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是枯燥的,要让学生乐学,首要的原则是把数学知识置于小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之中,揭开数学的神秘面纱,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味为生动,变陌生为亲切,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和寻找数学问题。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如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一课时,这样引入新课:明明中午在口腔医院矫正牙齿,要快速回到学校才能不会迟到,从口腔医院到学校有两条路,你认为他走哪条路近一些呢?利用生活情景提出富有趣味的有挑战性的问题,不仅能激发学生内在的探究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让学生在思考与交流中,借助已有的经验解决了问题,渗透了“转化”的方法,自然引入了新课的学习。
一、创设现实情境,搜集生活中数学信息,让生活数学化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生活中常用的各种知识,像按比例分配水电费、计算储蓄存款利息、日常生活中打折购物、按一定的比例设计平面图等问题均发生在学生的身边,并且充满着生活的情趣。因此,教师要多创设教学情境,从现实生活中引入数学知识,使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带着生活问题进入课堂,使他们觉得所学习的内容是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是生活中急待解决的问题,给数学找到生活的原型。这样经常性地把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研究的对象,通过数学知识的直观化和具体化,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现实生活经验基础,弥补了学生抽象能力的不足,故事化、情节化的数学问题,学生就会感到亲切,产生对数学的兴趣,进而激发强烈的自主探索的兴趣,使学生更加容易并乐于接受知识。
二、数学的产生和发展就是一个数学化的过程
数学的产生与发展本身就是一个数学化的过程,人们从手指或石块的集合形成数的概念,从测量、绘画形成图形的概念,这是数学化。数学家从具体的置换群与几何变换群抽象出群的一般概念,这也是数学化。
数学教育应该尊重数学的传统,要按照历史的本来面目,根据数学的发展规律来进行。当儿童通过模仿学会计数时,当他们把两组具体对象的集合放在一起而引出加法规律时,这实质上是历史上现实世界数学化过程的再现。我们当然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将数学教学过程变成历史发展过程的机械重复,但确实必须也可以从中获得很好的借鉴。事实证明,只有将数学与它有关的现实世界背景紧密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只有通过数学化的途径来进行数学的教与学,才能使学生真正获得充满着关系的、富有生命力的数学知识,使他们不仅理解这些知识,而且能够应用。
因此在为学生准备数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记住弗赖登塔尔的名言:与其说是学习数学,还不如说是学习数学化;与其说是学习公理系统,还不如说是学习公理化;与其说是学习形式体系,还不如说是学习形式化。他特别指出,数学本身同样属于现实世界,因而在数学发展过程中,我们必然要面对数学自身的数学化。
三、设计拓展练习,提高应用技能
课堂练习是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培养数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所具有的条件常常是客观随意的,条件也许多余,也许不足,如果要解决它,要培养学生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排除无关信息的干扰。针对当前学生应用数学能力低下的弱点,课堂教学中应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多设计一些拓展练习,不仅优化课堂训练,而且需要活学活用,提高学生的应用技能。
四、数学化的类型
数学化有横向数学化和纵向数学化之分。在弗赖登塔尔看来,横向数学化“是把生活世界引向符号世界”,而“在符号世界里,符号的生成、重塑和被使用”,则是纵向数学化。
是否也可以这样理解:横向数学化的产物是生成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纵向数学化的产物是生成抽象的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数学建模只是数学化的一个方面,它关注的是横向数学化的因素,并不是数学化的全部。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这个“模型”是不可缺少的一种中介,用它把复杂的现实来理想化或简单化,从而更易于进行形式的数学处理。
所谓纯数学,如果是指脱离了现实背景的抽象的形式化的数学理论与方法,它却是纵向数学化所要生成的东西。对数学模型进行形式的数学处理,就是纵向数学化的过程。
五、安排实践活动,体验自主创新
我们过去的数学往往比较重视解决现有的数学问题,即课本上已经经过数学处理的问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相对较差。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应适当创设安排现实生活的实践活动,可在课内,也可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利用新的知识去探索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既能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并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例如:在学习了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后,安排实践活动如下:
(1)量一量家中的长方体包装盒,算出表面积。
(2)亲手做一个长方体,计算出表面积。
(3)用纸做一个长方体金鱼缸模型,算出表面积。
从现实情境中感悟数学思想和方法。数学中转化、代替、统计等思想在生活中常有体现,移多补少,平移、多加要减等具体的方法随处可见。如何让学生对这些抽象的、理性的思想或方法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帮助他们更好地建构知识的来龙去脉,我们必须找他们的“生活原型”,帮助学生积累数学的学习经验。这对于有着相对生活经验的教师来说是不难做到的。例如在教了“两步计算应用题”后,教师在教室里面布置了一个简易花店,标上“康乃馨3支12元,菊花4支20元,百合花5支40元,”问:老师想买7支菊花可只带了30元,你们说老师带的钱够吗?那你能帮老师想办法吗?老师又想买一束又漂亮又实惠的花,请你帮老师设计一个买花方案。此时,学生的学习欲望大增,学习兴趣高涨。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点,更重要的是通过它让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使他们体验到学习知识的快乐,掌握了技能,激发了他们的自主创新意识。
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和寻找数学问题。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如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一课时,这样引入新课:明明中午在口腔医院矫正牙齿,要快速回到学校才能不会迟到,从口腔医院到学校有两条路,你认为他走哪条路近一些呢?利用生活情景提出富有趣味的有挑战性的问题,不仅能激发学生内在的探究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让学生在思考与交流中,借助已有的经验解决了问题,渗透了“转化”的方法,自然引入了新课的学习。
一、创设现实情境,搜集生活中数学信息,让生活数学化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生活中常用的各种知识,像按比例分配水电费、计算储蓄存款利息、日常生活中打折购物、按一定的比例设计平面图等问题均发生在学生的身边,并且充满着生活的情趣。因此,教师要多创设教学情境,从现实生活中引入数学知识,使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带着生活问题进入课堂,使他们觉得所学习的内容是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是生活中急待解决的问题,给数学找到生活的原型。这样经常性地把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研究的对象,通过数学知识的直观化和具体化,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现实生活经验基础,弥补了学生抽象能力的不足,故事化、情节化的数学问题,学生就会感到亲切,产生对数学的兴趣,进而激发强烈的自主探索的兴趣,使学生更加容易并乐于接受知识。
二、数学的产生和发展就是一个数学化的过程
数学的产生与发展本身就是一个数学化的过程,人们从手指或石块的集合形成数的概念,从测量、绘画形成图形的概念,这是数学化。数学家从具体的置换群与几何变换群抽象出群的一般概念,这也是数学化。
数学教育应该尊重数学的传统,要按照历史的本来面目,根据数学的发展规律来进行。当儿童通过模仿学会计数时,当他们把两组具体对象的集合放在一起而引出加法规律时,这实质上是历史上现实世界数学化过程的再现。我们当然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将数学教学过程变成历史发展过程的机械重复,但确实必须也可以从中获得很好的借鉴。事实证明,只有将数学与它有关的现实世界背景紧密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只有通过数学化的途径来进行数学的教与学,才能使学生真正获得充满着关系的、富有生命力的数学知识,使他们不仅理解这些知识,而且能够应用。
因此在为学生准备数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记住弗赖登塔尔的名言:与其说是学习数学,还不如说是学习数学化;与其说是学习公理系统,还不如说是学习公理化;与其说是学习形式体系,还不如说是学习形式化。他特别指出,数学本身同样属于现实世界,因而在数学发展过程中,我们必然要面对数学自身的数学化。
三、设计拓展练习,提高应用技能
课堂练习是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培养数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所具有的条件常常是客观随意的,条件也许多余,也许不足,如果要解决它,要培养学生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排除无关信息的干扰。针对当前学生应用数学能力低下的弱点,课堂教学中应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多设计一些拓展练习,不仅优化课堂训练,而且需要活学活用,提高学生的应用技能。
四、数学化的类型
数学化有横向数学化和纵向数学化之分。在弗赖登塔尔看来,横向数学化“是把生活世界引向符号世界”,而“在符号世界里,符号的生成、重塑和被使用”,则是纵向数学化。
是否也可以这样理解:横向数学化的产物是生成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纵向数学化的产物是生成抽象的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数学建模只是数学化的一个方面,它关注的是横向数学化的因素,并不是数学化的全部。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这个“模型”是不可缺少的一种中介,用它把复杂的现实来理想化或简单化,从而更易于进行形式的数学处理。
所谓纯数学,如果是指脱离了现实背景的抽象的形式化的数学理论与方法,它却是纵向数学化所要生成的东西。对数学模型进行形式的数学处理,就是纵向数学化的过程。
五、安排实践活动,体验自主创新
我们过去的数学往往比较重视解决现有的数学问题,即课本上已经经过数学处理的问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相对较差。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应适当创设安排现实生活的实践活动,可在课内,也可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利用新的知识去探索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既能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并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例如:在学习了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后,安排实践活动如下:
(1)量一量家中的长方体包装盒,算出表面积。
(2)亲手做一个长方体,计算出表面积。
(3)用纸做一个长方体金鱼缸模型,算出表面积。
从现实情境中感悟数学思想和方法。数学中转化、代替、统计等思想在生活中常有体现,移多补少,平移、多加要减等具体的方法随处可见。如何让学生对这些抽象的、理性的思想或方法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帮助他们更好地建构知识的来龙去脉,我们必须找他们的“生活原型”,帮助学生积累数学的学习经验。这对于有着相对生活经验的教师来说是不难做到的。例如在教了“两步计算应用题”后,教师在教室里面布置了一个简易花店,标上“康乃馨3支12元,菊花4支20元,百合花5支40元,”问:老师想买7支菊花可只带了30元,你们说老师带的钱够吗?那你能帮老师想办法吗?老师又想买一束又漂亮又实惠的花,请你帮老师设计一个买花方案。此时,学生的学习欲望大增,学习兴趣高涨。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点,更重要的是通过它让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使他们体验到学习知识的快乐,掌握了技能,激发了他们的自主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