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会时尚聚光灯外的筑梦师

来源 :中国国家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jia88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片华丽褶皱的诞生


  在欧洲的顶级时装定制业界, Gerard Lognon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他并不是顶级服装设计师,但是他做着一件让所有顶级设计师为之倾倒的事——帮助他们将头脑中如梦如幻的漂亮褶皱变成现实。而对于我来说,最幸运的事情则是亲眼看到那些举世无双的褶皱是如何被制作出来的。
  Gerard Lognon的工作室位于巴黎Rue Danielle Casanova街一座17世纪的建筑内,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都会被它古色古香的美丽所震撼——铺制地板的材料还是路易十四时期的,挨着墙壁放置着数百块纹样精巧的棕色硬纸模板,让我如同一脚踏进了以结构主义为主题的小型博物馆。
  这个专门为织物打褶的工作室已经传承了四代人。Lognon先生的曾祖母在拿破仑三世统治时期建立起传统手工褶皱作坊,将布料打褶工艺做到了极致,随后家族中每个有天赋、有兴趣学习的孩子都会向自己的父辈学习,这门手艺就这样代代继承下来。我来到工作室时,看到五六个人正在工作,但Lognon先生告诉我,在一些特殊时期,需要为大批量布料制作褶皱的时候,会有多达60人同时工作。
  
  手工制作布料褶皱虽然听起来效率低下,但最终的成品比机械完成的更加精美、考究和灵动,是机械成品的冰冷与死板不可比拟的。也正因为如此,Lognon先生被那些巴黎顶级品牌如迪奥、香奈儿、让·保罗·高缇耶以及爱马仕所青睐,也让不少高端潮流人士趋之若鹜。这些褶皱看起来飘逸柔美,但当我亲手托起它们,手中沉甸甸的重量超过了我的想象。
  Lognon先生独特的打褶工艺似乎还透着蒸汽时代的特色——他使用的是纸板蒸汽定型。在工作室巨大的台案上,他拿出一块已经剪裁完毕、需要打褶的紫色布料,平铺在牛皮纸模具上,这块模具有着非常完美的放射型褶皱,我用手摸了一下,牛皮纸很厚,有硬度又具有弹性,Lognon先生笑着说:“这块模具材料的年龄已经超过了一个多世纪哦。”平铺完成后,他将另一块与之相配套的模具紧紧压平在布料之上,固定,收紧,然后用麻绳将几块形状不一、已经黝黑发亮的木板捆绑在褶皱不同形状的花纹上,从上下两面再次扎紧,整个过程像是在做一场精确的骨骼固定手术。Marie是Lognon先生的助手,卷发,微胖。他举起这块五花大绑的模具,放入工作室后一人多高的蒸汽烤箱内,温度设定在90℃,旋紧烤箱门,通过高温熏蒸,将布料的纤维固定成模具里的褶皱样式。
  一个小时后,我们小心翼翼地取出布料,经过冷却,Lognon先生拆除夹板,轻轻揭开上层模具,随着轻微的“哗”的一声,紫色布料像华美的花朵一样绽放在我们面前,有着完美的纹理与光泽。Marie则非常小心地收起模具。
  作为巴黎硕果仅存的手工打褶师,Lognon先生用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折出一唱三叹的褶皱,还可以制作夸张别致的花朵、鱼鳞纹路、甚至动物造型,高质量的打褶手工,使他的工作室在日新月异的时尚界长期屹立不倒。
  
  打褶师Gerard Lognon和他的褶皱王国
  
  1.织羽师Nelly Saunier充满梦幻色彩的工作室。
  
  Premier Feathers腕表,Nelly Saunier负责表盘的羽毛镶嵌,完成一个表盘通常耗时4至7个小时。
  Nelly Saunier设计的羽毛配饰。

织羽师的魔幻世界


  你永远无从知道Nelly Saunier 的下一件作品会是怎样。她从大自然中采集美轮美奂的羽毛,裁剪合适的部分,编织或镶嵌进顶级定制的服装中。这些羽毛在高端品牌服装秀上像精灵般神出鬼没,有时伴着衣角轻盈摇摆,有时又尽情绽放着野性魅力。“在时尚圈,唯一不变的就是像车轮般滚滚向前不断更替的速度,但我的织羽工作却反其道而行之,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在巴黎14区明亮的工作室里,Nelly Saunier 为我打开一个深色的木盒,里边有十几支颜色各异的美丽羽毛。在工作室桌子的一角,我看到半透明的玻璃纸下压着一些正在固定形状的羽毛,仔细辨认,有经典宝蓝色虎皮鹦鹉羽毛、浅色火鸡羽毛,还有孔雀、八哥和白腹野鸡的彩色羽毛。“完成每一件作品,都需要花费时间去寻找合适的羽毛,对我来说,挑选羽毛不仅仅要看颜色和质地,更需要知道是来自哪里的鸟。我坚决不用濒危鸟类的羽毛。这些都是豢养禽鸟脱毛时期掉落的羽毛。”Nelly Saunier的语气温和而坚定。
  20世纪,巴黎曾是世界奢华羽毛贸易的中心,遍布着800个专门从事手工织羽的作坊。南来北往的船舶定期从南美、非洲和中国源源不断地带来充满异国情调的鸟类标本,它们从马赛港登陆法国,最终流向法国首都的时装工作坊里,成为尊贵皇族、上流贵妇或是骑士、将军们发鬓、帽间的装点。那些灵动而优雅的羽毛,通过不同颜色的搭配与编织,成为身份与品质的象征。今天,Nelly Saunier的工作室成为巴黎所剩不多的羽毛工作坊之一,她对鸟类羽毛的运用,更像是在时尚世界内重新诠释潮流意趣的惊叹一笔。“将这门百年传承的工艺与设计师的理念相配合,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刷新时尚,是最让我开心的一件事。”
  时尚圈的人们至今都不会忘记,以叛逆和天马行空著称的设计师让·保罗·高缇耶在1997年推出的霓裳羽衣系列。那件缀满瑰丽色鹦鹉羽毛的短上衣,随着模特缓步行进,在T台缓缓画出一道灵动而魔幻的彩虹,令无数人为之倾倒。正是Nelly Saunier在幕后超过1000个小时的手工编织,才使这个高级定制王国“坏小孩”的设计理念得以实现。
  与巴黎许多高级定制时装工作室的做派不同,Nelly Saunier毫不避讳地分享自己的秘密,想让更多人了解关于织羽的手艺。她在我面前手把手地教授学徒如何小心谨慎地用蒸汽烫熨羽毛,以恢复它们的质地和颜色。“通常情况下,观察一个学徒接触这门手艺的前几个小时,我就能看出他是否具备天赋,做这件事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毅力,还要有一双足够灵巧的手。”
  如今,Nelly Saunier不间断地和让·保罗·高缇耶、莲娜丽姿、纪梵希、帕克-拉邦纳等高级时装设计师和品牌合作,将他们疯狂的、看似不可实现的梦想变成现实,她制作那些充满了诗歌般梦幻气质的服装,也制作不可思议的怪异另类的作品。她甚至尝试与一些家具设计师和钟表设计师合作,是的,将羽毛与钻石一同镶嵌在手表上,“将大自然最优美的馈赠结合在一起,多有意思。”她也接受私人客户的高端定制,设计出不同寻常、覆盖着彩色羽毛的婚礼花束和新娘鞋子,用风格迥异、罕少而精贵的羽毛元素促成时尚世界的新灵感大爆发。
其他文献
在土耳其境内,距离黑海约50公里的群山峻岭之中,有一座人口只有2万余人的小城镇,被周围耸立的山谷包围。待慢慢靠近它之后,你会惊喜地发现,在这里被保护下来的不是几栋古老的建筑,而是整个古老的奥斯曼式生活。  400年来的质朴信仰,与世间沧海桑田无关  萨夫兰博卢,因生产番红花,被很多喜爱它的人称为“番红花城”。它幸运地逃过了土耳其的工业化“灾劫”,400年来,当地居民依然保持着自己的信仰和朴实的性格
摘要:基于酸碱盐知识网络的复杂性,创造性地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干燥剂作为探究主线,在探究的过程中,通过回忆知识点设计方案完成实验探究,总结酸碱盐之间的关系,完善酸碱盐的知识网络图,同时将定性和定量探究相结合,让学生进一步完善自我的科学探究意识,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最后对酸碱盐知识进行迁移运用,升华主题。  关键词:透析生活;实验探究;干燥剂;构建知识;迁移运用  文章编号:1008-0546(
在上海,由老建筑改建的餐厅很多,但这个由梦境幻化成的北欧风格餐厅着实与众不同。  传说,老上海有个英籍犹太人马勒靠赌马发了大财,为博女儿欢心,历时九年,按照女儿的梦境设计建造了童话城堡一般的马勒别墅。别墅现在被列为上海市一级建筑文物保护单位。在这般建筑内吃饭,口味已不是第一要素。  马勒别墅不愧是梦境的产物。这个午后,我顶着淅沥沥的小雨走近它,看到成片郁郁葱葱的草坪,配着挪威式的尖顶房屋,以及中国
摘要:对“物质组成的定量表示”一节的教学,通过找准切入点、把握衔接处、前置新概念,设计教学活动重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从浅表学习走向深度学习、从虚假学习走向真实学习、从模仿学习走向探索学习,突出学生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为真学而教,让学习真实发生。  关键词:教学重构;真实学习;化学式计算  文章编号:1008-0546(2021)02-0014-04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
Info  新西兰夏季活动   TSB银行灯光装饰节  2012年12月19日至2013年1月30日,塔拉纳基  世界街头艺人节  2013年1月21至31日,基督城  海湾雕刻艺术展  2013年1月28日至2月20日,奥克兰
尤金·塞尔南说:“从月球上看地球,就像一个橘子一样,被一根绳吊在天空中。”、    1969年7月16日,人类首次登月。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埃德温·奥尔德林、迈克尔·科林斯乘阿波罗11号登上月球。在月球上他们共停留21小时18分钟,采回22公斤月球土壤和岩石标本。    1969年11月14日至24日,阿波罗12号在月球的风暴海降落。    1970年4月11日至17日,阿波罗13号因故障
旅游是一种典型的体验式消费品,对于这一点,中国古人早有非常成熟的论述。比如与朋友夜游赤壁的苏轼,就即兴将一般意义上的实物与一段旅程做了精彩的对比:对于实物而言,是“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换句话说,要想消费它,必须以实质性的占有为前提。而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却是我们通过感受与体验就能拥有和消费的,“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早上约莫八九点钟的时候,天下起了雾气般的小雨,平武县龙安镇老城区的正中,一座坐西向东的寺院迎来零星几位香客。山门前开阔、空旷的广场上,正中对称地直立着一对高约7米的花岗石经幡。上面刻有藏、汉两种文字。进山门,踏上青云石条砌成的台阶,台地正中左右各一狻猊,形态威猛。一位在此工作的老妪,燃起一把香,朝四方虔诚叩拜后,从台地角落取出扫把,开始“簌簌”地扫起来。进第二道山门,完整而古朴的传统四合院落的正中
摘要:以“从铝土矿中提取铝”为例,分析工艺流程中涉及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转化认知冲突,在师生交互过程中生成教学环节,加深知识的理解和内化,从而构建铝及其化合物的知识体系。  关键词:认知冲突;教学设计;铝及其化合物  文章编号:1008-0546(2017)01-0038-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
吴哥窟的僧人  拍摄时间:2012年11月26日  拍摄设备:Canon EOS-1D X  焦距:70mm  光圈:F/2.8  曝光时间:1/320s  身着橙黄色袈裟的僧侣向我走来,面带微笑,平静而谦和,仿佛突然将这古朴而神秘的千年古刹点亮,让我变得感动与柔软。  斯里兰卡的微笑  拍摄时间:  2014年2月6日  拍摄设备:Nikon D700  焦距:56mm  光圈:F/5  曝光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