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精神的自我观照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hai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王维诗歌真正实现了情趣的意象化或意象的情趣化。他常常赋己心于山水,在山水中观照自身,从而表达着自我的精神境界,当然,也就是表达人的精神境界。自此,山水在人们精神生活中的作用与意义便空前地显露出来。王维为后人的精神自由提供了一种“境静林间独自游”的审美之境,这就为现代人在浮躁激进的功利社会环境中安顿自己的心灵营建了又一处“桃花园”。
  [关键词]王维 主体精神 精神自由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12.047
  
  一
  山水诗与画境相融合,这是王维山水诗的重要特点。自从苏东坡称赞王维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便已成为对王维诗歌的公论,就是说,王维诗歌真正实现了情趣的意象化或意象的情趣化。王维的山水诗常常不再仅仅为了“畅神”而作,更是在为了观照自我主体精神而作。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 ①“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柴》)“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辛夷坞》)“野花丛发好,谷鸟一声幽。夜坐空林寂,松风直似秋。”(《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在他的这些诗中,无论你看到了禅,还是看到了空;也无论你看到了静,还是寂,总之,那里都有作者的身影,这是读王维诗常带给人的深刻印象。“静”、“空”、“寂”、 “幽”,使他置身与自然同化的静穆观照中,并与生命的执著与善待构成和谐的统一体。而且,宗教体验与审美体验,都包涵于生命体验之中。
  他常常赋己心于山水,在山水中观照自身,从而表达着自我的精神境界,当然,也就是表达人的精神境界。自此,山水在人们精神生活中的作用与意义便空前地显露出来。于是,寄身山水,便在山水中寄托个人的体悟,传达个人自由精神,从而获得彻底的精神满足。“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那份悠闲自足,啸声清越而舒畅,令人自然想起魏晋名士,想到了阮籍。王维表现出了一种脱俗的情操。诗人同大自然进行着融洽的交流,他的“弹琴复长啸”有什么意味?“人不知”而为幽篁、明月所知,幽篁及明月有什么奥秘?“人不知”则为诗人所知。这种物我相知的境界超越了喜、怒、哀、乐的日常情绪,是一种恬淡、闲适、安祥、澄静的境界。王维的诗之所以能够达成这样的一种恬淡、闲适、安祥、澄静的境界,原因在于他对禅理具有自己的独特体会。他往往为了外化他的心境,为了寄托他的禅意,兴会神到,欣然命笔。正如他的许多诗像“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等所表达的那样,都是禅意盎然的。禅宗思想的底蕴,原来蕴涵一种向自然挑战的精神,一种自由无碍地在禅境中往还的精神。
  他早年大抵也是怀抱积极用世精神,力图奋发有为,渴望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后来因佞臣执政,朝政日趋腐败,政治上的失意与挫折导致政治理想破灭,痛感“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叹白发》)“安得舍尘网,拂衣辞世喧。悠然策藜杖,归向桃花源。”(《口号又示裴迪》)于是,便以澄静之心去体悟自然与人生,并表达自己对禅理的独特体会。(《偶然作六首》云:“爱染日已薄,禅寂日已固。”)他的诗便常以理趣(或“禅趣”)胜。这自然也要归之于他的笃信佛教,精禅理的信念与修养。他的山水田园诗中常含禅意,主要表现为空寂幽静、闲适自在的境界。禅意融入自然美的感性形式之中,使诗情与哲理融为一体,从而使他的诗歌尤其山水田园诗归于天然、空灵、含蓄、幽静。他自甘寂寞的山水情怀与禅的静默观照合而为一,能于空静中传出动荡,平淡里透出幽深,有一种冲淡空灵的缥缈神韵,遂形成王维山水诗的明秀空静之美。
  二
  王维所创作的大量的山水田园诗,如《终南别业》、《山居秋暝》、《辋川集》二十首、《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等,均于山水田园风物的描写中寓含着禅理、禅趣。
  《终南别业》云:“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此诗写隐逸生活的闲情逸致,“行到”“坐看”一联,极为人所赞赏。率意之心,随心所欲,无拘无束,行坐随意,这实际上即禅宗所称道的“任性逍遥,随缘放旷”。不仅如此,诗人还能能够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表现出宏阔的心胸:“思出宇宙外。旷然在寥廓。长风万里来。江海荡烦浊。”(《苦热》)
  他曾购得初唐诗人宋之问的蓝田山庄,精心加以修复营造,构筑了如竹里馆、辛夷坞、鹿柴、木兰柴等二十个景区,此即著名的辋川别业。别业恬淡宁静,同诗人恬静、闲散的心境相一致,自适自足,尤如安宁平和的“桃花源”。他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傲终日。辋川的自然山水,净化着诗人的心灵,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便自觉地于自然观照中,将宗教感情转化为审美体验,从而写出既有意境且富禅意的山水诗来,这便是他的有名的《辋川集》二十首。《鹿柴》、《辛夷坞》、《竹里馆》就是其中的名篇。再如《华子冈》:“飞鸟去不穷,连山复秋色。上下华子冈,惆怅情何极。”惆怅之情常萦绕于心,与他《孟城坳》:“新家孟城口,古木余衰柳。来者复为谁,空悲昔人有”中的“空悲”意识绾结在一起,始终伴随着王维的生命过程,使他总是怀抱着一种“悲心”,于自然田园之中更深入地感悟自然之真性、真理,并在与大自然之真性、真理的融和契合之中,诗人获得了一种对大自然的清寂、静谧的感受,从而感受到精神的愉悦,同时也得到了解脱。正如《赠裴十迪》诗所道:“风景日夕佳,与君赋新诗。澹然望远空,如意方支颐。春风动百草,兰蕙生我篱。暧暧日暖闺,田家来致词。欣欣春还皋,淡淡水生陂。桃李虽未开,荑萼满其枝。请君理还策,敢告将农时。”“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之意,欣欣然自娱自得之情溢于言外。
  再譬如《辋川闲居》和《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这两首诗被前人视为“韵淡神孤”之作,这两首诗歌中的“时倚檐前树,远看原上村”、“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的吟咏,表达了“无事人”的“无心”之举,不仅是为隐士写照,为闲居传神,而且把那种闲适散朗的风神写得情韵十足,与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同一意格。无心无求而又无事,就要以“平常心”来对待生活。
  三
  王维的诗歌创作以天宝为界分前后期,前期写了一些关于游侠、边塞的诗篇,雄奇壮阔、气势磅礴,如《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如《汉江临泛》:“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后期则主要是写隐居终南、辋川的闲情逸致的生活,表现大自然的幽静恬适之美,和禅意体悟。《旧唐书
其他文献
摘要:艾芜《山峡中》对江涛的描写具有隐喻,象征意味。可以从两个角度阐述江涛意象,一是江涛隐喻蛮横的生存哲学,即盗贼世界野蛮、冷硬的生存法则。二是江涛象征着顽强的生命力,见出生命抗争以生存的可贵和伟大。  关键词:江涛意象 蛮横 生存 生命力 抗争    《山峡中》是艾芜早期的代表作,向来被视为《南行记》中最为成功的一篇。研究者一直把目光侧重在人物的塑造上,认为艾芜的最大成就在于成功塑造了野猫子这个
设想如下的一个场景:当工作了一天的你,回到家中,突然想起一件家居用品在下班途中忘记购买,而此刻的你又有点累了,不想再出门,即便超市就在离家的不远处。当你吃完晚饭、打开电视,专门的购物频道中正在演示着一款你所需要的家居用品,主持人亲切耐心的介绍,加之上乘的质量和完备的功能,你还有什么理由不立刻拿起你手中的电话定购呢?这种通过电视媒介,受众可以足不出户,但却能详细了解商品性能、实现轻松购物的方式,被称
[摘要]音响音乐作为电影构成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元素,与电影画面镜头所传达的视觉元素相得益彰,也为电影的人物刻画,情绪渲染和主题烘托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包括噪音音乐在内,音响音乐作为一种特殊的音乐形式,在电影《黑暗中的舞者》和《八月迷情》两部电影中展现了独特的魅力,用一种离我们近在咫尺的发声器材和别具一格的听觉特征让音乐本身的艺术价值在电影这个艺术形式中绽放着绚烂无比的光彩。  [关键词]音响音乐
[摘要] 叙事表象的纪实性是贾樟柯电影的主导风格。有着强烈表达欲望的电影作者,如何在最小程度介入的写实风格中渗透电影作者的主体性表达,这是贾樟柯一直在探索的。贾樟柯的“故乡三部曲”对长镜头时间的重视一方面形成了其纪实风格,另一方面贾樟柯强烈的表达欲望在其近乎执拗的长镜头中溢出来。在写实与表达之间的平衡,对于一个电影作者来说,可能就是一场对抗。这种抗衡在贾樟柯后来的影片中有着持续性的发展。  [关键
[摘要]历史片《哭泣的沙皇》是俄罗斯著名导演维多力·缅里尼可夫近年来的一部力作,它客观真实地再现了沙皇保罗一世短暂的执政生涯,真实再现了十八世纪王朝世纪末的阵痛,缅怀整个十八世纪。本片完成的时间正适逢圣彼得堡建城三百年,是一部具有纪念性的里程碑作品。  [关键词]俄罗斯 历史片 宿命    2000年,普京上台后,主张重塑“俄罗斯思想”,恢复俄罗斯国家的主体性,给俄罗斯电影带来了新的希望。在这样的
[摘要] 一般认为经典叙事电影叙境的锁闭来自一种本文的策略,但是《安妮霍尔》中的片段对这种策略提出了有效的逆写和反抗,由此本文的策略和意识形态的效果在拉康对凝视的分析中渗入具有决定意义的观者的要素。  [关键词] 经典叙事电影 本文的策略 叙境的锁闭 镜像阶段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12.028    影片《安妮霍尔》中“影院排队”和“当街问人”两场
【摘要】华人导演李安自一九九一年以来一共拍摄过十一部电影作品,尽管题材繁杂多样,涉及到人类社会以及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但背后都拥有着一个共同的主题即叛离与妥协的矛盾统一。这个主题不仅来自于李安身处东西方文化交汇之处,而且源于艺术创作过程中对于现实生活的压抑与升华。  【关键词】李安 叛离 妥协 主题     从最早的《推手》、《喜宴》、《饮食男女》到零九新片《制造伍德斯托克》,李安从一个普通的台籍
摘要:电影《阿凡达》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营造了缤纷的画面和令人震撼的听觉效果,但是,在如此耀眼的视觉盛宴的背后,我们也看出其在故事创意、情节设置、造型设计、场景设计等方面均乏善可陈。  关键词:混合 故事 角色 造型    电影《阿凡达》的上映成为2009年末2010年初电影界最大的话题,也成为各大媒体的大写特写的焦点,西方媒体对其一致叫好。  詹姆斯·卡梅隆(JamesCame ron)证明了他的
[摘要] 自本世纪初,真人秀节目如浪潮般从欧美漫及全球,其势汹汹不可抵御。真人秀,以其独到的戏剧性、纪实性、互动性等特质,迅速的成为了一类蔚为大观的主流电视节目形态。而其中,《学徒》等求职类真人秀虽然凭借着现实生活中的巨额奖励和都市文明下工薪阶层的强烈认同而带来了极高的收视率和人气值,但却面临着种种的困境,并慢慢显现出了越来越严重的生存危机。  [关键词] 真人秀 求职节目 危机  doi:10.
[摘要]电影《放牛班的春天》讲述了用音乐开启被社会遗弃的池塘底的孩子们心灵之窗和梦想的故事。影片主人公克雷蒙马修老师发现这些问题少年喜欢唱歌后,成立了合唱团,从此,合唱改变了孩子们的命运。音乐教育虽然不能代替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但它是实施德育的最佳方式之一,它有着自己独特的教育功能,如春风化雨般潜移默化,使人们受教育于不知不觉中。  [关键词] 电影 合唱 音乐功能 德育  [DOI]10.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