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职院校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是中职院校教学与管理的基本单位,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是构建高职院校特色文化的必然要求和具体体现。班级文化以班级文化为基础,而又具有自身独特的个性特征,在培养教育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建设有特色的中职班级文化已经成为新形势下擺在大家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一、中职院校班级文化的内涵、特点和必要性
1、中职院校班级文化的内涵。中职院校班级文化主要指:中职班级内部形成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一个班级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的集中体现。它是班级师生通过教育教学与管理活动,创设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简单的讲班级文化的内涵也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要素。物质文化主要包含教室的布局、课桌椅与教桌的摆放、各类宣传栏的布置、班级成员自发组织的各类活动,甚至包括网络环境下班级建立的论坛、QQ群、博客等。制度文化主要包含各种班内组织机构及为实现班级建设目标而建立的各类规章制度、约定俗成等。精神文化是校园的内隐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深层内涵,是在长期的校园物质文化、校园制度文化和校园行为文化创造过程中积淀、整合、提炼出来的,反映学校广大师生员工共同的理想目标、文化传统、学术风范和行为准则的价值观念体系,难以用文字、符号表达出来。
2、中职院校班级文化的特点。中职院校具有如下个性特征:(1)导向性。导向就是引导,班级文化是全班同学共同的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引导着全体同学沿着正确的方向和道路前进。(2)凝聚性。凝聚就是把东西聚合在一起,产生更大的力量。班级文化是一种理想的黏合剂,能使学生彼此合作,同心协力,和衷共济;能减少同学之间的摩擦和内耗,增强其内部的凝聚力。(3)规范性。班级文化的规范作用就是约束作用,它制约着学生的行为。(4)激励性。激励就是激发干劲,从而更加主动、自觉、积极地去做某件事情。
3、中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必要性。班级文化是班级整体精神风貌的体现,它的建设显得非常必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迎合学生群体自身独特性的客观要求。学生群体是渴求知识、崇尚文化的群体,是追求自由、向往民主的群体,是朝气蓬勃、可造可塑的群体。在国家危难时刻,学生为挽救民族命运,为寻求强国之路,为奉献爱国之心,他们能够挺身而出,不屈不挠,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在和平年代,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是国家的潜在建设者。
(2)培养合格人才的客观要求。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还是做人的道理,衡量人才的标准是德才兼备,特别是道德、品德,所以,一个学生是否合格,不仅要看分数的高低,还要看品德的好坏,如是否懂礼貌、是否讲文明、是否讲诚信,这些都是一个大学生所必备的素质,只有有了文化修养,再加上所学的科学知识,这个学生才是合格的。
(3)管理班级的迫切要求。比如,班级里可以规定不要迟到,不能旷课,上课期间不能玩手机等等,但总有制度规定不到的地方,因为班级管理的细节实在太多,这就会出现制度的“盲点”,那么如何约束这些“盲点”呢?这就要靠班级文化去约束,如果一个班级倡导文明、讲究礼貌,那么即使制度中没有规定上课期间进教室要先敲门,该班学生上课时进班级也会敲门的,否则的话就是不懂礼貌的,会受到文化氛围的遣责,会感到不好意思。这就是文化的管理作用。
二、中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尤其是中职院校扩招和网络技术的普及,中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出现了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对中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的认识比较片面,班级文化建设缺乏科学的规划。首先,一些人对中职院校班级文化认识不清,简单地将班级文化归结为把教室布置一下就行了,认为只要花一些钱把教室布置的好看一些,将教室的墙面用一些墙纸或者学生活动的相片贴一下,有的甚至把教室天花板上贴满了学生自己叠的小纸鹤,让人一进去还以为是进入了哪一家幼儿园呢。其次,将中职院校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混淆,认为班级文化建设是学校政工、宣传部门的事,各部门联合举办的活动少、效果差,没有全员参与的意识。
2、只注重外在物质文化的展示而忽视内在精神文化的积累。很多中职院校千方百计地加大物质文化建设。但是,这—做法却脱离了物质文化建设的宗旨,班级物质文化建设的目的是使它成为承担精神文化的载体,建设物质文明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精神文化隐含在物质文化中,是中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中实质性的根本性的组成部分,忽视精神建设,中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只能流于形式。
3、学校缺乏专项的资金支持。班级文化建设尤其是班级文化建设中的物质文化建设是需要资金的,而实际情况往往是部分学校并没有这部分预算,那么就让学生自己先垫资,本身来讲学生是没有收入来源的,这样一来就造成了学生对班级文化建设的抵触情绪,更加远离了我们班级文化建设的初衷。
三、构建高品位中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的途径
班级文化是一个立体化、开放性的概念,它包含了诸多因素,如硬件建设等物的因素,教师、学生等人的因素,以及人与物、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关系等。它是一种环境,也是一种氛围,是一种需要长期培育、苦心经营的教育氛围,需要多层次、多渠道进行建设,更需要学校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1、加强领导、高度重视、合理制订班级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如果没有班级文化意识,思想上认为文化无足轻重,那么班级文化建设就无从谈起,就不可能建设一个良好的班级文化。就像我们现在非常注重环境保护一样,是因为我们意识到了恶劣的环境:空气已不再新鲜、天空已不再蔚蓝、水已不再清澈、食品已不再安全。正是有了这种意识,我们才提出要建立生态文明,保护环境、保护家园、保护地球。
2、加强班级文化中精神文化建设的主导作用。中职院校精神文化是精神文明和人文成果的集中体现。班级文化的精神文化建设是通过学校校史资料的整理、编撰,提炼出学院自身发展的精神之魂,将学院精神作为自身发展的核心要素。对能传承、发扬学院精神的文化进行加工、升华,从而提炼出彰显自身特色的班级理念。并把学习、诚信、合作、博爱、创新等作为优良的校风和办学风格。要通过回顾学院发展历程,展示辉煌成就,树立先进典型,弘扬优良传统。
3、完善班级文化建设的制度文化建设。制度文化以其导向性与规范性、稳定性与发展性、科学性与教育性的特征彰显学校文化。但中职院校当前的一些制度,几乎很少考虑过班级文化建设的德性规范。一些中职院校采用品德加分制度、学生评教制度,绩效考核制度,并不是真正为学生和教师发展,而是以方便管理为目的,体现出来的是“管理”的班级文化,而不是“育人”的班级文化;要充分发挥制度的刚性规范作用。没有制度支持的校园文化建设,很难发挥长久的影响力。如诚信教育,只通过诚信课堂、诚信讲座、诚信签名等活动,而对考试作弊的学生没有刚性的处罚和处理,这样建立的校园诚信文化,将是无法想象的。
4、反馈、评价与深化。学生在班级文化活动中显示个人的才华,培养了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实现班级目标的过程中,学生还懂得了合作,理解了团队精神,逐步形成了共同的价值取向,增强了责任感,学会了自我发展。班主任要注意加强调控和服务,及时纠正和解决工作中出现偏差和新问题,确保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不变形,不走样。使班级管理和活动始终沿着既定的方向前进,持之以恒,就会强化管理效果,良好的班级文化的形成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综上所述,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我们首先要具体分析本班的实际情况,做到对症下药;再依靠集体的智慧,制定出班级文化建设的特色目标,在相应规章制度的约束下,就一定能营造一个有特色的文明班集体。
一、中职院校班级文化的内涵、特点和必要性
1、中职院校班级文化的内涵。中职院校班级文化主要指:中职班级内部形成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一个班级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的集中体现。它是班级师生通过教育教学与管理活动,创设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简单的讲班级文化的内涵也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要素。物质文化主要包含教室的布局、课桌椅与教桌的摆放、各类宣传栏的布置、班级成员自发组织的各类活动,甚至包括网络环境下班级建立的论坛、QQ群、博客等。制度文化主要包含各种班内组织机构及为实现班级建设目标而建立的各类规章制度、约定俗成等。精神文化是校园的内隐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深层内涵,是在长期的校园物质文化、校园制度文化和校园行为文化创造过程中积淀、整合、提炼出来的,反映学校广大师生员工共同的理想目标、文化传统、学术风范和行为准则的价值观念体系,难以用文字、符号表达出来。
2、中职院校班级文化的特点。中职院校具有如下个性特征:(1)导向性。导向就是引导,班级文化是全班同学共同的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引导着全体同学沿着正确的方向和道路前进。(2)凝聚性。凝聚就是把东西聚合在一起,产生更大的力量。班级文化是一种理想的黏合剂,能使学生彼此合作,同心协力,和衷共济;能减少同学之间的摩擦和内耗,增强其内部的凝聚力。(3)规范性。班级文化的规范作用就是约束作用,它制约着学生的行为。(4)激励性。激励就是激发干劲,从而更加主动、自觉、积极地去做某件事情。
3、中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必要性。班级文化是班级整体精神风貌的体现,它的建设显得非常必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迎合学生群体自身独特性的客观要求。学生群体是渴求知识、崇尚文化的群体,是追求自由、向往民主的群体,是朝气蓬勃、可造可塑的群体。在国家危难时刻,学生为挽救民族命运,为寻求强国之路,为奉献爱国之心,他们能够挺身而出,不屈不挠,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在和平年代,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是国家的潜在建设者。
(2)培养合格人才的客观要求。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还是做人的道理,衡量人才的标准是德才兼备,特别是道德、品德,所以,一个学生是否合格,不仅要看分数的高低,还要看品德的好坏,如是否懂礼貌、是否讲文明、是否讲诚信,这些都是一个大学生所必备的素质,只有有了文化修养,再加上所学的科学知识,这个学生才是合格的。
(3)管理班级的迫切要求。比如,班级里可以规定不要迟到,不能旷课,上课期间不能玩手机等等,但总有制度规定不到的地方,因为班级管理的细节实在太多,这就会出现制度的“盲点”,那么如何约束这些“盲点”呢?这就要靠班级文化去约束,如果一个班级倡导文明、讲究礼貌,那么即使制度中没有规定上课期间进教室要先敲门,该班学生上课时进班级也会敲门的,否则的话就是不懂礼貌的,会受到文化氛围的遣责,会感到不好意思。这就是文化的管理作用。
二、中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尤其是中职院校扩招和网络技术的普及,中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出现了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对中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的认识比较片面,班级文化建设缺乏科学的规划。首先,一些人对中职院校班级文化认识不清,简单地将班级文化归结为把教室布置一下就行了,认为只要花一些钱把教室布置的好看一些,将教室的墙面用一些墙纸或者学生活动的相片贴一下,有的甚至把教室天花板上贴满了学生自己叠的小纸鹤,让人一进去还以为是进入了哪一家幼儿园呢。其次,将中职院校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混淆,认为班级文化建设是学校政工、宣传部门的事,各部门联合举办的活动少、效果差,没有全员参与的意识。
2、只注重外在物质文化的展示而忽视内在精神文化的积累。很多中职院校千方百计地加大物质文化建设。但是,这—做法却脱离了物质文化建设的宗旨,班级物质文化建设的目的是使它成为承担精神文化的载体,建设物质文明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精神文化隐含在物质文化中,是中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中实质性的根本性的组成部分,忽视精神建设,中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只能流于形式。
3、学校缺乏专项的资金支持。班级文化建设尤其是班级文化建设中的物质文化建设是需要资金的,而实际情况往往是部分学校并没有这部分预算,那么就让学生自己先垫资,本身来讲学生是没有收入来源的,这样一来就造成了学生对班级文化建设的抵触情绪,更加远离了我们班级文化建设的初衷。
三、构建高品位中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的途径
班级文化是一个立体化、开放性的概念,它包含了诸多因素,如硬件建设等物的因素,教师、学生等人的因素,以及人与物、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关系等。它是一种环境,也是一种氛围,是一种需要长期培育、苦心经营的教育氛围,需要多层次、多渠道进行建设,更需要学校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1、加强领导、高度重视、合理制订班级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如果没有班级文化意识,思想上认为文化无足轻重,那么班级文化建设就无从谈起,就不可能建设一个良好的班级文化。就像我们现在非常注重环境保护一样,是因为我们意识到了恶劣的环境:空气已不再新鲜、天空已不再蔚蓝、水已不再清澈、食品已不再安全。正是有了这种意识,我们才提出要建立生态文明,保护环境、保护家园、保护地球。
2、加强班级文化中精神文化建设的主导作用。中职院校精神文化是精神文明和人文成果的集中体现。班级文化的精神文化建设是通过学校校史资料的整理、编撰,提炼出学院自身发展的精神之魂,将学院精神作为自身发展的核心要素。对能传承、发扬学院精神的文化进行加工、升华,从而提炼出彰显自身特色的班级理念。并把学习、诚信、合作、博爱、创新等作为优良的校风和办学风格。要通过回顾学院发展历程,展示辉煌成就,树立先进典型,弘扬优良传统。
3、完善班级文化建设的制度文化建设。制度文化以其导向性与规范性、稳定性与发展性、科学性与教育性的特征彰显学校文化。但中职院校当前的一些制度,几乎很少考虑过班级文化建设的德性规范。一些中职院校采用品德加分制度、学生评教制度,绩效考核制度,并不是真正为学生和教师发展,而是以方便管理为目的,体现出来的是“管理”的班级文化,而不是“育人”的班级文化;要充分发挥制度的刚性规范作用。没有制度支持的校园文化建设,很难发挥长久的影响力。如诚信教育,只通过诚信课堂、诚信讲座、诚信签名等活动,而对考试作弊的学生没有刚性的处罚和处理,这样建立的校园诚信文化,将是无法想象的。
4、反馈、评价与深化。学生在班级文化活动中显示个人的才华,培养了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实现班级目标的过程中,学生还懂得了合作,理解了团队精神,逐步形成了共同的价值取向,增强了责任感,学会了自我发展。班主任要注意加强调控和服务,及时纠正和解决工作中出现偏差和新问题,确保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不变形,不走样。使班级管理和活动始终沿着既定的方向前进,持之以恒,就会强化管理效果,良好的班级文化的形成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综上所述,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我们首先要具体分析本班的实际情况,做到对症下药;再依靠集体的智慧,制定出班级文化建设的特色目标,在相应规章制度的约束下,就一定能营造一个有特色的文明班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