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2.0视域下教师角色重塑及实现路径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mei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教育信息化2.0”的提出,教育内容、教学形态、教育对象、教育目的也随之发生改变。教师要合理定位自身新角色,做知识重新配置者、教育课程研发者、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者、个性化成长指导者、创客教育实践者和价值观引领者,通过自我角色构建以及政府和学校的外部支持实现角色转变,适应教育信息化2.0时代新要求。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2.0 教师角色重塑 实现路径
  “教育信息化2.0”一词由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正式提出[1]。教育信息化2.0即“要在教育信息化1.0的基础上,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使我国教育信息化步入世界先进行列,在全球范围内发挥引领作用,通过教育信息化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踏上智能时代教育新征程”[2]。教育信息化2.0时代带来的各种变革,使教师角色面临许多新挑战,传统的教师角色已经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如何合理定位新时代的教师角色,已经成为教育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议题。
  一、教育信息化2.0视域下教育场域变革
  教育信息化作为引领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内部动力,促使教育场域发生整体性变革。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到来,推动着教育内容的更新,教学媒介的更迭,教学关系、教育目的的重构以及教学组织的创新。
  1.教育内容多样化
  传统教育下,书本知识是主要的教学内容,教材象征着权威。教育信息化2.0时代,大数据带来的海量信息已经成为人们获取新知、创造新价值的源泉,随着信息网络平台的建设与应用,教育内容逐渐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
  2.教学形态智能化
  自正规教育产生以来,人类基本的教育教学活动场所是学校,班级教学是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随着互联网 、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教学形态由制度化逐渐转为智能化。首先,信息技术正在改变课堂教学的手段、过程与情景。基于移动教学平台的“互联网 ”开放式的教学环境,使智慧课堂逐步成为可能,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需要即时获取各种线上资源。此外,虚拟现实等技术将理性知识形象化、生动化,极大地开发了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其次,线上教育真正打破了学校教育的“围墙”,学习者可以整合碎片化的时间,随时随地开始学习。在美国,“在家上学”(又称“家庭学校”),指的是儿童到了入学年龄,但却仍然以家庭作为主要教育场所,由家长或者家庭教师承担教育活动的教育形式。这种教育形式已经在50个州合法化,布朗大学已经将“在家上学”列为学生入学时可选择的教育类型之一[3]。在我国,各种移动终端打造的开放式教育平台,已经成为许多学习者学校教育以外的补充。
  3.教育对象个性化
  新时代的学生具有能动性、主体性、开放性等特征。学生具有能动性,传统的知识“接收器”的角色发生转变,能够主动获取真知,成为知识的发现者与探究者[4];学生具有行为的主体性,在教育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育的基本要素之一;学生具有思维的开放性,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敢于大膽质疑,有着一定的创新精神、批判精神。此外,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开放性思维也是自身独特个性的体现。
  4.教育目的综合化
  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在《大数据时代》中指出,人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正在随着大数据带来的信息风暴而改变,同时,人们的生活,以及与世界交流的方式也面临着全新的挑战[5]。在信息量如此之大、信息种类如此繁杂的时代,教育目的不再是培养知识型人才,而是培养知识、能力、品行相融合的复合型人才。一方面,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而科技的迅猛发展离不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灵魂,一名合格的复合型人才,要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这两个方面都应是教育目的所包含的内容。
  二、教育信息化2.0视域下教师角色重塑
  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教育,呈现出线上与线下相互融合的形式。线上教育充当着客观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因此,作为线下教育主体的教师,要充分发挥出线上教育所不具备的优势,合理定位自身的角色。
  1.知识重新整合者
  面对开放的、庞大的信息库,教师要作为知识重新整合者,结合线上和线下各种资源,不断进行知识的更新与重组。一方面,教师本身作为移动的知识库,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便捷,通过网络将知识分享给他人,让自身的知识变为一种流动的、可得的资本;另一方面,教育信息化2.0实施教育资源共享计划,汇集线上各种丰富的教学、科研资源,为教师提供大量资料。教师要能够从海量资源中,筛选出可用的、所需的信息,与自身教学相融合,整合成可操作的教学知识。
  2.课程研发者
  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材是由课程专家设计并编写的,在教材使用过程中,虽然教师的授课方式各不相同,但是课程的主题和方向是一定的。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到来,为教师由课程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研发者提供了可能,教师应主动学习课程开发软件,不断进行实践与反思,结合自身教学特色以及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整合教学资源,研发出满足教学实际需要的个性化课程。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本地区文化、学校特色,研发出符合地域特色、学校特色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3.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者
  教师应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这是教育信息化2.0时代角色定位的保障。一名合格的新时代教师,必须跨越信息技术的鸿沟,在掌握学科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知识的同时,加强对信息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数据挖掘技术等知识的学习。教师应主动成为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者,灵活地将人工智能等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使其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此外,教师要学会运用“互联网 ”开放式的学习平台,建立线上线下互通的学习网络,让学生无论在课堂内外都能够进行学习与讨论。   4.学生个性化成长指导者
  教师应成为学生个性化成长指导者,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教学方面。传统的教学组织模式是以班级为单位展开教学。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程度、思维方式、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即使是小班教学,不同的学生所达到的学习效果也是不同的,但是由于时间、空间的限制,教师难以真正地实现因材施教。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通过线上测试等方式,及时把握每位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充分利用线上学习平台,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的补充和拓展。其次是学生个性成长方面。当代学生具有知识能动性、行为主体性、思维开放性的特征,每位学生都是一个值得挖掘的宝藏。一名合格的新时代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发扬学生的闪光点,使每位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发挥。
  5.创客教育实践者
  创客教育的核心是创新和实践,这也是教育信息化2.0时代人才培养的要求。教师要做创客教育的实践者,注重培养学生的创客思维,即强调创新、创造、破旧立新;注重知识的整合运用;鼓励冒险尝试、勇于探究;倡导问题意识和批判性反思。教师应将创客思维与新建构主义教学法相融合,在秉持创客思维的基础上,正确理解与实施新建构主义教学法倡导的分享与交流、协作与探究、整合与重构的三个关键教学环节,将创意变为现实,做到“说出”“写出”并真正“做出”[6]。
  6.价值观引领者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雅思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提到:“教育是人与人精神相契合,文化得以传递的活动……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7]。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爆炸式、发散式、混合式的信息不断侵蚀着人们的价值观念,教师要做价值观的引领者。这一要求在传统教育中教师要做到,在新时代的教育中更要做到。教师要注重提高自身思想道德和人文修养,加强自身自律意识,为学生树立榜样,传播正能量,让正确的价值观根植于学生的内心。
  三、教育信息化2.0时代教师角色实现路径
  教师的自我构建是教育信息化2.0时代教师角色实现的主要路径,对教师角色的重塑起着决定性作用。同时,教师角色重塑也离不开政府和学校的外部支持。
  1.内部路径:教师自我构建
  第一,建立自主学习观念,努力提升专业素养。一方面,教师应主动建立起自主学习观念,不断从庞大的数据库中汲取所需的资源。教师应勇于探索先进的科学技术,学习计算机的数据分析、信息检索等应用,学习多媒体技术,充分理解和运用微课、翻转课堂等新的教学理念和形式,探索“互联网 ”时代与学生交流沟通的新模式。另一方面,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勇于进行课程研发,创设符合教学需求的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以及个性化课程。
  第二,内化引领创客精神,积极实施创客教育。创客精神和黑客精神有异曲同工之处,两种精神要求要有精湛的技艺、敢于突破的勇气以及创新的思维。作为新时代的育人者,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创客精神之前,自身就应是一名创客精神实践者,要敢于做新时代的弄潮儿,在这个前提下,才能更好地传播创客精神。此外,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努力创设无处不在的创客环境,要从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的角度,结合学科知识的整合性和时代性设计创客课程,积极实施创客教育。将创客理念融合到课程结构与内容中,是新课程改革的大势所趋,也是未来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
  第三,不断进行自我反思,持续更新教学理念。行成于思。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教师要不断地进行反思,包括自身行为反思和他人行为反思。自身行为反思是对自身教学、学习等的思考;他人行为反思是通过听课评课、观看优质课等活动,发现和汲取其他教师的优点,反思和弥补自身的不足。通过反思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同时,要积极将教学理念运用到实际教学工作中。不少教师对教学理念熟知于心,但却很少付诸实践,从而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教师要克服这种现象,将内部理论与外部行动相互融合,真正地将理论内化到教学过程中,形成能够彰显自身教学理念的教学行为。
  2.外部路径:政府和学校支持
  第一,调整入职门槛,优化评选政策。相关教育部门可以适当调整教师的入职门槛,根据教育信息化2.0时代对教师工作的需要,制定教师入职标准等相关政策,认真将政策贯彻执行,并对基层学校的政策落实情况做好监督,从而筛选出符合信息化社会需求的综合型人才。
  第二,完善培训体系,倡导示范引领。相关教育部门要做好教师的职前职后培训工作,向各级各类学校提出教师入职培训以及在职教师定期培训要求,由学校对具体培训工作进行落实,政府要对学校教师的职前职后培训做好财政支持。此外,各级各类学校也要主动完善校内教师培训体系,要充分利用教师队伍内的好榜样,倡导榜样示范引领的理念。要善于挖掘具有创客思维、精通信息技术的教师,通过系统培训,培养出有较强的综合素质、能够开创创客课程、指导学生进行创客活动的教师队伍。
  第三,优化资源配置,改进教学设施。相关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整合教育资源配置,优化校外资源配置以释放活力,优化校内资源配置以增强动力。校外资源的优化要求适当调整区域内各级各类学校的布局,从而有利于各个学校教师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有利于学校之间的资源共享。相关教育部门对教育教学资源的分配也要顾及各级各类学校。此外,学校内部应改进教学设施,为教师营造一个信息化、数字化、专业化的教学环境与学术氛围。各级各类学校要组织成立课程研发团队,积极创设个性化课程研发实验室,鼓励教师进行个性化数据分析和个性化课程设计。
  第四,塑造人文环境,尊重教师个性。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教师角色构建,需要政府和学校共同营造包容、开放的人文环境。学校要坚持以人为本、百花齐放的原则,尊重教师的独立人格和独特思想,打造和谐的教育教学氛围,让教师感受到认同感和归属感,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教师的个性和潜能,形成具有突破精神、探索精神、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只有秉承时代先进思想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着同样开放思想的新时代所需要的“人”。
  在日新月异的信息化社会,教师作为自我角色重塑的主导者,要对知识保持如饥似渴的状态,对学习保持谦虚进取的态度,才能不断汲取外部的能量,不断实现自我成长。此外,政府和学校作为教师角色重塑的外部推动者,要切实可行地为教师角色的重塑提供有力支持。在内部和外部互联互通、相辅相成的一体化路径下,塑造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教师新角色,拓展出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教师专业化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804/t20180425_334188.html,2018-04-18.
  [2] 杜占元.加快融合创新发展:让教育信息化2.0变为现实[N].中国教育报,2018-04-25.
  [3] 王佳佳.美国“在家上学”运动与高校的应对[J].复旦教育论坛,2012,10(3):77-81.
  [4] 李忠.知識变迁视野下的教师角色转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1(4):29-32.
  [5] [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大数据时代[M].盛杨燕,周涛,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9.
  [6] 王竹立.新建构主义教学法初探[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5):5-11.
  [7] [德]雅思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2-4.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乡村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研究”(项目批准号:2019-ZZJH-241)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责任编辑:李莎
  lis@zgjszz.cn
其他文献
《慈母情深》是当代著名作家梁晓声先生的经典作品,节选自他的中篇小说《母亲》,题目为入选教材时编者另外添加,入编在人教版五年级上自读课文,同时也入编为统编新教材教读课
期刊
何捷老师执教的《慈母情深》,充分显示了他优秀的文本解读能力、目标定位能力和课堂行走能力.rn一、目标与活动的高度匹配rn1.凸显课型,直指表达形式rn何老师潜心文本解读,紧
期刊
“对话—分享”式“动感课堂”(以下简称“动感课堂”)是从长期教学实践中生长出来的教学智慧。它不是一种教学模式,而是一种教学追求,一种教学理念,一种课堂形态。“对话—分享”是教与学的策略,“动感课堂”是教与学的追求。  一、“对话—分享”的内涵与实施策略  “动感课堂”基于儿童的天性和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的“对话式教学”理论,提出了“对话—分享”教学策略;借鉴陶行知“六大解放”教育主张和应用心理学
期刊
通过学习与研究,我们发现“动感课堂”提出的“情境、学材、问题串”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全面提升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因此,在“动感课堂”理念的指引下,我以“情境、学
期刊
一、利用生活性素材,激发学习兴趣rn《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中明确指出,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期刊
【摘 要】教育部新颁发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把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定位为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并提出了具体的课程实施途径与实现方式,为新课程的实施指明了方向。一年多来,广大政治教师和教研工作者抓住课改契机,不仅从理论上进行了深入研究,而且从实践上进行了大胆探索。本文在实例展示新课改课堂新样态的基础上,对思想政治综合性活动型课程实施的策略与方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思想政治
【摘 要】文章以三则不同类型的故事叙述,引出叙事及叙事教育的研究价值;基于叙事学的文学基础与现实发展,探讨叙事研究走近语文教育的可行性。据此,依据语文教育研究存在的问题和语文教育研究的独特性,详尽阐释了叙事语文的教学应用、模式类型及叙事语文为什么能在语文教育界得到应用。  【关键词】叙事教育 教育叙事 叙事语文 主模式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人类只能在叙事的模式中建构认同,并在文化中找
城市广播如何发展,特别是面临省级台直接竞争的省会城市电台如何发展,一直为广播界所关注.在今天,广播的发展不仅仅是节目的问题,也不仅仅是经营的问题,而应该有一个更宏观、
【摘 要】STEM课程是当下国内外课程改革的重要趋势,也是推动教师跨界学习的重要力量。对于教师跨界学习来说,学科整合是重要取向。从实践层面来看,教师的跨界学习主要有三种模式: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和自主探究。其建立基于开放、适宜和合作三种原则。为更好地促进教师跨界学习,平台建构、资源供给和政策助力是不可或缺的辅助机制。  【关键词】STEM课程 教师 跨界学习  一、STEM课程:教师跨界学习的助推力
【摘 要】根据我们最近对当地700名中小学教师的主观幸福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近10年内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的主观幸福感相对较低,尤其是高中青年教师的主观幸福感最低(82.59±12.93)。其主要的内因有经验不足、自我效能感低、时间管理能力弱,主要的外因有经济收入的吸引度不高、有经验教师的引导不足、专业指引欠缺。对此,通过教师自身加强反思与学习、发掘优势、合理管理时间的方式来增进主观幸福感,另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