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可以说是最复杂的教育,是中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混合体,其不光承担了职业技能教育,还承担了高中人文素养的培养。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方针的指引下,中等职业教育战线全体师生应以扩大中等职业教育规模为基础,以基础能力建设为重点,明确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职业学校办学水平,全面提高职业教育质量。
一、德育工作是基础
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是“德育为先、育人为本”,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是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人格尊严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何让中职学生在短短的两三年中能够从专业上、心理上尽快适应社会的需要,加强德育工作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因地制宜开展学生的德育工作,针对学生的心理、生理和个性特点,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心理素质培养、表达沟通与交往能力培养、专业基本素质培养、职业道德和创业教育,并按照学生成长特点分阶段实施。一方面,形成较为规范的管理制度,严格要求,通过组织定期的德育专题活动和行为规范检查活动,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另一方面,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日常的心理咨询、心理辅导课等办法,营造宽松和谐的校园心理健康教育氛围,促使每一个学生都形成健康的心理。学校还帮助学生建立社团组织,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素质拓展活动,开展课外法制讲座,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环境保护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的能力训练提供更多的机会,进而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
二、中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和就业指导
就业是民生之本。中职毕业生就业问题一直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优质就业难,难以就业优”令不少毕业生感叹不已,同时也令不少中职学校领导特别是服务管理类专业学校领导头痛不已。出现这种情况既有社会需求结构发生变化的因素,又受中职毕业生定位太高,盲目追求“大都市、好单位、高工资、快提升”的影响,还与不成熟的学校就业教育密切相关。
中等职业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职业生涯持续发展的实际需要,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必要的文化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据此,我们对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目标提出清晰和明确的要求——以培养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工人和服务人员为目标,同时为职业学校学生继续学习奠定基础。应以“职业理想坚定,文化知识够用,道德品质高尚,专业技术过硬”作为学校办学目标。明确培养目标,有利于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准确地把握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宗旨,为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指明方向。
三、加强专业建设,适应社会需求
合理地调整专业结构、优化专业资源配置是职业学校建设的基础性工作。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就业的实际规划调整专业结构,专业设置以优化资源配置和做大做强骨干专业为目标,对老专业要进行撤、并、扩,最大限度地避免低层次的重复设置;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学校条件,前瞻性地开发一批新专业。例如我校2012年开设新专业:机电专业。学生在实践课上积极动手、动脑,为将来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学生感到学有所用,积极性很高。课程改革是解决专业教学与社会需求脱节等问题的有效手段,也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课程改革应遵循学校为主体、需求为依据、全面素质为基础、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基本原则,构建适应经济建设、科技水平、个性发展,体现职业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按照教育部《关于制订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深入探索专业课程体系,根据有关要求合理确定文化课、专业课和实践课的结构和比例,我校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改革,为加强专业建设提供必要的条件。
四、坚持校企一体办学
校企一体办学是我校领导的办学理念。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必须随时掌握企业、行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信息,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企业的需要。学校应建立教师工程实践制度,定期组织教师下厂进行工程实践,密切了解学校与企业的联系,促进教师熟悉产品的工艺流程,掌握企业生产的新技术、新工艺及企业用人的情况和变化,从而按照职业岗位素质和能力需求改进教学方案。邀请企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共同参与专业能力标准、评价办法、教学方案的制订或修改,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建议和意见,参与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在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校企一体办学的过程中,学校采取把企业引进学校的办法,以企业冠名班级,学校招生就是企业招工,企业为冠名班提供下厂实习机会,参与学校的教学工作,真正做到了工学结合。职业学校校企合作,可以解决职业教育对师资、设备不断更新的特殊性要求。在开展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参与职业学校的教育与培训活动,为合作学校提供专业师资、实训设备,接受中职教师和学生进行见习和实习。这样既解决了职业教育缺乏实训条件的困难,又帮助学生实现了由实习到上岗的“零过渡”。学校与用人单位这种稳定的合作关系,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
五、开展“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的短期培训,服务当地经济建设
我校承担了“阳光工程”“雨露计划”两项工程后,组织专业教师进行下乡义务培训,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职业教育是与社会经济联系最紧密的教育类型,开展学历教育只是职业学校工作的一部分。职业教育要满足市场需要,服务社会经济发展,还要大力开展非学历教育的短期培训,实行学历教育和短期培训并重。学校围绕本区新型工业化、农牧业产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成人继续教育、转岗及再就业培训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做了大量的工作。积极探索短期培训的新模式,提高主动服务当地经济建设的意识和能力,服务于解决大多数人的就业和民生问题,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发展、不断变化的就业、转岗和下岗再就业的需求。我们在加强全日制职业教育的同时,还要下大力抓好职业培训,满足社会需要。这是职业教育的立足之本。从长远看,职业学校面向社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已经成为职业学校工作的重要增长点。
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明确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巩固和发展职业教育的根本,只有职业学校明确培养目标,调整专业结构,稳步提升教学质量,才能保证职业教育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一、德育工作是基础
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是“德育为先、育人为本”,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是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人格尊严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何让中职学生在短短的两三年中能够从专业上、心理上尽快适应社会的需要,加强德育工作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因地制宜开展学生的德育工作,针对学生的心理、生理和个性特点,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心理素质培养、表达沟通与交往能力培养、专业基本素质培养、职业道德和创业教育,并按照学生成长特点分阶段实施。一方面,形成较为规范的管理制度,严格要求,通过组织定期的德育专题活动和行为规范检查活动,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另一方面,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日常的心理咨询、心理辅导课等办法,营造宽松和谐的校园心理健康教育氛围,促使每一个学生都形成健康的心理。学校还帮助学生建立社团组织,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素质拓展活动,开展课外法制讲座,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环境保护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的能力训练提供更多的机会,进而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
二、中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和就业指导
就业是民生之本。中职毕业生就业问题一直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优质就业难,难以就业优”令不少毕业生感叹不已,同时也令不少中职学校领导特别是服务管理类专业学校领导头痛不已。出现这种情况既有社会需求结构发生变化的因素,又受中职毕业生定位太高,盲目追求“大都市、好单位、高工资、快提升”的影响,还与不成熟的学校就业教育密切相关。
中等职业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职业生涯持续发展的实际需要,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必要的文化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据此,我们对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目标提出清晰和明确的要求——以培养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工人和服务人员为目标,同时为职业学校学生继续学习奠定基础。应以“职业理想坚定,文化知识够用,道德品质高尚,专业技术过硬”作为学校办学目标。明确培养目标,有利于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准确地把握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宗旨,为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指明方向。
三、加强专业建设,适应社会需求
合理地调整专业结构、优化专业资源配置是职业学校建设的基础性工作。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就业的实际规划调整专业结构,专业设置以优化资源配置和做大做强骨干专业为目标,对老专业要进行撤、并、扩,最大限度地避免低层次的重复设置;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学校条件,前瞻性地开发一批新专业。例如我校2012年开设新专业:机电专业。学生在实践课上积极动手、动脑,为将来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学生感到学有所用,积极性很高。课程改革是解决专业教学与社会需求脱节等问题的有效手段,也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课程改革应遵循学校为主体、需求为依据、全面素质为基础、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基本原则,构建适应经济建设、科技水平、个性发展,体现职业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按照教育部《关于制订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深入探索专业课程体系,根据有关要求合理确定文化课、专业课和实践课的结构和比例,我校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改革,为加强专业建设提供必要的条件。
四、坚持校企一体办学
校企一体办学是我校领导的办学理念。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必须随时掌握企业、行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信息,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企业的需要。学校应建立教师工程实践制度,定期组织教师下厂进行工程实践,密切了解学校与企业的联系,促进教师熟悉产品的工艺流程,掌握企业生产的新技术、新工艺及企业用人的情况和变化,从而按照职业岗位素质和能力需求改进教学方案。邀请企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共同参与专业能力标准、评价办法、教学方案的制订或修改,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建议和意见,参与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在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校企一体办学的过程中,学校采取把企业引进学校的办法,以企业冠名班级,学校招生就是企业招工,企业为冠名班提供下厂实习机会,参与学校的教学工作,真正做到了工学结合。职业学校校企合作,可以解决职业教育对师资、设备不断更新的特殊性要求。在开展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参与职业学校的教育与培训活动,为合作学校提供专业师资、实训设备,接受中职教师和学生进行见习和实习。这样既解决了职业教育缺乏实训条件的困难,又帮助学生实现了由实习到上岗的“零过渡”。学校与用人单位这种稳定的合作关系,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
五、开展“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的短期培训,服务当地经济建设
我校承担了“阳光工程”“雨露计划”两项工程后,组织专业教师进行下乡义务培训,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职业教育是与社会经济联系最紧密的教育类型,开展学历教育只是职业学校工作的一部分。职业教育要满足市场需要,服务社会经济发展,还要大力开展非学历教育的短期培训,实行学历教育和短期培训并重。学校围绕本区新型工业化、农牧业产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成人继续教育、转岗及再就业培训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做了大量的工作。积极探索短期培训的新模式,提高主动服务当地经济建设的意识和能力,服务于解决大多数人的就业和民生问题,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发展、不断变化的就业、转岗和下岗再就业的需求。我们在加强全日制职业教育的同时,还要下大力抓好职业培训,满足社会需要。这是职业教育的立足之本。从长远看,职业学校面向社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已经成为职业学校工作的重要增长点。
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明确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巩固和发展职业教育的根本,只有职业学校明确培养目标,调整专业结构,稳步提升教学质量,才能保证职业教育的稳定和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