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国/君掌盛无边/刹那含永劫
——英·勃莱特
一个痛恨别人站在他旁边撒尿,不喜欢别人嘲笑他的凉鞋,更讨厌湿泳裤粘在身上的医生,喜欢把旧墙纸大片大片撕下,乐意把鞋子排成一行重新擦拭,还醉心于工具箱的清洗,这就是艾米丽的父亲——艾法尔·布林。
一个经常莫名紧张导致面部抽搐,无法忍受手指被热水泡得发白,烦恼于每天早起脸上印满睡痕的女校长,却热爱花样滑冰者的服饰,经常用鞋底把地板打磨光滑,并习惯性地无数次清空手提袋,这就是艾米丽的母亲——阿芒丁·布林。
艾米丽的周围到处都存在着拥有怪癖的个体:“双磨坊”咖啡店的老板苏珊娜喜欢看到失望痛哭的运动员,以此获得快感,平衡自己腿有缺陷的心理;柜员吉奥捷特是假想病患者,时常觉得自己不是偏头痛,就是坐骨神经痛;至于同事吉娜,最起劲的,是把手关节弄得咯吱作响,令人不寒而栗。此外还有咖啡店的熟客:喜欢看到斗牛士被牛角戳伤以刺激平庸生活的落魄作家伊波莱多,喜欢用力挤破塑料气泡并时常对着录音机自言自语的追求者约瑟夫,喜欢听猫碗碰触石板地面清脆响声的“空中小姐”菲罗林。当然,艾米丽在地铁里碰到的流浪者和狗更加令人惊奇,那流浪者面对艾米丽的赠予摇手悠然道:星期天,不工作。
我想,导演让-皮埃尔·儒内拍摄本片的最基本意图,是让一位叫做艾米丽的天使,穿梭游走于法国巴黎的大街小巷,以自己未泯的童心和充满诗意的心灵,去帮助那些处于生活尴尬和困顿境地的人们。然而,不经意间,在着手描绘时,却栩栩如生地刻画了这群生活中具有独特魅力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生活方式、爱好和精神寄托,并因个性的自我张扬而显得真实迷人。与其说是天使艾米丽以自己的行动去感染他人,不如说是以艾米丽为主线,串联起巴黎人的生活百态。我们可以从中窥视到部分自己,那些癖好,那些小动作,那些情感心灵之中的隐秘幽微,都能引观者会心一笑,许多人从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享受那些不能言说的秘密。
玻璃人雷蒙诺·杜威尔,被传说骨头像水晶样易碎,已经有二十多年没有出门,但毫无疑问的,他那不为人知的生活方式却比这世界上许多人丰富得多。目前他正在仔细琢磨雷诺阿的油画《船上的午餐》,正为喝水女孩的表情捕捉真实的生活素材,而艾米丽的闯入正好为他的创作注入无限灵感。在他的屋子里,有满室的油画,一年一幅,柯罗、德拉克洛瓦、米勒或是莫奈、塞尚应有尽有,小的拥挤的屋子里收藏的是他广阔的自在世界。这样一位以艺术来充实自身的隐居人,在此后指点了艾米丽的爱情道路,又教吕西安画画与鼓起勇气大喊:格里农,黑脸孔!他建构了一个智者的天堂:即不因肉体的损伤而放弃追逐艺术的豁达,反而尽己所能来丰富他人的生命。
唠叨的女邻居玛德琳,因为丈夫的负心,独自神伤四十多年,她每见一人便重复一遍这段情史,以此获得他人的同情和安慰。久而久之,说多的故事就如同祥林嫂的阿毛一样,刚开始是惊奇、怜悯,再来是漠然,最后是麻木不仁,可她还是要不停地说呀说,并把信件、照片和制成标本的“黑狮子”等“铁证”拿出来与他人分享,因为这就是她的全部。这样一个女人,除了不停地诉说能引起陌生人关注之外还能以何种方式让他人注意她的存在呢?因为要感觉到存在,这就是唯一的寄托,艾米丽伪造的信件让玛德琳从诉说被弃转为诉说被爱,在这个我们不能完全理解的诉说世界,玛德琳以自己的方式证明了生活。
蔬菜店员吕西安则代表了多数法国青年,他们会怀念戴安娜,对一切事物充满爱意,有举止上的怪癖,略带神经质,狂热追求艺术。他们虽然平凡但绝不平庸,尽管屡受挫折却仍然坚持信仰,在一朵花的世界,一颗沙粒的天国,遵循自我的生活理念,或许被他人拯救,或许拯救他人。
至于艾米丽与尼农,他们又自成一个世界,两个营造爱情游戏的人,以自我世界的语言和符码,分解与缝合共同的爱情故事。你是不是我的他?你又是不是我的她?没关系,如果双方能破译这游戏规则,这游戏就不再是游戏,而是爱情界域里的自我认同,因为你遵循了我的法则,进入了我的世界。最喜欢的一段是,在鬼屋里,傻傻的尼农不停扮鬼呜咽,艾米丽却静静享受这暧昧一刻,当尼农的手指慢慢滑过艾米丽优美的脸颊时,一种隐秘的喜悦四处漫溢,让观者心生欢喜。
然而,儒内对整部影片细节处的着墨,不仅只在于刻画人物,而是力求每幅画面都充满灵动的气息。那如白衣的天上浮云,须臾变幻为艾米丽眼中的兔子和熊,那一尾妄想自杀的金鱼,那两幅相互对话的壁画,那一只自行关灯的小猪,还有那四张会辩嘴的照片以及俏皮眨眼的雕像,无一不生动活泼,充满情趣。儒内用他极富想象力的头脑和具有魔幻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营造了一个不仅只有人类生命,更有一树一花,一清泉一山峦的奇妙世界,许多我们的想象在这里变为永恒,停留在一块荷尔德林所谓的“诗意地栖居”。■
——英·勃莱特
一个痛恨别人站在他旁边撒尿,不喜欢别人嘲笑他的凉鞋,更讨厌湿泳裤粘在身上的医生,喜欢把旧墙纸大片大片撕下,乐意把鞋子排成一行重新擦拭,还醉心于工具箱的清洗,这就是艾米丽的父亲——艾法尔·布林。
一个经常莫名紧张导致面部抽搐,无法忍受手指被热水泡得发白,烦恼于每天早起脸上印满睡痕的女校长,却热爱花样滑冰者的服饰,经常用鞋底把地板打磨光滑,并习惯性地无数次清空手提袋,这就是艾米丽的母亲——阿芒丁·布林。
艾米丽的周围到处都存在着拥有怪癖的个体:“双磨坊”咖啡店的老板苏珊娜喜欢看到失望痛哭的运动员,以此获得快感,平衡自己腿有缺陷的心理;柜员吉奥捷特是假想病患者,时常觉得自己不是偏头痛,就是坐骨神经痛;至于同事吉娜,最起劲的,是把手关节弄得咯吱作响,令人不寒而栗。此外还有咖啡店的熟客:喜欢看到斗牛士被牛角戳伤以刺激平庸生活的落魄作家伊波莱多,喜欢用力挤破塑料气泡并时常对着录音机自言自语的追求者约瑟夫,喜欢听猫碗碰触石板地面清脆响声的“空中小姐”菲罗林。当然,艾米丽在地铁里碰到的流浪者和狗更加令人惊奇,那流浪者面对艾米丽的赠予摇手悠然道:星期天,不工作。
我想,导演让-皮埃尔·儒内拍摄本片的最基本意图,是让一位叫做艾米丽的天使,穿梭游走于法国巴黎的大街小巷,以自己未泯的童心和充满诗意的心灵,去帮助那些处于生活尴尬和困顿境地的人们。然而,不经意间,在着手描绘时,却栩栩如生地刻画了这群生活中具有独特魅力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生活方式、爱好和精神寄托,并因个性的自我张扬而显得真实迷人。与其说是天使艾米丽以自己的行动去感染他人,不如说是以艾米丽为主线,串联起巴黎人的生活百态。我们可以从中窥视到部分自己,那些癖好,那些小动作,那些情感心灵之中的隐秘幽微,都能引观者会心一笑,许多人从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享受那些不能言说的秘密。
玻璃人雷蒙诺·杜威尔,被传说骨头像水晶样易碎,已经有二十多年没有出门,但毫无疑问的,他那不为人知的生活方式却比这世界上许多人丰富得多。目前他正在仔细琢磨雷诺阿的油画《船上的午餐》,正为喝水女孩的表情捕捉真实的生活素材,而艾米丽的闯入正好为他的创作注入无限灵感。在他的屋子里,有满室的油画,一年一幅,柯罗、德拉克洛瓦、米勒或是莫奈、塞尚应有尽有,小的拥挤的屋子里收藏的是他广阔的自在世界。这样一位以艺术来充实自身的隐居人,在此后指点了艾米丽的爱情道路,又教吕西安画画与鼓起勇气大喊:格里农,黑脸孔!他建构了一个智者的天堂:即不因肉体的损伤而放弃追逐艺术的豁达,反而尽己所能来丰富他人的生命。
唠叨的女邻居玛德琳,因为丈夫的负心,独自神伤四十多年,她每见一人便重复一遍这段情史,以此获得他人的同情和安慰。久而久之,说多的故事就如同祥林嫂的阿毛一样,刚开始是惊奇、怜悯,再来是漠然,最后是麻木不仁,可她还是要不停地说呀说,并把信件、照片和制成标本的“黑狮子”等“铁证”拿出来与他人分享,因为这就是她的全部。这样一个女人,除了不停地诉说能引起陌生人关注之外还能以何种方式让他人注意她的存在呢?因为要感觉到存在,这就是唯一的寄托,艾米丽伪造的信件让玛德琳从诉说被弃转为诉说被爱,在这个我们不能完全理解的诉说世界,玛德琳以自己的方式证明了生活。
蔬菜店员吕西安则代表了多数法国青年,他们会怀念戴安娜,对一切事物充满爱意,有举止上的怪癖,略带神经质,狂热追求艺术。他们虽然平凡但绝不平庸,尽管屡受挫折却仍然坚持信仰,在一朵花的世界,一颗沙粒的天国,遵循自我的生活理念,或许被他人拯救,或许拯救他人。
至于艾米丽与尼农,他们又自成一个世界,两个营造爱情游戏的人,以自我世界的语言和符码,分解与缝合共同的爱情故事。你是不是我的他?你又是不是我的她?没关系,如果双方能破译这游戏规则,这游戏就不再是游戏,而是爱情界域里的自我认同,因为你遵循了我的法则,进入了我的世界。最喜欢的一段是,在鬼屋里,傻傻的尼农不停扮鬼呜咽,艾米丽却静静享受这暧昧一刻,当尼农的手指慢慢滑过艾米丽优美的脸颊时,一种隐秘的喜悦四处漫溢,让观者心生欢喜。
然而,儒内对整部影片细节处的着墨,不仅只在于刻画人物,而是力求每幅画面都充满灵动的气息。那如白衣的天上浮云,须臾变幻为艾米丽眼中的兔子和熊,那一尾妄想自杀的金鱼,那两幅相互对话的壁画,那一只自行关灯的小猪,还有那四张会辩嘴的照片以及俏皮眨眼的雕像,无一不生动活泼,充满情趣。儒内用他极富想象力的头脑和具有魔幻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营造了一个不仅只有人类生命,更有一树一花,一清泉一山峦的奇妙世界,许多我们的想象在这里变为永恒,停留在一块荷尔德林所谓的“诗意地栖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