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多层次的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paiai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是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是语文教学充满灵性的一剂灵丹妙药。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具备初步听、说、读、写能力的有效手段。通过朗读训练,进行品德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在自由朗读中感知文意;在深入品读中把握主旨;在默读中体悟文体特点;在精读中探寻美点;在齐读中延伸阅读、升华主题。由此可见,“读”让语文教学拥有了灵性。
  关键词: 朗读 语文教学 多层次阅读
  我们天天喊着素质教育的口号,走的却依然是应试教育的老路,很多学校和教师都是考什么教什么,认为考试不考朗读就不值得教,语文课堂变得“不闻读书声,只听做题声”。语文新课标总目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语文课首先展现给学生的是一行行文字,如何把冷冰冰的文字转换为鲜活的、有血有肉的文字,需要学生倾心阅读,这是生命的本色阅读。语文课的第一步是阅读,只有这样才能向下一步学习迈进,而且不是一次阅读就能完成对文本的了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语文课必须重视一个“读”字,如何读呢?现我就自己于教学实践中运用表情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取得的作用谈谈想法。
  一、范读,读出作品的情感
  在指导学生开展多层次诵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学生的典范,将范读的表情、语调、语气、语速信息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与熏陶,并掌握正确的诵读方法。在某次公开课上有两位老师同上朱自清的《背影》,一位老师在新课导入后采用齐读的方式,学生读着,节奏就像唱歌,无音调,无情感。另一位老师范读这篇课文时,心情异常沉重,尤其在车站送别时语调低沉、语速缓慢,学生都被老师的读感动了,有的学生感动得哭了。还有一次上《最后一课》时,我用多媒体展示普法战争的场面,引导学生在残酷的战争中想到做亡国奴的悲痛,再加之背景音乐的渲染,学生很快融入情境之中,深刻感知做亡国奴的痛苦,学生在情境的渲染中读出悲痛……如果教师不范读,学生就一般很难读出情感之美,如果通过配乐朗诵范读,让学生在听读中进入情境,那么对文章的欣赏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范读引领学生走进语文情感大世界,体会文学作品的情境之美。
  二、朗读,读出文章的意境
  语文课如果没有读书声音,就像没有歌声的乐谱,就没有音乐的声之美。再美的文章,如果不朗读出来,我们就感受不到它的独特的美。特别优美的散文、诗词歌赋,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塞外奇景的辽阔意境之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高远境界之美;“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济世情怀;“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奇特想象之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怡然自乐;“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的以鱼衬水之绝;“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一句一个季节的精炼而经典的描写……可以说文本中优美经典的部分只有通过朗读,才能感悟其中优美的意境之美,这些优美的句段往往具有文学艺术的三大美感:形式美、音乐美、绘画美。我们要通过声音传达出作品独特的音韵之美,通过视觉、思维、想象欣赏它们的形式美与绘画美。
  三、诵读,读出自己的个性
  当学生对一篇美文达到了熟读成诵的程度,就可以向阅读最高境界诵读发展。学生了解了文章的精华美处、情感思想,就可以通过对文本独特的感悟处理作品的朗读,对文章进行诵读,也就是朗诵,在朗诵中完成对文本欣赏的升华,在朗诵大量诗文中,有的豪迈奔放,有的含蓄委婉,有的潇洒飘逸,有的沉郁顿挫,不同的风格应采用相应的朗读方法,让学生把读出情意落到实处。实现思想的升华,情感的升华,意境的升华。当我与学生一起欣赏完《黄河颂》后,进行了即兴朗诵赛,同学们读得各具风采,有了朗诵的欲望和情怀。有的同学朗诵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有的同学朗诵艾青的《我爱着土地》,有的同学朗诵戴望舒的《我用残损的手掌》等,他们的朗诵各有特色,但是我知道,他们都是用了自己的心、自己的情、自己的思想情感与作者作品产生了共鸣,才会朗诵得动情精彩,我给他们一一录像,然后用多媒体放给全班同学看,他们欣赏到了自己独特的风采,于是爱上了朗读,爱上了朗诵,爱上了诗歌,爱上了语文……他们充满了自信,开始挑战自我、展现自我、闪亮自我……语文课成了他们理想的舞台和快乐的天堂。
  四、齐读,成为语文课上的天籁之音
  新课改新思想新理论,变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是科学的,因为唯有开动学生的大脑,才会有真正的学习。公开课上,齐读成了众矢之的,一些专家、研究家、领导开始批判齐读,认为语文课上的齐读是华而不实的,走过场,喧热闹,学生属于低效阅读,没有什么意义。我认为不能一概而论,也许有的文章不适合齐读,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但是其中的经典语句、段还是可以齐读的,不信,你听学生一起读“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那声音如海浪,有低,有高,有婉转,有澎湃……闭上眼睛,让你沉醉,让你享受。听学生齐声朗诵《雷电颂》那声音犹如雷电的力量,震撼激射,铿锵悦耳,让我们感受到屈原内心的怒火在燃烧,全身的力量在奔腾,胸中的理想在歌唱……这是齐读的力量,一个人是很难读出这种激情的力量之美的。听毛主席的《沁园春雪》,虽说这是毛泽东作为一代王者内心豪情的抒发,但是学生齐读时,读出了那种北国的壮美,那种江山的娇艳,那种对英雄的评价,那种对当代风流人物的歌颂,有着一种排山倒海的革命豪情之雄壮之势。最爱语文课让学生齐读优美经典的诗词歌赋和句段名篇,真是一种听觉的盛宴,犹如天籁之音,沁人心脾,绕梁三日不绝于耳畔。齐读是语文课上的交响乐,是师生与作者心灵共振的展示……
  五、品读,展现语文课靓丽的风景线
  语文是一个大世界,语文中可以投射出百味人生,语文课显现的天文地理和万千宇宙尽在语文的大世界。语文之美,美在它的博大,美在它的精深,美在它的语言,美在它的字里行间,美在它的章法排布,美在它的思想内涵,美在它的意境深远,美在它的独一无二……语文中经典的东西永远都不会改变,像《诗经》中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的兼爱非攻,取信于民;李商隐《无题》中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心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王翰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李清照的“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古典文学之美,犹如绮丽瑰宝,历久弥新,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艺术的璀璨,在学习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品味欣赏它独特的魅力,并能做到古为今用,通古博今。
  现代文也一样美,朱自清的《背影》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传承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鲁迅先生的散文的质朴之美、杂文的犀利之美、小说的深邃之美;宗璞的《紫藤萝》传达出对命运坎坷的感悟。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朱熹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总之,我们要善于引领学生走进语文的王国,去朗读、品读、诵读、研读。
其他文献
调查研究是决策的基础,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生动体现.调查研究本身有许多学问,搞好调查研究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确实有许多需要注意的问题,这里只列出几点,且把它
摘 要: “现代学徒制”是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主要途径,作为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其前提是校企合作,核心是工学结合,这在乌海职业技术学院理实一体化课程中都有体现。如何将现代学徒制的要点和课程体系改革联系起来,是高职院校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应弄清“现代学徒制”与理实一体化课程的关系。  关键词: 发包方 建设工程 索赔管理  目前,现代学徒制已成为国内职业教育界的热点话题。其中,什
摘 要: 提升综合设计实验能力是培养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方面。本文在环境科学专业的培养目标的指导下分析了本专业实验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完善学科专业课程知识结构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核心,结合有关科研项目的研究实践,总结探索性较强的课程改革方案。  关键词: 环境科学 综合设计实验 课程改革  环境科学专业是一个较特殊的专业,是几乎横跨所有学科,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专
摘 要: “计算机网络”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素质、知识、能力的培养。为更好地检验教师“教”的质量、学生“学”的效果,本文在分析“计算机网络”课程特点、教学内容与组织形式的基础上,探讨了在期末课程结束时以笔试闭卷形式测试的弊端,提出了随堂作业、期中测试、课程论文、基于仿真案例分析的上机测试多环节组合考试改革方案,最后分析了考试改革的实践效果。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色素上皮细胞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 PEDF)滴眼液抑制大鼠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 方法:建立 SD 大鼠(受体)
近日,来自美国冷泉港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在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biotechnology在线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进展,他们应用CRISPR-CAS9技术靶向编码蛋白功能性结构域的外显子对癌症药
摘 要: 教员队伍建设是军队院校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教员队伍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的好坏。文章结合学院教员现状,分析了教员队伍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教员队伍的建设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教员队伍建设 人才培养 人才流动  近年来,学院以加强教员队伍建设为抓手,以引进人才和自身培养为切入点,逐步建立起一套科学、规范的人才培养、使用及管理体系,在教员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一定的经验,为教员胜任岗
摘 要: 随着新课标教学改革活动的深入开展,生物教学面临新的困境。初中作为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关键时期,生物教学更面临许多重大的挑战,并且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新课标对于我国教育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初中生物从中取得长足的进展,其所面临的改革困境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对在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教学的改革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 初中生物 教学改革困境
摘 要: 作业评价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评价方式。作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从让小学数学作业评价成为学生发展的“催化剂”,成为改变学习态度、行为习惯的“润滑剂”和成为学生转变的“调节剂”三个方面谈谈小学数学作业评价中的一些经验和具体评价方法。  关键词: 小学数学 作业评价 评价改革  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要让评分成为人精神生活唯一的、吞没一切的领域,如果一个人只在分数上表现自己,那么可以
摘 要: 《在路上》是杰克·凯鲁亚克的代表作,小说以萨尔等人的西行为主线,表达了二战后美国年轻人对自由和本真的向往,再现了他们迷茫、挣扎的精神状态及物质化、冷漠化的社会面貌。本文从生态主义出发,分析小说中的环境破坏、人际异化及自我迷失,并挖掘其社会根源,以期为现代人探求精神归属提供些许启示。  关键词: 杰克·凯鲁亚克 《在路上》 生态 异化  杰克·凯鲁亚克(Jack Kerouac,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