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育过程公益性:教师平等对待学生

来源 :教育界·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ol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公益性是指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的公共利益,以往只从育的形式和结果讨论教育的公益性,本文主要从教育的过程中讨论教育的公益性,即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平等地对待学生,以保障教育的公益性。教师平等对待学生包括三个方面:“有教无类”的课堂教学、“一视同仁”的评价学生、“爱无差等”的师生关系三条原则。
  【关键词】教育公益性 平等
  教育公益性的重要价值取向是平等,即教师要平等地一视同仁对待学生。
  一、教育过程公益性的理论依据
  首先,教师平等对待学生是教育公益性的内存要求。平等是教育公益性追求的最终社会目标之一,是指全体社会成员共同享有而且平等享有社会教育资源。教育平等的目标应当定位于实现教育资源配置的均等,在受教育的条件、年限、基本教育内容和教育过程中平等地对待全体学生。教育平等的最终目标是:在承认个体差异的前提下,向每个社会成员提供使其天赋得以充分发展的教育机会,也就是取得学业成功机会的相同。
  其次,教师平等对待学生是教育公益性的动态要求。我们把教育看成一个从提供到产生结果的动态过程,整个过程包括教育的提供、教育的过程以及教育的结果三部分。这样就产生了与教育的提供相关的公益性问题;与教育的进行相关的公益性问题;与教育的结果相关的公益性问题。以往,对教育公益性的理解有两套逻辑:其一是从教育的客观属性出发,这种理解不看教育的提供形式,也不看是什么年代的教育,只要教育存在,其公益性就存在;二是从教育的社会属性出发来理解教育的公益性,教育的提供形式来考虑的。其实,教育过程公益性问题还应涉及教育质量及教育公平等问题,教师在施教的过程当中,必须一视同仁,平等地对待每一名学生,给予每位学生以充分的关注,以体现教育进行当中的公益性。
  二、教师平等对待学生的原则
  (一) “有教无类”的教学原则
  “有教无类”是我国古代孔子的“有教无类”见于《论语·卫灵公》,原文为:子曰“有教无类”。其中教即教育,类即等级、类别,包括高等级的贵族或低等级的贫民,亦指各行各业的人。连贯起来,其含义就是不分贵族贫民、不分行业类别、不分华夏夷狄都有接受教育的资格。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否给家庭背景、智力水平、教养程度不同的学生以平等的对待,包括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期望以及教师给予学生的“学习机会”是否平等,是教师公正平等观的关键。
  (二)“一视同仁”的评价原则
  在评价学生的时候,以一视同仁的态度对待每个学生,不因其成绩优劣或其他因素,带有感情地评价。在评价学生的时候,由于常常戴有色眼镜看待学生,尤其对待成绩好的学生和学习差的学生之间的差别。首先感情中立原则,教师不能以自己的私利和好恶作标准来评价学生,应当理智客观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对他们的行为遵循感情中立原则,客观地评价他们的行为,不偏袒不偏爱。一视同仁,意味着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受外在利益的影响不平等地对待学生。
  只有在感情中立一视同仁地对待学生的基础上,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行为,不伤害学生的尊严,才能真正起到评价的作用,使学生看到优缺点,才能使学生感受教师的公正德性,树立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使教育活动事半功倍地顺利进行。
  (三)“爱无差等”的原则
  在传统“师道尊严”观念下,教师被赋予一种高高在上的色彩,教师与学生是主体和客体关系,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然而随着个体主体性的高扬,学生与教师之间主体间性关系,即师生之间是互为主体的平等关系。但是由于在市场经济的冲击,教师往往不能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个体,或者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感情不能平等地与每个个体良好沟通。
  “爱无差等”的平等师生关系思想首先意味着教师将学生看成是每一个独立的个体,尊重每一个学生。在1989年联合国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中,明确强调儿童不仅仅是被保护对象,而且是积极和创造性的“权利主体”,拥有“包括生存、发展和充分参与社会、文化、教育生活以及他们个人成长与福利所必需的其他活动的权利”。因此,将儿童视为平等的人格主体予以尊重是当今世界的普遍性要求之一。教师应当认识到,学生也是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个体,教与学的关系既是一种制度性的授受关系,也是一种人格上完全平等的人际关系,将自己的爱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参考文献】
  [1]杨晓霞.论教育公益性与产业性关系的理论基础及现实意义[D].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3:39.
  [2]俞万祥.谈教育的公益性、社会性和崇高性——学习江泽民《关于教育的谈话》和体会[J].基础教育研究,2001(4):10.
  [3]张维平.维护教育的公益性[J].求是杂志,2005(14):48.
  [4]郭元祥.论师生关系的实质[J].江苏教育研究,1998(4).
  [5]王宏.师德建设中的教育公正[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1) .
  [6]唐育林.教师应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J].湖南教育,1997(11).
  [7]刘俊策,徐会荣. 论树立教师公正的教育观念[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3(1).
其他文献
口号    在行进的队伍中,在冲锋的阵地上,我们都会看到最前面有旗帜在飘扬,那就是一种引领。红军长征胜利靠的是什么?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  站在后六中学的校门口,首先跃入我们眼帘的是挂在校门两边的一幅红底黄字的对联:“释放潜能,挑战自我;抓住机遇,敢于争先。”校长胡建军说,这副对联是针对学校教学质量第一次进入全市综合考评前五、教师可能骄傲自满而提出来的,所谓“释放潜能”,就是说每个人的潜力不是靠外
科学决策建立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之上。化学学科教学在培养学生科学决策能力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
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和标志。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既有赖于教师的主观努力,包括对教学反思正确认识、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的提高和对教学反思的深
在当前的小学习作课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语文教师过多强调模仿的作用和功能,逐渐演变成了以模仿为主的习作教学,导致学生在习作时,不“仿”就不会写,无内容可写。于是,在习作中出现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人在他的神经系统中所储存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这足可以说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
本文站在学生事务管理理论的角度,围绕国内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来谈我国民办高校的学生管理。
面对如此多的困难与挑战,乡村中学洋思凭什么在城区安身立命?洋思人给出的第一份答案是:坚守和坚持。所谓坚守和坚持,用现任校长秦培元的话说就是坚守和坚持洋思办学传统和办学文化中具有先进生产力意义的精神、思想、理念和模式不动摇。    之一、坚守和坚持“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为每一个学生发展服务”的办学理念不变。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为每一个学生发展服务”,是洋思的立校之本,发达之本。新《义务教育法》
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思考、描述、刻画、解释、理解和应用,其目的是发现现实世界中所蕴藏的一些数与形的规律,为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发展服务。“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