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眼看暑期将至,我思忖着要把儿子“寄养”在哪里比较好。征求他的意见时,他毫不犹豫地说:“当然要在爷爷奶奶家过。”我戏言,二老的“老巢”就是儿子的“革命根据地”。
从怀孕到临产,从坐月子到孩子幼年,再冗长单调的碎事,经奶奶一寸一毫刷洗,都化为和风细雨;再繁复无端的吵闹,在爷爷绵长耐心的解释里,都成了意味深长。
忘不了儿子咿呀学语,奶奶坐在摇篮边,边晃动摇车边哼唱乡谣俚语,不识字的奶奶把人生的第一篇词章编教给了孙子,字字句句,饱蘸着岁月的浓墨;抑扬顿挫,蕴含着人生之起伏。犹记得爷爷佝偻着腰背,晨光斜阳里牵着儿子踉跄起步,穿弄堂过林荫,终于扶起了一串坚实的脚印。那段浸泡在奶渍尿片的年月,是二老把精力化作涓涓细流,分担我的疲惫,滋养我的日常。
长大一些,儿子就成了爷爷形影不离的“小尾巴”。曾经颐指气使的爷爷偃旗息鼓,沦落为孙子的手下败将,下棋偷偷输局、比武佯装牺牲。儿子要棍子,爷爷就顶着日头、拿着奶奶的菜刀,带孙子到乡路上寻,劈下枝,褪好皮,等到奶奶发现刀缺了口,儿子已经在院子舞起了他的“金箍棒”。奶奶气得要罢工,爷爷无奈地笑:“多大点事啊,赶明儿买把新的赔你。”转身又去唬儿子:“下次别教我犯错了,奶奶不给做饭,我们都得挨饿。”遇到儿子再有无理要求,爷爷就把奶奶摆在前头抵挡,奶奶也配合着把爷孙俩一起管教了:“爷孙俩我都不饶。”别说,这招还真灵,少了帮衬,儿子每每就乖乖把不想吃的吃下去,把不想睡的眼闭紧,把不该要的念想逼回肚子里。奶奶则对着我一番挤眉弄眼,偷偷地乐,然后,大功告成一般对我说:“哄孩子要顺,不能硬碰硬。”我笑,多美好的一幅天伦亲恩图,不知是儿子把二老越逗越年轻了,还是二老宠孙子越来越有招儿了。
爷爷身体不太好,自打孙子出世,为了照顾他却没少费心费力。爷爷就像一部生活的百科全书,指引着孩子的成长,虽溺爱有加,却从不失原则。从襁褓里的衣食喂养,到学步识字时的坐立行走,不仅给予孩子启蒙,也给了我很多人生的启示。孩子心善,爷爷说,他和妹妹打闹,落在人身上的拳头从来是轻的;孩子规矩,知道吃过零食的包装要放进垃圾桶,碗里的米粒不可以浪费,桌上有好菜要礼让;家门口有家超市,奶奶每天带他进出,琳琅满目的东西,儿子从没伸手要过一次;儿子的玩具不多,但每一件都玩得尽兴久长……得来不易才知珍惜,我知道,这全是二老言传身教把孩子带出来的好品性。
上学了,爷爷提醒道:“我们只管他吃好玩好,教育孩子是父母的职责;学习你们要多上心,不能松劲。”在教养上,二老始终自觉不越位、不错位,用心维护我们的权威,也用心陪伴儿子的点滴成长。爷爷点子多,知道寓教于乐,发现孩子写字速度慢,就摊开纸笔,比一分钟内谁写的字多;为了教会儿子识闹钟,时不时地询问:“现在几点了?” 孩子是最有良心的,二老的付出也换来了儿子的真心相待。早餐,桌上仅有一块玉米蛋糕,我让儿子吃,他不肯,说爷爷没吃过,留给爷爷吃;每天晚饭后,儿子必定要出门送爷爷奶奶,风雨无阻,二老舍不得打的,儿子就挥臂拦车,鼓动爸爸悄悄把打车钱塞进奶奶口袋……
生活穿风过雨,亲恩长相厮守。三代之间,你来我往,交织着劳碌,却是和谐的乐章。隔代的温馨让人念念不忘,父辈在岁月里编织了一张柔软的弹床,上面承载着三代人的欢笑喜乐、亲恩血缘。正因为有着如此离不开、吹不散的牢靠维系,亲情,才这般弥足珍贵,永世传承。
从怀孕到临产,从坐月子到孩子幼年,再冗长单调的碎事,经奶奶一寸一毫刷洗,都化为和风细雨;再繁复无端的吵闹,在爷爷绵长耐心的解释里,都成了意味深长。
忘不了儿子咿呀学语,奶奶坐在摇篮边,边晃动摇车边哼唱乡谣俚语,不识字的奶奶把人生的第一篇词章编教给了孙子,字字句句,饱蘸着岁月的浓墨;抑扬顿挫,蕴含着人生之起伏。犹记得爷爷佝偻着腰背,晨光斜阳里牵着儿子踉跄起步,穿弄堂过林荫,终于扶起了一串坚实的脚印。那段浸泡在奶渍尿片的年月,是二老把精力化作涓涓细流,分担我的疲惫,滋养我的日常。
长大一些,儿子就成了爷爷形影不离的“小尾巴”。曾经颐指气使的爷爷偃旗息鼓,沦落为孙子的手下败将,下棋偷偷输局、比武佯装牺牲。儿子要棍子,爷爷就顶着日头、拿着奶奶的菜刀,带孙子到乡路上寻,劈下枝,褪好皮,等到奶奶发现刀缺了口,儿子已经在院子舞起了他的“金箍棒”。奶奶气得要罢工,爷爷无奈地笑:“多大点事啊,赶明儿买把新的赔你。”转身又去唬儿子:“下次别教我犯错了,奶奶不给做饭,我们都得挨饿。”遇到儿子再有无理要求,爷爷就把奶奶摆在前头抵挡,奶奶也配合着把爷孙俩一起管教了:“爷孙俩我都不饶。”别说,这招还真灵,少了帮衬,儿子每每就乖乖把不想吃的吃下去,把不想睡的眼闭紧,把不该要的念想逼回肚子里。奶奶则对着我一番挤眉弄眼,偷偷地乐,然后,大功告成一般对我说:“哄孩子要顺,不能硬碰硬。”我笑,多美好的一幅天伦亲恩图,不知是儿子把二老越逗越年轻了,还是二老宠孙子越来越有招儿了。
爷爷身体不太好,自打孙子出世,为了照顾他却没少费心费力。爷爷就像一部生活的百科全书,指引着孩子的成长,虽溺爱有加,却从不失原则。从襁褓里的衣食喂养,到学步识字时的坐立行走,不仅给予孩子启蒙,也给了我很多人生的启示。孩子心善,爷爷说,他和妹妹打闹,落在人身上的拳头从来是轻的;孩子规矩,知道吃过零食的包装要放进垃圾桶,碗里的米粒不可以浪费,桌上有好菜要礼让;家门口有家超市,奶奶每天带他进出,琳琅满目的东西,儿子从没伸手要过一次;儿子的玩具不多,但每一件都玩得尽兴久长……得来不易才知珍惜,我知道,这全是二老言传身教把孩子带出来的好品性。
上学了,爷爷提醒道:“我们只管他吃好玩好,教育孩子是父母的职责;学习你们要多上心,不能松劲。”在教养上,二老始终自觉不越位、不错位,用心维护我们的权威,也用心陪伴儿子的点滴成长。爷爷点子多,知道寓教于乐,发现孩子写字速度慢,就摊开纸笔,比一分钟内谁写的字多;为了教会儿子识闹钟,时不时地询问:“现在几点了?” 孩子是最有良心的,二老的付出也换来了儿子的真心相待。早餐,桌上仅有一块玉米蛋糕,我让儿子吃,他不肯,说爷爷没吃过,留给爷爷吃;每天晚饭后,儿子必定要出门送爷爷奶奶,风雨无阻,二老舍不得打的,儿子就挥臂拦车,鼓动爸爸悄悄把打车钱塞进奶奶口袋……
生活穿风过雨,亲恩长相厮守。三代之间,你来我往,交织着劳碌,却是和谐的乐章。隔代的温馨让人念念不忘,父辈在岁月里编织了一张柔软的弹床,上面承载着三代人的欢笑喜乐、亲恩血缘。正因为有着如此离不开、吹不散的牢靠维系,亲情,才这般弥足珍贵,永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