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3年夏,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子,乘着小火轮船,从福州闽江口出发,沿着漫长的海岸线,经过许多美丽的港湾和星罗棋布的岛屿,到达宁德繁华的三都澳,而后改乘小渔船,驶入福安县白马门港,到达甘棠镇,开始参与领导闽东艰苦卓绝的土地革命斗争。这位女子名叫曾志,时任中共福州中心市委秘书长,22岁。如今,22岁的年龄,许多姑娘大学才毕业,或懵懵懂懂,或心怀憧憬地迈入社会,而这位女子,此时已有7年的中共党员党龄,也是3个孩子的妈妈。她堪称一位奇女子。
一
1933年4月,因工作需要,曾志被派到闽东。
从此,曾志与闽东有了1年10个月的生死之缘。按她自己话说,是被“发配”到闽东的。但她接着又说:“无论党组织信任与否,我都要做个优秀的共产党员,再大的困难和委屈都别想让我低头。”
她把闽东作为信仰理想寄托之地,全身心投入,以表赤子之心。一到甘棠,她即按福州中心市委指示,协调福安县存在两个中心县委的问题。福安南北两个区的领导人虽然都是共产党员,与国民党势不两立,但南区的施霖与北区的詹如柏却互不服气。曾志代表上级组织找到施霖等人,严肃指出共产党不允许存在派别,南区县委必须撤销,改为区委,至于对詹如柏同志独断专行、打击报复等问题,可以在县委会议上提出批评帮助,也可以向上一级党组织反映。干练的女秘书长一番开导与协调之后,施霖等南区一帮人心悦诚服,不久撤销了福安第二县委。曾志在闽东的工作旗开得胜。
当时闽东军阀混战,社会腐败,以致海盗蜂起,土匪横行,地主豪绅以“防匪护村”为名,组织民团“大刀会”,成为镇压农民运动的爪牙。南区区委的同志也想利用这种色彩的形式,武装农民,但又担心受到上级党组织批评。曾志认为,这是“旧瓶装新酒”,只要对“五抗”(抗捐、抗税、抗粮、抗租、抗债)斗争有利,完全可行;为了与“大刀会”有所区别,起名“红带会”。于是放手发动群众,才两三个月时间,南区就有200多个村成立了“红带会”,迅速扩至全县和闽东各地,广大贫苦农民武装起来了。
不久,曾志按照县委要求,到宁德南埕盐区发动盐民斗争。南埕是一个有1000多户人家的大村落,盐霸用重金买通官府,在这里开盐场,垄断食盐生产与销售。盐民们强烈要求抗捐抗税。曾志通过盐工协会,指导他们要有严密组织,有目的、有步骤地斗争。盐工协会几天后就组织了600多人,浩浩荡荡进宁德县城请愿、示威游行,最终迫使县长做出让步,取得了斗争的胜利。
曾志从南埕回到福安北区,参加了闽东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福安革命委员会的成立,艰苦应对国民党频繁的“围剿”。
曾志年龄比叶飞大3岁,之前的战场阅历也多于叶飞。她的回忆录有一段细节描写颇有意思:叶飞那时接触战斗场面还不多,分辨不出子弹的方向和高低。他听到子弹“呜呜”从头上飞过,会把脖子缩一下,而子弹“噗噗”落在他的脚附近,反而没什么反应。可是经过多年的战争锻炼,他成了新中国开国上将。
二
曾志在闽东期间的组织能力和军事才干,从三件传奇之事可窥一斑。
1933年10月22日深夜,威震闽东的“甘棠暴动”,曾志配合总指挥任铁锋和区委几位负责人,分路率领170多名“红带会”队员,挥舞着大刀、梭镖,仅靠任铁锋一支手枪指挥,就缴获了国民党三都澳海军陆战队一个排26支步枪和成箱的子弹、手榴弹。这场暴动,使闽东“红带会”队员们见识了这位井冈山下来的英姿飒爽的女指挥官。
而曾志以福安县委名义,腰揣双枪,只带一名助手,一叶扁舟渡海,前往远离大陆的西洋岛收编“汪洋大盗”一事,更是胆识过人,传为佳话。西洋岛位于福州与浙江海上航线必经之处,居民1000多人,岛民柯全贵原是福州一所中学学生,受过革命思潮影响,因与岛上一豪绅纠纷,人命在身,受到国民党当局通缉,于是下海为匪,自封司令,队伍不断壮大,达100多号人马。他主动表达了和共产党合作的意愿。1934年初的一天,曾志和助手陈亮渡海登岛,柯司令迎接曾县委的场面十分有趣:队伍荷枪实弹,军号嗒嗒,鞭炮齐鸣;晚宴4桌,海鲜大餐,觞觥交错,相饮甚欢;祠堂看大戏,戏台上居然打出“曾县委加冠”的牌匾,按当地习俗,给谁打牌匾谁就得给赏钱,措手不及的曾志慌忙叫人找来红纸,包了2块大洋赏钱。岛上4天,柯司令在曾县委眼中英俊威武,而柯司令五体投地臣服于曾县委麾下。他真心接受改编,坦诚表白:“我们知道共产党为中国的工农谋幸福、求解放,没收地主豪绅土地,要打倒蒋介石国民党政府,还要把帝国主义赶出中国。我十分擁护共产党的主张,决定跟共产党走,这也是我们的唯一出路。”一年后,这位柯司令在闽东工农红军海上游击独立营营长任上,用慷慨就义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十九路军发动“闽变”之后,福建革命形势大好,闽东连片成立了苏维埃政府。组织安排曾志负责分田运动,因为1928年湘南暴动后的分田、1929年和1930年闽西的土改,曾志都亲历过,此项任务非她莫属,而实践证明,柏柱洋苏区的分田运动十分成功。她主持制定的《分田纲要》,借鉴了中央苏区土地革命的经验教训,避免了一些错误,少走了很多弯路,贫苦农民很快得到胜利果实,激发了参加革命的巨大热情。接着,柏柱洋的成功经验很快在闽东各地推广,闽东苏区就像当年闽西苏区,呈现出一派“分田分地真忙”的喜人景象。
三
闽东是曾志理想寄托之地,才干展现之地,同时也是她的伤心之地。
福安县委派她到福州向中心市委汇报工作,这位年轻的母亲,偷偷去看了送人已达3个月的儿子。不看苦苦思念,看了伤心欲绝。只见儿子瘦得皮包骨头,掰块馒头碎片,泡了开水喂他,吃得津冿有味,母亲的心碎了,心中暗暗发誓:儿子,原谅妈妈,待到革命胜利那一天,妈妈一定来找你!
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成立,曾志就请托时任福建省副省长方毅找到儿子。17岁的小伙子,个头还不及7岁孩子高,因患淋巴结疾病,割了一只肾,变成了跛子。儿子名叫曾春华,所幸的是,虽然17岁才开始读书,由于刻苦勤奋,读完工农速成学校,考入西安化工工业技术学校,后来成为工程师,事业有成。
一
1933年4月,因工作需要,曾志被派到闽东。
从此,曾志与闽东有了1年10个月的生死之缘。按她自己话说,是被“发配”到闽东的。但她接着又说:“无论党组织信任与否,我都要做个优秀的共产党员,再大的困难和委屈都别想让我低头。”
她把闽东作为信仰理想寄托之地,全身心投入,以表赤子之心。一到甘棠,她即按福州中心市委指示,协调福安县存在两个中心县委的问题。福安南北两个区的领导人虽然都是共产党员,与国民党势不两立,但南区的施霖与北区的詹如柏却互不服气。曾志代表上级组织找到施霖等人,严肃指出共产党不允许存在派别,南区县委必须撤销,改为区委,至于对詹如柏同志独断专行、打击报复等问题,可以在县委会议上提出批评帮助,也可以向上一级党组织反映。干练的女秘书长一番开导与协调之后,施霖等南区一帮人心悦诚服,不久撤销了福安第二县委。曾志在闽东的工作旗开得胜。
当时闽东军阀混战,社会腐败,以致海盗蜂起,土匪横行,地主豪绅以“防匪护村”为名,组织民团“大刀会”,成为镇压农民运动的爪牙。南区区委的同志也想利用这种色彩的形式,武装农民,但又担心受到上级党组织批评。曾志认为,这是“旧瓶装新酒”,只要对“五抗”(抗捐、抗税、抗粮、抗租、抗债)斗争有利,完全可行;为了与“大刀会”有所区别,起名“红带会”。于是放手发动群众,才两三个月时间,南区就有200多个村成立了“红带会”,迅速扩至全县和闽东各地,广大贫苦农民武装起来了。
不久,曾志按照县委要求,到宁德南埕盐区发动盐民斗争。南埕是一个有1000多户人家的大村落,盐霸用重金买通官府,在这里开盐场,垄断食盐生产与销售。盐民们强烈要求抗捐抗税。曾志通过盐工协会,指导他们要有严密组织,有目的、有步骤地斗争。盐工协会几天后就组织了600多人,浩浩荡荡进宁德县城请愿、示威游行,最终迫使县长做出让步,取得了斗争的胜利。
曾志从南埕回到福安北区,参加了闽东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福安革命委员会的成立,艰苦应对国民党频繁的“围剿”。
曾志年龄比叶飞大3岁,之前的战场阅历也多于叶飞。她的回忆录有一段细节描写颇有意思:叶飞那时接触战斗场面还不多,分辨不出子弹的方向和高低。他听到子弹“呜呜”从头上飞过,会把脖子缩一下,而子弹“噗噗”落在他的脚附近,反而没什么反应。可是经过多年的战争锻炼,他成了新中国开国上将。
二
曾志在闽东期间的组织能力和军事才干,从三件传奇之事可窥一斑。
1933年10月22日深夜,威震闽东的“甘棠暴动”,曾志配合总指挥任铁锋和区委几位负责人,分路率领170多名“红带会”队员,挥舞着大刀、梭镖,仅靠任铁锋一支手枪指挥,就缴获了国民党三都澳海军陆战队一个排26支步枪和成箱的子弹、手榴弹。这场暴动,使闽东“红带会”队员们见识了这位井冈山下来的英姿飒爽的女指挥官。
而曾志以福安县委名义,腰揣双枪,只带一名助手,一叶扁舟渡海,前往远离大陆的西洋岛收编“汪洋大盗”一事,更是胆识过人,传为佳话。西洋岛位于福州与浙江海上航线必经之处,居民1000多人,岛民柯全贵原是福州一所中学学生,受过革命思潮影响,因与岛上一豪绅纠纷,人命在身,受到国民党当局通缉,于是下海为匪,自封司令,队伍不断壮大,达100多号人马。他主动表达了和共产党合作的意愿。1934年初的一天,曾志和助手陈亮渡海登岛,柯司令迎接曾县委的场面十分有趣:队伍荷枪实弹,军号嗒嗒,鞭炮齐鸣;晚宴4桌,海鲜大餐,觞觥交错,相饮甚欢;祠堂看大戏,戏台上居然打出“曾县委加冠”的牌匾,按当地习俗,给谁打牌匾谁就得给赏钱,措手不及的曾志慌忙叫人找来红纸,包了2块大洋赏钱。岛上4天,柯司令在曾县委眼中英俊威武,而柯司令五体投地臣服于曾县委麾下。他真心接受改编,坦诚表白:“我们知道共产党为中国的工农谋幸福、求解放,没收地主豪绅土地,要打倒蒋介石国民党政府,还要把帝国主义赶出中国。我十分擁护共产党的主张,决定跟共产党走,这也是我们的唯一出路。”一年后,这位柯司令在闽东工农红军海上游击独立营营长任上,用慷慨就义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十九路军发动“闽变”之后,福建革命形势大好,闽东连片成立了苏维埃政府。组织安排曾志负责分田运动,因为1928年湘南暴动后的分田、1929年和1930年闽西的土改,曾志都亲历过,此项任务非她莫属,而实践证明,柏柱洋苏区的分田运动十分成功。她主持制定的《分田纲要》,借鉴了中央苏区土地革命的经验教训,避免了一些错误,少走了很多弯路,贫苦农民很快得到胜利果实,激发了参加革命的巨大热情。接着,柏柱洋的成功经验很快在闽东各地推广,闽东苏区就像当年闽西苏区,呈现出一派“分田分地真忙”的喜人景象。
三
闽东是曾志理想寄托之地,才干展现之地,同时也是她的伤心之地。
福安县委派她到福州向中心市委汇报工作,这位年轻的母亲,偷偷去看了送人已达3个月的儿子。不看苦苦思念,看了伤心欲绝。只见儿子瘦得皮包骨头,掰块馒头碎片,泡了开水喂他,吃得津冿有味,母亲的心碎了,心中暗暗发誓:儿子,原谅妈妈,待到革命胜利那一天,妈妈一定来找你!
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成立,曾志就请托时任福建省副省长方毅找到儿子。17岁的小伙子,个头还不及7岁孩子高,因患淋巴结疾病,割了一只肾,变成了跛子。儿子名叫曾春华,所幸的是,虽然17岁才开始读书,由于刻苦勤奋,读完工农速成学校,考入西安化工工业技术学校,后来成为工程师,事业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