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教育中合理运用表扬与批评的方式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013wy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表扬与批评是教育过程中常用的教育方法,如果运用得当就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相反,如果运用不当,常常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甚至适得其反,产生副作用。作者总结了工作中的一些经验,论述了合理运用表扬与批评对孩子的影响。
  关键词: 表扬 批评 合理运用
  孩子一出生对好坏对错没有概念,很多事都是本能驱使他去做。但是教育工作者就要帮他们分清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在孩子做对时,我们要及时表扬,帮助他巩固好的行为;在孩子做错时,我们要及时批评,帮助他改正不好的行为。
  一、表扬
  (一)表扬孩子要恰当,不能过度。
  表扬孩子之前要把握事实依据,做到心中有数。究竟采用哪一种形式给予表扬,应当根据孩子的具体表现来定。比如,孩子学会穿衣叠被了,就给予丰厚的奖励,这表扬就太高了,给予一定的赞许、口头的夸奖就足够了。表扬太高,会使孩子容易满足,对自己降低要求,故步自封,停滞不前。表扬也要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来进行。对好自满、好骄傲的孩子要特别注意把握分寸,不可过度表扬,否则对孩子的发展不利。对比较自卑、消极且表现不太好的孩子可以适当加重表扬,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二)表扬要及时,不要认为孩子做得好是理所当然。
  当孩子有进步时,要及时表扬,因为孩子对自己的思想行为常常缺乏自我评价能力,当出现好的思想或行为时,我们必须及时给予表扬,使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表现的对错有正确的认识,从而及时把这种思想、行为固定下来。哪怕只是竖一下大拇指,给一个赞许的目光,也是对孩子积极的肯定,让他明白,这么做是对的。
  (三)慎用物质奖励。
  在幼儿园里物质奖励只是一张小贴纸、一朵小花,是对所做的正确的事的肯定、鼓励。但是在家庭里就不一样了,现在的家庭物质条件都比以前好,很多家长都喜欢用物质奖励来刺激孩子,以求孩子更大的“进步”。这种做法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是要注意奖励得当,不能一味地满足孩子的要求。如此下去,孩子的胃口会一天比一天大,物质奖励也会一次比一次多,最终孩子将不知道读书的真正意义是什么,为什么而读书。他们会认为,就是为了奖励而读书,为了物质而读书。如果奖励跟不上孩子的要求,还会出现不读书,让家长陷入难堪的境地。奖励是为了让孩子更好地成长。至于满足孩子物质上的、精神上的各种合理需求,这是家长的职责,也是孩子的正当权利。滥用物质奖励对孩子的成长不一定有好处。
  总之,表扬这种教育方法对所有的孩子都有积极作用,特别是对一些表现不太好的孩子,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平时表现不太好的孩子常受到批评,所以对批评有一种“免疫力”,而表扬则是他们平时很少得到的,他们更需要得到正面的肯定和激励。在表扬时还应注意诚心的表扬,随口的表扬比不表扬更糟糕。
  二、批评
  与表扬相反,批评是对孩子已经产生的不良思想、不良行为给予否定的评价,通过批评,使孩子经受不愉快的情感体验。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良思想和行为总是难免的,如果不用批评加以否定,加以制止,孩子势必在不良道路上越走越远,造成更大的危害。因为,批评也是常用的一种教育手段之一。那么怎样运用批评才比较正确呢?
  (一)在批评前先明确批评的目的。
  批评是为了让孩子知道错在哪里?应该怎么做?批评应该以谈话的形式开展,孩子犯错误是无意还是有意,是思想上的还是行为上的,或是二者兼有之,错误的程度如何,只有搞清楚了,才有可能采取较为正确的批评方式。如果只是一味地责骂,那么孩子根本不知道自己哪里错了,只知道先求安身,不被骂才是对的,于是不管对错,先认了再说。所以,我们在知道孩子表现不好时,一定要理智,不能冲动,冷静下来好好分析一下,知道批评的完全是为了帮助孩子认识错误,改正错误。
  (二)批评必须注重事实。
  对孩子进行批评时,首先要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从实际出发,做到客观公正,恰如其分。不能带有任何感情色彩,错就是错,小错小批评,大错大批评。如,涉及孩子品德的错误,顺手拿了别人的东西等,再小也是大事,应当严肃批评。对一般的小过失,衣服弄上了洗不掉的汁之类的,就不应该大动肝火,以免孩子不服气。过多的批评只会让孩子变得胆小怕事。所以批评时一定要以理服人,让孩子心服口服。
  (三)引导幼儿学会自我批评。
  批评是为了让孩子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及时改正错误,而批评的艺术在于如何引发孩子内心的自我批评。在对孩子所犯错誤的事实,作出正确的评价后,就应考虑怎样引发孩子自我批评,帮助孩子认识错误,让孩子从心底明白,自己错在什么地方,错误是怎样产生的,如果不改会出现什么危害,明确怎样改正,今后应当怎么做。这就是自我批评。在批评孩子时还应注意态度、场合、时间,态度过于严厉或是当众批评孩子,都是错误的。在批评的过程中,不能伤及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产生对立的想法,不能没完没了地唠叨,不能把话题扯远,批评现有错误时,不应把以前的过错一遍又一遍重复说。
  孩子认识错误并进行改正要有一个过程,所以,我们既不能操之过急,又不能朝令夕改,否则孩子会无所适从,应当要求一贯,前后连续。
  教师的正确评价,适当鼓励,可以激发孩子的上进心和自尊心。在工作中,要多表扬,多看到孩子的闪光点,使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励孩子更自动地参与学习。当然对孩子的表扬要适当,不能一味地表扬,应当与严格要求结合起来,用表扬与批评相结合的教育方法引导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其他文献
摘 要: 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的评价。旨在确认学生的潜力,改进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其任务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  关键词: 地理教学 形成性评价 教师的职责  在形成性评价中,教师的职责是确定任务、收集资料、与学生共同讨论、
摘 要: 学校是培养国家建设人才的摇篮。音乐是陶冶情操启迪智慧的艺术,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培养音乐专家,而是培养学生的素质,培养具有聪明才智的接班人。没有音乐教育作为基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感到枯燥无味,因此造成学生对学习的厌倦,从而影响成绩的提高。其实,只要你留意观察,凡是喜欢唱歌、跳舞的学生(比如校文艺队的学生),大部分比其他的学生聪明、学习好,思维能力强,行为举止也大方得体。这不正是音乐
一、影响学生升入优秀艺术院校及选择合适专业的现象及成因  随着2008年以来艺术高考河南省考试政策的新变革,全国重点艺术院校越来越重视考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于是考题花样翻新,使很多“优秀学生”都应接不暇、束手无策,出现能在省统考里拿到全省前100名的高分学生却拿不到重点美院的专业合格证的现象。有的考上大学却发现所学专业不适合自己,出现退学重考或毕业后改行的现象。  通过我们多年来经验的积累和观
摘 要: 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时间都需要依赖于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音乐艺术的这种特征也决定了感受与欣赏在音乐教学中的地位。在音乐教育中,发展听觉是最重要的事,音乐教育必须遵循“以听为中心”的原则。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 小学生 欣赏课 教学方法  音乐艺术的审美联觉是按照音的传递方式,由发音体振动——音波——音波对听觉器官的影响——听觉神经传递大脑,然后引起生理的感受。小学
创造教育是当今现代化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也是素质教育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创造与人对社会的贡献,与人类的进程都密切相关。中学美术是对儿童进行素质教育的一门必修的艺术文化课程,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
小鸟的歌唱、水的漪涟波纹“水中倒影”、透过树叶间的钟声、雨中花园等,都在作曲家手中转变为音乐表现。在音乐课堂上,无论学生听到什么音乐,都能从音响中感觉到它的形象及精神,这种感觉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精神和内心世界,使学生获得与音乐作品情绪相一致的内心体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勾画出与音乐情绪相吻合的意象。使他们接受审美教育的熏陶,激发其情感,培养高尚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完善人格的构建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一
孔子曾告诫人们:“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现代的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幼儿早期良好品德习惯的养成能为他一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幼儿3岁前基本上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在此期间,由于家庭、社会环境以及教育中某些不良因素的影响,或由于幼儿自身身心发展出现的某些障碍未能及时得到妥善的消除等原因,幼儿会表现出一些品德方面的不良行为习惯,如好哭、说谎、胆怯等。  今年我接手的班级是小班,针对这个阶段幼儿的年龄特
摘 要: 班级管理中,小干部的培养十分重要。如何才能培养一支优秀的班干部队伍呢?一是要以信任给孩子舞台,二是要以鼓励送孩子自信,三是要教方法帮孩子成长。  关键词: 班级管理 小干部 培养方法  在班级管理中,小干部队伍建设很重要。有人说:班主任、班干部及学生就如同一把伞的伞柄、支架和布。班主任是伞柄,班干部是支架,学生是布。一个再好的伞柄如果没有支架的支撑,则无论如何也撑不起一片天空。所以小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