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初级中学(以下简称“初中”)校长是农村初中发展的领军人物,他们对学校的管理价值追求和管理能力,决定了学校的发展水平。作为一个群体,他们在引领农村教育发展过程中,必然面临发展的压力和挑战。
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
1.安全压力大。问及学校的压力,农村初中校长开口便说是安全,安全工作管不好,会导致校长丢掉公职甚至坐牢。随着安全责任制的落实,责任追究是一种常态,校长是学校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如果学校安全出了重大问题,撤职或被追究刑事责任,已是屡见不鲜。如此,校长对于安全这根弦绷得很紧,压力也很大,安全工作时时提、天天讲,周周排查、月月通报、年年总结,可以说,安全是悬在农村初中校长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2.升学压力大。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是业内的共识;“考取重点高中的学生少,这所学校就是一所差的学校,校长就是一个能力差的校长”,这样片面的认识在农村社会普遍存在。每年学业水平考试出成绩,家长会作一个对比,哪一所学校考得好,哪一所学校考得差。主管部门也会在年终总结会上将考试成绩作为表彰先进的重要标准,成绩落后的学校,甚至会成为重点督查对象,这些都会给校长带来较大的压力。
3.控辍保学工作和德育工作不断面临新问题,带来新挑战。每年开学的第一个月,大部分农村初中的一个重点、难点工作就是动员学生入学。由于各学校受地理位置、当地经济发展、文化环境、家长重视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学生辍学的情况差异较大。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辍学呈现出多样化、复杂性,在动员学生入学、复学工作上,有的学校每年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控辍保学成为一些学校的老大难问题。
有的校长说,现在的学生是“豆腐掉在灰里——吹也吹不得,拍也拍不得”“学生不管成绩出不来,管了有的学生又不来读书”,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农村初中德育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当下农村初中生,一方面受到社会价值多元和互联网的负面影响,思想复杂多变;另一方面有的家长外出打工,造成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学校问题学生增多,出现的问题多样。与此同时,一些教师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方法仍靠原来传统的说教,方式单一,手段简单,出现了“管不住、管不了学生”的现象。
4.不适应角色转换,形成管理中的困惑。农村初中校长基本上来源于学校中层领导,长期的校园生活,会形成在处理一些非教育教学事务上思维的单一,形成管理上的困惑。
首先,农村初中校长在处理与地方乡镇政府(有的是村委会)关系时,面临两难的困境。农村初中校长感到不花时间经营关系,可能导致一些工作难以开展。要建立好这些关系,必须靠应酬、靠经营,因此,他们不得不把一些精力放在梳理关系上,这促使校长除了具备教育者、管理者两种角色外,还要具备第三种角色,即“社会活动家”角色,这种角色特征的形成造成农村校长在非专业化道路上越走越远。
其次,“上级任务”与学校管理的矛盾和冲突。农村初中一般在乡镇所在地,由于学校的特殊性,乡镇部门易把一些工作安排给学校,加之教育主管部门和县级部门也会安排一些临时工作。有些工作持续的时间长,有的工作涉及的人数多,有的会涉及家长,有的时间紧。这些工作,有时需要通过加班才能完成,占用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和休息时间,易引起教师的反感。特别是教师不熟悉的工作,教师反感情绪更大。上述工作,安排时以行政的手段布置、推进,工作中,要回答解决教师提出的一些具体、细小的问题,还要在工作中或工作后做好思想安抚工作,有的校长不容易适应这种工作状态。
5.校长专业发展的制度不完善,带来快速成长的困惑。农村初中校长专业成长要想正常发展,必须要有健全的制度支持。而当前农村初中校长专业发展制度的不完善,是制约农村初中校长专业成长的重要原因之一。
首先,研究表明,农村初中校长的成长过程,存在着从“职前预备期”“岗位适应期”“称职期”到“成熟期”四个相互联系、前后衔接的不同发展阶段,一般需要10~15年。而目前,农村初中校长的任职时间一般为3~5年,任职期满考核合格继续担任,否则给予免职。有的地方还有第一年的试用期,试用期考核不合格者,不予任用。事实上,校长的成长过程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每一个校长的自身素质和所处的具体环境是不一样的,其发展路径也是千差万别的。现实制度与校长成长的不匹配,往往造成校长的急功近利,動作的变形,使得相当一部分校长在成长的道路上还没有走到成熟期就可能会被淘汰出局;另一方面,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以及教育体制改革的快速发展,加上校长自身素质的局限,学习反思不够,就会严重阻滞校长自身的成长,加大校长成长的压力和难度,而这就可能使原本“适应”的校长变得不适应,原本“称职”的校长变得不称职,原本“成熟”的校长变得不成熟。因而在校长的成长过程中,很可能会出现“倒退现象”,或者称之为“负成长现象”。
其次,教育主管部门对校长在管理过程中的管理工作指导不够,缺乏针对性、个性化、有效性的工作指导。当下对农村初中校长的要求越来越高,但作为教育主管部门规划区域内的校长成长、针对每一个校长帮助其制定发展规划,并加强管理方法指导的机制还没有健全。教育局对学校管理的指导主要体现在对学校工作检查和考核中,这种指导一方面使学校形成掩盖问题或缺点的倾向,另一方面考核的人员,有的本身就不具备指导能力,效果是有限的。作为校长耕耘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更多的是靠自己的自律、自觉,自我担当。
6.管理专业知识不足,带来管理难的挑战。农村初中校长,有的任职2~3年带领学校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意气风发;有的在任职后,虽尽全力,学校教学质量却江河日下,有时是满腹的委屈与心酸,往往呈现出一种对学校的管理“无思想、无办法、无效果”的“三无状态”。“三无状态”总体来说,就是校长在学校管理中,一是不知道怎么做,对达成的目标、效果认知不清;二是不能做到令行禁止,工作不能有效贯彻落实,即管理的制度不全、机制不顺;三是费尽心血,竭尽所能,管理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出不了成绩,工作得不到教师、家长、社会、上级的认同认可,对管理工作越来越没有信心。“三无”现象反映出校长缺少管理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二、面对压力和挑战,校长应采取的方法和策略
1.坚定信念,执着追求。成功的校长,往往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具有堅定的信念与执着的追求,具有明确的目标与清晰的愿景,不论是安全和升学带来的压力,还是管理中面对的困难和问题,都采取一种积极的应对态度。不回避问题、不推卸责任是一种教育的情怀;本着方法总比问题多的意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一种教育的智慧;身先士卒是一种责任担当。在他们身上总体现出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带给别人的是正能量,展现的是时代的风范。
2.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同样是农村校长,为什么有的人走得长远,有的人走得艰难;有的校长讲话发言见解独到、深刻,能引起其他人的共鸣,而有的校长讲话平淡而乏味;为什么谈论某一个课程改革现象,有的校长能讲出其发生的背景、目标、目前发展的情况、实施要点、领军人物等,而有的校长则是一脸的茫然。学校间的竞争是学校教师实力的较量,深层次的竞争是教师学习力的竞争,而教师学习力的提升关键在校长。学习力是指一个人或一个企业、一个组织学习的动力、毅力和能力的综合体现,是把知识资源转化为知识资本的能力。一个成长迅速的校长一定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他会持续不断地学习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知识,善于对自己平常的管理行为进行反思,这是一条促进自身专业成长的理想途径。学习与反思,能使管理者从喧嚣和浮躁中解脱出来,获得心灵的宁静和充实。
3.勇于实践,敢于创新。评价一个校长,通常会列举这个校长在哪一方面敢为人先、做了哪几项重点变革、干了哪些实事、带来了哪些变化、取得了哪些成绩?这些评价实质上反映出一个校长的实践与创新能力。纵观在校长管理岗位上有所建树的校长,必定在“勇于实践、敢于创新”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一个校长只有走在学校“创新、实践”的路上,才会带领学校走在不断发展的路上。
4.与时俱进,走专业化发展之路。农村初中学校管理,要体现国家教育事业的价值取向,要做到这一点,关键要把握时代发展的脉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引领学校走在教育改革发展的前列。
校长是一种职务,更是一种专业,专业必然需要专业的能力,才能做好校长的本质工作。面对压力和挑战,只有具备专业的管理知识和管理能力,才能从容应对化解问题和矛盾。新时代呼唤具有专业管理能力的校长,作为农村初中校长要系统学习现代学校管理学知识,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管理能力,带领学校走得更远,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
1.安全压力大。问及学校的压力,农村初中校长开口便说是安全,安全工作管不好,会导致校长丢掉公职甚至坐牢。随着安全责任制的落实,责任追究是一种常态,校长是学校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如果学校安全出了重大问题,撤职或被追究刑事责任,已是屡见不鲜。如此,校长对于安全这根弦绷得很紧,压力也很大,安全工作时时提、天天讲,周周排查、月月通报、年年总结,可以说,安全是悬在农村初中校长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2.升学压力大。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是业内的共识;“考取重点高中的学生少,这所学校就是一所差的学校,校长就是一个能力差的校长”,这样片面的认识在农村社会普遍存在。每年学业水平考试出成绩,家长会作一个对比,哪一所学校考得好,哪一所学校考得差。主管部门也会在年终总结会上将考试成绩作为表彰先进的重要标准,成绩落后的学校,甚至会成为重点督查对象,这些都会给校长带来较大的压力。
3.控辍保学工作和德育工作不断面临新问题,带来新挑战。每年开学的第一个月,大部分农村初中的一个重点、难点工作就是动员学生入学。由于各学校受地理位置、当地经济发展、文化环境、家长重视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学生辍学的情况差异较大。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辍学呈现出多样化、复杂性,在动员学生入学、复学工作上,有的学校每年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控辍保学成为一些学校的老大难问题。
有的校长说,现在的学生是“豆腐掉在灰里——吹也吹不得,拍也拍不得”“学生不管成绩出不来,管了有的学生又不来读书”,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农村初中德育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当下农村初中生,一方面受到社会价值多元和互联网的负面影响,思想复杂多变;另一方面有的家长外出打工,造成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学校问题学生增多,出现的问题多样。与此同时,一些教师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方法仍靠原来传统的说教,方式单一,手段简单,出现了“管不住、管不了学生”的现象。
4.不适应角色转换,形成管理中的困惑。农村初中校长基本上来源于学校中层领导,长期的校园生活,会形成在处理一些非教育教学事务上思维的单一,形成管理上的困惑。
首先,农村初中校长在处理与地方乡镇政府(有的是村委会)关系时,面临两难的困境。农村初中校长感到不花时间经营关系,可能导致一些工作难以开展。要建立好这些关系,必须靠应酬、靠经营,因此,他们不得不把一些精力放在梳理关系上,这促使校长除了具备教育者、管理者两种角色外,还要具备第三种角色,即“社会活动家”角色,这种角色特征的形成造成农村校长在非专业化道路上越走越远。
其次,“上级任务”与学校管理的矛盾和冲突。农村初中一般在乡镇所在地,由于学校的特殊性,乡镇部门易把一些工作安排给学校,加之教育主管部门和县级部门也会安排一些临时工作。有些工作持续的时间长,有的工作涉及的人数多,有的会涉及家长,有的时间紧。这些工作,有时需要通过加班才能完成,占用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和休息时间,易引起教师的反感。特别是教师不熟悉的工作,教师反感情绪更大。上述工作,安排时以行政的手段布置、推进,工作中,要回答解决教师提出的一些具体、细小的问题,还要在工作中或工作后做好思想安抚工作,有的校长不容易适应这种工作状态。
5.校长专业发展的制度不完善,带来快速成长的困惑。农村初中校长专业成长要想正常发展,必须要有健全的制度支持。而当前农村初中校长专业发展制度的不完善,是制约农村初中校长专业成长的重要原因之一。
首先,研究表明,农村初中校长的成长过程,存在着从“职前预备期”“岗位适应期”“称职期”到“成熟期”四个相互联系、前后衔接的不同发展阶段,一般需要10~15年。而目前,农村初中校长的任职时间一般为3~5年,任职期满考核合格继续担任,否则给予免职。有的地方还有第一年的试用期,试用期考核不合格者,不予任用。事实上,校长的成长过程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每一个校长的自身素质和所处的具体环境是不一样的,其发展路径也是千差万别的。现实制度与校长成长的不匹配,往往造成校长的急功近利,動作的变形,使得相当一部分校长在成长的道路上还没有走到成熟期就可能会被淘汰出局;另一方面,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以及教育体制改革的快速发展,加上校长自身素质的局限,学习反思不够,就会严重阻滞校长自身的成长,加大校长成长的压力和难度,而这就可能使原本“适应”的校长变得不适应,原本“称职”的校长变得不称职,原本“成熟”的校长变得不成熟。因而在校长的成长过程中,很可能会出现“倒退现象”,或者称之为“负成长现象”。
其次,教育主管部门对校长在管理过程中的管理工作指导不够,缺乏针对性、个性化、有效性的工作指导。当下对农村初中校长的要求越来越高,但作为教育主管部门规划区域内的校长成长、针对每一个校长帮助其制定发展规划,并加强管理方法指导的机制还没有健全。教育局对学校管理的指导主要体现在对学校工作检查和考核中,这种指导一方面使学校形成掩盖问题或缺点的倾向,另一方面考核的人员,有的本身就不具备指导能力,效果是有限的。作为校长耕耘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更多的是靠自己的自律、自觉,自我担当。
6.管理专业知识不足,带来管理难的挑战。农村初中校长,有的任职2~3年带领学校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意气风发;有的在任职后,虽尽全力,学校教学质量却江河日下,有时是满腹的委屈与心酸,往往呈现出一种对学校的管理“无思想、无办法、无效果”的“三无状态”。“三无状态”总体来说,就是校长在学校管理中,一是不知道怎么做,对达成的目标、效果认知不清;二是不能做到令行禁止,工作不能有效贯彻落实,即管理的制度不全、机制不顺;三是费尽心血,竭尽所能,管理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出不了成绩,工作得不到教师、家长、社会、上级的认同认可,对管理工作越来越没有信心。“三无”现象反映出校长缺少管理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二、面对压力和挑战,校长应采取的方法和策略
1.坚定信念,执着追求。成功的校长,往往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具有堅定的信念与执着的追求,具有明确的目标与清晰的愿景,不论是安全和升学带来的压力,还是管理中面对的困难和问题,都采取一种积极的应对态度。不回避问题、不推卸责任是一种教育的情怀;本着方法总比问题多的意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一种教育的智慧;身先士卒是一种责任担当。在他们身上总体现出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带给别人的是正能量,展现的是时代的风范。
2.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同样是农村校长,为什么有的人走得长远,有的人走得艰难;有的校长讲话发言见解独到、深刻,能引起其他人的共鸣,而有的校长讲话平淡而乏味;为什么谈论某一个课程改革现象,有的校长能讲出其发生的背景、目标、目前发展的情况、实施要点、领军人物等,而有的校长则是一脸的茫然。学校间的竞争是学校教师实力的较量,深层次的竞争是教师学习力的竞争,而教师学习力的提升关键在校长。学习力是指一个人或一个企业、一个组织学习的动力、毅力和能力的综合体现,是把知识资源转化为知识资本的能力。一个成长迅速的校长一定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他会持续不断地学习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知识,善于对自己平常的管理行为进行反思,这是一条促进自身专业成长的理想途径。学习与反思,能使管理者从喧嚣和浮躁中解脱出来,获得心灵的宁静和充实。
3.勇于实践,敢于创新。评价一个校长,通常会列举这个校长在哪一方面敢为人先、做了哪几项重点变革、干了哪些实事、带来了哪些变化、取得了哪些成绩?这些评价实质上反映出一个校长的实践与创新能力。纵观在校长管理岗位上有所建树的校长,必定在“勇于实践、敢于创新”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一个校长只有走在学校“创新、实践”的路上,才会带领学校走在不断发展的路上。
4.与时俱进,走专业化发展之路。农村初中学校管理,要体现国家教育事业的价值取向,要做到这一点,关键要把握时代发展的脉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引领学校走在教育改革发展的前列。
校长是一种职务,更是一种专业,专业必然需要专业的能力,才能做好校长的本质工作。面对压力和挑战,只有具备专业的管理知识和管理能力,才能从容应对化解问题和矛盾。新时代呼唤具有专业管理能力的校长,作为农村初中校长要系统学习现代学校管理学知识,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管理能力,带领学校走得更远,不断创造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