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来源 :教师教育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odong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才能在课堂前几分钟和课本知识点基本掌握后这两个时间段激发学生进行有兴趣的学习。
   【关键词】 数学教学; 激发;兴趣
  在高中数学教学九年以来,我依据现代教育教学原理,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当今教育教学的现状,就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一点进行了一点反思与探究。大致可以从师生情感、问题解决教学、教的最佳时机、多媒体运用,教学审美等影响数学课堂教学的几个因素出发,让学生自主地学、充满激情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学习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帮助。
  一、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既抽象,又单调乏味的学科,不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都感到索然无味,甚至望而生畏。有老师常常说“怎么教都教不会”,原因何在?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作为老师调动积极性,激发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尤为重要。一部好电影,精彩别致的开头能迅速地吸引住观众,让人产生非往下看的强烈欲望;一首好歌,只要前奏一响,就可拨动起听众心灵中的琴弦,真可谓“转轴拨弦两三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课堂教学也同样如此,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为整堂课的和谐自然发展定下基调,有如“春色初展,鲜花含露,叫人钟情”。比如我在上《周期现象》的时候,用多媒体放映《钱塘江潮》片段,一开始,学生就被吸引,自然兴致百倍,并由这转如到正余弦函数,在这一堂课中,没有一个学生偷懒打瞌睡,课堂上激情飞扬,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巧妙组织课堂,采用游戏来调动学生情绪。
   我们老师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在课堂上,任你老师讲得东南西北,唾沫乱飞,可偏偏就有学生要么东张西望,要么看课外书,有的看似“正襟危坐”,实则“身在曹营心在汉”,有的精神不振,恹恹欲睡……有位教育家说过,学生在课堂上睡觉,其责任主要在于教师而不是学生。如果教师课堂组织的生动有趣,那么再困的学生也会精神十足。 那么,如何才能在课堂前几分钟和课本知识点基本掌握后这两个时间段引导学生进行有兴趣的学习?我在教《韩信点兵》时,怎么想,感觉不是太好,那么怎样既能帮助学生领悟到数学知识,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我在教《韩信点兵》时第一次游戏,让学生3人3人数余几。第二次游戏,让学生5人5人数余几;第三次游戏,让学生7人7人数余几;学生清楚游戏规则后,各小组学生兴趣盎然地活动,整堂课上,学生始终处于一种有意识的“猜”的思维中,经过游戏和讨论,学生在轻松自如、不知不觉中真正理解了可能性这一知识要领,使学生认识到不确定现象的特点,感受到了韩信点兵的实质。
  三、恰当举例,激发学生兴趣
   恰当举例要反映事物的本质,揭示解决问题的途径,通过它可以有力的证实结论、原理或定理的正确性,帮助学生分析和理解问题,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所以举的例子一定要贴切恰当符合要求。否则,会使学生不知所云,兴趣寡然。
   如学习《反证法》可这样引入:甲乙二人在街上吵架,甲:“你好?”(否定乙的好)(同学们,想一下,甲准备说乙的好了还是不好?)。乙:“你好吗?”甲:“你好你那次在车上偷小李的钱?”(推理1)甲:“你好你不帮张大妈搬东西?”(推理2)……这些证据说明乙不好(与好矛盾),从而得出乙的不好,即肯定原结论。
   因此,在选例时,一定要认真思考细心琢磨,尽可能地把那些最有代表性的例子选择出来,用以说明问题,作以示范。
  四、利用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问题大都来源于生活实际,教师充分利用生活资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唤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还能实现数学学习的社会意义。我在教学《求最值》的引入:假如你现在是一衣服店的老板,进购一批货,太多了,怕卖不出去,太少了,不够卖;出售时,价格高了,没人买,价格低了,赚不的钱。那么究竟进购多少?价格定多少?才能使你赚得钱最多呢?这样不知不觉中就把学生引入到新课学习的内容中了,一节课下来,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的自然,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校学生都来自农村,在给学生教学分类、归纳时,我事先准备了核桃、板栗、花生、玩具硬纸片、小石子,这些东西都是学生家里有的和喜欢玩的,都是他们非常熟悉的,看到这些东西,学生的兴趣一下就上来了。我让学生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把这些东西扒一扒,摆一摆,然后指名多个学生说一说这样扒或摆的理由,在不断的动手扒或摆、说的过程中学生懂得了“分类”、“归纳”的方法。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能够整理自己的书包,分类摆放自己房间的物品等。
   总之,适当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用培养兴趣来提高能力。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才会对数学的学习由原来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在课堂上就会集中精力,积极思考,大胆探索,成为数学学习真正的主人。
  
其他文献
【摘要】一个人的性格对于自身发展乃至整个社会都有重要影响,尤其是性格内向者,在日常生活学习及工作中更是备受影响,由性格障碍产生的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针对这一现状,本文分析了性格内向的形成原因及提出了一些改进策略。   【关键词】性格内; 接纳 ;放大优点;提供岗位 ;多样评比 ;共同发展  从教多年来,不管那个班级,都有一部分学生不喜欢和别人交流,上课时候经常低着头一言不发。平时,他们除了和
期刊
小班是幼儿跨入集体生活的一个转折点,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期。幼儿刚刚进入一个新的生活环境,在新环境中建立新的规则,培养生活习惯相对容易些,同时,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也决定了教师进行常规管理的有利条件。因此,对小班幼儿进行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是极为重要的,也是小班的核心课程之一。在小班幼儿养成良好习惯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用拟人的方法引起幼儿兴趣   幼儿的思维具有拟人化的特点,由于受故事角色
期刊
走进我的课堂,您会看到学生们无拘无束的发言,他们敢于反驳同学,甚至老师的错误看法,并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我想这就是新课程教育实践的成果。更重要的一点,我会很认真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发言,并重每一位学生的发言并会对他们的发言做出鼓励、肯定、建议性的评价。   推进各项教育教学流程,使我更加感到:在倾听中,学生是可以学会尊重,而这正是做人的基本准则:长期的倾听养成,使学生的听力达到很高的一步。学生会逐渐敏
期刊
【摘要】口算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主要依靠思维、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式。它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口算能力的提高需要让学生在练习当中不断体会口算技巧,让口算过程逐渐简化,推理过程逐渐简缩,逐渐形成一些口算的技能技巧,从而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口算速度。   【关键词】提高;学生;口算;策略  口算能力是数学学习的基石,所以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口算能力十
期刊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价值理念是“以全体学生为本,重视学生的个性化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把学生看作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2010年的冬季,我有幸到长春希望高中参观,林校长倡导的“小先生制”授课模式深深地吸引了我。学习归来,我深入学习了相关的教学理论,并尝试着在二年级历史学科进行试点。   【关键词】“小先生制”授课;课堂分四步;开发智力 ;打造有生命的课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期刊
【摘要】数学教学中,挖掘数学科学美,诱发学习兴趣,以兴趣带学生走进数学;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争论问题,展开思维活动,帮助他们解决疑难;还原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做”数学,使学生感到数学“摸得着”,没有畏惧感。   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已成为全民教育的一个主体,《基础教育改革纲要》对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给予了突破性的体现,课程改革正朝着更加有利于全
期刊
【摘要】有效地组织好课堂教学,发挥教师自身才智所长,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其情绪高涨、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记忆深刻,并最终将课堂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能力,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拓展授课内容的外延;一池春水;受益匪浅 ;“面”动的成效  今天,我校组织全体教师观看了全国中职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会的教学改革公开课,观后受益匪浅。下面,就如何构建有效课堂,结合观看公开课的感受,
期刊
【摘要】丰富学生的词汇。让学生在反复的听,说和纠错的过程中,在感知事物的形象,人物的动作中,建立鲜明的表象。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从审题入手,运用发散思维,让学生再现头脑中的表象,解决学生写什么的问题。学生再把头脑中的这些表象进行整理,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从而轻松作文。   【关键词】表象;发散思维;审题;写作  身居小学第一线的语文老师,最头疼的就是学生的作文。一是学生半天动不了笔,不知从
期刊
教材内容:教科书第48页例题、“试一试”、“想一想”和第49页“想想做做”。  内容简析:本单元内容是让学生探索两种物体间隔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并进行简单应用。学生对实际生活里的原型比较熟悉,容易发现相应的规律,因而也有利于学生积累学习数学的经验,有利于使学生产生学习的乐趣和成功感。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教学重点:经历间隔现象中简单规律的探索过程。  教学难点:用恰当的方式描述这一规律。  教学
期刊
课堂是开放的,但是,怎么开放,为谁而开放,倒是值得探讨、深思的。目前,课堂的对外开放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同行听课,领导听课,教研员听课,家长听课。对于这些走进课堂的活动,似乎有一种观点占据了主流,那就是只要走进课堂,相互切磋,就一定会有收获。果真如此吗?这决不可一概而论。    就同行听课而言,本来是一个同伴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取长补短,见贤思齐,然而我发现能有真正的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