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字词教学成为亮丽的风景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nson24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听了几位语文老师的字词教学,感触颇深: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很多语文教师苦恼和困惑的问题。目前,许多老师都是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掌握,形式比较单一,对识字、识词的规律和方法指导不够,因此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教得枯燥,学生学得无味。
  可是,这几节语文课却让我眼前忽然一亮:真是“一字一词都是故事;一字一词都是风景”。字词教学竟然如此美丽,如此引人入胜。
  一、一个字一个故事
  新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借助工具书识字。长期以来,老师更习惯于强调借助工具书识字,而忽略“喜欢汉字”、“对汉字的兴趣”、“识字的愿望”的培养。这成了识字教学的瓶颈,我们看下面这个案例是如何打破瓶颈的。
  案例:老师教学“犹”,学生组词“犹豫”,学生不理解“犹豫”的意思。老师既没有让学生查字典,也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犹豫”的意思是“拿不定主意”。而是讲了个故事:一个小朋友轻松自在地走在放学路上,突然看到前面路中间有一条狗,龇牙咧嘴,张牙舞爪,要咬人的样子。这个小朋友当时一愣,后退了几步,看着狗没有扑过来的意思,就蹑手蹑脚溜着墙根儿走了过去。然后让学生表演,老师提醒,这中间有一个地方就是“犹豫”,请同学们看过表演之后指出來。学生表演之后,同学们争相发言,都正确地指出了表示“犹豫”的动作。很抽象的一个词,就这样具体了,而且变得如此形象。我想,这要比学生查字典还要记忆深刻。
  从案例看出,老师通过编故事、讲故事、让学生表演故事,在轻松愉快中理解了“犹豫”,同时也让学生感到了识字的乐趣,无形之中,使学生爱上了汉字,喜欢识字,自然而然也就培养了热爱祖国文字的情感。
  二、一个词语,一份阅历;一个词语,一段生活
  关于高年级词语教学,新课程标准指出: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词句的表达效果;能借助工具书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事实证明,联系上下文、使用工具书学习词语,学生感到枯燥,积极性并不高,学习效果也不好。而联系生活实际学习词语,则有着意想不到的效果
  案例一:老师教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一课,指导学生学习“雾霭”。 “雾霭”是个非常书面化的词语,单纯告诉学生“雾霭”的意思,学生一定多数记不住或记不清。老师是这样做的:启发学生谈谈有雾的早上的情景和感受。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激活了,不仅谈了薄雾、大雾的气象,而且也谈了置身薄雾、大雾之中的感受,本来让学生一头雾水的“雾霭”一下子清晰起来,学生既学会了“雾霭”的意思,也有了深刻的“雾霭”的感受。
  案例二:老师教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一课,指导学生学习“瓜分”。同“雾霭”一样,“瓜分”书面用语多一些。且看老师的做法:老师提问学生吃过西瓜没有,学生异口同声“吃过”。老师让学生说说吃西瓜的过程,学生按照“洗瓜-切瓜-分瓜-吃瓜”的顺序,兴趣盎然地七嘴八舌。老师提示:其中有两个步骤就是“瓜分”还没等老师说完,大家就嚷起来:“切瓜,分瓜。”|波兰被列强“瓜分”的抽象的表述表象化了,同时也带出了学生对“列强”的理解。
  由此可见,只要把词语教学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学生对词语的学习、感悟,会有喜出望外的效果。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把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的习惯,使词语学习更加生动,词语的意义也更加丰满。
  三、内部语言表象化,让词语教学更加丰富多彩
  中国语言博大精深,有些词语特别抽象,有些甚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用语言表述会有一定难度,尤其是生活体验还不够丰富的学生。因此,新课程标准在词语学习上使用了“体会”理解的表述。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对词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理解、体会,展示出来呢?看下面案例。
  案例一:二年级语文老师教学“挺拔”这个词语。“挺拔”:直立而高耸。对二年级学生来说,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挺拔”的意思实在困难,经常是老师苦口婆心地讲给学生,把解释抄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到最后学生还是不知道“挺拔”的意思。而所听的张老师的教学不是这样。她没有要求学生用语言准确地表述,而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做了“挺拔”势,并且比赛,看谁更“挺拔”。相继参加比赛的同学一个比一个做得“挺拔”。学生不能用语言表述的意思,却通过肢体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了。这说明学生不仅明白了“挺拔”,而且也感悟了“挺拔”。
  案例二: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词语是让学生基本上知道其意思,能运用就可以了,不一定要求他们理解得很确切。随着对文章的深入阅读和阅读量的增大,学生经历一个自我模糊,不断理解的过程,并由模糊趋向清晰。教学时采用意会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激发他们自我探求的兴趣。《夕阳美》中的“壮丽”一词的理解,老师先从错误的理解入手,用“老师披上金色的衣裳”作反面例子让学生从中领悟到“壮丽”不等同于“华丽、美丽”,不是所谓的“小家碧玉”。接着引导学生明确课文中“壮丽”一词是用来形容连绵起伏的群山,并配上生动的语言描述:“这一座一座有高有低的山在深蓝的天空的映衬下,在夕阳涂晖的照射下,显得多么雄伟多么壮丽啊!”学生心中自然而然就会呈现出一幅壮丽的夕阳斜照图,也就可以意会到“壮丽”指的是壮观而美丽的“大气之美”,即所谓的“大家闺秀”。
  由此可见,有些词语不一定要让学生用语言准确地表述,只要学生能够体会出词语的意思,感悟出词语的内涵,我们同样可以说词语教学是成功的。
  总之,中国的语言丰富多彩,汉字具有深刻的内涵,感悟汉字,体验词语,让词语教学成为美丽的风景,老师应该能够做到,并且能够做的更好,只要细心揣摩、善于总结,语文教师就会发现字词教学更多的窍门,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如果这样的话,我们的字词教学就不再是枯燥乏味的,就会是充满乐趣、极具吸引力的语言活动。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人文素养包含以下内容:“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  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显然,利用传统文化培育学生人文素质是当今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因此,让传统文化回归语文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意义。  一、以
期刊
教育是一门艺术,只有走进学生心灵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爱心是教育的原动力,教师关爱的目光就是学生成长心灵的阳光。处在青春期的学生,正值人生观萌芽阶段,正确地引导他们迈好青春第一步,是每一位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每天、每件事、每时每刻,细心地观察、耐心地指导、静心地反思,试着去读懂孩子们的眼神,试着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才会更清楚地知道每一个孩子真正需要什么,让每个孩子心头都开出幸福的花儿。  
期刊
信息技术的作用越来越广泛,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多方面的信息刺激,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身临其境,在愉悦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利用信息技术制作的教学课件具有形象、生动、活泼等特点,这是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替代的。网络资源的开发能突破传统课程的狭隘性,在相当程度上突破时空的局限。网上充足的信息可以使思路更开阔,多媒体强大的模拟功能可以提供实践或模拟实验,网络便捷的交互性使交流更及时
期刊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展开,教育教学工作对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能否使大面积的学科差生得到有效转化,变为合格生,已经是件刻不容缓的事情。这不仅关乎每个学生的成长,而且影响全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结合本校实际,为了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化学学科的差生转化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多年的研究发现,这部分学科差生严重制约了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因此我们每位任科教师需要仔细、认真研究分析这个动态的变
期刊
教师,身教重于言教。这句话到底该怎么理解?童话大王郑渊洁曾经是这样做的。当年为了让他的儿子能够静下心来学习,他总是陪着儿子一起看书。他说其实多数时候他自己根本看不进去,但是为了给儿子一个好的环境熏陶,他强迫自己装样子也要给儿子树立榜样。我们是教师,我们在学生面前的一举一动,即便是无意识的、即便是针对其他对象的,只要有学生看到听到,对学生就能产生影响,对学生就能产生教育作用。因此,教师的职责不仅限于
期刊
随着世界的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不断更新,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当今的学生将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他们要适应社会的发展,不仅要有驾驭科学文化知识的能力,而且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去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形势和环境。要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我们老师就必须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打开学生的心扉,从其心理上寻找教育切入点,帮助他们重新认识自我,解决心理困扰,增强适应能力和耐挫能力,扬起自信的风帆,向理想的彼
期刊
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加里弗尼亚州伯克利大学……这些世界顶尖名校,是多少热爱知识、追求真理的青少年的梦想天堂,很多“成功人士”以自己是这些常青藤名校的一员而自豪。然而这些学校的入学率也很低,竞争十分激烈。如麻省理工学院,每年有10000多来自不同国家的申请者,却只有1000余人能够获得入学资格,这样的结果让无数仰慕者望洋兴叹。  或许你正在为与培养了76位诺贝尔奖得主的麻省
期刊
“新课程标准” 中有这样阐述的——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语文教育的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当新课程以全新的面目呈现在自己的面前时,我感到惘然,也有点措手不及,不知如何来面对,如何来实行。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真正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经过多年的学习和实践,终于使我对新课程有所感悟,对新课程的新理念有了一定的认识,并自觉地实践新
期刊
感受到了网上“淘课”的火热,苏州市的郑先猛老师认为,我们需要反思一下中国基础教育存在着的缺失,给孩子们一张万能的学习之“网”。    2010年“淘课”在中国悄然兴起,一大批的有识之士、白领加入了“淘课”的行列。忙碌的充电,热闹的场景不可谓不火。“火”是对知识的一种渴求,一种追逐,“火”是一种自我提高的内驱动力。  看着国人对“名校公开课”的趋之若鹜,作为教育者,我们也隐隐地体味到了中国基础教育可
期刊
兴化市的薛茂红老师则从名校公开课中看到了资源共享,他的观点或许并不是很成熟,却值得深思。    当我们打开网易公开课,就会看到哈佛大学的《公正》、《幸福课》,斯坦福大学的《iPhone开发教程》,耶鲁大学的《哲学——死亡》等课程,如果你对其中的任何一门课程感兴趣,你可以坐下来静静地听一听、学一学。这在数年前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原因很简单,那时许多地方还没有方便的网络,更没有这些名校的免费资源。而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