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素性小汗腺汗孔瘤的皮肤镜表现

来源 :临床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女,54岁.rn主诉:右侧颞顶部头皮黑褐色结节10余年.rn现病史:患者10年前右侧颞顶部头皮出现黄豆大丘疹,5年前缓慢增大,近1年来皮损增大明显.患者为求诊治于2016年12月10日来我院就诊,病程中皮损无疼痛及其他不适.rn既往史、个人史及家族史:患者既往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rn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好,各系统检查无异常.rn皮肤科检查:右侧颞顶部头皮一不规则黑褐色结节,边界清楚,大小约1.5 cm×2.0 cm×2.0cm,呈分叶状,有蒂(图1),未见破溃及出血.rn实验室检查:血、尿、粪常规及血液生化各项指标均无异常.rn皮肤镜检查:可见典型发卡样血管结构,成U型或类似U型,部分血管扭曲;散在分布多形性血管结构,呈肾小球状、逗号状等不规则形状;可见乳红色及粉红色小球结构,多发性灰褐色、黑褐色点球状及均质状色素结构,部分区域可见色素沉着;局部皮损可见溃疡(图2).
其他文献
目的:探索超声引导腋静脉穿刺置管术应用于急诊危重症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并比较左右两侧腋静脉径路的异同.方法:进行前瞻性研究,以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收治并行超声引导腋静脉穿刺置管术者为研究对象,详细记录临床资料和穿刺置管资料.共56例患者纳入研究,按穿刺置管部位分为左侧腋静脉组(L组)和右侧腋静脉组(R组),对两组患者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L组穿刺置管成功率(20/21,95.2%)和R组(35/35,10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组并发症发生率(0/21,0.0%)和R组
急诊科患者病情复杂,心搏骤停、呼吸衰竭、昏迷等是急诊科常见的危重症,常常需要进行气管插管术(endotracheal intubation ETI).ETI是建立人工气道的一项有创操作,因急诊科环境混乱,患者通常不稳定,生理储备不足,医生判断患者病情的时间较短,更容易出现插管后并发症,其中气管插管后低血压(post intubation hypotension,PIH)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短时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与缺血性脑卒中及其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以昆山市中医医院神经内科2018年9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51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缺血性脑卒中组(A组);同时以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3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原发性高血压组(B组),比较两组BPV量化指标[收缩压标准差(dSSD)、白天的舒张压标准差(dDSD)、夜间的收缩压标准差(nSSD)、夜间的舒张压标准差(nDSD)
目的:观察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应用俯卧位通气联合气道压力释放通气(AP-RV)呼吸模式治疗的疗效.方法:2018年12月-2021年3月河南科技大学附属黄河医院ICU收治应用有创通气呼吸机的ARDS患者86例,其中56例中重度患者需行俯卧位通气,根据涂层刮卡法将此类患者随机分为俯卧位通气联合APRV模式组(观察组)和俯卧位通气联合常规通气组(对照组),每组28例,记录2组患者入ICU后通气治疗前以及治疗后12h、24 h、48 h、72h的呼吸参数、血流动力学参数并统计预后情况,绘制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