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作文教学 增强学生素质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feelar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乃语文之精髓,提起作文,不少教师深感头疼,学生更是绞尽脑汁,抓耳挠腮,紧握笔杆半天挤不出一个字。诸多迹象表明:作文教学应该彻底打破传统的教学途径,走出命题、批改、评价等旧有模式的禁锢,切实创新作文教学,增强学生的写作素质。那么,如何创新作文教学,增强学生的写作素质呢?
  一、博览群书,摘录精华,让书香陶冶写作性情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博览群书,尤其要多读新鲜活泼的时文,摘录精华,让笔记凝聚华章妙悟。同时,还要充分利用青春期这一记忆的黄金时期,多背诵一些具有悠久人文价值和审美价值的文学作品。广泛涉猎,激活思想,开阔视野,让这些积累成为提升自己人生品位和人生境界的重要资源。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学生写作的素材才会像泉水一样接连不断地流淌,写起作文来才会得心应手,一挥而就。
  二、畅所欲言,让随笔喷发写作灵光
  初中生正值青春年少,思想情感活跃。他们开始观察生活,关注自我,开始对人生进行朦胧思考,这一时期,他们的内心虽一片迷茫,却又充满冲劲。此时,如果能够引导他们养成写随笔的习惯,既能锻炼他们的观察、感悟、思考能力,也能锻炼他们遣词造句、表达观点的能力。经常写随笔,可以触发学生思想的灵感和思维的火花,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留心观察生活,撷取精彩瞬间
  生活是作文之本,生活犹如泉水,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就要为学生架起生活这道写作的桥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练笔,去作文。留心生活,学生就会发现,生活处处皆文章,绚丽如画的自然景观,多彩如诗的校园生活,欢乐如歌的家庭生活,广阔丰富的社会生活,都为作文提供了取之不竭的素材。教师要让学生养成用心去观察生活的习惯,善于从生活中撷取精彩的瞬间,从平凡中发现不平凡,从平淡中发现不平淡,用自己的眼睛如淘沙般淘洗出金子。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形成独特体验,精彩纷呈
  生活乃写作之源,离开生活,写作则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教师应彻底改变以往封闭的课堂教学模式,有计划、有目的地精心设计各种课外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比如,组织学生去郊游,欣赏家乡的美景;一起去慰问孤寡老人,慰问军烈属;公益植树,打扫街道;深入各种行业,进行采访;在校内举办故事会、辩论会、主题班会、演讲比赛、文艺晚会等,使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等等。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活动中,亲身体验多姿多彩的生活,焕发写作的激情,进而写出热情洋溢、充满生活气息的文章来。
  五、从模仿入手,小处落笔,拓展迁移,掌握片段写作技巧
  作文入门,模仿是必不可少的,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可谓经典名篇,他也是模仿法国作家雨果的《狂人日记》写成的。名家都尚且如此,更何况初学写作的学生呢。作文教学中的模仿并非见不得人的事,模仿是为了更好地创造,“师其神,不师其貌”。一篇优秀的“范作”,犹如一把金钥匙,给学生打开了通往作文之塔的大门,使学生在谋篇、立意、布局等方面都受到很好的启发。片段练习犹如涓涓细流,只要锲而不舍,终会拥抱大海。
  六、紧扣学生对课文的兴奋点,发散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创作欲
  在教学中,教师往往会遇到学生对课文的某一知识点特感兴趣,这个时候教师就要懂得抓住时机,来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教师要牢牢把握住学生对课文的兴奋点,鼓励学生通过阅读及活动,大胆地把自己的看法充分地表达出来。比如,学了《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学生对作者把大困难化整为零、各个击破的做法很感兴趣。教师就要及时布置一道半命题作文《我的第一次_______》,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一抒为快。布置这样的作文,学生情绪振奋,就会抢着阅读课文,写出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曲折的好文章。
其他文献
古人说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著名小学语文教育专家张田若先生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从中我们可以发现读的重要。现在我以第二册《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教学为例,谈谈我的感受。  一、从重点词入手  在教学《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第3自然段时,我从理解:“一丝”在句中的意思入手。分层次进行:一是实物引路,即出示丝织物,直观感知“一丝有多少”;二是迁移理解,即理解“没有一丝高兴”的
期刊
自古以来,人类普遍具有取清弃浊的审美倾向,往往取水之静而清以鉴照世间万物,进而创作出服饮清流、沐浴去秽等一系列相关意象,并形成以清澄之水象征高洁人格的文化传统。屈原“独好修以为常”,堪称志洁行廉、横而不流的典范,主张洁净之物与芳香之物相通,故多将水意象与香草意象组接而为复合意象。或“饮木兰之坠露”,或“浴兰汤兮沐芳”,取香草之馨香幽洁以契水之清澄洁净,甚至发表“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人
期刊
品读完《种好心田》让我备受鼓舞,魏书生与陶继新这两位当代教育家淡定、从容、与人为善,并享受教育的幸福的心态不断的鼓舞着我,澄清了我那些模糊迷蒙的思考。他的那些精辟的话语一直在我脑海中回响,也使我在自己的管理岗位上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幸福感。  魏老师从自己的生活经历出发,讲了很多关于自己的生活往事,从一些生活琐事中,充分的体现出自己的座右铭:“收缩成本,回归内心,超越自我,种好心田”。简洁的短句,铺陈
期刊
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教师积极地投人到课程改革之中,认真学习钻研,不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且积极地创设教学情境。改变传统美术教学的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创造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精神和学习兴趣。有以下几个方面是特别值得教师注意的:  一、新课改必须更新教师的观念  新课改的最高境界是教师观念的提升,教师作为新课改的执行者,决定着这场教育变革的成败。因此,广大教师要积极参与各级培训,优化
期刊
散文的审美特征和阅读主体的接受心理的独特规律,决定了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的必然性,决定了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必须将散文的审美规律与学生的主体实践规律结合起来。因此,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必须以此二者为依据进行教学策略的选择。  诗歌、小说、戏剧、散文,各种文体都有内在的美的规律,各种文体的美具有交叉性,同时又有其独特性。这种不同文体的共性美为欣赏作了铺垫和沟通,而其特殊的美的规律又是这种文体得以生存的根基
期刊
以往农村小学作文起步教学,常常引导学生背、抄、仿、编,造成了学生写出来的习作知识面窄,内容贫乏,千题一面,层次不分,缺乏联想和创造。《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作文起步教学应从激发兴趣入手,把鼓励放胆作为重点,以读说促写为主,评改促写为辅,让激情和快乐贯串习作全过程,达到切实引导学生作文起步并提高习作能力
期刊
上学期一次语文检测,其中现代文阅读有这样一道题:“请写出两个关于狼的成语(文中提到的除外)”。学生的答案真是五花八门,有答“与狼共舞”的,有答“七匹狼”的,还有答“我是北方的一匹狼”的,弄得阅卷教师啼笑皆非。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从初中生的答案和作文反馈的情况来看,词汇贫乏、语言过于浅显、词不达意的现象相当普遍,令人堪忧。因此,语文教学有必要重视语言积累。诚如《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所说:“语文
期刊
《三国》给我的印象虽远不及《水浒》,但对于曹操,我倒是印象深刻。  文武双全,才华横溢,能诗擅赋,他是时势造就的英雄,英雄的他造就了三国的时势。  历史上的曹操,正所谓“一千个观众一千个哈姆雷特”。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勇敌吴蜀联盟,演绎了一场三国鼎立的精彩史诗。然而,偏激的性格和矛盾的本性,造就了褒贬不一、是非成败的曹操。他聪明绝顶又愚不可及,他豪爽义气又奸诈冷酷,他豁然大度又疑神疑鬼,他宽宏大量又
期刊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在此,就以人教版语文第六册《秋天的雨》为例,谈一下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几个方面。  一、以读助写,借写促读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堂教学要着力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作能力。若能
期刊
上海市特级教师钱梦龙就曾经感慨说:“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汇报课、观摩课、示范课等很少有教师愿意选择文言文教学来展示。”可见文言文教学难度之大。不过还是有少数优秀的教师敢于尝试的,2016年1月11日我作为李军名师工作室的成员有幸听到了滁州中学李锐老师和滁州二中陈若祥老师的同课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