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的观念往往认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思想政治老师和班主任的事情,与其他学科的老师关系不大,与我们信息技术老师更是毫无关系。但是如果在学科教学中没有贯彻“德育为首”的方针,德育就不能真正到位,加强德育将成为一句空话。如何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是每位信息技术教师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就行为习惯、信息技术使用道德、团队协作精神、运用知识与技术培养情操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德育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要求:“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这就要求信息技术课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形成个性化发展,还要让学生明确信息社会公民的义务和权利、伦理和法规,形成与信息社會相适应的责任感和价值观。信息技术课教师都应该思考如何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培养学生良好日常行为习惯
良好习惯可使人终身受益。中小学阶段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期,我们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机房上课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爱护计算机设备,培养正确规范的操作,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机房上课的管理一直是令信息技术教师棘手的问题,而这正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环节,关键是教师如何去引导,如何去营造这个场所。造成一些机房不好管理原因有:在专用室上课,班级的约束力小了,学生的自觉性降低。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在专用室上课更需有约束力,也能使学生树立起维护班集体形象的责任感。总之,无论如何,我们要在下节课的学生到来时看到的是一个整洁的机房,看到的是完好的电脑,以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当然,我们也应带领学生营造一个整洁的环境,应及时地把机房课堂卫生问题、不按程序关机等问题交给学生去讨论,教育并引导他们去做好。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道德
如今计算机影响着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应用领域已越来越广泛。但是,计算机使用规模及范围的增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法律与道德问题,通过信息技术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道德的重要途径。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介绍有关计算机病毒的知识时,可通过实例使学生明白:计算机病毒一旦爆发,将会对计算机产生巨大的危害性。它会破坏计算机存储的数据,损坏计算机的硬件,造成系统的崩溃,甚至使网络瘫痪。所以,不论出于何种目的,设计、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都是非常不道德的,会受到法律的严惩。我们可以通过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网站和一些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健康的聊天室,及早教给他们上网的方法和技巧,引导他们有效上网,避免在网上到处“逛”。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
人际关系是指表示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联系和影响的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可协调人们在活动中的行为,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提高人们的活动效率。要想获得成功,不依靠集体的力量和智慧,运用联合效应,是不可能成功的。作为一名学生,要想取得成功,就要学会善于与人合作,要能组织、协调各种力量。此外,具有与人协作精神会产生的一种和谐亲密的人际关系环境,也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应注重采用以小组为单位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通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来培养和训练他们的为人处事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通过小组活动,学习者相互间随时解决学科学习上的问题,就可使学生意识到团体合作的好处,意识到合作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并可增强学习兴趣。也可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从而体会到与人合作的快乐。
四、运用知识与技术培养道德情操
通过介绍信息技术和计算机发展史,使学生看到我国信息技术和计算机发展水平与国外的差距,如使用的操作系统是微软公司的,蕊片是美国的,许多软件都是英文版的,从而产生危机感,激发爱国主义情感,从小立志为祖国争光。当然也要让学生们看到国产软件发展的希望,如在学习使用金山WPS的时候,告诉学生它是中国人自己开发的,适合于中国人使用的、优秀的文字处理软件。通过选取以时事为主题的任务进行思想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们对于很多历史事件都开始陌生起来。为了能够进行深刻的思想教育,我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在给学生布置操作任务的时候,要尽量选取与最近时事有关的主题,并要求学生在作品中加入自己的评论。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完成相关的技术操作,更重要的是在查找、收集、整理资料以及展示作品的过程中,对历史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感语。
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德育教育切入点比比皆是,关键是教师要以德育为己任,善于发现并创造性地利用这些有关因素,有目的、有计划地寓德育于教学之中,达到教学与育人的双重功效。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努力钻研业务、切实提高自身修养,既要传授知识、技能,还要关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要针对学生年龄特点、结合课程特点,挖掘德育教育素材,整合教育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有机地进行德育教育,这样才能完成新时代赋予每一个教师的使命。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2]傅霞玲:《优化信息技术教学的策略》(《陕西教育》2005.6)
[3]魏国栋吕达:《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
[4]吴有玲:《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策略》(《甘肃教育》2007.18)
[5]朱慕菊:《走进新课程》(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
(作者单位:江苏省泗阳实验初级中学)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德育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要求:“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这就要求信息技术课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形成个性化发展,还要让学生明确信息社会公民的义务和权利、伦理和法规,形成与信息社會相适应的责任感和价值观。信息技术课教师都应该思考如何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培养学生良好日常行为习惯
良好习惯可使人终身受益。中小学阶段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期,我们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机房上课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爱护计算机设备,培养正确规范的操作,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机房上课的管理一直是令信息技术教师棘手的问题,而这正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环节,关键是教师如何去引导,如何去营造这个场所。造成一些机房不好管理原因有:在专用室上课,班级的约束力小了,学生的自觉性降低。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在专用室上课更需有约束力,也能使学生树立起维护班集体形象的责任感。总之,无论如何,我们要在下节课的学生到来时看到的是一个整洁的机房,看到的是完好的电脑,以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当然,我们也应带领学生营造一个整洁的环境,应及时地把机房课堂卫生问题、不按程序关机等问题交给学生去讨论,教育并引导他们去做好。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道德
如今计算机影响着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应用领域已越来越广泛。但是,计算机使用规模及范围的增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法律与道德问题,通过信息技术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道德的重要途径。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介绍有关计算机病毒的知识时,可通过实例使学生明白:计算机病毒一旦爆发,将会对计算机产生巨大的危害性。它会破坏计算机存储的数据,损坏计算机的硬件,造成系统的崩溃,甚至使网络瘫痪。所以,不论出于何种目的,设计、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都是非常不道德的,会受到法律的严惩。我们可以通过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网站和一些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健康的聊天室,及早教给他们上网的方法和技巧,引导他们有效上网,避免在网上到处“逛”。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
人际关系是指表示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联系和影响的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可协调人们在活动中的行为,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提高人们的活动效率。要想获得成功,不依靠集体的力量和智慧,运用联合效应,是不可能成功的。作为一名学生,要想取得成功,就要学会善于与人合作,要能组织、协调各种力量。此外,具有与人协作精神会产生的一种和谐亲密的人际关系环境,也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应注重采用以小组为单位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通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来培养和训练他们的为人处事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通过小组活动,学习者相互间随时解决学科学习上的问题,就可使学生意识到团体合作的好处,意识到合作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并可增强学习兴趣。也可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从而体会到与人合作的快乐。
四、运用知识与技术培养道德情操
通过介绍信息技术和计算机发展史,使学生看到我国信息技术和计算机发展水平与国外的差距,如使用的操作系统是微软公司的,蕊片是美国的,许多软件都是英文版的,从而产生危机感,激发爱国主义情感,从小立志为祖国争光。当然也要让学生们看到国产软件发展的希望,如在学习使用金山WPS的时候,告诉学生它是中国人自己开发的,适合于中国人使用的、优秀的文字处理软件。通过选取以时事为主题的任务进行思想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们对于很多历史事件都开始陌生起来。为了能够进行深刻的思想教育,我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在给学生布置操作任务的时候,要尽量选取与最近时事有关的主题,并要求学生在作品中加入自己的评论。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完成相关的技术操作,更重要的是在查找、收集、整理资料以及展示作品的过程中,对历史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感语。
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德育教育切入点比比皆是,关键是教师要以德育为己任,善于发现并创造性地利用这些有关因素,有目的、有计划地寓德育于教学之中,达到教学与育人的双重功效。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努力钻研业务、切实提高自身修养,既要传授知识、技能,还要关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要针对学生年龄特点、结合课程特点,挖掘德育教育素材,整合教育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有机地进行德育教育,这样才能完成新时代赋予每一个教师的使命。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2]傅霞玲:《优化信息技术教学的策略》(《陕西教育》2005.6)
[3]魏国栋吕达:《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
[4]吴有玲:《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策略》(《甘肃教育》2007.18)
[5]朱慕菊:《走进新课程》(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
(作者单位:江苏省泗阳实验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