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车改革的目的不是限制用车,而是要更高效、科学地监控用车
江西省上饶市农垦办的吴先亮准备外出办理公务,他先打开了手机——在“滴滴政务版”APP上发出用车申请,经过后台的本单位审批员审批,10分钟后车到了。
“行程结束后,我和司机在各自手机上共同确认订单,系统记账,无须现金付款。”吴先亮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十分方便。”
自全面试运营一个半月后,“滴滴政务版”于2016年6月1日在江西省上饶市正式运营——在上饶,“滴滴政务版”将服务上饶市直机关4000多名公务员。
这是滴滴宣布可提供公车解决方案以来,与地方政府的首次合作。
江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俊卿此前担任上饶市委书记,他是此次改革试验的力推者。他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专访时表示:“公车改革的目的不是限制用车,而是要更高效、科学地监控用车。政府机关向滴滴购买出行用车服务,是政府职能转变、以互联网方式管理政务的重要尝试。”
中国的“公车改革”最早始于1994年。20多年来,各地政府不断试点,却一直未有大的突破。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先后有14个省份的部分县市实行了公车改革试点。浙江、青海、云南、新疆等地的部分县市先后推出公车贴标、GPS监控等措施接受群众监督,尝试将“车轮上的腐败”关进“笼子”,却始终不尽如人意。
车改之难难在何处?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称:“改革初期,最大的难题在于改变现行公车体制的既得利益群体,即享有专车的官员的观念。但这个难题已由中央开始破解。”
2014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被称为“史上最严厉车改”。
这次改革从中央和国家机关率先改起,范围涵盖在编在岗的司局级及以下工作人员,并明确了各职级工作人员公务交通补贴的具体标准。
“对本轮车改,大部分干部都是欢迎和支持的。”叶青向本刊记者表示,“毕竟对于处、科级干部来说,以前没有专车保障,车改后有公务交通补贴,有助于保障正常工作。”
但是,新一轮车改也引发了新的争论,“不够用” “倒贴钱”的声音时有所闻。有媒体报道,调研减少成为公车改革后的“新忧虑”。
按照《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同一地市实行统一的补贴标准。但实际上,同一行政级别的不同岗位,对用车的需求大相径庭;即使同一地市,有的县乡比较偏远,用车需求也不一样。
以上饶为例:从上饶所辖区县中最西边的鄱阳县,到最东边的广丰县,跨度达236公里;若从市区到最偏远的乡村调研,即便不考虑路况,也要行程上百公里。
“车改之难在基层。”陈俊卿说,“中央和国家机关以及城区的公务用车相对集中,而地市的用车往往辐射到县乡一级,情景更为复杂。因此,一刀切的平均主义不能解决不同岗位的用车需求。”
对于新一轮车改中出现的问题,叶青的建议是区分“车补区”和“出差区”。
“车改补贴,补的是近距离出行,是干部一星期5天、每天8小时上班时间内的公务出行,而不是出差。”他建议对公务区域进行细分,超出某区域的公务应另行报销或补贴。
这也是上饶市车改思路的出发点:先根据不同的区域范围,将公车使用划分为不同的用车场景,然后再根据具体的场景设计改革方案。
上饶市发改委办公室主任夏虹剑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表示:“改革后的用车有一套严格的标准和流程。在规定区域内办公就自己解决,用车补;到规定区域外,视情况在公车平台上派车;如果是去省里开会,可能就坐高铁,有出差补助。”
改革方案将用车场景范围明确到街道。在享受车补的区域内,参改的公务人员需自行选择公务出行方式,补偿办法为发放公务交通补贴,其具体标准为:正厅(局)级每人每月1690元;副厅(局)级每人每月1600元;正处级每人每月1040元;副处级每人每月980元;正科级每人每月650元;副科级每人每月550元;科员及以下(含机关行政编制工勤人员)则为每人每月500元。
车改的挑战在于,在车补区域之外较为偏远的用车场景如何设计。因其用车需求并没有规律和标准,如何对此类用车在有效监管的前提下进行改革,技术上难度不小。
比如去省里办事,一个人去,坐高铁往返只需200多元,肯定比出车成本低,但如果是5个人包车,出车费用就只需要800多元,比高铁划算。又比如,教育部门去省里常常要搬运很多教材资料,包车就比高铁更合理。
解决这个难题,正是上饶市与滴滴合作的初衷。
此前,滴滴已经推出了“滴滴企业版”,设定了因公用车时间段、上下车地点、车型、每月允许的因工车费上限等。
“我们已经服务过上万家企业客户,其中不乏阿里巴巴、华为、联想等大型集团,拥有多元化的企业用车解决方案,以及大数据智能分析能力和强大的调度能力,这为‘滴滴政务版’的落地积攒了大量经验。”滴滴副总裁、政企用车业务负责人杜锦程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2016年1月15日,上饶市人民政府与滴滴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滴滴将根据上饶市的公务出行需求,为上饶市提供“互联网 政务用车”服务解决方案。其具体合作方式是,上饶市城投集团公司成立子公司——上饶市公务用车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上饶车改的平台组建运营,滴滴则为其提供技术服务。
3月18日的动员会上,时任上饶市长马承祖(现任市委书记)承诺,上饶的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将“不会影响正常的公务出行、不会影响特种行业和应急工作、不会增加各级财政负担、不会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2016年3月31日,上饶市对取消的公车全部统一原地封存。按照要求,任何部门和单位,都不能以任何理由推后。到期没有封存的,单位主要负责人要说明原因,并在全市通报。
上饶市发改委公车改革负责人姚晗向《瞭望东方周刊》介绍:“全市车改前公车数量为6254辆,按车改政策,市县除11个执法执勤部门保留车辆、三大平台保留车辆及实物保障车辆等允许保留的车辆外,3月31日封存车辆为2920辆。”
车辆封存之后,按照《江西省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总体方案》,上饶市组建了三大平台,以对保留的机要通信、应急、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和符合规定的一线执法执勤岗位等车辆进行调度。
其中,一般公务用车服务平台保留车辆10%;综合执法用车平台保留车辆不超过50%;应急调研接待用车则保留35%以内。
“现在,上饶市重大应急调研接待用车平台有74辆公车,市直机关综合执法用车平台有51辆,市级一般公务用车平台有100余辆。我们的司勤人员也精简到107人,随着滴滴政务版的升级,功能不断完善,人员还有可能精简。”上饶市公务用车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余清永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表示。
“据测算,车改后我们的节支率为7.44%。”姚晗说。
计算结果显示:车改前的费用包括司勤人员支出、车辆年均置办费和运行费;车改后的费用估算则含保留的司勤人员支出、保留涉改车辆运行费,公务交通车补,以及其他涉改费用。
叶青对此的估算更为乐观。
“算上燃油费、车辆折旧费和司机人工费,一部公车养下来每年大约需要13万元。借助滴滴,又可以省下一笔费用。粗略估计,每年能省下三分之一的开支。”叶青说。
“我们4月派出了450单用车,5月份派出550单,没有产生任何混乱。”余清永向本刊记者表示,改革初期,平稳过渡很重要,确保公务出行是第一要务。
余清永称,一般的租赁公司或管理服务中心,往往并不具备能够充分匹配供给与需求的调度系统。但是,借助滴滴的大数据系统和技术平台,公司完全可以有效协调不同岗位和不同时间用车不均衡的问题。当然,还存在很多不足,需要在今后工作中不断完善。
杜锦程表示:“政府用车行为很多时候和企业类似,例如都有包车下乡、接送机、临时调度应急车辆等需求。不过,政府用车还是与企业用车有一定的区别,往往一个用车场景,需要单独配置一系列的调度、支付方案。”
比如,一般企业用车多是送达一个指定地点,但公务调研则常常是连续去往多个地点。针对这个就设计了一个包车模式,按公里数和时段同步计算。还比如,干部下乡是否过夜也有区分。
滴滴在设计产品和提出服务方案前,对车改后公务员出行的难点及痛点作了大量细致的调研,并在上线前对产品和服务进行了数次优化。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对于政府而言,用车不仅要求控制成本、高效调度,还要求监管透明。
“借助滴滴的全程监管和云记录,不仅可以事后追溯用车实况,避免公车私用,还可以据此核算,对不同单位不同岗位的财政作出更科学的预算。”陈俊卿向本刊表示,“对于踏实调研的人,不仅不能让他倒贴钱,还要给予支持,加大预算。”
“随着‘滴滴政务版’的升级,我们的用车场景也将逐步完善。”他说。
尽管目前用车使用率不算太大,但随着每个县镇车改的展开,未来还会增加车辆。
不过,由于改革时间尚短,政府用车的季节性波动带来的对平台调度能力的考验还在后面。
一个明显的预期是,公司的派车量在下半年可望增加。譬如水利部门,在防洪防涝期间,派车量会明显上升。而发改委的外出调研在下半年也会增加。
这也正是基层车改的难点所在:如果车辆太多,淡季必然会有闲置;如果车辆太少,到了用车旺季则会影响工作。
为了平缓季节变化带来的用车波动,解决方案是向民用市场开放。
“我们在保障公务出行之余,还希望公车闲置时可为民所用,从而降低车辆管理成本。”余清永说,为保障好公车出行,目前公司在以成本价运营,但长期来看企业还需盈利才能持续良性循环。
江西省上饶市农垦办的吴先亮准备外出办理公务,他先打开了手机——在“滴滴政务版”APP上发出用车申请,经过后台的本单位审批员审批,10分钟后车到了。
“行程结束后,我和司机在各自手机上共同确认订单,系统记账,无须现金付款。”吴先亮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十分方便。”
自全面试运营一个半月后,“滴滴政务版”于2016年6月1日在江西省上饶市正式运营——在上饶,“滴滴政务版”将服务上饶市直机关4000多名公务员。
这是滴滴宣布可提供公车解决方案以来,与地方政府的首次合作。
江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俊卿此前担任上饶市委书记,他是此次改革试验的力推者。他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专访时表示:“公车改革的目的不是限制用车,而是要更高效、科学地监控用车。政府机关向滴滴购买出行用车服务,是政府职能转变、以互联网方式管理政务的重要尝试。”
车改难在基层
中国的“公车改革”最早始于1994年。20多年来,各地政府不断试点,却一直未有大的突破。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先后有14个省份的部分县市实行了公车改革试点。浙江、青海、云南、新疆等地的部分县市先后推出公车贴标、GPS监控等措施接受群众监督,尝试将“车轮上的腐败”关进“笼子”,却始终不尽如人意。
车改之难难在何处?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称:“改革初期,最大的难题在于改变现行公车体制的既得利益群体,即享有专车的官员的观念。但这个难题已由中央开始破解。”
2014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被称为“史上最严厉车改”。
这次改革从中央和国家机关率先改起,范围涵盖在编在岗的司局级及以下工作人员,并明确了各职级工作人员公务交通补贴的具体标准。
“对本轮车改,大部分干部都是欢迎和支持的。”叶青向本刊记者表示,“毕竟对于处、科级干部来说,以前没有专车保障,车改后有公务交通补贴,有助于保障正常工作。”
但是,新一轮车改也引发了新的争论,“不够用” “倒贴钱”的声音时有所闻。有媒体报道,调研减少成为公车改革后的“新忧虑”。
按照《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同一地市实行统一的补贴标准。但实际上,同一行政级别的不同岗位,对用车的需求大相径庭;即使同一地市,有的县乡比较偏远,用车需求也不一样。
以上饶为例:从上饶所辖区县中最西边的鄱阳县,到最东边的广丰县,跨度达236公里;若从市区到最偏远的乡村调研,即便不考虑路况,也要行程上百公里。
“车改之难在基层。”陈俊卿说,“中央和国家机关以及城区的公务用车相对集中,而地市的用车往往辐射到县乡一级,情景更为复杂。因此,一刀切的平均主义不能解决不同岗位的用车需求。”
不同场景需要不同方案
对于新一轮车改中出现的问题,叶青的建议是区分“车补区”和“出差区”。
“车改补贴,补的是近距离出行,是干部一星期5天、每天8小时上班时间内的公务出行,而不是出差。”他建议对公务区域进行细分,超出某区域的公务应另行报销或补贴。
这也是上饶市车改思路的出发点:先根据不同的区域范围,将公车使用划分为不同的用车场景,然后再根据具体的场景设计改革方案。
上饶市发改委办公室主任夏虹剑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表示:“改革后的用车有一套严格的标准和流程。在规定区域内办公就自己解决,用车补;到规定区域外,视情况在公车平台上派车;如果是去省里开会,可能就坐高铁,有出差补助。”
改革方案将用车场景范围明确到街道。在享受车补的区域内,参改的公务人员需自行选择公务出行方式,补偿办法为发放公务交通补贴,其具体标准为:正厅(局)级每人每月1690元;副厅(局)级每人每月1600元;正处级每人每月1040元;副处级每人每月980元;正科级每人每月650元;副科级每人每月550元;科员及以下(含机关行政编制工勤人员)则为每人每月500元。
车改的挑战在于,在车补区域之外较为偏远的用车场景如何设计。因其用车需求并没有规律和标准,如何对此类用车在有效监管的前提下进行改革,技术上难度不小。
比如去省里办事,一个人去,坐高铁往返只需200多元,肯定比出车成本低,但如果是5个人包车,出车费用就只需要800多元,比高铁划算。又比如,教育部门去省里常常要搬运很多教材资料,包车就比高铁更合理。
解决这个难题,正是上饶市与滴滴合作的初衷。
此前,滴滴已经推出了“滴滴企业版”,设定了因公用车时间段、上下车地点、车型、每月允许的因工车费上限等。
“我们已经服务过上万家企业客户,其中不乏阿里巴巴、华为、联想等大型集团,拥有多元化的企业用车解决方案,以及大数据智能分析能力和强大的调度能力,这为‘滴滴政务版’的落地积攒了大量经验。”滴滴副总裁、政企用车业务负责人杜锦程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2016年1月15日,上饶市人民政府与滴滴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滴滴将根据上饶市的公务出行需求,为上饶市提供“互联网 政务用车”服务解决方案。其具体合作方式是,上饶市城投集团公司成立子公司——上饶市公务用车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上饶车改的平台组建运营,滴滴则为其提供技术服务。
3月18日的动员会上,时任上饶市长马承祖(现任市委书记)承诺,上饶的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将“不会影响正常的公务出行、不会影响特种行业和应急工作、不会增加各级财政负担、不会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2920辆车被封存
2016年3月31日,上饶市对取消的公车全部统一原地封存。按照要求,任何部门和单位,都不能以任何理由推后。到期没有封存的,单位主要负责人要说明原因,并在全市通报。
上饶市发改委公车改革负责人姚晗向《瞭望东方周刊》介绍:“全市车改前公车数量为6254辆,按车改政策,市县除11个执法执勤部门保留车辆、三大平台保留车辆及实物保障车辆等允许保留的车辆外,3月31日封存车辆为2920辆。”
车辆封存之后,按照《江西省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总体方案》,上饶市组建了三大平台,以对保留的机要通信、应急、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和符合规定的一线执法执勤岗位等车辆进行调度。
其中,一般公务用车服务平台保留车辆10%;综合执法用车平台保留车辆不超过50%;应急调研接待用车则保留35%以内。
“现在,上饶市重大应急调研接待用车平台有74辆公车,市直机关综合执法用车平台有51辆,市级一般公务用车平台有100余辆。我们的司勤人员也精简到107人,随着滴滴政务版的升级,功能不断完善,人员还有可能精简。”上饶市公务用车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余清永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表示。
“据测算,车改后我们的节支率为7.44%。”姚晗说。
计算结果显示:车改前的费用包括司勤人员支出、车辆年均置办费和运行费;车改后的费用估算则含保留的司勤人员支出、保留涉改车辆运行费,公务交通车补,以及其他涉改费用。
叶青对此的估算更为乐观。
“算上燃油费、车辆折旧费和司机人工费,一部公车养下来每年大约需要13万元。借助滴滴,又可以省下一笔费用。粗略估计,每年能省下三分之一的开支。”叶青说。
公务用车也有淡旺季
“我们4月派出了450单用车,5月份派出550单,没有产生任何混乱。”余清永向本刊记者表示,改革初期,平稳过渡很重要,确保公务出行是第一要务。
余清永称,一般的租赁公司或管理服务中心,往往并不具备能够充分匹配供给与需求的调度系统。但是,借助滴滴的大数据系统和技术平台,公司完全可以有效协调不同岗位和不同时间用车不均衡的问题。当然,还存在很多不足,需要在今后工作中不断完善。
杜锦程表示:“政府用车行为很多时候和企业类似,例如都有包车下乡、接送机、临时调度应急车辆等需求。不过,政府用车还是与企业用车有一定的区别,往往一个用车场景,需要单独配置一系列的调度、支付方案。”
比如,一般企业用车多是送达一个指定地点,但公务调研则常常是连续去往多个地点。针对这个就设计了一个包车模式,按公里数和时段同步计算。还比如,干部下乡是否过夜也有区分。
滴滴在设计产品和提出服务方案前,对车改后公务员出行的难点及痛点作了大量细致的调研,并在上线前对产品和服务进行了数次优化。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对于政府而言,用车不仅要求控制成本、高效调度,还要求监管透明。
“借助滴滴的全程监管和云记录,不仅可以事后追溯用车实况,避免公车私用,还可以据此核算,对不同单位不同岗位的财政作出更科学的预算。”陈俊卿向本刊表示,“对于踏实调研的人,不仅不能让他倒贴钱,还要给予支持,加大预算。”
“随着‘滴滴政务版’的升级,我们的用车场景也将逐步完善。”他说。
尽管目前用车使用率不算太大,但随着每个县镇车改的展开,未来还会增加车辆。
不过,由于改革时间尚短,政府用车的季节性波动带来的对平台调度能力的考验还在后面。
一个明显的预期是,公司的派车量在下半年可望增加。譬如水利部门,在防洪防涝期间,派车量会明显上升。而发改委的外出调研在下半年也会增加。
这也正是基层车改的难点所在:如果车辆太多,淡季必然会有闲置;如果车辆太少,到了用车旺季则会影响工作。
为了平缓季节变化带来的用车波动,解决方案是向民用市场开放。
“我们在保障公务出行之余,还希望公车闲置时可为民所用,从而降低车辆管理成本。”余清永说,为保障好公车出行,目前公司在以成本价运营,但长期来看企业还需盈利才能持续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