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帮扶是构建全社会大扶贫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贫困地区社会面貌,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的有效形式。那么,企业应采取怎样的方式进行扶贫帮扶?带着这一课题,笔者对夏县格瑞特酒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格瑞特酒业”)和闻喜象丰农牧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象丰农牧科技”)建立原材料基地和养殖基地的做法进行了调查。
做法
格瑞特酒业是生产葡萄红酒的专业酒厂,几年来坚持“传承历史、品味文化、演绎未来”的发展宗旨,遵循“公司+农户+专业合作社+基地”的办厂方向,根据葡萄酒七分在原料,三分在工艺的特征,把原料葡萄基地作为公司的“第一车间”来打造。2011年,公司采取“土地流转”的方式,根据农业产业化标准要求,建立起3000亩自主经营的有机葡萄种植示范园,并委托中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进行规划设计,形成了“土地变绿色工厂,农民当产业工人”的格局。
目前,该公司已将园区划片承包给80余户农民管理,并按工量大小核准每亩地每年管理费1000元,每月造表按时发放,受到了当地群众和承包农户的一致好评。今年,他们坚持“农业产业化”、“工业旅游化”和“生产清洁化”为一体的指导思想,计划投资10亿元,以打造百年企业为目标,做到高标准规划、高标准设计、高标准建设、高标准管理,打造国际一流的集“葡萄种植—葡萄酒生产—葡萄剩余物加工利用—窑储—研发—产展—休闲娱乐”于一身、功能齐全的现代化葡萄酒庄。
大象山西农牧集团有限公司在闻喜设立的象丰农牧科技,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方式,投资约4.2亿元,新建年产24万吨饲料生产线1条,新建年宰杀3600万只肉鸡屠宰深加工生产线1条,修建5个标准化规模化肉鸡种鸡场和1个孵化场,建设10个标准化规模化商品肉鸡自养场,吸收2500余名贫困农民进厂打工就业。同东镇、礼元镇20多个村的3600户农户签定肉鸡养殖收购合同,垫资为养殖户供雏鸡、供饲料、供药品,免费提供技术服务,定期保价收购成鸡,建起了年养殖2600万只的肉鸡养殖基地。
在“土地变工厂,农民变工人”以及集中和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基础上,两个企业又采取以合作社为依托,以定单收购为保证,以提供技术、资金,服务为前提,把不便于集中在连片基地的农户联合起来,采取农户分散经营为主,企业提供服务,定单收购产品的方式,把基地建在贫困地区和贫困农户。格瑞特酒业与夏县水头镇三贤庄村、坡底村和禹王乡史庄村三村葡萄专业合作社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对葡萄农户实行供肥、供药、保浇和技术指导一条龙服务,发展葡萄基地1500余亩。象丰农牧科技扶持20个养鸡合作社,把1500余户分散养鸡户联合起来,合作社提供技术、饲料、防疫、治病等服务,养鸡达1000万只以上。
效果
由于两个企业建基地的做法适合当地贫困地区实际,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和企业生产经营,收到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带动辐射效果。
格瑞特酒业的葡萄酒庄园区建成后,葡萄种植基地达2.5万亩,年生产葡萄酒2万吨,有5000余户2万人参与,葡萄成为夏县的一个主导产业。象丰农牧科技年收购肉鸡4000万只,向社会提供肉鸡产品60922吨,发展肉鸡养殖户4000户,解决了5万户农民的玉米销售问题,实现转化增值。解决就近村部分贫困农民就业问题,为300余户运输户提供运输货物,还带动了造纸、印刷、销售等相关产业发展。
葡萄基地的建设,亩均收入4000元以上,年可为果农增收1亿元,农民人均增收3000元,加之相关产业可为25000个贫困人口人均年增收2000元以上。肉鸡基地建设,每个养鸡户年增收2万元以上,相关产业参与人数达4万人左右,人均年增收2500余元。
原料基地和养殖基地的建设,使企业原材料不仅来源有保证,而且达到了质量高、品种纯,提高了企业产品的质量,增加了企业经济效益。格瑞特酒业的酒庄园区建成后,企业可实现年销售收入20亿元,上交税金4亿元。真正实现“园区带动、基地拉动、企业联动”的产业格局,成为带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龙头企业。象丰农牧科技产值达8亿元,实现利税5000万元,成为当地最大的肉鸡生产加工企业,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特别是养殖业的发展起到了龙头带动作用。
启示
两个企业建基地的实践,也带出了以下几点启示:
第一,因地制宜是建基地的前提条件。格瑞特酒业把葡萄基地建在国际公认的“黄土层深厚、昼夜温差大、矿物质含量高、日照时间长、无霜期天数多、有效积温高、年降雨适量”的葡萄酒原材料生产黄金地带——夏县鸣条岗,而且这一带群众有种植酿酒葡萄的传统经验,不仅使葡萄种植经济效益提高,而且为企业提供了优质原材料,达到了“双提高”的目的。象丰农牧科技把养鸡基地建在玉米连片种植20万亩以上的地域,使企业和农户养殖的饲料原材料充足,降低了各项费用,有利于提高养殖效益。
第二,改变传统方式是建基地的又一亮点。以前企业建基地大多采用“农户生产、企业收购、供需分离”的做法,不利于规范操作和提高原材料质量。格瑞特酒业采取的“土地变工厂、农民变工人”的做法,规范了葡萄种植操作技术,不但提高了原料质量,而且使园区建设达到了现代化农业的标准。
第三,提供优质服务是建基地的可靠保证。建立原材料基地,生产操作过程中的主体是农民,规范操作规程是关键环节,企业只有通过优质服务,把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技术、资金、物质等有效提供到位,才能保证产品质量和单位产量。象丰农牧科技垫资为养殖户提供雏鸡、饲料、药品,上门进行技术指导,保价收购成品鸡的做法,为养殖户解决了雏鸡品种不纯、饲料参假、无固定客户、价格没保证的难题,极大地提高了农户、特别是贫困农户的养鸡积极性。
第四,实现群众和企业“双赢”是建基地的最终目标。企业帮扶的目的是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建立原材料基地的目标则是实现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标。两个企业在建基地的过程中,采取多种方式,千方百计提高群众的种植和养殖效益,增加企业的利税收入,为企业帮扶找到了有效途径。
通过调查认为,无论是工业企业、资源型企业还是农业产业企业,都有建立原料基地的空间。在帮扶的过程中,只有围绕贫困地区,服务贫困群众,因地制宜,多种方式、多条渠道建立原材料基地,才能不断提高帮贫致富的效果,尽快达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和企业增加效益的目标,实现企业经营和帮扶双丰收。
(作者单位:山西省运城市扶贫办)
做法
格瑞特酒业是生产葡萄红酒的专业酒厂,几年来坚持“传承历史、品味文化、演绎未来”的发展宗旨,遵循“公司+农户+专业合作社+基地”的办厂方向,根据葡萄酒七分在原料,三分在工艺的特征,把原料葡萄基地作为公司的“第一车间”来打造。2011年,公司采取“土地流转”的方式,根据农业产业化标准要求,建立起3000亩自主经营的有机葡萄种植示范园,并委托中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进行规划设计,形成了“土地变绿色工厂,农民当产业工人”的格局。
目前,该公司已将园区划片承包给80余户农民管理,并按工量大小核准每亩地每年管理费1000元,每月造表按时发放,受到了当地群众和承包农户的一致好评。今年,他们坚持“农业产业化”、“工业旅游化”和“生产清洁化”为一体的指导思想,计划投资10亿元,以打造百年企业为目标,做到高标准规划、高标准设计、高标准建设、高标准管理,打造国际一流的集“葡萄种植—葡萄酒生产—葡萄剩余物加工利用—窑储—研发—产展—休闲娱乐”于一身、功能齐全的现代化葡萄酒庄。
大象山西农牧集团有限公司在闻喜设立的象丰农牧科技,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方式,投资约4.2亿元,新建年产24万吨饲料生产线1条,新建年宰杀3600万只肉鸡屠宰深加工生产线1条,修建5个标准化规模化肉鸡种鸡场和1个孵化场,建设10个标准化规模化商品肉鸡自养场,吸收2500余名贫困农民进厂打工就业。同东镇、礼元镇20多个村的3600户农户签定肉鸡养殖收购合同,垫资为养殖户供雏鸡、供饲料、供药品,免费提供技术服务,定期保价收购成鸡,建起了年养殖2600万只的肉鸡养殖基地。
在“土地变工厂,农民变工人”以及集中和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基础上,两个企业又采取以合作社为依托,以定单收购为保证,以提供技术、资金,服务为前提,把不便于集中在连片基地的农户联合起来,采取农户分散经营为主,企业提供服务,定单收购产品的方式,把基地建在贫困地区和贫困农户。格瑞特酒业与夏县水头镇三贤庄村、坡底村和禹王乡史庄村三村葡萄专业合作社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对葡萄农户实行供肥、供药、保浇和技术指导一条龙服务,发展葡萄基地1500余亩。象丰农牧科技扶持20个养鸡合作社,把1500余户分散养鸡户联合起来,合作社提供技术、饲料、防疫、治病等服务,养鸡达1000万只以上。
效果
由于两个企业建基地的做法适合当地贫困地区实际,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和企业生产经营,收到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带动辐射效果。
格瑞特酒业的葡萄酒庄园区建成后,葡萄种植基地达2.5万亩,年生产葡萄酒2万吨,有5000余户2万人参与,葡萄成为夏县的一个主导产业。象丰农牧科技年收购肉鸡4000万只,向社会提供肉鸡产品60922吨,发展肉鸡养殖户4000户,解决了5万户农民的玉米销售问题,实现转化增值。解决就近村部分贫困农民就业问题,为300余户运输户提供运输货物,还带动了造纸、印刷、销售等相关产业发展。
葡萄基地的建设,亩均收入4000元以上,年可为果农增收1亿元,农民人均增收3000元,加之相关产业可为25000个贫困人口人均年增收2000元以上。肉鸡基地建设,每个养鸡户年增收2万元以上,相关产业参与人数达4万人左右,人均年增收2500余元。
原料基地和养殖基地的建设,使企业原材料不仅来源有保证,而且达到了质量高、品种纯,提高了企业产品的质量,增加了企业经济效益。格瑞特酒业的酒庄园区建成后,企业可实现年销售收入20亿元,上交税金4亿元。真正实现“园区带动、基地拉动、企业联动”的产业格局,成为带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龙头企业。象丰农牧科技产值达8亿元,实现利税5000万元,成为当地最大的肉鸡生产加工企业,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特别是养殖业的发展起到了龙头带动作用。
启示
两个企业建基地的实践,也带出了以下几点启示:
第一,因地制宜是建基地的前提条件。格瑞特酒业把葡萄基地建在国际公认的“黄土层深厚、昼夜温差大、矿物质含量高、日照时间长、无霜期天数多、有效积温高、年降雨适量”的葡萄酒原材料生产黄金地带——夏县鸣条岗,而且这一带群众有种植酿酒葡萄的传统经验,不仅使葡萄种植经济效益提高,而且为企业提供了优质原材料,达到了“双提高”的目的。象丰农牧科技把养鸡基地建在玉米连片种植20万亩以上的地域,使企业和农户养殖的饲料原材料充足,降低了各项费用,有利于提高养殖效益。
第二,改变传统方式是建基地的又一亮点。以前企业建基地大多采用“农户生产、企业收购、供需分离”的做法,不利于规范操作和提高原材料质量。格瑞特酒业采取的“土地变工厂、农民变工人”的做法,规范了葡萄种植操作技术,不但提高了原料质量,而且使园区建设达到了现代化农业的标准。
第三,提供优质服务是建基地的可靠保证。建立原材料基地,生产操作过程中的主体是农民,规范操作规程是关键环节,企业只有通过优质服务,把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技术、资金、物质等有效提供到位,才能保证产品质量和单位产量。象丰农牧科技垫资为养殖户提供雏鸡、饲料、药品,上门进行技术指导,保价收购成品鸡的做法,为养殖户解决了雏鸡品种不纯、饲料参假、无固定客户、价格没保证的难题,极大地提高了农户、特别是贫困农户的养鸡积极性。
第四,实现群众和企业“双赢”是建基地的最终目标。企业帮扶的目的是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建立原材料基地的目标则是实现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标。两个企业在建基地的过程中,采取多种方式,千方百计提高群众的种植和养殖效益,增加企业的利税收入,为企业帮扶找到了有效途径。
通过调查认为,无论是工业企业、资源型企业还是农业产业企业,都有建立原料基地的空间。在帮扶的过程中,只有围绕贫困地区,服务贫困群众,因地制宜,多种方式、多条渠道建立原材料基地,才能不断提高帮贫致富的效果,尽快达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和企业增加效益的目标,实现企业经营和帮扶双丰收。
(作者单位:山西省运城市扶贫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