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自主开发校本课程成为教育领域重点关注的问题。在小学阶段,学生所使用的语文教材虽经过仔细的挑选、精密的编排,但仍会存在一些不足,如教材内容具有滞后性、课程资源存在有限性等。所以有效开展小学语文校本课程的研究是重要且必要的。而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全面地渗透,其与校本课程研究相结合也成了大势所趋。因此,本文从利用信息技术选择合适文本、有效编排文本、开展文本教学以及建立评价机制四个方面入手,阐述学校及教师如何有效开展小学语文校本课程研究,全方位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研究
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处于发展初期,比起吸收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基本的语文素养,为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奠定基础,也使学生后续的语文学习更加轻松。所以学校在进行学生语文学习文本的自主编写时,应更注重编写的过程,在编写过程中要让教师与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学校要巧妙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语文课程更加适应时代发展,让学生以轻松愉悦的心情仔细探究生活,了解自己的家乡,也能有更开阔的视野,能够放眼世界,且在认识各种事物后,可以更热爱自己的祖国。这样不仅能使学生的情感受到熏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使小学语文校本课程的研究真正实现价值。
一、结合信息技术选择合适文本
(一)所选择文本的范围
在进行文本选择时,首先要突出的便是学校的特色教育。学校特色教育是校本课程组成的重要部分。校本课程也是学校形成特色的一个重要保障。例如,少年税校作为学校的一个办学特色,学校会在建设校本课程时将税法文章编入小学语文课本中,目的是在税法方面对学生加强教育[1]。在小学阶段,税法的相关内容对于学生而言具有一定难度,这时学校便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制作与税法有关的动画,以动画的形式为学生展现税法的基础知识,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也能提高学生探究税法知识的兴趣,达到彰显学校教学特色的目的。
其次是要引导学生关注国情,了解我国时事政治,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在进行实事内容的选择时,学校要注意内容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要选择有较高可信度、较强感染力与影响力的事件。例如,在教育学生反对法轮功的主题活动中,学校可以选择新华社出版的文稿《刘思影,我们想念你》对学生展开教育,并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法轮功的危害以及对人造成的伤害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受到极大的感染,其比灌输以及说服式教育来得更有意义,也能够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最后,学校还要重视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与锻炼。在进行小学语文校本课程的研究时,要将研究性学习加入其中,开设专门的主题单元,引导学生巧妙利用信息技术深入探究与拓展材料知识,使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得到提升,同时也实现了课堂内外活动的结合以及语文学科与社会实践及其他学科教学的结合。
(二)所选择文本的来源
实际上,小学语文校本课程中文本的主要来源是学生、报刊与网络。其中,学生是校本课程研究活动的主体,让学生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能够展现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自主探究的能力。而为了更加符合现代教育的趋势,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在互联网中搜集各种材料。学生在搜集材料的过程中,要选出一篇优秀的文章,就要经过仔细认真的挑选,这不仅能让学生懂得如何利用互联网查找自己所需要的学习材料,也能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其语文知识。
报刊与杂志中的许多文章能够反映不同的社会问题,有着丰富及深刻的意义。学校与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从最近一段时间所发表的报刊及杂志中选出一些适合小学生阅读与探究的文章,并进行适当加工。报刊与杂志中的文章有较强的即时性,能够解决原教材具有滞后性的问题。例如,在城市晚报中,一篇随笔文章《品茶》,讲述的是作者在喝茶时想到小时候长辈用泡茶来教育作者,让作者明白泡茶是接待客人的重要规矩之一,体现出泡茶不仅是家乡农村的一种风俗特色,也是待人接客所不能缺少的礼仪,同时也为家乡的茶文化做了有效的宣传。
除了报刊与杂志,网络上的材料也是文本的重要来源,其不仅有较强的时效性,且便于处理,是小学语文校本课程的重要来源之一。网络上的一些材料非常精炼,能够直接作为教学的网络材料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使小学语文课堂形式更加丰富,也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校本课程研究的有效融合。
二、结合信息技术有效编排文本
在进行文本编排时,學校与教师要规划好编排总量,要结合原教材,编排出十篇左右的文本,最好每一个单元编入一篇文章,在每个单元的结尾安排一节课程进行教学,该课程不会占据较大的课时比例,对学生的学习也不会造成很大的影响,还能使学生在学习后有机会放松与享受,也能有别样的收获,且不会加重教师的负担,既保证了对原有教材的充分利用,又能让校本课程发挥真正的价值[2]。
在编排文本时,讲究进度与顺序,是为了更好地配合原教材。因此学校与教师可以将编排的文本与传统节日或重大的时事新闻进行结合,能够使文本更具有教育意义,也能替换原材料中过时的或不符合地区特点的内容,从而使得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可以更加高效。且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将编排好的文本内容以图片、影像等形式清晰地展现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
而编排文本的过程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学校与教师无法在新学期开始时便将所有文章汇编成集下发给学生,一方面是时间与精力有限,另一方面是编成集后想要替换或插入更合适的文章就会有局限。考虑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制作临时的电子材料,通过网络将要学习的材料在预习阶段发送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及时收到学习材料,这不仅方便学生保存,也让教师有修改与调整的空间,且无纸化网络材料的使用能够替代纸质材料使用,更具有环保性,也更加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的理念。 三、结合信息技术开展文本教学
(一)利用现场材料进行教学
在进行小学语文校本课程的研究中,对文本教学方式方法的探究也是较为重要的一个部分[3]。除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方式,教师在自主设计课程时可以采用现场教材开展文本教学。
教师要充分利用当地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像名胜古迹、博物馆、纪念馆等,引导学生亲身参与到对自然与社会的观察中,合理利用自然与人文环境来组织教材。如此一来,教学能够更加直观与有效。比如在教学《设计一套好童装》这一研究性学习活动课时,教师便可以带领小学生去附近的童装生产厂,亲自观察童装设计的过程,听童装生产经营者对于童装设计的介绍,这不仅深化了教学内容,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也让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得到良好的培养。
(二)结合网络开展教学
采用现场材料的方式进行教学虽然具有其他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但仍存在一定缺陷,教师需要对课程进行调整,才能让学生有时间接触当地的自然人文景观,而长期进行就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时间被大量消耗。
因此,学校要认识到网络教学的优越性,将小学语文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巧妙整合,在网络中选择合适的文章提供给教师进行教学,教师再将学校提供的网络材料进行加工,转变为学生乐于接受的、所感兴趣的内容。教师也可以引導学生通过网络系统,在学校所建立的网络平台内进行学习;也要鼓励学生从网上查找与教材相关的资料,使学生能对文本有更加清晰与透彻的认识,且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节省时间的同时能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学。可见,通过网络,学生能够有新的发现与思考,教师也可以更加明确教学的方向,从而使得小学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展更加顺利与高效。
四、结合信息技术建立评价机制
在研究小学语文校本课程时,常常会忽略对自主设计课程的评价。而评价自主设计课程是极为重要的过程。完整的评价机制能够让教师树立起优化校本课程的意识,也会让学生充分了解语文这门课程中上课听讲以及课后作业完成的重要性[4]。
评价自主设计课程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校要不定期检查教师的备课情况,以此来规范教师的课程规划与执行意识;另一方面是要对学生的学业进行评价,主要是观察学生的上课情况以及作业常规。而想要使自主设计课程评价更加真实有效,学校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在网络平台中设置评价机制,通过互评、自评等形式将教师与学生的表现清晰直观地进行展现,不再用考试的形式对教师与学生进行压制。如此一来,教师能够更加清楚地知道在备课与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懂得该从哪方面入手进行改善,而学生也能够了解其他学生上课与作业的情况,以此形成激励作用,从而更加认真听讲,也更加仔细地完成作业。
在进行小学语文校本课程研究的过程中,学校与教师要重视其与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要让信息技术发挥最大的优势,帮助学校与教师选择文本、编排文本、教学文本以及建立评价机制,使得小学语文课程资源更加丰富,这不仅有利于学校课程建设,也让学生通过参与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学习提高自身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张静.信息技术与小学校本课程的整合研究[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9(01):13.
[2]孟莹.小学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建设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3]黄桂华.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J].语文课内外,2020(10):24.
[4]周云.摄影校本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16(Z1):21-23.
【关键词】小学语文;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研究
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处于发展初期,比起吸收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基本的语文素养,为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奠定基础,也使学生后续的语文学习更加轻松。所以学校在进行学生语文学习文本的自主编写时,应更注重编写的过程,在编写过程中要让教师与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学校要巧妙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语文课程更加适应时代发展,让学生以轻松愉悦的心情仔细探究生活,了解自己的家乡,也能有更开阔的视野,能够放眼世界,且在认识各种事物后,可以更热爱自己的祖国。这样不仅能使学生的情感受到熏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使小学语文校本课程的研究真正实现价值。
一、结合信息技术选择合适文本
(一)所选择文本的范围
在进行文本选择时,首先要突出的便是学校的特色教育。学校特色教育是校本课程组成的重要部分。校本课程也是学校形成特色的一个重要保障。例如,少年税校作为学校的一个办学特色,学校会在建设校本课程时将税法文章编入小学语文课本中,目的是在税法方面对学生加强教育[1]。在小学阶段,税法的相关内容对于学生而言具有一定难度,这时学校便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制作与税法有关的动画,以动画的形式为学生展现税法的基础知识,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也能提高学生探究税法知识的兴趣,达到彰显学校教学特色的目的。
其次是要引导学生关注国情,了解我国时事政治,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在进行实事内容的选择时,学校要注意内容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要选择有较高可信度、较强感染力与影响力的事件。例如,在教育学生反对法轮功的主题活动中,学校可以选择新华社出版的文稿《刘思影,我们想念你》对学生展开教育,并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法轮功的危害以及对人造成的伤害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受到极大的感染,其比灌输以及说服式教育来得更有意义,也能够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最后,学校还要重视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与锻炼。在进行小学语文校本课程的研究时,要将研究性学习加入其中,开设专门的主题单元,引导学生巧妙利用信息技术深入探究与拓展材料知识,使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得到提升,同时也实现了课堂内外活动的结合以及语文学科与社会实践及其他学科教学的结合。
(二)所选择文本的来源
实际上,小学语文校本课程中文本的主要来源是学生、报刊与网络。其中,学生是校本课程研究活动的主体,让学生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能够展现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自主探究的能力。而为了更加符合现代教育的趋势,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在互联网中搜集各种材料。学生在搜集材料的过程中,要选出一篇优秀的文章,就要经过仔细认真的挑选,这不仅能让学生懂得如何利用互联网查找自己所需要的学习材料,也能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其语文知识。
报刊与杂志中的许多文章能够反映不同的社会问题,有着丰富及深刻的意义。学校与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从最近一段时间所发表的报刊及杂志中选出一些适合小学生阅读与探究的文章,并进行适当加工。报刊与杂志中的文章有较强的即时性,能够解决原教材具有滞后性的问题。例如,在城市晚报中,一篇随笔文章《品茶》,讲述的是作者在喝茶时想到小时候长辈用泡茶来教育作者,让作者明白泡茶是接待客人的重要规矩之一,体现出泡茶不仅是家乡农村的一种风俗特色,也是待人接客所不能缺少的礼仪,同时也为家乡的茶文化做了有效的宣传。
除了报刊与杂志,网络上的材料也是文本的重要来源,其不仅有较强的时效性,且便于处理,是小学语文校本课程的重要来源之一。网络上的一些材料非常精炼,能够直接作为教学的网络材料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使小学语文课堂形式更加丰富,也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校本课程研究的有效融合。
二、结合信息技术有效编排文本
在进行文本编排时,學校与教师要规划好编排总量,要结合原教材,编排出十篇左右的文本,最好每一个单元编入一篇文章,在每个单元的结尾安排一节课程进行教学,该课程不会占据较大的课时比例,对学生的学习也不会造成很大的影响,还能使学生在学习后有机会放松与享受,也能有别样的收获,且不会加重教师的负担,既保证了对原有教材的充分利用,又能让校本课程发挥真正的价值[2]。
在编排文本时,讲究进度与顺序,是为了更好地配合原教材。因此学校与教师可以将编排的文本与传统节日或重大的时事新闻进行结合,能够使文本更具有教育意义,也能替换原材料中过时的或不符合地区特点的内容,从而使得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可以更加高效。且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将编排好的文本内容以图片、影像等形式清晰地展现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
而编排文本的过程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学校与教师无法在新学期开始时便将所有文章汇编成集下发给学生,一方面是时间与精力有限,另一方面是编成集后想要替换或插入更合适的文章就会有局限。考虑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制作临时的电子材料,通过网络将要学习的材料在预习阶段发送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及时收到学习材料,这不仅方便学生保存,也让教师有修改与调整的空间,且无纸化网络材料的使用能够替代纸质材料使用,更具有环保性,也更加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的理念。 三、结合信息技术开展文本教学
(一)利用现场材料进行教学
在进行小学语文校本课程的研究中,对文本教学方式方法的探究也是较为重要的一个部分[3]。除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方式,教师在自主设计课程时可以采用现场教材开展文本教学。
教师要充分利用当地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像名胜古迹、博物馆、纪念馆等,引导学生亲身参与到对自然与社会的观察中,合理利用自然与人文环境来组织教材。如此一来,教学能够更加直观与有效。比如在教学《设计一套好童装》这一研究性学习活动课时,教师便可以带领小学生去附近的童装生产厂,亲自观察童装设计的过程,听童装生产经营者对于童装设计的介绍,这不仅深化了教学内容,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也让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得到良好的培养。
(二)结合网络开展教学
采用现场材料的方式进行教学虽然具有其他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但仍存在一定缺陷,教师需要对课程进行调整,才能让学生有时间接触当地的自然人文景观,而长期进行就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时间被大量消耗。
因此,学校要认识到网络教学的优越性,将小学语文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巧妙整合,在网络中选择合适的文章提供给教师进行教学,教师再将学校提供的网络材料进行加工,转变为学生乐于接受的、所感兴趣的内容。教师也可以引導学生通过网络系统,在学校所建立的网络平台内进行学习;也要鼓励学生从网上查找与教材相关的资料,使学生能对文本有更加清晰与透彻的认识,且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节省时间的同时能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学。可见,通过网络,学生能够有新的发现与思考,教师也可以更加明确教学的方向,从而使得小学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展更加顺利与高效。
四、结合信息技术建立评价机制
在研究小学语文校本课程时,常常会忽略对自主设计课程的评价。而评价自主设计课程是极为重要的过程。完整的评价机制能够让教师树立起优化校本课程的意识,也会让学生充分了解语文这门课程中上课听讲以及课后作业完成的重要性[4]。
评价自主设计课程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校要不定期检查教师的备课情况,以此来规范教师的课程规划与执行意识;另一方面是要对学生的学业进行评价,主要是观察学生的上课情况以及作业常规。而想要使自主设计课程评价更加真实有效,学校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在网络平台中设置评价机制,通过互评、自评等形式将教师与学生的表现清晰直观地进行展现,不再用考试的形式对教师与学生进行压制。如此一来,教师能够更加清楚地知道在备课与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懂得该从哪方面入手进行改善,而学生也能够了解其他学生上课与作业的情况,以此形成激励作用,从而更加认真听讲,也更加仔细地完成作业。
在进行小学语文校本课程研究的过程中,学校与教师要重视其与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要让信息技术发挥最大的优势,帮助学校与教师选择文本、编排文本、教学文本以及建立评价机制,使得小学语文课程资源更加丰富,这不仅有利于学校课程建设,也让学生通过参与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学习提高自身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张静.信息技术与小学校本课程的整合研究[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9(01):13.
[2]孟莹.小学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建设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3]黄桂华.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J].语文课内外,2020(10):24.
[4]周云.摄影校本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16(Z1):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