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王维诗歌真正实现了情趣的意象化或意象的情趣化。他常常赋己心于山水,在山水中观照自身,从而表达着自我的精神境界,当然,也就是表达人的精神境界。自此,山水在人们精神生活中的作用与意义便空前地显露出来。王维为后人的精神自由提供了一种“境静林间独自游”的审美之境,这就为现代人在浮躁激进的功利社会环境中安顿自己的心灵营建了又一处“桃花园”。
[关键词]王维 主体精神 精神自由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12.047
一
山水诗与画境相融合,这是王维山水诗的重要特点。自从苏东坡称赞王维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便已成为对王维诗歌的公论,就是说,王维诗歌真正实现了情趣的意象化或意象的情趣化。王维的山水诗常常不再仅仅为了“畅神”而作,更是在为了观照自我主体精神而作。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 ①“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柴》)“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辛夷坞》)“野花丛发好,谷鸟一声幽。夜坐空林寂,松风直似秋。”(《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在他的这些诗中,无论你看到了禅,还是看到了空;也无论你看到了静,还是寂,总之,那里都有作者的身影,这是读王维诗常带给人的深刻印象。“静”、“空”、“寂”、 “幽”,使他置身与自然同化的静穆观照中,并与生命的执著与善待构成和谐的统一体。而且,宗教体验与审美体验,都包涵于生命体验之中。
他常常赋己心于山水,在山水中观照自身,从而表达着自我的精神境界,当然,也就是表达人的精神境界。自此,山水在人们精神生活中的作用与意义便空前地显露出来。于是,寄身山水,便在山水中寄托个人的体悟,传达个人自由精神,从而获得彻底的精神满足。“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那份悠闲自足,啸声清越而舒畅,令人自然想起魏晋名士,想到了阮籍。王维表现出了一种脱俗的情操。诗人同大自然进行着融洽的交流,他的“弹琴复长啸”有什么意味?“人不知”而为幽篁、明月所知,幽篁及明月有什么奥秘?“人不知”则为诗人所知。这种物我相知的境界超越了喜、怒、哀、乐的日常情绪,是一种恬淡、闲适、安祥、澄静的境界。王维的诗之所以能够达成这样的一种恬淡、闲适、安祥、澄静的境界,原因在于他对禅理具有自己的独特体会。他往往为了外化他的心境,为了寄托他的禅意,兴会神到,欣然命笔。正如他的许多诗像“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等所表达的那样,都是禅意盎然的。禅宗思想的底蕴,原来蕴涵一种向自然挑战的精神,一种自由无碍地在禅境中往还的精神。
他早年大抵也是怀抱积极用世精神,力图奋发有为,渴望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后来因佞臣执政,朝政日趋腐败,政治上的失意与挫折导致政治理想破灭,痛感“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叹白发》)“安得舍尘网,拂衣辞世喧。悠然策藜杖,归向桃花源。”(《口号又示裴迪》)于是,便以澄静之心去体悟自然与人生,并表达自己对禅理的独特体会。(《偶然作六首》云:“爱染日已薄,禅寂日已固。”)他的诗便常以理趣(或“禅趣”)胜。这自然也要归之于他的笃信佛教,精禅理的信念与修养。他的山水田园诗中常含禅意,主要表现为空寂幽静、闲适自在的境界。禅意融入自然美的感性形式之中,使诗情与哲理融为一体,从而使他的诗歌尤其山水田园诗归于天然、空灵、含蓄、幽静。他自甘寂寞的山水情怀与禅的静默观照合而为一,能于空静中传出动荡,平淡里透出幽深,有一种冲淡空灵的缥缈神韵,遂形成王维山水诗的明秀空静之美。
二
王维所创作的大量的山水田园诗,如《终南别业》、《山居秋暝》、《辋川集》二十首、《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等,均于山水田园风物的描写中寓含着禅理、禅趣。
《终南别业》云:“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此诗写隐逸生活的闲情逸致,“行到”“坐看”一联,极为人所赞赏。率意之心,随心所欲,无拘无束,行坐随意,这实际上即禅宗所称道的“任性逍遥,随缘放旷”。不仅如此,诗人还能能够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表现出宏阔的心胸:“思出宇宙外。旷然在寥廓。长风万里来。江海荡烦浊。”(《苦热》)
他曾购得初唐诗人宋之问的蓝田山庄,精心加以修复营造,构筑了如竹里馆、辛夷坞、鹿柴、木兰柴等二十个景区,此即著名的辋川别业。别业恬淡宁静,同诗人恬静、闲散的心境相一致,自适自足,尤如安宁平和的“桃花源”。他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傲终日。辋川的自然山水,净化着诗人的心灵,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便自觉地于自然观照中,将宗教感情转化为审美体验,从而写出既有意境且富禅意的山水诗来,这便是他的有名的《辋川集》二十首。《鹿柴》、《辛夷坞》、《竹里馆》就是其中的名篇。再如《华子冈》:“飞鸟去不穷,连山复秋色。上下华子冈,惆怅情何极。”惆怅之情常萦绕于心,与他《孟城坳》:“新家孟城口,古木余衰柳。来者复为谁,空悲昔人有”中的“空悲”意识绾结在一起,始终伴随着王维的生命过程,使他总是怀抱着一种“悲心”,于自然田园之中更深入地感悟自然之真性、真理,并在与大自然之真性、真理的融和契合之中,诗人获得了一种对大自然的清寂、静谧的感受,从而感受到精神的愉悦,同时也得到了解脱。正如《赠裴十迪》诗所道:“风景日夕佳,与君赋新诗。澹然望远空,如意方支颐。春风动百草,兰蕙生我篱。暧暧日暖闺,田家来致词。欣欣春还皋,淡淡水生陂。桃李虽未开,荑萼满其枝。请君理还策,敢告将农时。”“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之意,欣欣然自娱自得之情溢于言外。
再譬如《辋川闲居》和《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这两首诗被前人视为“韵淡神孤”之作,这两首诗歌中的“时倚檐前树,远看原上村”、“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的吟咏,表达了“无事人”的“无心”之举,不仅是为隐士写照,为闲居传神,而且把那种闲适散朗的风神写得情韵十足,与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同一意格。无心无求而又无事,就要以“平常心”来对待生活。
三
王维的诗歌创作以天宝为界分前后期,前期写了一些关于游侠、边塞的诗篇,雄奇壮阔、气势磅礴,如《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如《汉江临泛》:“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后期则主要是写隐居终南、辋川的闲情逸致的生活,表现大自然的幽静恬适之美,和禅意体悟。《旧唐书
[关键词]王维 主体精神 精神自由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12.047
一
山水诗与画境相融合,这是王维山水诗的重要特点。自从苏东坡称赞王维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便已成为对王维诗歌的公论,就是说,王维诗歌真正实现了情趣的意象化或意象的情趣化。王维的山水诗常常不再仅仅为了“畅神”而作,更是在为了观照自我主体精神而作。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 ①“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柴》)“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辛夷坞》)“野花丛发好,谷鸟一声幽。夜坐空林寂,松风直似秋。”(《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在他的这些诗中,无论你看到了禅,还是看到了空;也无论你看到了静,还是寂,总之,那里都有作者的身影,这是读王维诗常带给人的深刻印象。“静”、“空”、“寂”、 “幽”,使他置身与自然同化的静穆观照中,并与生命的执著与善待构成和谐的统一体。而且,宗教体验与审美体验,都包涵于生命体验之中。
他常常赋己心于山水,在山水中观照自身,从而表达着自我的精神境界,当然,也就是表达人的精神境界。自此,山水在人们精神生活中的作用与意义便空前地显露出来。于是,寄身山水,便在山水中寄托个人的体悟,传达个人自由精神,从而获得彻底的精神满足。“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那份悠闲自足,啸声清越而舒畅,令人自然想起魏晋名士,想到了阮籍。王维表现出了一种脱俗的情操。诗人同大自然进行着融洽的交流,他的“弹琴复长啸”有什么意味?“人不知”而为幽篁、明月所知,幽篁及明月有什么奥秘?“人不知”则为诗人所知。这种物我相知的境界超越了喜、怒、哀、乐的日常情绪,是一种恬淡、闲适、安祥、澄静的境界。王维的诗之所以能够达成这样的一种恬淡、闲适、安祥、澄静的境界,原因在于他对禅理具有自己的独特体会。他往往为了外化他的心境,为了寄托他的禅意,兴会神到,欣然命笔。正如他的许多诗像“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等所表达的那样,都是禅意盎然的。禅宗思想的底蕴,原来蕴涵一种向自然挑战的精神,一种自由无碍地在禅境中往还的精神。
他早年大抵也是怀抱积极用世精神,力图奋发有为,渴望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后来因佞臣执政,朝政日趋腐败,政治上的失意与挫折导致政治理想破灭,痛感“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叹白发》)“安得舍尘网,拂衣辞世喧。悠然策藜杖,归向桃花源。”(《口号又示裴迪》)于是,便以澄静之心去体悟自然与人生,并表达自己对禅理的独特体会。(《偶然作六首》云:“爱染日已薄,禅寂日已固。”)他的诗便常以理趣(或“禅趣”)胜。这自然也要归之于他的笃信佛教,精禅理的信念与修养。他的山水田园诗中常含禅意,主要表现为空寂幽静、闲适自在的境界。禅意融入自然美的感性形式之中,使诗情与哲理融为一体,从而使他的诗歌尤其山水田园诗归于天然、空灵、含蓄、幽静。他自甘寂寞的山水情怀与禅的静默观照合而为一,能于空静中传出动荡,平淡里透出幽深,有一种冲淡空灵的缥缈神韵,遂形成王维山水诗的明秀空静之美。
二
王维所创作的大量的山水田园诗,如《终南别业》、《山居秋暝》、《辋川集》二十首、《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等,均于山水田园风物的描写中寓含着禅理、禅趣。
《终南别业》云:“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此诗写隐逸生活的闲情逸致,“行到”“坐看”一联,极为人所赞赏。率意之心,随心所欲,无拘无束,行坐随意,这实际上即禅宗所称道的“任性逍遥,随缘放旷”。不仅如此,诗人还能能够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表现出宏阔的心胸:“思出宇宙外。旷然在寥廓。长风万里来。江海荡烦浊。”(《苦热》)
他曾购得初唐诗人宋之问的蓝田山庄,精心加以修复营造,构筑了如竹里馆、辛夷坞、鹿柴、木兰柴等二十个景区,此即著名的辋川别业。别业恬淡宁静,同诗人恬静、闲散的心境相一致,自适自足,尤如安宁平和的“桃花源”。他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傲终日。辋川的自然山水,净化着诗人的心灵,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便自觉地于自然观照中,将宗教感情转化为审美体验,从而写出既有意境且富禅意的山水诗来,这便是他的有名的《辋川集》二十首。《鹿柴》、《辛夷坞》、《竹里馆》就是其中的名篇。再如《华子冈》:“飞鸟去不穷,连山复秋色。上下华子冈,惆怅情何极。”惆怅之情常萦绕于心,与他《孟城坳》:“新家孟城口,古木余衰柳。来者复为谁,空悲昔人有”中的“空悲”意识绾结在一起,始终伴随着王维的生命过程,使他总是怀抱着一种“悲心”,于自然田园之中更深入地感悟自然之真性、真理,并在与大自然之真性、真理的融和契合之中,诗人获得了一种对大自然的清寂、静谧的感受,从而感受到精神的愉悦,同时也得到了解脱。正如《赠裴十迪》诗所道:“风景日夕佳,与君赋新诗。澹然望远空,如意方支颐。春风动百草,兰蕙生我篱。暧暧日暖闺,田家来致词。欣欣春还皋,淡淡水生陂。桃李虽未开,荑萼满其枝。请君理还策,敢告将农时。”“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之意,欣欣然自娱自得之情溢于言外。
再譬如《辋川闲居》和《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这两首诗被前人视为“韵淡神孤”之作,这两首诗歌中的“时倚檐前树,远看原上村”、“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的吟咏,表达了“无事人”的“无心”之举,不仅是为隐士写照,为闲居传神,而且把那种闲适散朗的风神写得情韵十足,与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同一意格。无心无求而又无事,就要以“平常心”来对待生活。
三
王维的诗歌创作以天宝为界分前后期,前期写了一些关于游侠、边塞的诗篇,雄奇壮阔、气势磅礴,如《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如《汉江临泛》:“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后期则主要是写隐居终南、辋川的闲情逸致的生活,表现大自然的幽静恬适之美,和禅意体悟。《旧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