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赋予师德丰富的内涵,它对促进教师完成教书育人工作,陶冶学生的情操,推动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起着重要的作用,建立师德规范,培养拥有平常心,有儒雅气质,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能从容淡定,甘于奉献,潜心育人。学校管理者要优化校园环境建设,用良好的校园文化引领教师在专业发展、人文修养、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方面得到科学、可持续发展,让教师的人格得以致善,智慧得以生长,身心得以和谐。
【关键词】德育内涵;德育现状;规范内容;文化引领
人民教师作为人类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各种人才的培养者,对于传播人类文明,开发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影响人类未来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的职业道德同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国家兴盛紧密相连。教师的职业道德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对促进教师完成教书育人工作,陶冶学生的情操,推动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起着重要的作用。温家宝总理在北京第35中学听完课后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 可见高尚的师德的重要性,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赋予现代教师师德全新的涵义,因此,必须从更为理性化的角度,对现行的教师职业道德进行补充与细化,对教师师德进行反思与构建。
一、现代教师师德的内涵
(一)中国传统师德与西方师德的主要内容
师德一般是指教师的职业道德,由教育自身所“内生”的。中国传统师德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兼具百家之长而形成的。其中优秀的传统师德规范主要包括:立志乐道,敢于奉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教学相长,有教无类等。西方崇尚个人本位、平等和自由权利,因此西方教师师德主要有三个层次:即一要尊重学生,遵循学生天性的发展;二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性;三要培养学生对正义的追求。从中可以看出,无论中国传统师德还是西方的师德,都涉及到教师的修身、治学的态度和如何处理师生之间关系等问题。总的说来,中国传统师德更注重教师“修身”、教学实践中注意身体力行;而西方更注重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内在的独立意识和对社会公正的追求。
(二)现代师德内涵:“以人为本”的新师德,确定了“以人为本,敬业奉献”的主题
这是对新时期师德内涵的重要提升,也是教育理念的重要突破。现代教师道德规范主要包括:志存高远,爱国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热爱学生,诲人不倦;严谨笃学,开拓创新;关心集体,团结协作。现代师德的内涵应是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为指导下,在继承中国传统优秀的师德、并借鉴西方的教育理念基础上形成的,主要包括以下道德要素:1.师品,是指教师的思想觉悟和品格素养。2.师爱,是指教师对教育事业,对学生的热爱。3.师能,是指教师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的才能。4.师风,是指教师的学风,教风和作风。
二、当前教师师德现状分析
当前,大部分教师能以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良好的师表、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赢得了社会的认可,但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推进、我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的变革以及社会大众道德观念、心理状态以及行为方式的变化,使个别教师的师德存在着令人担忧的问题和现象:1.职业道德上,部分教师一缺乏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2.人格修养上,忽视人格的修养,缺乏以身作则的师表意识。3.人生观价值观上,价值趋于功利化,个体的人文精神在缺失。人的价值观发生改变,趋向工具理性、功利性。在人生观上,集体观念淡薄,缺乏团结协作精神,而较少考虑到国家的利益和社会的需要。
三、构建教师师德,重塑教师尊严
随着教师师德现状的严峻和德育工作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性的凸显,必须在继承优良传统师德师范的基础上,对传统的师道尊严进行整合和重构。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
(一)建立教师师德的基本规范
构建教师师德的基本规范,应体现时代性、人文性、专业性和操作性。教师师德应在“以人为本”的基调中构建,这其中包含三层含义:
1、师德理想
师德理想是教师职业道德中最高的理想,体现了教师应该努力的方向。
温家宝总理指出:“教师的日常工作既平凡又不平凡,教师不是雕塑家,却塑造着世界上最珍贵的艺术品。广大教师应当成为善良的使者,挚爱的化身,做品格优秀、业务精良、职业道德高尚的教育工作者。”这段话充分阐释了教师工作的神圣与艰巨。作为教师要做好教育工作,必须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和高度的责任心与事业心。“爱”和“责任”是师德精髓。作为新世纪的教师,要有敬业的精神,博爱的思想,创新的意识,诲人不倦的品格,儒雅的人生态度。拥有一颗平常心,在紧张的工作压力和教育功利化底下仍保持一种荣辱不惊的大家气概。
2、师德原则
师德原则是指导教师实践的根本的准则。教学实践中主要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外的教育教学。教师应以提升专业知识为指归,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这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言:“教师把学生造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该是这种人。”这说明教师对学生的示范作用是潜移默化的,有着深远的影响。所以教师要加强自我教育,形成健康的世界观,培养责任意识,做一个宽容、友善、幽默的人,要不断更新,充实自己,不但要对自己的专业精通,而且应站在本学科知识的前沿,同时有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要不断地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
3、师德规则
师德规则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所应遵守的具体的规则。这是带有可操作性的层面,将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它包括:一是对待自己所从事的专业。要成为一名知识功底深厚的教师,用广博的知识征服学生。二是对待自己的学生。做以德服人的表率,俗话说:“德可以服众,威可以慑顽”有高尚品格,就有令人折服的人格魅力。师德规则应该根据现代师德的新内涵进行相应的规则的调整,并发挥其约束的功能。
(二)要建立职业道德规范,在日常活动中深化师德内容
1、必须制定明确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学校要依据《教育法》、《教师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章,结合学校实际,研究制定学校自己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这个规范必须突出学校特点,突出教师教书育人功效。通过制定、完善、落实师德规范,进一步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教育引导教师自觉履行《教师法》规定的职责和义务,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关和人才观,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学识学风上,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2、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
一是要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进一步搞好评选表彰教书育人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的工作。对教书育人成绩突出者,要予以表彰和奖励,并在教师职务评聘晋升等方面优先考虑。二是建立和完善考核机制。要把师德建设作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及教育、教学工作考核的主要内容。对教师的考核应突出教书育人的实绩,重点考核教师的职业道德状况、教学态度、育人效果等。三是建立和完善监督机制。应制定规范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教师的师德行为,对违反师德的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批评教育和相应的处罚。
3、要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广泛组织教师参加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按照拓展领域、充实内容、改进方法、提高水平的思路,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把着眼点放在办实事、办好事上,进一步增强创建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深入开展学校文明创建活动,推动师德建设。宣传先进典型,要用真人、真事、真情,感染教师、引导教师,让师德标兵可亲可敬可学。
4、要以“三育人”活动为载体,使教师在自我教育中不断提高师德素质
“三育人”活动是教师践行社会主义师德的有效途径,也是教师自我教育的道德实践活动。教师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应自觉地、自然妥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坚持知识性和思想性的有机结合,在课外活动和日常交往中做到为人师表,使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锻炼和提高。
5、团队精神的培养。团队精神的培养是师德建设的一个非常重要内容
我们都知道:冬天来临,大雁飞往南方,凌乱无序的队伍会限制他们飞行的速度。于是,大雁便编成“人”字形或“一”字形队伍。飞行中,头雁疲倦了,整个队伍放慢了速度。头雁掉转方向,跟在队伍之后,随后的另一只雁迅速飞至最前面,带领大家继续飞行……教育路途遥远,只有雁行理念,才能成就未来,也才能培养合作精神的学生。
(三)优化环境建设
1、加强校园环境建设
健康向上的校园环境是培养优秀教师的沃土。学校管理者应该更多地以心换心,以情感人,给教师以至诚的帮扶,创设心理安全的管理氛围,竭力改善教师的福利待遇和物质条件,让教师始终拥有做人的尊严。只有一个有尊严的教师群体,才可能培养出有尊严的学生,也才能让我们的民族和国家的未来有尊严。
2、建设教师之间的小环境
把教师当教师。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担负着特殊的社会责任——教书育人。要传道授业解惑,这就要求教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校管理者把教师当教师,就是要竭力营造“民主平等、公平公正、健康向上”的发展环境,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让教师的人格得以至善,能力得以提升,智慧得以生长,身心得以和谐。
3、改善工作环境
优良的工作环境是物质上的保障,也是为教师的学习、工作、生活创造必要的条件。学校首先要创造一个有利于广大教师安心教学,迅速成长的硬件、软件环境。其次,要对教师实行政策倾斜,资助和鼓励他们多参加进修培训、保证教育科研经费。此外,学校还应注重感情投资,关心教师的生活等,帮助他们解决实际的困难,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为教师提供一个交流、研讨、休闲的地方,如厦门一中的舒心吧就体现学校管理者对教师的一种人文关怀。
(四)注重教师的自我教育
1、人文精神的培养和塑造
构建权威意义上的影响力,必须基于一定的内在精神感召力、权威主体自身的内在素质和人格特征。教师应时刻注意自我人格精神的培养。“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人格高尚的教师会对学生心理产生强劲的辐射力和同化力,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达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境界。教师的工作像蜜蜂酿蜜,要博采众长。知识渊博的教师往往是学生的偶像,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和爱戴。因为老师有丰富的文化知识,能拓展学生的精神世界,激发学生探索未来世界的欲望,所以教师要学习,要了解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文学艺术,还要了解甲A赛事、超级女声、影视新作、网络文学等等。教师的脉搏只有和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才能奏出教学的时代强音。才不会匠气有余,灵气不足,成为老古董。
2、加强教师道德行为修养
教师的行为修养是取得教师威信的第一要素,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人格和个性的形成。因此,必须加强教师自身的知识、能力和情感以及教学艺术和风格的培养修养,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使教师在教育科研、教育实践能力和教育实际技能方面构筑高超的教学智慧。
总之,学校要不断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师德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要弘扬高尚师德,履行师德规范,强化师德教育,优化校园文化建设,培养教师的儒雅风度、拥有平常心,在改革开放的经济社会中能“淡泊名利、志存高远”,并以此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 张光亮.成功教师必知的22条“军规”.[M].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 郭法奇.浅谈西方教育中的“师德”的三个层次. [J].北京教育.2003(4).
[3] 唐亦勤.从中华传统师德看当代师德的构建.[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2).
[4] 肖啸空.加强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思考与对策.[J].美中教育评论.
【关键词】德育内涵;德育现状;规范内容;文化引领
人民教师作为人类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各种人才的培养者,对于传播人类文明,开发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影响人类未来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的职业道德同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国家兴盛紧密相连。教师的职业道德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对促进教师完成教书育人工作,陶冶学生的情操,推动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起着重要的作用。温家宝总理在北京第35中学听完课后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 可见高尚的师德的重要性,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赋予现代教师师德全新的涵义,因此,必须从更为理性化的角度,对现行的教师职业道德进行补充与细化,对教师师德进行反思与构建。
一、现代教师师德的内涵
(一)中国传统师德与西方师德的主要内容
师德一般是指教师的职业道德,由教育自身所“内生”的。中国传统师德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兼具百家之长而形成的。其中优秀的传统师德规范主要包括:立志乐道,敢于奉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教学相长,有教无类等。西方崇尚个人本位、平等和自由权利,因此西方教师师德主要有三个层次:即一要尊重学生,遵循学生天性的发展;二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性;三要培养学生对正义的追求。从中可以看出,无论中国传统师德还是西方的师德,都涉及到教师的修身、治学的态度和如何处理师生之间关系等问题。总的说来,中国传统师德更注重教师“修身”、教学实践中注意身体力行;而西方更注重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内在的独立意识和对社会公正的追求。
(二)现代师德内涵:“以人为本”的新师德,确定了“以人为本,敬业奉献”的主题
这是对新时期师德内涵的重要提升,也是教育理念的重要突破。现代教师道德规范主要包括:志存高远,爱国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热爱学生,诲人不倦;严谨笃学,开拓创新;关心集体,团结协作。现代师德的内涵应是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为指导下,在继承中国传统优秀的师德、并借鉴西方的教育理念基础上形成的,主要包括以下道德要素:1.师品,是指教师的思想觉悟和品格素养。2.师爱,是指教师对教育事业,对学生的热爱。3.师能,是指教师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的才能。4.师风,是指教师的学风,教风和作风。
二、当前教师师德现状分析
当前,大部分教师能以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良好的师表、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赢得了社会的认可,但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推进、我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的变革以及社会大众道德观念、心理状态以及行为方式的变化,使个别教师的师德存在着令人担忧的问题和现象:1.职业道德上,部分教师一缺乏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2.人格修养上,忽视人格的修养,缺乏以身作则的师表意识。3.人生观价值观上,价值趋于功利化,个体的人文精神在缺失。人的价值观发生改变,趋向工具理性、功利性。在人生观上,集体观念淡薄,缺乏团结协作精神,而较少考虑到国家的利益和社会的需要。
三、构建教师师德,重塑教师尊严
随着教师师德现状的严峻和德育工作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性的凸显,必须在继承优良传统师德师范的基础上,对传统的师道尊严进行整合和重构。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
(一)建立教师师德的基本规范
构建教师师德的基本规范,应体现时代性、人文性、专业性和操作性。教师师德应在“以人为本”的基调中构建,这其中包含三层含义:
1、师德理想
师德理想是教师职业道德中最高的理想,体现了教师应该努力的方向。
温家宝总理指出:“教师的日常工作既平凡又不平凡,教师不是雕塑家,却塑造着世界上最珍贵的艺术品。广大教师应当成为善良的使者,挚爱的化身,做品格优秀、业务精良、职业道德高尚的教育工作者。”这段话充分阐释了教师工作的神圣与艰巨。作为教师要做好教育工作,必须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和高度的责任心与事业心。“爱”和“责任”是师德精髓。作为新世纪的教师,要有敬业的精神,博爱的思想,创新的意识,诲人不倦的品格,儒雅的人生态度。拥有一颗平常心,在紧张的工作压力和教育功利化底下仍保持一种荣辱不惊的大家气概。
2、师德原则
师德原则是指导教师实践的根本的准则。教学实践中主要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外的教育教学。教师应以提升专业知识为指归,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这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言:“教师把学生造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该是这种人。”这说明教师对学生的示范作用是潜移默化的,有着深远的影响。所以教师要加强自我教育,形成健康的世界观,培养责任意识,做一个宽容、友善、幽默的人,要不断更新,充实自己,不但要对自己的专业精通,而且应站在本学科知识的前沿,同时有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要不断地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
3、师德规则
师德规则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所应遵守的具体的规则。这是带有可操作性的层面,将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它包括:一是对待自己所从事的专业。要成为一名知识功底深厚的教师,用广博的知识征服学生。二是对待自己的学生。做以德服人的表率,俗话说:“德可以服众,威可以慑顽”有高尚品格,就有令人折服的人格魅力。师德规则应该根据现代师德的新内涵进行相应的规则的调整,并发挥其约束的功能。
(二)要建立职业道德规范,在日常活动中深化师德内容
1、必须制定明确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学校要依据《教育法》、《教师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章,结合学校实际,研究制定学校自己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这个规范必须突出学校特点,突出教师教书育人功效。通过制定、完善、落实师德规范,进一步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教育引导教师自觉履行《教师法》规定的职责和义务,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关和人才观,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学识学风上,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2、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
一是要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进一步搞好评选表彰教书育人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的工作。对教书育人成绩突出者,要予以表彰和奖励,并在教师职务评聘晋升等方面优先考虑。二是建立和完善考核机制。要把师德建设作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及教育、教学工作考核的主要内容。对教师的考核应突出教书育人的实绩,重点考核教师的职业道德状况、教学态度、育人效果等。三是建立和完善监督机制。应制定规范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教师的师德行为,对违反师德的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批评教育和相应的处罚。
3、要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广泛组织教师参加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按照拓展领域、充实内容、改进方法、提高水平的思路,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把着眼点放在办实事、办好事上,进一步增强创建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深入开展学校文明创建活动,推动师德建设。宣传先进典型,要用真人、真事、真情,感染教师、引导教师,让师德标兵可亲可敬可学。
4、要以“三育人”活动为载体,使教师在自我教育中不断提高师德素质
“三育人”活动是教师践行社会主义师德的有效途径,也是教师自我教育的道德实践活动。教师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应自觉地、自然妥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坚持知识性和思想性的有机结合,在课外活动和日常交往中做到为人师表,使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锻炼和提高。
5、团队精神的培养。团队精神的培养是师德建设的一个非常重要内容
我们都知道:冬天来临,大雁飞往南方,凌乱无序的队伍会限制他们飞行的速度。于是,大雁便编成“人”字形或“一”字形队伍。飞行中,头雁疲倦了,整个队伍放慢了速度。头雁掉转方向,跟在队伍之后,随后的另一只雁迅速飞至最前面,带领大家继续飞行……教育路途遥远,只有雁行理念,才能成就未来,也才能培养合作精神的学生。
(三)优化环境建设
1、加强校园环境建设
健康向上的校园环境是培养优秀教师的沃土。学校管理者应该更多地以心换心,以情感人,给教师以至诚的帮扶,创设心理安全的管理氛围,竭力改善教师的福利待遇和物质条件,让教师始终拥有做人的尊严。只有一个有尊严的教师群体,才可能培养出有尊严的学生,也才能让我们的民族和国家的未来有尊严。
2、建设教师之间的小环境
把教师当教师。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担负着特殊的社会责任——教书育人。要传道授业解惑,这就要求教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校管理者把教师当教师,就是要竭力营造“民主平等、公平公正、健康向上”的发展环境,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让教师的人格得以至善,能力得以提升,智慧得以生长,身心得以和谐。
3、改善工作环境
优良的工作环境是物质上的保障,也是为教师的学习、工作、生活创造必要的条件。学校首先要创造一个有利于广大教师安心教学,迅速成长的硬件、软件环境。其次,要对教师实行政策倾斜,资助和鼓励他们多参加进修培训、保证教育科研经费。此外,学校还应注重感情投资,关心教师的生活等,帮助他们解决实际的困难,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为教师提供一个交流、研讨、休闲的地方,如厦门一中的舒心吧就体现学校管理者对教师的一种人文关怀。
(四)注重教师的自我教育
1、人文精神的培养和塑造
构建权威意义上的影响力,必须基于一定的内在精神感召力、权威主体自身的内在素质和人格特征。教师应时刻注意自我人格精神的培养。“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人格高尚的教师会对学生心理产生强劲的辐射力和同化力,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达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境界。教师的工作像蜜蜂酿蜜,要博采众长。知识渊博的教师往往是学生的偶像,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和爱戴。因为老师有丰富的文化知识,能拓展学生的精神世界,激发学生探索未来世界的欲望,所以教师要学习,要了解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文学艺术,还要了解甲A赛事、超级女声、影视新作、网络文学等等。教师的脉搏只有和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才能奏出教学的时代强音。才不会匠气有余,灵气不足,成为老古董。
2、加强教师道德行为修养
教师的行为修养是取得教师威信的第一要素,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人格和个性的形成。因此,必须加强教师自身的知识、能力和情感以及教学艺术和风格的培养修养,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使教师在教育科研、教育实践能力和教育实际技能方面构筑高超的教学智慧。
总之,学校要不断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师德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要弘扬高尚师德,履行师德规范,强化师德教育,优化校园文化建设,培养教师的儒雅风度、拥有平常心,在改革开放的经济社会中能“淡泊名利、志存高远”,并以此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 张光亮.成功教师必知的22条“军规”.[M].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 郭法奇.浅谈西方教育中的“师德”的三个层次. [J].北京教育.2003(4).
[3] 唐亦勤.从中华传统师德看当代师德的构建.[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2).
[4] 肖啸空.加强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思考与对策.[J].美中教育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