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培养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学生成为每位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就班主任工作方面探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教育管理工作。
【关键词】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班主任;班级管理;控辍保学
拉伯乡是宁蒗县最北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乡镇,少数民族超过当地人口的一半,属典型少数民族杂居地区,因地域差异和少数民族个性心理等特殊因素的影响,给班主任工作增加了很多与汉族地区不同的要求,也给班主任工作带来了新的困难。
第一、少数民族地区班主任管理工作缺乏学生家庭、家长的有效配合。
因为地理条件的限制,大多山区家庭靠天吃饭,收入微薄,导致很多山区少数民族贫困学生家长在小孩读书期间和班主任几乎不联系,更不用说亲自到校了解子女情况。除了经济原因,还有语言障碍,因为长期居住山区,一些家长不懂汉语,班主任和他们完全无法沟通。
第二、少数民族学生的个性特点中有不易管理的地方。
对于长期生活在偏远山区的少数民族贫困学生来说,他们有热情、纯朴、热爱劳动、善良、乐于助人、害羞等特点。然而对于部分学生而言,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优点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懒惰、桀骜不驯、浪漫、虚荣、自私、冷漠等不良习惯。少数民族学生大都生性豪爽,性格倔强,在学校中因为违反学校纪律被老师批评时,很容易因为对老师的批评方式、语言不能接受而与老师发生冲突。
第三、因为家庭等原因,少数民族学生易辍学。
山区少数民族贫困学生家庭收入主要是靠种地维持。山区缺少肥沃田地,多为山石地,收成差,收入低,即使国家实施了中小学营养午餐改善计划一些学生仍旧因生活费而失学;另外根据国家的民族政策,少数民族家庭可生育二胎,而在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生二胎使得本来就贫困的家庭负担更重。
第四、班级整合中有民族差异带来的困难。
少数民族地区的班级构成中,至少有三分之二的学生是当地的少数民族。因为民族间的生活习惯、风俗、信仰、经济条件、语言等方面的差异,容易在班级当中引起学生的分化,形成同民族学生聚成一团,互相具有一定的隔阂。大家也许不会发生矛盾,但也不能彼此融入,一旦发生矛盾,往往就形成群体之间的对立。
如何处理好少数民族地区班级管理中的这些困难,对于班主任来说就需要有更高的要求了。少数民族地区班级管理与其他地区班级管理有着很大的不同和更高的难度。为此少数民族地区的班主任老师只有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培养每个少数民族学生而建立起良好的班风,明确班级管理培养目标,才会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造就出一批高素质的少数民族人才。
(一)、尽量建立完善的家长联系档案,争取家长配合
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要与少数民族学生家长搞好民族团结,经常与他交流谈心,使他们懂得各民族是平等的,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营造一种各民族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是搞好民族地区班级管理的根基。我所带的班级新生入校时,对于少数民族的入学资料,登记时十分仔细,要询问是否有家长陪同,有家长陪同的一定要和家长见面交谈,向他们说明学校、班级的管理规定和要求,并询问清楚就读地区有无监护人对学生进行看管监护,留下监护人的联系方式,以便学生违反纪律或有其他事情需要家长配合时方便联系。
(二)、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团结,树立良好班风
少数民族地区的班级构成中,班上一般至少都有三分之二的学生是当地的少数民族。因为民族间的生活习惯、风俗、信仰、经济条件、语言等方面的差异,班主任管理工作中要注意分层管理,同时又要利用有效管理促进各民族学生的团结、融合,营造一种积极、乐观、和谐的班级氛围。教师在要求学生尊重老师人格,尊重老师的劳动的同时,也要尊重少数民族学生的人格,要建立健全现代教育教学观念,特别是建立正确的的少数民族学生观。班主任要妥善处理各民族学生之间的矛盾,防止小矛盾酿成大危害,避免单纯的学生矛盾演变成复杂的民族矛盾。
(三)、爱就是教育,控辍保学需要注入爱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班主任只有用自己的爱与耐心才能与学生产生心灵的碰撞,才能达到超越人的自然属性而达到完美的境界。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家庭经济较差,行为习惯差,容易受到同学的歧视、排斥,加上不善于与老师交流,缺少应有的关爱。班上有一名少数民族学生一段时间来心神不定,上课无精打采。我找到他了解情况,他说没什么,我也不好再问。下来之后我找其他同学了解到他的情况,他家在很偏远的山区,家里本来就很贫困,又同时有三个孩子在上学,了解清楚情况后,我找他重新谈心,先从心理上让他释放压力,然后又与学校团委联系,对他进行一对一的帮扶活动,最终使他打消了退学的念头,重拾学习信心。
实践证明,贯穿班主任工作的主旋律是爱心的奉献,是以心启蒙心。教师的爱会增强教育感化的力量。爱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催化剂,班主任热爱学生,对学生寄予厚望学生在心理上得到满足,从而乐于接受你的教育。
(四)、塑造成熟人格魅力,提高班主任影响力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领导者和教育者。宽厚洒脱的人格魅力是班主任老师感悟学生心灵,走向智慧之门的金钥匙,成熟完美的人格魅力是班主任实现班级管理最优化,带领少数民族学生走向成功彼岸的灯塔。
班主任要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首先要诚实守信,言行统一,做好学生的榜样。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家长都很尊重老师,特别信任班主任,班主任就是他们的好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育家乌申斯基也说过“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所以班主任要作风严谨,言行一致;带头示范,全面引导,处处为学生树立榜样楷模形象。长期的潜移默化会形成学生自己健康的情感态度和道德品质。
总之,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特点,培养少数民族地区学生成为具有竞争力和创造性人才是每位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要把学生塑造成适应现代社会剧烈竞争所需要的人才,就要从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出发,更新教育理念,运用新的教育方法与手段,去探索实践。班主任更要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培养每位少数民族学生建立起良好的班风,为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造就一批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班主任工作漫谈》魏书生2011.9.
【关键词】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班主任;班级管理;控辍保学
拉伯乡是宁蒗县最北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乡镇,少数民族超过当地人口的一半,属典型少数民族杂居地区,因地域差异和少数民族个性心理等特殊因素的影响,给班主任工作增加了很多与汉族地区不同的要求,也给班主任工作带来了新的困难。
第一、少数民族地区班主任管理工作缺乏学生家庭、家长的有效配合。
因为地理条件的限制,大多山区家庭靠天吃饭,收入微薄,导致很多山区少数民族贫困学生家长在小孩读书期间和班主任几乎不联系,更不用说亲自到校了解子女情况。除了经济原因,还有语言障碍,因为长期居住山区,一些家长不懂汉语,班主任和他们完全无法沟通。
第二、少数民族学生的个性特点中有不易管理的地方。
对于长期生活在偏远山区的少数民族贫困学生来说,他们有热情、纯朴、热爱劳动、善良、乐于助人、害羞等特点。然而对于部分学生而言,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优点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懒惰、桀骜不驯、浪漫、虚荣、自私、冷漠等不良习惯。少数民族学生大都生性豪爽,性格倔强,在学校中因为违反学校纪律被老师批评时,很容易因为对老师的批评方式、语言不能接受而与老师发生冲突。
第三、因为家庭等原因,少数民族学生易辍学。
山区少数民族贫困学生家庭收入主要是靠种地维持。山区缺少肥沃田地,多为山石地,收成差,收入低,即使国家实施了中小学营养午餐改善计划一些学生仍旧因生活费而失学;另外根据国家的民族政策,少数民族家庭可生育二胎,而在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生二胎使得本来就贫困的家庭负担更重。
第四、班级整合中有民族差异带来的困难。
少数民族地区的班级构成中,至少有三分之二的学生是当地的少数民族。因为民族间的生活习惯、风俗、信仰、经济条件、语言等方面的差异,容易在班级当中引起学生的分化,形成同民族学生聚成一团,互相具有一定的隔阂。大家也许不会发生矛盾,但也不能彼此融入,一旦发生矛盾,往往就形成群体之间的对立。
如何处理好少数民族地区班级管理中的这些困难,对于班主任来说就需要有更高的要求了。少数民族地区班级管理与其他地区班级管理有着很大的不同和更高的难度。为此少数民族地区的班主任老师只有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培养每个少数民族学生而建立起良好的班风,明确班级管理培养目标,才会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造就出一批高素质的少数民族人才。
(一)、尽量建立完善的家长联系档案,争取家长配合
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要与少数民族学生家长搞好民族团结,经常与他交流谈心,使他们懂得各民族是平等的,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营造一种各民族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是搞好民族地区班级管理的根基。我所带的班级新生入校时,对于少数民族的入学资料,登记时十分仔细,要询问是否有家长陪同,有家长陪同的一定要和家长见面交谈,向他们说明学校、班级的管理规定和要求,并询问清楚就读地区有无监护人对学生进行看管监护,留下监护人的联系方式,以便学生违反纪律或有其他事情需要家长配合时方便联系。
(二)、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团结,树立良好班风
少数民族地区的班级构成中,班上一般至少都有三分之二的学生是当地的少数民族。因为民族间的生活习惯、风俗、信仰、经济条件、语言等方面的差异,班主任管理工作中要注意分层管理,同时又要利用有效管理促进各民族学生的团结、融合,营造一种积极、乐观、和谐的班级氛围。教师在要求学生尊重老师人格,尊重老师的劳动的同时,也要尊重少数民族学生的人格,要建立健全现代教育教学观念,特别是建立正确的的少数民族学生观。班主任要妥善处理各民族学生之间的矛盾,防止小矛盾酿成大危害,避免单纯的学生矛盾演变成复杂的民族矛盾。
(三)、爱就是教育,控辍保学需要注入爱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班主任只有用自己的爱与耐心才能与学生产生心灵的碰撞,才能达到超越人的自然属性而达到完美的境界。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家庭经济较差,行为习惯差,容易受到同学的歧视、排斥,加上不善于与老师交流,缺少应有的关爱。班上有一名少数民族学生一段时间来心神不定,上课无精打采。我找到他了解情况,他说没什么,我也不好再问。下来之后我找其他同学了解到他的情况,他家在很偏远的山区,家里本来就很贫困,又同时有三个孩子在上学,了解清楚情况后,我找他重新谈心,先从心理上让他释放压力,然后又与学校团委联系,对他进行一对一的帮扶活动,最终使他打消了退学的念头,重拾学习信心。
实践证明,贯穿班主任工作的主旋律是爱心的奉献,是以心启蒙心。教师的爱会增强教育感化的力量。爱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催化剂,班主任热爱学生,对学生寄予厚望学生在心理上得到满足,从而乐于接受你的教育。
(四)、塑造成熟人格魅力,提高班主任影响力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领导者和教育者。宽厚洒脱的人格魅力是班主任老师感悟学生心灵,走向智慧之门的金钥匙,成熟完美的人格魅力是班主任实现班级管理最优化,带领少数民族学生走向成功彼岸的灯塔。
班主任要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首先要诚实守信,言行统一,做好学生的榜样。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家长都很尊重老师,特别信任班主任,班主任就是他们的好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育家乌申斯基也说过“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所以班主任要作风严谨,言行一致;带头示范,全面引导,处处为学生树立榜样楷模形象。长期的潜移默化会形成学生自己健康的情感态度和道德品质。
总之,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特点,培养少数民族地区学生成为具有竞争力和创造性人才是每位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要把学生塑造成适应现代社会剧烈竞争所需要的人才,就要从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出发,更新教育理念,运用新的教育方法与手段,去探索实践。班主任更要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培养每位少数民族学生建立起良好的班风,为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造就一批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班主任工作漫谈》魏书生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