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初班思品教学中情境创设的运用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huai8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道:“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这种论述反映了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直观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知识的形成。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情境教学方法能收到很好的课堂效果。所谓情境式教学,就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以情境创设构筑教学的主题,将教学内容问题化,采用提问、设疑的方式,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保持学生的学习激情,使学生在积极思考问题的同时,完成新知识的学习,教师根据讨论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讲解,准确地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情境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问题解决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探究、发现、实践、再创造的过程。这种教学法具有操作简便、适合学生的特点,实践效果良好,对于培养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积极的作用。
  由于我校承担着疆内初中班的教育教学任务,所面对的学生个体全都是民考民的学生(在小学很少接触汉语教学的维吾尔族学生),有的听不懂普通话。针对这种情况,用情境式教学就会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我在实际教学中就尝试着运用了以下几种:
  一、情感教育型
  例如,教学“我知我师、我爱我师”时,我创设了五个实践活动:
  活动一:情感体验。课前调查了解老师一天的工作(班级管理、备课上课、作业批改等等)。情境创设一:说说老师工作的快乐和辛苦。
  活动二:情感有约。播放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并且多媒体展示事先拍好的老师工作的照片。情境创设二:听到这段音乐,看到这些熟悉的面孔,你想到了什么?
  活动三:情感回顾。同学们远离家乡到学校上课,回顾在和老师的交往过程中,有关怀和付出,有表扬和批评,讲讲“我与老师的故事”,说说自己当时的感受和想法。四人小组交流,找出最有意义、最典型的故事进行全班交流。
  活动四:情感创作。假如你是一位画家,你将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一幅怎样的师生图?情境创设三:让学生自己说说创作这幅画的意图。
  活动五:心存感恩。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展示歌颂老师、赞美老师的诗词、名言等,并且播放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来表达全班同学对老师的感激之情,用努力学习知识、以优异成绩考上内高班来报答老师、学校和党的亲切关怀。
  情感教育型教学方式不但有助于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掌握知识、解决问题、提高能力,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情感素养的提升,焕发出学生的生命活力。情境一通过亲自调查和了解老师一天的工作,感知老师的辛勤和快乐;情境二通过听觉和视觉的冲击,使学生产生情感体验,为本课的教学作必要的情感铺垫;情境三通过第一次远离父母和家乡,来到陌生的学校,与老师交往中的感人故事来讨论师生交流和沟通问题;情境四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的老师,用画笔来描绘良好的师生关系;情境五把学生引入感恩的氛围,升华对老师的情感、对党和国家惠民政策的感激,落实到实际行动。本课以情感为纽带,设置了众多情感型问题,强化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较好地实现了“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二、开放探究型
  引导学生思考探索,是培养学生思维习惯、探究精神,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需要;是激发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需要。
  例如教学“我国的环境问题”时,我就创设了以下情境让学生讨论:1.暑假返乡回家后,你发现在自己生活周围有哪些环境问题?有什么危害?2.结合所学知识,你有哪些解决的办法?3.你是否愿意成为一名环保小卫士?你打算为家乡的环境保护做些什么?此类情境的设置没有单一的、固定的答案,学生只要能运用发散思维回答,畅所欲言,言之有理即可。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够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这种类型,要注意问题设置的开放度,既不能开放性过小,也不能开放无边、偏离实际。这三个问题的设置都有一定的开放性,面对全国19个省市承担对口支援新疆工作的任务,喀什地区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在现实生活中难免会出现环境问题,所带来的危害是多样的,最后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也有许多,学生保护环境的做法更是不胜枚举。
  例如教学“做诚信的人”,由学生表演小品《小餐馆》:中学生艾海提的爸爸开了一家小餐馆。有一天,他发现爸爸正在和一小商贩商谈廉价的地沟油,他劝爸爸不能这样,但是爸爸不听。他赶紧告诉了妈妈,妈妈说:“难怪最近有顾客说咱家的饭菜味有些怪怪的,这样下去,会把咱们的餐馆毁了呀!”于是艾海提和妈妈想了个办法,悄悄买来一批正宗食用油,把爸爸廉价买的地沟油换掉。小餐馆生意越来越好。一天晚上,爸爸说:“咱们饭馆能有今天,都是我的功劳,用便宜的油,降低了成本,可以多赚些钱。”艾海提和妈妈趁机把真相告诉了他,爸爸这才恍然大悟,承认了错误。
  情境创设:1.艾海提爸爸的小餐馆能有今天,真的是爸爸的功劳吗?为什么?2.爸爸的做法会得到什么、失去什么?3.小品中涉及到了哪些方面的利益冲突?怎样看待艾海提和妈妈的做法?
  借助小品,创设三个思考探究题,让学生合作探究,主动寻求问题的答案,在过程中提高了认识,培养了能力,端正了态度和行为。开放探究型教学为学生思维开辟了自由广阔的空间,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联系实际型
  教学“日新又新我常新”时,我提前给学生布置了两个调查问题:
  情境一:1.我的长处是什么?这些长处对自己今后的发展有什么好处?2.我的不足有哪些?这些不足对自己今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情境二:老师眼中的我;同学眼中的我;父母眼中的我;自己理想中的我。
  联系实际型教学方式能够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视野,开拓思维;能够让学生接触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在体验中内化,达到知行统一。我注意到以下几点:第一,问题的设置要符合学生实际,符合社会现实;第二,问题要有启发性、能够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第三,问题解决的过程应该是提高学生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行为能力、升华情感的过程。这两个问题的布置,意在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让学生既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也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从而能做到全面地看自己,能够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问题二的布置,意在引导学生主动征求家长、老师、同学的意见,让学生从他人的评价中认识自己。学生们非常积极、主动,他们打电话、找老师,甚至有老师“埋怨”说:“这是谁安排的任务?有这么多的学生让我来评价他。”
  教学“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时,为了让消费者练就一双“慧眼”,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我借助“包治百病”的虚假广告,让学生表演并设计了下列探究性问题:
  1.你觉得“包治百病”的广告可信吗?说说你的理由。
  表演1:有患者打通电话,买到了包治百病的“神药”……
  2.想象一下,会有人去买此药吗?如买会发生什么事?
  表演2:有患者吃了该药后,病情反而加重,有些患者因迷信此药,耽误了治疗的时间……
  3.由于消费者知道了这是虚假广告,你能说说消费者会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吗?
  表演3:有的患者说:“花钱买个教训。”有的患者忍气吞声:“谁让咱不识货呢?”有的患者甚至……
  这些表演和问题的设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有利于学生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能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合作学习能力、自主探究能力。运用这种类型,要注意探究性问题的设置要难度适中,要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精心设计生动的问题情境,努力营造浓厚的探究氛围。以故事叙说的形式,问题1的设置意在提高学生的怀疑意识,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问题2的设置需要学生积极思维、积极探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问题3的设置意在使学生学会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依法维权,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本课设计注重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注重学生创造新思维和探究能力的培养,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其他文献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自主选择确定主题,主动进行研究和学习的过程。作为一种科学主动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能够把学习的权利真正还给学生,为学生自主地学习和独立探究提供广阔空间,在“动口”、“动脑”又“动手”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均衡发展,从而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开展研究性学习对教育教学改
期刊
摘 要:经典诗文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富于哲理,给人启迪,语言精练,极富情趣。我从“诵读——理解——背诵——整合——运用”引领学生步入了诵读经典诗文的殿堂,沐浴着经典之风。  关键词:经典诗文 诵读 理解 背诵 整合 运用  经典诗文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富于哲理,给人启迪,语言精练,极富情趣,诵读之后,既利于学生的修身养性,又能使他
期刊
在过去的政治课教学中,教学内容相对陈旧,教学方式单调,教学手段单一,教学评价片面,课堂教学模式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画你背”。这种填鸭式教学,实际上是把书本知识强制性地嫁接到学生身上,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因此导致有些学生厌恶政治课,政治课堂成为“一潭死水”,缺乏活力。如今,新课程改革把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摆在了突出的位置,强调教师是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
期刊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带来了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式的重大变革,思想品德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富有个性,显现出蓬勃生机,为推进素质教育总结和积累了经验。如何稳定和发展这来之不易的可喜局面,巩固和发展取得的经验与成果,推进课程改革深化与发展,探索并建立新课程理念下的思想品德教学过程管理规范,使已取得的经验得到提升、阶段性的成果得到物化和发展,将成功的经验及成果纳入教学常规,势在必行。  经几年来的探索与实践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我国全面深入的开展,许多中学历史教师正结合实际情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我也进行了历史情境教学的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所谓历史情境教学,就是历史教师在教学中以教材为本、以教学大纲为导向,把所讲教材的内容编制成有序的知识信息,辅助多种手段,如语言文字、实物、图片、音像等传递输出,寓教于“情”与“境”,使学生在身临其境、心感其情的状态中达到主动地学习历史知识,发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
期刊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探究解决语文学科的问题为主,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学生参与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能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能够锻炼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增强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能够增强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一、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期刊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对教材的使用体验不断增多,信息技术课对学生情感态度、过程和方法的训练上有它独特的优势。比如,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了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训练了学生协作的能力,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那么,如何在课时少的情况下上好信息技术课呢?我结合实际工作的经验认为,在现有条件下,精心备课,紧紧抓住教学环节,是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
期刊
常言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可见,好的导课会对一节课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平淡无味的导语不仅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反而会起到抑制作用,如果一位老师走进课堂的第一句话就是把书翻到某某页,尤其是政治课,上了几节课之后,学生身心就会疲惫,昏昏欲睡,这样的开头无疑是最好的催眠曲。  好的导入,可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为新课教学作好铺垫。政治课堂教学如何有一个好的开始呢?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几类导课艺术
期刊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为了更好地推动新课程的进行,各地举办了各种级别、各个学科的研讨课。这对许多面对新课程无从下手的老师来说,犹如及时雨。然而,许多老师在听了几次研讨课后,却很失望,因为所听之课基本上是流于形式的表演课,以及课后无关紧要的评课。这样的课对新课程的实际操作毫无指导意义,不要也罢。  那么,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一线教师需要的是怎样的研讨课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改实践经验,谈几点粗浅
期刊
新课标为我们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明确了目标和努力的方向,地理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案例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大显神通。教学案例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教师教学理论与教学实际相脱离的不足,它像一道桥梁,把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案例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案例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改教学的特点,是现代教育的精髓。我国实行教学改革以来,本人在教学改革的实践中深刻地认识到,案例教学在地理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