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sic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教学的本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动地建构数学认知结构,并使自己得到全面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要造就学生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以满足后继的学习需要,最终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建构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呢?笔者在此提出建构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的四条教学策略。
  
  1.熟悉学生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
  
  有意义学习的条件表明,要有效地接纳新知识,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必须具备适当的观察。因此,要发展学生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教师首先必须熟悉学生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这样才能知道选择教什么和怎样教。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作业、测验、个别谈话等方式去了解学生是否已经具备相关的观念。当教师对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有了全面而又细致的认识之后,就可以通过适当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构那些缺少的观念,明晰那些模糊的观念,强化其稳定性。
  
  2.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
  
  有意义学习的条件之一是学习者必须具备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即学习者积极主动地把符号代表的新知识与他的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察加以联系的倾向性。要使学生具有这种“心向”,教师就要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良好的问题情境应具备以下条件。
  (1)让学生明白自己将要学到什么或将要具备什么能力,这是使学生自觉参与学习的最好“诱惑”。例如,对于运用公式法分解因式的第一节课“平方差公式”,教师可以这样来创设问题情境。
  师:在一次智力抢答竞赛中,主持人提供了两道题:852-842=?542-462=?主持人的话音刚落,就立刻有一个学生站起来抢答说:“第一题等于169,第二题等于800”,其速度之快,简直让人以不假思索之感,同学们,你知道他是如何计算的吗?
  生:……
  师:学了今天的平方差公式,就可以揭开这个谜底。
  如此来创设问题情境,就可使学生产生了“我也要成为他那样的快速抢答者”的渴望。
  (2)造成认知冲突,以打破学生的心理平衡,激发学生弥补“心理缺口”的动力。例如,在“线段的垂直平分张”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如此创设问题情境:在草原上有A、B、C三个村庄,现在要为它们设置一个物资供应站P,使得P到A、B、C的距离都相等,那么P应该设在哪里呢?然后教师用三条橡皮筋一端系在一起作为P点,另一端分别固定在A、B、C三点,教师一边移动点P一边问:PA、PB、PC的长度相等吗?通过几次尝试之后,学生体会到,单靠观察是不准确的,用测量的方法也不可行。最后,教师指出:“只要我们掌握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知识,这个问题易如反掌。”这时学生已产生了心理缺口——如何准确地确定点P的位置呢?这样,学生就会积极地进入新知识的建构学习。
  (3)问题情境应是学生熟悉的,最好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生产实际这些角度去创设问题情境,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有相关的观念来理解问题,也才有可能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建构他们的数学认知结构。例如,为了使学生理解数轴的意义,教师可以通过“水平放置的温度计模型”来创设问题情境。
  (4)提出问题的方式和问题的难度应适宜,提出问题的方式极大地影响着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成功率。问题过难,学生无法入手,望而却步;问题太容易,学生学不到新东西,他们没有兴趣。
  
  3.突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学校教学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能把学得的内容迁移到新情境中去,知识越具体,应用的范围就越狭窄,只能用于非常具体的情境,容易遗忘;概括性越高,其应用的范围就越广,随时可用于任何情境中的类似问题,有利于保持。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中的一般性的原理,它有高度的概括性,有利于学习的迁移。因此,要发展学生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教师就必须突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帮助学生建构思想方法层次上的数学观念。如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反证法、数学归纳法等基本方法;实验、观察、猜想、类比、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分类、归纳、演绎等思想方法;方程的思想、函数的思想、极限的思想,化陌生为熟悉的思想、化繁为简的思想、特殊与一般的互化的思想、正难则反的思想、顺推与逆推相结合的思想、动静转化的思想等高层次的思想观念。
  
  4.注意整体性教学
  
  要发展学生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教师就必须注意整体性教学。整体性教学有两个方面的要求。
  (1)注意知识组块的教学。
  孤立的知识教学不可能建立起层次分明和联系紧密的观念系统。因此,新知识的教学不能孤立进行,教师应把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观念系统中进行整体考虑,使新知识与原有的相关知识相联系,并把这些有联系的知识点重新组织为一大的知识组块。这样既有利于知识的保持,又有利于知识的检索与应用。
  (2)实施由整体到部分,再由部分到整体的教学。
  数学知识结构是由一些部分构成的有机整体,它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完备的系统性。整体由部分构成,要把握整体,就要先揭示整体的结构和掌握部分。因此,教学应首先从整体到部分。在初中数学中,整体主要表现为一个小单元、一小节、一章和一门学科,部分则是一些具体的知识内容。教师可以就将要学习的整体知识中一些关键和重要的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造成学生认识上的冲突,接着从这一整体的认识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用途等方面给学生一个全面的概念,使学生对这一知识单元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然后逐个学习每一部分的内容。因此,在掌握部分之后,教师要根据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如从属关系、交叉关系、矛盾关系、对立关系、逻辑关系等),把这些部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层次分明、类别清楚和联系紧密的网络结构。
其他文献
摘要: 语文教学目标的适宜度是看目标的设定是否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是否靠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操作度主要是看新知目标的滚动是否有效,教学方法、教学活动是否与教学目标的指向一致。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标准效果    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既然如此,怎样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我认为应从以
【镜头一】  师:今天的回家作业还是老规矩……(还没说完)  生:抄写词语,每个三遍。  【镜头二】  语数英教师布置完作业后。  生:唉,今天又是一大堆的作业,语文小作文、数学天天练、英语大试卷,看来今晚又得晚睡觉咯。(无奈状)  【镜头三】  师:今天大家都很累,老师就不布置作业了。  生:一片哗然,欢呼雀跃,还夸奖说:“老师,你真是太好了!”  以上三个镜头是发生在我教学生活的真实画面,想必
小学时写过一篇作文,题目就是《五月槐花香》,被老师作为范文在班里高声宣读.那时正值5月,小学堂东边不远处的槐树林开满了繁花,那甜丝丝的香气,坐在教室里也能闻得见,很是应
期刊
摘要: 教师应挖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动力,调动一切可调动的的积极因素,采取灵活多样教学手段,生动的教学内容,生动风趣的语言,课内外知识的结合,让学生乐学、会学、好学。  关键词: 语文教学激发兴趣课堂艺术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之一,学生对所学的学科感兴趣,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去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因此,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关键是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只
摘要: 数学应用能力是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既是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又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教师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在教学时必须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拿到课堂上来。  关键词: 数学应用意识数学模型数学的价值    一、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    1.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数学能够处理数据、观
目的:通过观察黄龙膏穴位贴敷神阙穴对慢传输型便秘胃肠燥热证排便间隔时间、大便便条性质、排便的费力程度等各项指标的改善情况,客观地评价本课题所使用方案治疗胃肠燥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