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高中生家国情怀核心素养路径探究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mj_66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家国情怀的基本内涵包括家国同构、共同体意识和仁爱之情。对于高中生而言,培养家国情怀的路径应该是多元的,主要包括: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以历史课堂为主阵地,注重家风家教。
  [关键词]高中生;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28-0054-02
  家国情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是主体对共同体的一种认同,并促使其发展的思想和理念。其基本内涵包括家国同构、共同体意识和仁爱之情。它强调个人修身、重视亲情、心怀天下。中国古代哲人在一些典籍中均有关于家国情怀的论述,如《孟子·离娄上》中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又如《礼记·大学》中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家是缩小的国,国是放大的家,家与国休戚与共,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
  同时,家国情怀也是中学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家国情怀在提高公民素养、建设幸福家庭、增强民族凝聚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那么历史教师该如何加强对高中生的家国情怀培养呢?笔者认为主要路径有以下几条。
  一、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本地的历史文化资源
  家国情怀教育不能脱离学生赖以生存的土壤,应该因地制宜。笔者所在的城市——南京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很长一段时期里是中国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价值。南京有着7000多年文明史、近2600年建城史和近500年的建都史,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南京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以来就是一座崇文重教的城市,有“天下文枢”“东南第一学”的美誉,明清时期中国一半以上的状元均出自南京的江南贡院。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南京中学生生长于斯,深受南京历史文化的熏陶,具有明显的地域人文特色。
  为了让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生活的城市,了解南京历史发展的脉络,培养家国情怀素养,笔者经常组织学生深入南京的大街小巷,去感受南京的历史文化。通过让学生亲自实地走访,拍照留念,查找相关资料并撰写相关简介,使学生在认识家乡的同时更加热爱家乡。这类实践活动有利于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提升他们的家国情怀素养。
  二、因时制宜,把握时机,增强家国情怀教育的时效性
  家国情怀教育不能脱离现实,应该注重时效性,关注我们身边的时政素材。比如202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抗美援朝的口号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将它作为素材可以引导广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涵育家国情怀。对于抗美援朝的各种纪念活动,我们要因时制宜,把握时机,引导学生参与其中。比如笔者会让学生观看《金刚川》等电影,然后指导其写影评和观后感;会让学生观看有关“抗美援朝”的纪录片,然后指导其写观后感,并分小组进行讨论交流。
  这样可以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转化为学生刻苦学习、砥砺成长、服务人民、报效祖国的强大精神动力,激励学生不畏风雨、淬炼成钢、勤学力行、刚健自强,勇担时代的重任。
  再如,每年12月的南京城,比冬日寒风更刺痛的是人们对那场屠城惨案的悲痛记忆。每年的12月13日,在国家公祭仪式上,凌厉的警报声响彻南京上空,这是哀悼,更是警醒。国行公祭,祀我殇胞。对30万遇难同胞的深切缅怀和对那段灾难历史的深刻反思,正内化为国人传承家国情怀的自觉追求,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息动力。笔者会在国家公祭日前后,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纪念活动,走访17处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丛葬地,让学生不忘历史,对他们加强家国情怀教育。
  三、以历史课堂为阵地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历史学科在学生培育情感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当前的历史课堂教学存在着只关注学科知识教授,而严重忽视学科教学育人功能的问题。历史学科的价值不只是传授历史知识,更在于教会学生做人。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这就要求我们要利用历史课堂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实现由关注知识传授向关注学科育人的转变,引导学生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观念。
  历史教材中有关家国情怀的素材十分丰富,我们要善于把握时机,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例如,在讲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时,绕不开张謇这个名人。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以他为切入点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让历史人物“活”起来,从而发挥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
  我们可以适时向学生深入介绍张謇。中日甲午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张謇和许多有识之士一样,在震惊之余陷入了苦苦的沉思。他认识到,只有发展实业,才能繁荣经济,才能增强国力,才能挽救民族危亡。为了挽救国家危局,他毅然弃官还乡,去通州兴办实业,筹办大生纱厂。他殚精竭虑、忍辱负重,克服重重困难,办起了多家民族企业。可见,铸就他一生宏伟业绩的内在源泉,就是他一腔殷殷的家国情怀。爱国、救国、报国是张謇一生的追求,他忧国忧民、自强不息、海纳百川的精神也深深镌刻在了祖国大地上。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不仅对张謇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同时也得到了家国情怀的教育,使自己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教材中类似的素材很多,它们都可以作为我们教学的抓手。我们在教学中应深入挖掘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中蕴涵家国情怀的素材,重新建构课堂内容,并通过合理的引导与激励,使学生真切体悟爱国主义情感,进而培育他们的家国情怀。
  四、注重家风家教,培养家国情怀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家庭是维系亲情、培养家国情怀素养的重要平台。家庭教育既要重视言传,更要重视身教;既要重视知识教育,更要重视品德培养。我们要重视家风家教,通过父母的教育培养,引导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帮助他们纠正错误思想,塑造健康品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提升家国情怀素养。而其具体做法是多种多样的。
  家长可以在节假日带上孩子一起去参加一些公益活动,比如捐资助学,参与绿色环保活动,走进养老院、福利院看望慰问老人和孤儿,等等。家长以实际行动教育孩子要关心社会、勇于奉献,效果是比较好的。
  家长还可以建设学习型家庭,教育孩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家庭中可以买些好书,丰富自家的书柜。家长应以身作则,平时多读书,引导孩子以好书为友,增强品读经典、终身学习的自觉性,从而提升全家人的文化素养,涵养人文精神。
  同时,也可以把读书和旅游结合起来。家长应带孩子出去多走走,让孩子将游览自然人文景观、红色旅游景点的经历、感悟记录下来,加深他们对祖国悠久历史文化的理解,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家长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学习、讨论当下的一些时事新闻,使孩子明白家国相依,国家强大,家庭幸福才会有保障;家庭和谐,社会才会安定。学生在这种氛围中,会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自觉做到热爱家庭、热爱国家。
  可见,家长平时要做一个有心人,利用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内在素养,引导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和世界变化,引导他们把自己和祖国联系起来,使他们时常可以受到爱国主义精神的感染。这样,家国情怀才能在他们的心中生根发芽,并使他们得到全面发展。
  总之,高中生正处于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时期,可塑性很强。培养高中生家國情怀核心素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等方面形成教育合力。
  (责任编辑    袁   妮)
其他文献
[目的]调查中文学术期刊审稿专家诚信制度建设现状,探讨中文学术期刊在审稿专家诚信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为学术期刊进一步优化期刊出版诚信建设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数据收集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从多角度调研期刊审稿专家的诚信制度建设现状.数据收集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7年版)》中采用线上专家审稿系统的中文科技期刊网站为研究对象,调查其网站公开发布的有关审稿专家诚信制度内容,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中文学术期刊审稿专家诚信制度的实际执行方式及效果.[结果]许多中文学术期刊存在缺少审稿专家诚信制度、
[摘 要]随着“全民国防”观念的推行,国防教育,理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历史课程中蕴含了丰富的国防教育资源。初中历史教师应在教学中注重国防意识的培养,把学生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国防意识的培养统一起来,以更好地完成历史学科的育人目标。  [关键词]初中历史;国防教育;国防意识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28-0062-
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不断探索符合学情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是教师的使命,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对基于视频切片分析的“三主四步”课堂教学模式展开了探究,以期提升学生自主性,打造高效课堂.
[摘 要]历史本身就具有多元化特征。不同的利益群体,站在不同的历史角度,在不同价值观的支配下,对同一历史事件可能会得出不同的历史结论。文章主要探析多元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以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历史的意识与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历史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多元史观;高中历史;历史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摘 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切实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可从提出疑问、寻求证据、做出判断、提供建议等方面着手。文章结合《培养批判精神》一课的教学片段进行论述。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批判性思维;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28-0047-02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学生要具
“冲突性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并非是各种结论的相互攻讦,而是在有限的课堂里,引导学生通过史料实证的方式,多视角、多维度地认识历史,打破思维定式,形成思维的开放性.文章以高三二轮复习中的《礼与法:中国传统法的历史链接》为例,对如何运用“冲突性史料”展开论述.
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实质是引领学生在解读教材、突破知识符号的浅层学习中深入挖掘知识的内涵,引领学生走向学科思想和意义系统的建构,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的关键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文章以《参与民主生活》为例,探讨道德与法治课深度教学的着力点.
[摘 要]在多媒体教学已经得到基本普及的今天,运用多媒体视频资源是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常用的手段。整合历史题材视频资料,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整个历史朝代的概况,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连续性研究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和爱国情怀。因此,正确有效地使用历史题材视频资料,对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大有裨益。  [关键词]视频资源;初中历史;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獻
[摘 要]以“两当兵变”、宕昌哈达铺为代表的陇南红色文化是中国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陇南红色文化融入高中历史教学,可以有效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帮助学生践行爱国主义、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关键词]陇南;红色文化;高中历史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28-0072-02  以“
如何在议题式教学中进行情境创设已成为当下教育界探讨较多的话题.文章以一节公开课《我们的中华文化》为例谈议题式教学中的情境创设,主要从创设前提、创设途径、创设目标三个维度展开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