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英国哲学家奥斯汀所创立的言语行为理论是语言学中的经典理论,中外学者对该作品做了很多研究,使其在语用学领域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从行事语力的角度探究取效行为的效果。通过分析,指出言语行为理论内部的关联性以及影响取效行为的诸多要素。
【关键词】言语行为理论 行事语力 取效行为
一、简介
从19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英国哲学家奥斯汀提出了言语行为理论,之后它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语用学研究理论。这是一个关于语言本质的哲学解释。它的主要观点可以归纳为“语言即行为”。它旨在回答“使用语言时我们做了些什么?”根据他的观点,说话者说话时可能同时实施三种行为:发话行为,行事行为和取效行为。在以上的三种行为中,施事行为是最为重要的,因为这种言语行为体现说话者的意图。在言语行为理论当中,言外之力是讨论的最为广泛的,因为它显示了语语言的交际意图,并和发话者的意图相一致。事实上,“言语行为”一词通常被狭义的理解为的话语的言外之力的。中外学者对这一方面做了很多研究。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以下主题:行事语力的真正意义;行事语力的机制功能;行事语力和取效行为的和联系;从行事语力的角度看取效行为的效果。
二、对行事语力的探析
奥斯汀对行事语力的原始定义为发话人的意图,语境意义,或额外的意思。从认知研究讲,它也可以被定义为说话者所使用的一种力量,为了克服听者某种内在的力量趋势。我们还可以探索影响行事语力的因素来定义它。
1.行事语力的最初定义。奥斯汀认为,语力可以被视为意义的一部分,但他又说这两者最好还是分离开来。奥斯汀对行事语力的原始定义为发话人的意图,语境意义,或额外的意思。奥斯汀认为语力是语言的某种功能,但这个想法是不清晰的。
2.认知语言学对行事语力的定义。近年来,对语用学问题的认知研究逐渐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和趋势。许多学者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探行事行为。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内,我们可以用隐喻理论和语力-动态理论对语力做出更明确的解释。
首先,根据我们的物理学经验,当我们对某一物体施力时,它会发生某些变化。这种我们的身体能够感知到的力的概念可以通过隐喻扩展到其他抽象的认知学领域。言语行为中的语力概念便是从物理概念的延伸。其次,我们需要把力的概念放到到语力-动态模型中来判断它的成分和变化因素。上面的两个点明确定义语力的前提。
言语行为理论更侧重于发话人,即发话人所做的事情。然而,言语行为是一种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的交际行为,它必然涉及双方的沟——发话者和听者。发话人在发话时正处于某种状态下,并显示了的某种力量趋势。发话人将这种语力通过话语发出,它克服了听者的内在力量,从而改变听者的状态。但听者的角色是很少被讨论的。
因此,语力可以被定义为发话人的一种力量,用来克服听者的内在力量趋势。正常情况下,听者的状态(包括思想、情感、行为等)将会改变。听者的内在趋势被发话者克服,从而状态发生变化。这便是取效行为的真正含义。
3.影响行事语力的因素。除了发话者和听者,影响行事语力的因素还包括社会文化因素。也就是:社会地位,传统习俗,生活态度(包括人生观,世界观),礼貌,情感(在不同的语境中)等。以上两个部分构成了行事语力。
听者状态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和文化环境,因为言语行为发生在特定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中。作为参与者,发话者和听者属于社会的一部分。他们的行为必须符合一定的社会习俗和规约。例如,老板对下属的话语一般是命令性的;服务人员在餐厅经常需要考虑礼貌词等。在大多数情况下,语力由发话人的意图和社会文化因素所构建。听者首先理解说话者的意图,然后在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下,听者会在思想、行为、情感等方面做出反应,也就是状态的变化。这种状态的变化将在不同的语境下显示多样性,我們应该在特定语境中描述这种多样性。例如,在古代,人们对天起誓后成为结拜兄弟;政府宣布的政策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等。
三、行事语力与取效行为的关系
行事语力和取效行为不是孤立的,它们存在于以语力为核心的逻辑关联中。通过取效行为,行事语力的组成成分和作用机制能够得到很好的解释。据此,取效行为的效果也能从行事语力的角度得以阐释。
行事语力与取效行为的联结机制。这里,我们将从言语行为性质的角度来讨论行事语力和取效行为的联结机制。在交流中,一个完整言语行为必须包括发话者,听者,话语和言语行为。在发话者和听者存在着主体间性。在言语行为中,主体间性体现了言语行为的主体之间的交互。主体间性是活动的交互过程,包括意识、动机、意图、认知和感情。主体间性是言语行为的延续的关键。如果没有主体间性,言语行为便不能实现。
四、总结
本文讨论了行事语力的定义和影响行事语力的因素。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社会文化因素影响行事语力的施为。然后探讨了行事语力和取效行为的关系。行事语力和取效行为的联结机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它揭示了两者的关系以及行事语力的功能实现。
参考文献:
[1]陈丽梅.言外之意的理解与非单调推理[J].上海:当代修辞学,2014.
作者简介:穆衍儒(1990-),男,山东济宁人,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文学专业,2015级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语言学理论,语言类型学。
【关键词】言语行为理论 行事语力 取效行为
一、简介
从19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英国哲学家奥斯汀提出了言语行为理论,之后它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语用学研究理论。这是一个关于语言本质的哲学解释。它的主要观点可以归纳为“语言即行为”。它旨在回答“使用语言时我们做了些什么?”根据他的观点,说话者说话时可能同时实施三种行为:发话行为,行事行为和取效行为。在以上的三种行为中,施事行为是最为重要的,因为这种言语行为体现说话者的意图。在言语行为理论当中,言外之力是讨论的最为广泛的,因为它显示了语语言的交际意图,并和发话者的意图相一致。事实上,“言语行为”一词通常被狭义的理解为的话语的言外之力的。中外学者对这一方面做了很多研究。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以下主题:行事语力的真正意义;行事语力的机制功能;行事语力和取效行为的和联系;从行事语力的角度看取效行为的效果。
二、对行事语力的探析
奥斯汀对行事语力的原始定义为发话人的意图,语境意义,或额外的意思。从认知研究讲,它也可以被定义为说话者所使用的一种力量,为了克服听者某种内在的力量趋势。我们还可以探索影响行事语力的因素来定义它。
1.行事语力的最初定义。奥斯汀认为,语力可以被视为意义的一部分,但他又说这两者最好还是分离开来。奥斯汀对行事语力的原始定义为发话人的意图,语境意义,或额外的意思。奥斯汀认为语力是语言的某种功能,但这个想法是不清晰的。
2.认知语言学对行事语力的定义。近年来,对语用学问题的认知研究逐渐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和趋势。许多学者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探行事行为。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内,我们可以用隐喻理论和语力-动态理论对语力做出更明确的解释。
首先,根据我们的物理学经验,当我们对某一物体施力时,它会发生某些变化。这种我们的身体能够感知到的力的概念可以通过隐喻扩展到其他抽象的认知学领域。言语行为中的语力概念便是从物理概念的延伸。其次,我们需要把力的概念放到到语力-动态模型中来判断它的成分和变化因素。上面的两个点明确定义语力的前提。
言语行为理论更侧重于发话人,即发话人所做的事情。然而,言语行为是一种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的交际行为,它必然涉及双方的沟——发话者和听者。发话人在发话时正处于某种状态下,并显示了的某种力量趋势。发话人将这种语力通过话语发出,它克服了听者的内在力量,从而改变听者的状态。但听者的角色是很少被讨论的。
因此,语力可以被定义为发话人的一种力量,用来克服听者的内在力量趋势。正常情况下,听者的状态(包括思想、情感、行为等)将会改变。听者的内在趋势被发话者克服,从而状态发生变化。这便是取效行为的真正含义。
3.影响行事语力的因素。除了发话者和听者,影响行事语力的因素还包括社会文化因素。也就是:社会地位,传统习俗,生活态度(包括人生观,世界观),礼貌,情感(在不同的语境中)等。以上两个部分构成了行事语力。
听者状态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和文化环境,因为言语行为发生在特定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中。作为参与者,发话者和听者属于社会的一部分。他们的行为必须符合一定的社会习俗和规约。例如,老板对下属的话语一般是命令性的;服务人员在餐厅经常需要考虑礼貌词等。在大多数情况下,语力由发话人的意图和社会文化因素所构建。听者首先理解说话者的意图,然后在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下,听者会在思想、行为、情感等方面做出反应,也就是状态的变化。这种状态的变化将在不同的语境下显示多样性,我們应该在特定语境中描述这种多样性。例如,在古代,人们对天起誓后成为结拜兄弟;政府宣布的政策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等。
三、行事语力与取效行为的关系
行事语力和取效行为不是孤立的,它们存在于以语力为核心的逻辑关联中。通过取效行为,行事语力的组成成分和作用机制能够得到很好的解释。据此,取效行为的效果也能从行事语力的角度得以阐释。
行事语力与取效行为的联结机制。这里,我们将从言语行为性质的角度来讨论行事语力和取效行为的联结机制。在交流中,一个完整言语行为必须包括发话者,听者,话语和言语行为。在发话者和听者存在着主体间性。在言语行为中,主体间性体现了言语行为的主体之间的交互。主体间性是活动的交互过程,包括意识、动机、意图、认知和感情。主体间性是言语行为的延续的关键。如果没有主体间性,言语行为便不能实现。
四、总结
本文讨论了行事语力的定义和影响行事语力的因素。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社会文化因素影响行事语力的施为。然后探讨了行事语力和取效行为的关系。行事语力和取效行为的联结机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它揭示了两者的关系以及行事语力的功能实现。
参考文献:
[1]陈丽梅.言外之意的理解与非单调推理[J].上海:当代修辞学,2014.
作者简介:穆衍儒(1990-),男,山东济宁人,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文学专业,2015级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语言学理论,语言类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