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聋儿康复教育新观念的提出,聋儿语言康复教育又赋予了崭新的内涵。即:它是结合聋儿缺陷补偿和品德素质、知识和心理素质的全面培训与教育;是集聋儿各种素质的开发、培养和训练于一体的整合教育。
【关键词】聋儿;语言康复;新教育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聋儿康复教育新观念的提出,聋儿语言康复教育又赋予了崭新的内涵。即:它是结合聋儿缺陷补偿和品德素质、知识和心理素质的全面培训与教育;是集聋儿各种素质的开发、培养和训练于一体的整合教育。我们要积极创造和利用一切有利的外部条件,使聋儿(受教育者)能够主动而非被动地、创造性地而非机械地将认识成果内化为自身的较为全面的素养,使身心的两方面潜能都获得提高,从而使聋儿语言康复教育呈现出一种生动活泼的态势。
全面提高聋儿素质,使聋儿走出无声世界,回归主流社会,将聋儿由社会财富消耗者变为社会财富创造者的语言康复教育正面临一个新的挑战。在迈入新世纪的历史时期,如何运用早期康复教育的新观念和语言学中的相关理论,实施聋儿语言康复教育,通过相关语言科学知识的学习引发了我的思考与设想。
一、对目前聋儿语言康复教育问题的思考
我国的聋儿语言康复教育起步晚,历史短,但是己经发挥了其它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表现出了活跃的生命力。但在我们以往聋儿语言康复教育中,暴露出一些令人思考的问题。
(一)偏重缺陷的补偿而轻于潜能的开发
提及开发潜能,人们往往认为是普通学校正常儿童教育的事,对一个具有听觉障碍的聋儿来说,没有多大的可行性。因而在聋儿的语言康复教育教学中,就难免出现侧重从补偿缺陷考虑问题的现象。如:l、寄过高希望于助听器增益效果;2、片面强调聋儿的发音;3、试图通过补偿,形成聋儿的有声语言;4、因聋儿听力损失重断言其康复效果不佳,导致单纯的“塞”和“灌”。这样教育教学,势必影响聋儿智力潜能的开发,结果是费时多,收效少,对聋儿创造性语言思维的发展,极为不利。
(二)注重单一方面的发展而忽视全面发展
在对聋儿实施语言康复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十分明确聋儿语言训练目标,即:让聋儿掌握语言工具。教学中,出现严重的单一强调“学语”倾向,以狭窄的课堂教育为主,以汉语拼音和词语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以反复强化为基本的教学手段,把教学空间局限于小小的教室,聋儿接触的自然语言少,语言实践机会少,聋儿处于和教师的单向语言交流之中(因有的聋儿长托寄宿或有的家长作用发挥的不好),使聋儿语言的形成和身心、意志、行为的发展相脱离,聋儿的心理活动和行动都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严重阻碍他们自信心、自强意志、社会参与意识的增强和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即使教师付出再多的辛勤劳动,所取得的康复效果也不理想,并且聋儿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也普遍较低。
(三)过多的重视康复功能,而使教育功能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实施聋儿语言康复教育,是补偿听觉障碍儿童缺陷,促其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教育是构成环境的一种因素,也是一种手段。它兼有康复的功能和教育的功能。而教育者更多是采用了聾儿听力补偿和听觉语言功能训练的做法,以减轻或消除听觉障碍给聋儿带来的不利影响。以聋儿能否“会说”或“多说”作为衡量教育成绩的主要标准,自觉不自觉地削弱了教育功能的作用,使教育功能的作用没有得到更好的、更有效的发挥。
为了实现聋儿语言康复教育转变为在“新观念理论”指导下的教育,我们要通过学习,重新认识聋儿语言康复教育的重大意义、主要内容、具体任务以及相应的对策等等。实施“新观念”的聋儿语言康复教育,不仅是儿童教育发展的总态势,也是在反复认识、反复实践中获得的体会。重新审视聋儿语言康复教育的社会地位,迎接市场经济对聋儿语言康复教育的挑战,必须在思想上有一个新的认识和较大的转变。
二、关于聋儿语言康复教育问题的几方面设想
(一)教育者本身要学习语言康复教育新观念理论
l.思想新。近年来,聋儿语言康复教育提高到了一个新的认识点,一系列新问题期待探究。实现聋儿语言康复教育上水平,必须不断发现总结,探未求新,学习聋儿语言康复教育知识,认识和掌握聋儿语言康复教育发展的规律与新特点,从繁重枯燥的教室里解放出来,从辛勤付出、收获较少的苦恼中解放出来,创造性的发挥自己的科学教育素质。
2.观念新。这是对教育者最基本的要求。对一个人来说,观念的更新要比知识的更新困难,但如果教育观念不更新,在聋儿语言康复教育中,就容易老病重犯,老调重弹。
3.知识新。在聋儿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是组织、安排、策划者,聋儿是活动的参与者。教育者不仅需要丰富的语训经验,而且还要具有语言教育所需的各种新的科学知识,以便为聋儿的语言康复教育活动起到应有的所用,因此教师没有创造精神和应变能力,没有科学的新知识,是很难完成聋儿语言康复教育教学任务的。
4.切入点和定位点新。聋儿语言康复“新观念”的教育理论与实践,大力倡导聋儿的发展,教师对聋儿施教的切入点要充分考虑到听力损失的不同,语言基础的不同,知识积累和智力发展的不同,受训年龄的不同,性格和心理因素等给聋儿在语言学习上带来的各异情况。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定位点也有了新的变化,由原来的前方转向幕后,即由原来的“教师教,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改变为由教师根据聋儿学习语言的规律,精心设计,按照教师的意图和思路让聋儿用自然的形式,自己进行角色表演,教师用自己的智慧和语训经验科学地、创造地安排教学活动,对聋儿在自然语言环境中的学习应用,做出正确引导。
(二)聋儿语言康复教育要重视全面康复
提倡与实施聋儿语言康复教育的改革,并不是完全否定课堂教育,但它与狭窄单调的课堂教育相比,具有全新的内容,有限的教室内语训教学是为了追求片面的语训量,而“新观念”理论指导下的聋儿语言教育教学则是讲求提高聋儿康复质量,促进聋儿全面发展。为了使聋儿语言康复教育为全面提高聋儿素质服务,必须对现有的完全为了单纯学语服务的课堂教学进行改革。
(三)建立聋儿素质的监控体系
为了实现“新观念理论”指导下的聋儿语言康复教育,使各项教育措施得到落实,要建立聋儿素质监控体系,要定期进行调查,检测,引导,纠正,建立科学的评估制度,指导聋儿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聋儿;语言康复;新教育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聋儿康复教育新观念的提出,聋儿语言康复教育又赋予了崭新的内涵。即:它是结合聋儿缺陷补偿和品德素质、知识和心理素质的全面培训与教育;是集聋儿各种素质的开发、培养和训练于一体的整合教育。我们要积极创造和利用一切有利的外部条件,使聋儿(受教育者)能够主动而非被动地、创造性地而非机械地将认识成果内化为自身的较为全面的素养,使身心的两方面潜能都获得提高,从而使聋儿语言康复教育呈现出一种生动活泼的态势。
全面提高聋儿素质,使聋儿走出无声世界,回归主流社会,将聋儿由社会财富消耗者变为社会财富创造者的语言康复教育正面临一个新的挑战。在迈入新世纪的历史时期,如何运用早期康复教育的新观念和语言学中的相关理论,实施聋儿语言康复教育,通过相关语言科学知识的学习引发了我的思考与设想。
一、对目前聋儿语言康复教育问题的思考
我国的聋儿语言康复教育起步晚,历史短,但是己经发挥了其它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表现出了活跃的生命力。但在我们以往聋儿语言康复教育中,暴露出一些令人思考的问题。
(一)偏重缺陷的补偿而轻于潜能的开发
提及开发潜能,人们往往认为是普通学校正常儿童教育的事,对一个具有听觉障碍的聋儿来说,没有多大的可行性。因而在聋儿的语言康复教育教学中,就难免出现侧重从补偿缺陷考虑问题的现象。如:l、寄过高希望于助听器增益效果;2、片面强调聋儿的发音;3、试图通过补偿,形成聋儿的有声语言;4、因聋儿听力损失重断言其康复效果不佳,导致单纯的“塞”和“灌”。这样教育教学,势必影响聋儿智力潜能的开发,结果是费时多,收效少,对聋儿创造性语言思维的发展,极为不利。
(二)注重单一方面的发展而忽视全面发展
在对聋儿实施语言康复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十分明确聋儿语言训练目标,即:让聋儿掌握语言工具。教学中,出现严重的单一强调“学语”倾向,以狭窄的课堂教育为主,以汉语拼音和词语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以反复强化为基本的教学手段,把教学空间局限于小小的教室,聋儿接触的自然语言少,语言实践机会少,聋儿处于和教师的单向语言交流之中(因有的聋儿长托寄宿或有的家长作用发挥的不好),使聋儿语言的形成和身心、意志、行为的发展相脱离,聋儿的心理活动和行动都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严重阻碍他们自信心、自强意志、社会参与意识的增强和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即使教师付出再多的辛勤劳动,所取得的康复效果也不理想,并且聋儿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也普遍较低。
(三)过多的重视康复功能,而使教育功能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实施聋儿语言康复教育,是补偿听觉障碍儿童缺陷,促其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教育是构成环境的一种因素,也是一种手段。它兼有康复的功能和教育的功能。而教育者更多是采用了聾儿听力补偿和听觉语言功能训练的做法,以减轻或消除听觉障碍给聋儿带来的不利影响。以聋儿能否“会说”或“多说”作为衡量教育成绩的主要标准,自觉不自觉地削弱了教育功能的作用,使教育功能的作用没有得到更好的、更有效的发挥。
为了实现聋儿语言康复教育转变为在“新观念理论”指导下的教育,我们要通过学习,重新认识聋儿语言康复教育的重大意义、主要内容、具体任务以及相应的对策等等。实施“新观念”的聋儿语言康复教育,不仅是儿童教育发展的总态势,也是在反复认识、反复实践中获得的体会。重新审视聋儿语言康复教育的社会地位,迎接市场经济对聋儿语言康复教育的挑战,必须在思想上有一个新的认识和较大的转变。
二、关于聋儿语言康复教育问题的几方面设想
(一)教育者本身要学习语言康复教育新观念理论
l.思想新。近年来,聋儿语言康复教育提高到了一个新的认识点,一系列新问题期待探究。实现聋儿语言康复教育上水平,必须不断发现总结,探未求新,学习聋儿语言康复教育知识,认识和掌握聋儿语言康复教育发展的规律与新特点,从繁重枯燥的教室里解放出来,从辛勤付出、收获较少的苦恼中解放出来,创造性的发挥自己的科学教育素质。
2.观念新。这是对教育者最基本的要求。对一个人来说,观念的更新要比知识的更新困难,但如果教育观念不更新,在聋儿语言康复教育中,就容易老病重犯,老调重弹。
3.知识新。在聋儿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是组织、安排、策划者,聋儿是活动的参与者。教育者不仅需要丰富的语训经验,而且还要具有语言教育所需的各种新的科学知识,以便为聋儿的语言康复教育活动起到应有的所用,因此教师没有创造精神和应变能力,没有科学的新知识,是很难完成聋儿语言康复教育教学任务的。
4.切入点和定位点新。聋儿语言康复“新观念”的教育理论与实践,大力倡导聋儿的发展,教师对聋儿施教的切入点要充分考虑到听力损失的不同,语言基础的不同,知识积累和智力发展的不同,受训年龄的不同,性格和心理因素等给聋儿在语言学习上带来的各异情况。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定位点也有了新的变化,由原来的前方转向幕后,即由原来的“教师教,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改变为由教师根据聋儿学习语言的规律,精心设计,按照教师的意图和思路让聋儿用自然的形式,自己进行角色表演,教师用自己的智慧和语训经验科学地、创造地安排教学活动,对聋儿在自然语言环境中的学习应用,做出正确引导。
(二)聋儿语言康复教育要重视全面康复
提倡与实施聋儿语言康复教育的改革,并不是完全否定课堂教育,但它与狭窄单调的课堂教育相比,具有全新的内容,有限的教室内语训教学是为了追求片面的语训量,而“新观念”理论指导下的聋儿语言教育教学则是讲求提高聋儿康复质量,促进聋儿全面发展。为了使聋儿语言康复教育为全面提高聋儿素质服务,必须对现有的完全为了单纯学语服务的课堂教学进行改革。
(三)建立聋儿素质的监控体系
为了实现“新观念理论”指导下的聋儿语言康复教育,使各项教育措施得到落实,要建立聋儿素质监控体系,要定期进行调查,检测,引导,纠正,建立科学的评估制度,指导聋儿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