,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不知化解了多少百姓的清寒与苦痛。   半生光陰,倏忽而过,以连翘为主要成份的银翘解毒片、VC银翘片作为清热解毒的家庭常用药,曾经终年在父母老屋破旧的柜子里备过,如今也在我漂亮的药箱里备着。儿子三四岁时,每遇鼻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