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读写结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读写结合训练”,就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把阅读与写作两个因素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有目的、有系统、有序列的训练手段,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达到让学生了解知识、掌握方法、运用知识,培养和提高读写综合能力的教学实践活动。
关键词:语文;教学;综合能力
当代语文教育专家崔峦同志指出:“在我们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习作训练呢?我经过实践探索,深深地体会到:指导高年级学生写读后感是进行读写结合的有效途径之一。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或者一段视频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简单说就是看完书后的感触。学生在不同读书阶段写出的读后感对学生读书、习作的作用是不同的,读后感能有效地将读书和写作结合起来。
一、 课前读后感,以写促读
读后感是读写结合的一种重要形式,但在平时教学中,运用得较保守。老师们总是把读后感变成课后感,老师进行全批详改。如此一来,对学生而言是个负担,他们不愿写;对老师批改而言也是—种负担。我们完全可以把写读后感更灵活地布置成课前预习作业,随意地让学生自由写感受和想法。老师用划览的方式阅读,重在留意文中的“思”。写课前读后感,对于学生而言是以写促读,以读促写,真正把预习落到实处;对于教师亦有摸清学情、以学定教的帮助。这种策略可以让生成的矛盾思想贯穿教学过程,顺学而导,最后达成对文字本真的认识。
西师版六年级下册《熟读精思》(节选)是南宋哲学家、教育家朱熹的一篇文章,阐述了观书既要熟读又要精思的观点。他说:“
凡是读书,必须先整理好读书用的桌子,使桌子干净平稳,把书册整齐地放在桌子上,让身体坐正,面对书册,仔细从容地看清书上的文字,仔细清楚地朗读文章。必须要读的每个字都很响亮,不可以读错一个字,不可以少读一个字,不可以多读一个字,不可以读颠倒一个字,不可以勉强硬记,只要多读几遍,就自然而然顺口而出,即使时间久了也不会忘记。”古人说:“书读的遍数多了,它的意思自然会显现出来。”就是说书读得熟了,那么不依靠别人解释说明,自然就会明白它的意思了。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做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一意,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要紧。心已经到了,眼口难道会不到吗?
这是一篇经典的文言文,学习文言文需首先让学生充分的读。于是,布置课前预习时,我要求学生认真读文,借助课后注释及工具书,弄懂课文主要讲什么,然后抓住文章主要观点写下自己的感受。
作业收上来以后,发现学生都知道文章主要在讲如何读书,多数学生能抓住文中“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来谈论自己的读书感受。但是对读书前的准备和读书的好处、精思的要求却很少顾及。于是,透过学生课前读后感,教师就了解了学生读书的起点,存在的问题。为课堂教學“教什么”确立了教学的依据,这样教学就更具有针对性。
二、 课中批注,丰富感悟
读后感一定要建立在“读”的基础上。书读得越深越透,感悟就越丰富。这就像盖楼房一样,一定要先把桩打好。“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经典的文学作品更要反复读,每读一遍,你可能都会有新的收获。在阅读的同时,还要学会揣摩作品的表达顺序,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甚至学会质疑文中的观点。感受丰富了,写读后感才能水到渠成。
课中批注是读写结合最随意的形式,一边读一边在有所感、有所想、有所思之处做上批注,便于读完后整理自己的思路。这既是一种读书方式,也是一种学习工作的能力。此时读是在理解、比较、质疑、联想、创造中的读,是较高层次的读,批注则是充满思辨的写。
教学《熟读精思》:
第一步,解题,认识作者;
第二步,读文,正确流利;
第三步,逐字逐句,理解文意;
第四步,理清作者成文思路。
1. 围绕题目,三个段落分别侧重讲了什么?(先写读书前必须做好准备工作;然后写“熟读”的要求和意义;最后写“精思”的要求和意义。)
2. 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并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感受。
(1)读书的准备是什么?
(整顿几案、书册。正身体,详缓看字,仔细分明读之。)
(2)熟读有什么要求?有什么好处?
(要求: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好处:“久远不忘”,“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不带解说,自晓其义”。)
(3)精思的前提和关键分别是什么?
(精思的前提:“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精思的关键:“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3. 交流并体会熟读与精思的关系,可以用一句名言概括此观点。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尽信书,不如无书。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富兰克林。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卢梭)
4. 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学了课文后的感想。(开展读书交流,讲述自己读书的故事)
(1)读书要做到熟读精思;
(2)读书要做到“心到,眼到,口到”,不可三心二意;
(3)读书要读正确,要反复地读; (4)书要一边读一边想;
(5)……
(写读后感侧重一个“感”字,一定要对所读的书确有感受再下笔,言由心生,有感而发,文章才能吸引读者。开展读书交流,目的就是整理学生感点,让学生触景生情,有感而发,让自己的感想更加深刻。)
5. 教师小结。我们通过对本文“熟读精思”理解了“熟读”与“精思”的关系。要熟读书更要多思考、善思考。读与思是读书学习过程中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只读不思,必是死读,光思不读,纯系空想,毫无意义。“心到,眼到,口到” 6个字高度概括了熟读与精思的关系,二者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通过今天的学习,希望同学们都能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读书方法,让书真正成为我们生活中的良师益友。
6. 练习背诵。再读课文,读出情,悟出理,然后自由背诵第二、三段。
三、 课后读后感,以读促写
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内涵丰富深刻、情感真挚浓烈的文章,学生读后很容易受到感染,引发思考。因此,在教学这类文章之后,应指导学生写读后感。写读后感能使学生进一步消化所学的知识,学与思结合在一起,把书本知识消化理解得更深更透,并可从中领悟到读书的乐趣。这为每一个同学开动脑筋、独立思考提供了好机会。
如学习《企鹅爸爸》这篇课文后,我让学生结合自身谈一谈“快乐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要被爱,更要去爱;要获得,更要给予。”孩子们就讲述了爸爸妈妈爱自己的故事——大雨天为自己送伞;天气冷了,为自己送衣;当自己委屈的时候,陪着自己,安慰开导自己;在家里无微不至地照顾自己,每天给自己做饭,有好吃的总想着自己,宁愿自己饿着累着也让自己吃饱穿暖;生病的时候,更是将爱发挥到极致……
语言的积累和运用,触发了孩子的内心,深化了课文表达的思想,达到了真正的读写结合。例如:
《企鹅爸爸》这篇课文主要就是讲了:在冰天雪地的南极,企鹅爸爸们艰辛地孵育着孩子,在64天后,小企鹅终于啄壳而出,企鹅爸爸疲惫至极又欣喜至极。体现了企鹅爸爸对孩子刻骨铭心、毫无保留的爱。
读了《企鹅爸爸》这一课后,我感触至多,回想一下生活中我们的爸爸又是怎样对我们的呢?生活中,总是会有许多人为我们付出,有爸爸、妈妈,还有一些也许是你也不认识的陌生人,他们也在为你付出。一说到妈妈,大家的
话总是滔滔不绝,而一说到爸爸时,大家就没话说了。我认为父母是平等的,父母的爱也是平等的。就比如说我的爸爸吧!爸爸每天早上六点多就得出门,中午总是两点多才吃午饭,甚至又有时候不吃,晚上八九点才回家。爸爸总是把中午节约的午饭钱,给我买一本书或是让我参加一次征文活动什么的。如果在学校参加什么活动获了奖,回到家高兴时,坐在一旁的爸爸什么也不说,只是默默地笑着;当我考试失败时,爸爸会鼓励我,让我不要灰心,要相信自己,当我成功时,爸爸总不忘在我耳邊说上一句:“不要高兴得太早,一次成功并不代表永远成功,一次失败也不意味着永远失败,你一定要对自己有信心,要相信自己,下次再接再厉吧!”虽然这些小事微不足道,但包含着一位父亲对女儿的爱。
当我们获得爱时,我们也不要忘了给予别人更多的爱。因为有付出,才会有收获,要获得,更要给予。
为了加深学生对《企鹅爸爸》文章的理解,我还组织学生观看纪录片《帝企鹅日记》,让孩子透过影片去感受企鹅爸爸的伟大,并写下观后感。
例:
顽强的生命——看《帝企鹅日记》有感
今天,我看了《帝企鹅日记》,这部电影出自法国,完完全全是以帝企鹅为主演拍的。这是一部真实反映企鹅生活的电影。
南极大陆的北部气候温和,食物充足;而南部则终年覆雪、气候寒冷,食物短缺。但南部也有其好处,那就是这里生态稳定,没有天敌的追击。为了让企鹅宝宝健康成长,企鹅爸爸妈妈每年都会从北部来到南部孵化小企鹅蛋。企鹅爸爸和企鹅妈妈轮流进行孵蛋工作,另一方则不远万里去找寻食物。途中的艰辛任何人都难以承受,而柔弱的企鹅们则每年都这样往复进行着这项艰辛的任务。
影片所展现的顽强的生命力发人深省。企鹅大老远地跑来跑去,就是为了它的宝宝。跑了几万里路,最后如果出了差错,比如小企鹅破壳而出,过了几天开始走路的时候,突然下暴雪的话,小企鹅不就死了吗?!可就算是这样,生命还在不断的延续。
看了电影我越发觉得父母的伟大,电影中小企鹅的爸爸妈妈为了小企鹅不惜牺牲自己,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在生活中,我们的爸爸妈妈也为我们做了许许多多的事情,也做了很多的牺牲,我们要懂得感恩,要努力学习,使自己更强大,以后可以保护我们的爸爸妈妈。
《帝企鹅日记》记录了帝企鹅生命的奋斗史,从中我们人类也学到了许多。
总之,读与写密不可分,读可促写,读是写的前提。读可为写提供参考范本,读可为写带来更多启发。只有读写结合,才能相得益彰。而在小学高段,学生掌握读后感的方法之后,适时运用读后感能有效地将读和写结合起来,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教师的引导点拨融为一体,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有效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不失为读写结合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语文;教学;综合能力
当代语文教育专家崔峦同志指出:“在我们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习作训练呢?我经过实践探索,深深地体会到:指导高年级学生写读后感是进行读写结合的有效途径之一。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或者一段视频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简单说就是看完书后的感触。学生在不同读书阶段写出的读后感对学生读书、习作的作用是不同的,读后感能有效地将读书和写作结合起来。
一、 课前读后感,以写促读
读后感是读写结合的一种重要形式,但在平时教学中,运用得较保守。老师们总是把读后感变成课后感,老师进行全批详改。如此一来,对学生而言是个负担,他们不愿写;对老师批改而言也是—种负担。我们完全可以把写读后感更灵活地布置成课前预习作业,随意地让学生自由写感受和想法。老师用划览的方式阅读,重在留意文中的“思”。写课前读后感,对于学生而言是以写促读,以读促写,真正把预习落到实处;对于教师亦有摸清学情、以学定教的帮助。这种策略可以让生成的矛盾思想贯穿教学过程,顺学而导,最后达成对文字本真的认识。
西师版六年级下册《熟读精思》(节选)是南宋哲学家、教育家朱熹的一篇文章,阐述了观书既要熟读又要精思的观点。他说:“
凡是读书,必须先整理好读书用的桌子,使桌子干净平稳,把书册整齐地放在桌子上,让身体坐正,面对书册,仔细从容地看清书上的文字,仔细清楚地朗读文章。必须要读的每个字都很响亮,不可以读错一个字,不可以少读一个字,不可以多读一个字,不可以读颠倒一个字,不可以勉强硬记,只要多读几遍,就自然而然顺口而出,即使时间久了也不会忘记。”古人说:“书读的遍数多了,它的意思自然会显现出来。”就是说书读得熟了,那么不依靠别人解释说明,自然就会明白它的意思了。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做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一意,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要紧。心已经到了,眼口难道会不到吗?
这是一篇经典的文言文,学习文言文需首先让学生充分的读。于是,布置课前预习时,我要求学生认真读文,借助课后注释及工具书,弄懂课文主要讲什么,然后抓住文章主要观点写下自己的感受。
作业收上来以后,发现学生都知道文章主要在讲如何读书,多数学生能抓住文中“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来谈论自己的读书感受。但是对读书前的准备和读书的好处、精思的要求却很少顾及。于是,透过学生课前读后感,教师就了解了学生读书的起点,存在的问题。为课堂教學“教什么”确立了教学的依据,这样教学就更具有针对性。
二、 课中批注,丰富感悟
读后感一定要建立在“读”的基础上。书读得越深越透,感悟就越丰富。这就像盖楼房一样,一定要先把桩打好。“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经典的文学作品更要反复读,每读一遍,你可能都会有新的收获。在阅读的同时,还要学会揣摩作品的表达顺序,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甚至学会质疑文中的观点。感受丰富了,写读后感才能水到渠成。
课中批注是读写结合最随意的形式,一边读一边在有所感、有所想、有所思之处做上批注,便于读完后整理自己的思路。这既是一种读书方式,也是一种学习工作的能力。此时读是在理解、比较、质疑、联想、创造中的读,是较高层次的读,批注则是充满思辨的写。
教学《熟读精思》:
第一步,解题,认识作者;
第二步,读文,正确流利;
第三步,逐字逐句,理解文意;
第四步,理清作者成文思路。
1. 围绕题目,三个段落分别侧重讲了什么?(先写读书前必须做好准备工作;然后写“熟读”的要求和意义;最后写“精思”的要求和意义。)
2. 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并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感受。
(1)读书的准备是什么?
(整顿几案、书册。正身体,详缓看字,仔细分明读之。)
(2)熟读有什么要求?有什么好处?
(要求: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好处:“久远不忘”,“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不带解说,自晓其义”。)
(3)精思的前提和关键分别是什么?
(精思的前提:“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精思的关键:“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3. 交流并体会熟读与精思的关系,可以用一句名言概括此观点。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尽信书,不如无书。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富兰克林。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卢梭)
4. 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学了课文后的感想。(开展读书交流,讲述自己读书的故事)
(1)读书要做到熟读精思;
(2)读书要做到“心到,眼到,口到”,不可三心二意;
(3)读书要读正确,要反复地读; (4)书要一边读一边想;
(5)……
(写读后感侧重一个“感”字,一定要对所读的书确有感受再下笔,言由心生,有感而发,文章才能吸引读者。开展读书交流,目的就是整理学生感点,让学生触景生情,有感而发,让自己的感想更加深刻。)
5. 教师小结。我们通过对本文“熟读精思”理解了“熟读”与“精思”的关系。要熟读书更要多思考、善思考。读与思是读书学习过程中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只读不思,必是死读,光思不读,纯系空想,毫无意义。“心到,眼到,口到” 6个字高度概括了熟读与精思的关系,二者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通过今天的学习,希望同学们都能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读书方法,让书真正成为我们生活中的良师益友。
6. 练习背诵。再读课文,读出情,悟出理,然后自由背诵第二、三段。
三、 课后读后感,以读促写
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内涵丰富深刻、情感真挚浓烈的文章,学生读后很容易受到感染,引发思考。因此,在教学这类文章之后,应指导学生写读后感。写读后感能使学生进一步消化所学的知识,学与思结合在一起,把书本知识消化理解得更深更透,并可从中领悟到读书的乐趣。这为每一个同学开动脑筋、独立思考提供了好机会。
如学习《企鹅爸爸》这篇课文后,我让学生结合自身谈一谈“快乐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要被爱,更要去爱;要获得,更要给予。”孩子们就讲述了爸爸妈妈爱自己的故事——大雨天为自己送伞;天气冷了,为自己送衣;当自己委屈的时候,陪着自己,安慰开导自己;在家里无微不至地照顾自己,每天给自己做饭,有好吃的总想着自己,宁愿自己饿着累着也让自己吃饱穿暖;生病的时候,更是将爱发挥到极致……
语言的积累和运用,触发了孩子的内心,深化了课文表达的思想,达到了真正的读写结合。例如:
《企鹅爸爸》这篇课文主要就是讲了:在冰天雪地的南极,企鹅爸爸们艰辛地孵育着孩子,在64天后,小企鹅终于啄壳而出,企鹅爸爸疲惫至极又欣喜至极。体现了企鹅爸爸对孩子刻骨铭心、毫无保留的爱。
读了《企鹅爸爸》这一课后,我感触至多,回想一下生活中我们的爸爸又是怎样对我们的呢?生活中,总是会有许多人为我们付出,有爸爸、妈妈,还有一些也许是你也不认识的陌生人,他们也在为你付出。一说到妈妈,大家的
话总是滔滔不绝,而一说到爸爸时,大家就没话说了。我认为父母是平等的,父母的爱也是平等的。就比如说我的爸爸吧!爸爸每天早上六点多就得出门,中午总是两点多才吃午饭,甚至又有时候不吃,晚上八九点才回家。爸爸总是把中午节约的午饭钱,给我买一本书或是让我参加一次征文活动什么的。如果在学校参加什么活动获了奖,回到家高兴时,坐在一旁的爸爸什么也不说,只是默默地笑着;当我考试失败时,爸爸会鼓励我,让我不要灰心,要相信自己,当我成功时,爸爸总不忘在我耳邊说上一句:“不要高兴得太早,一次成功并不代表永远成功,一次失败也不意味着永远失败,你一定要对自己有信心,要相信自己,下次再接再厉吧!”虽然这些小事微不足道,但包含着一位父亲对女儿的爱。
当我们获得爱时,我们也不要忘了给予别人更多的爱。因为有付出,才会有收获,要获得,更要给予。
为了加深学生对《企鹅爸爸》文章的理解,我还组织学生观看纪录片《帝企鹅日记》,让孩子透过影片去感受企鹅爸爸的伟大,并写下观后感。
例:
顽强的生命——看《帝企鹅日记》有感
今天,我看了《帝企鹅日记》,这部电影出自法国,完完全全是以帝企鹅为主演拍的。这是一部真实反映企鹅生活的电影。
南极大陆的北部气候温和,食物充足;而南部则终年覆雪、气候寒冷,食物短缺。但南部也有其好处,那就是这里生态稳定,没有天敌的追击。为了让企鹅宝宝健康成长,企鹅爸爸妈妈每年都会从北部来到南部孵化小企鹅蛋。企鹅爸爸和企鹅妈妈轮流进行孵蛋工作,另一方则不远万里去找寻食物。途中的艰辛任何人都难以承受,而柔弱的企鹅们则每年都这样往复进行着这项艰辛的任务。
影片所展现的顽强的生命力发人深省。企鹅大老远地跑来跑去,就是为了它的宝宝。跑了几万里路,最后如果出了差错,比如小企鹅破壳而出,过了几天开始走路的时候,突然下暴雪的话,小企鹅不就死了吗?!可就算是这样,生命还在不断的延续。
看了电影我越发觉得父母的伟大,电影中小企鹅的爸爸妈妈为了小企鹅不惜牺牲自己,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在生活中,我们的爸爸妈妈也为我们做了许许多多的事情,也做了很多的牺牲,我们要懂得感恩,要努力学习,使自己更强大,以后可以保护我们的爸爸妈妈。
《帝企鹅日记》记录了帝企鹅生命的奋斗史,从中我们人类也学到了许多。
总之,读与写密不可分,读可促写,读是写的前提。读可为写提供参考范本,读可为写带来更多启发。只有读写结合,才能相得益彰。而在小学高段,学生掌握读后感的方法之后,适时运用读后感能有效地将读和写结合起来,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教师的引导点拨融为一体,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有效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不失为读写结合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