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纳凉各显神通

来源 :红领巾·成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stbull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夏天总算过去了,但回想一下,在那样的高温中,没走几步就挥汗如雨、汗流浃背的情景,是不是很难受?
  嘿,想想动物们吧,那身厚厚的皮毛看上去更热。好在动物园里的管理员会想尽各种办法帮它们消暑纳凉,水果、雪糕、冰块齐上阵,有些动物甚至住进了空调房。
  可是,大自然中的动物们是怎么纳凉的呢?让我们来看看吧!
  招数一:擦点“防晒霜”
  看,河马都热得一直懒散地待在水里,就没见它们上过岸。其实,这是因为河马的皮肤非常敏感,长时间在太阳下暴晒会导致皮肤干裂,所以,它们只能靠水的滋润来调节体温,防止晒伤。
  也许你要问了,那它们也不可能总是待在水里吧?当它们不得不离开水的时候,又怎么办呢?
  不用担心,河马自有防晒的好方法。当河马不待在水里纳凉,也不在泥沼里舒服地伸展四肢时,它们就会给自己擦点“防晒霜”。
  什么,河马也擦“防晒霜”?没错,并且,这些“防晒霜”还是它们自己生产的哦!原来,河马的皮脂腺能够分泌出一种天然防晒剂——红色的黏液(这种黏液常常被误认为是排出来的血,所以也被称为“血汗”)。这种黏液能滋润河马的皮肤,并在干了之后,像一块遮阳板一样保护它们,使它们免受太阳的伤害。
  招数二:夏眠不觉热
  这么热的天,躲起来好好睡一觉,也许就不热了。
  在非洲的一些河湖里,生活着可以用肺呼吸的鱼——肺鱼。每当酷热的阳光快把水晒干时,肺鱼就会钻进烂泥里,把身体蜷曲起来,从皮肤分泌出一种黏液,使四周的泥土变硬,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就像蚕茧一样。
  做好这个“淤泥水屋”后,肺鱼会在对着嘴的地方凿开一个通气孔,以便呼吸外面的新鲜空气。这时,肺鱼的呼吸和心跳都会降到极微弱的程度,这样就能不吃不喝地睡上几个月,躲过干旱高温的季节。
  等到雨季来临时,它们又会生龙活虎地回到水里生活。真是夏眠不觉热啊!
  其实,我们熟悉的泥鳅也有类似的本领哦。每当河水快干枯时,泥鳅会先跃出水面,用嘴吞下大量的空气,然后缓缓下潜到泥土中,用皮肤分泌的黏液使身体保持滑腻,然后进入不吃不喝的睡眠状态。
  招数三:以热攻热
  众所周知,沙漠是非常干燥的,水资源很匮乏,别说美美地泡个澡了,想多喝点水都困难。然而,骆驼不仅能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还能进行劳作,它们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
  尽管骆驼和人一样是恒温动物,体温也同样在37℃左右,但为了抵抗沙漠的高温和干热,骆驼使出的招数可就绝了,那就是升高自己的体温。到了炎热的夏天,整个沙漠俨然一个大火炉。这时,骆驼的体温就会随外界温度升高,最高可到41℃,有时甚至超过外界温度。这样做,既不会出汗,又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同时,骆驼的尿液也非常少,同样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损失。
  你热我更热,这样一来,沙漠中刮来的风都能带着丝丝凉意了。骆驼的做法实在是高明啊!
  招数四:建个“空调房”
  非洲白蚁避暑的方法更是巧妙:它们高大的蚁巢酷似金字塔,你会发现,蚁巢宽阔的两个侧面分别对着东西方向,而相对较窄的那面则是对准南方,这样一来,即便夏日正午的阳光再炽热,照射在蚁巢表面的阳光也少之又少了。
  至于蚁巢内部,白蚁更是深思熟虑,进行了一番精细的设计。成千上万的白蚁生活在一起,没有一个完整的通风换气的降温系统是不行的。因此,蚁巢里面隧道密布,弯弯曲曲,当巢内的空气受热,这些如迷宫般的通道就会使得热气迅速从巢顶的“气窗”排出去,让清凉的空气灌进来。
  即使蚁巢的外壁“赤日炎炎似火烧”,巢内也是一片清凉世界,就如“空调房”般凉爽。
  招数五:大树底下好乘凉
  看到这个招数,你是不是以为这是陆地上的动物才会的大招呢?嘿嘿,这其实是一种能上树的鱼的纳凉方式。
  这种会上树的鱼名叫“花溪鳉鱼”,它们生活在拉美、加勒比海和美国佛罗里达的红树林沼泽中。每当沼泽干涸时,它们就会努力“爬”到沼泽里的树上,躲进树枝、树干的裂缝或者空洞里。在这些阴凉处,花溪鳉鱼一待就是两个多月,直至度过酷暑和干旱的“困难时期”。
  更神奇的是,这时的花溪鳉鱼能临时改变自己的生理结构,使自己能够悠然自得地在陆地上呼吸空气。它们用鳃保持水分和营养,用皮肤排出废物。直到重返水乡泽国时,它们才会恢复原来的模样。
  看来,大树底下果然好乘凉,连水里的鱼儿也都要来争一争了。
  招数六:自带“恒温器”
  天热时,狗狗会用舌头来散热。其实,许多动物都会通过身体的某些部位来散热,这些部位就像“恒温器”,能调节体温。
  生活在美洲热带森林里的蜘蛛猴,有一根独一无二的长尾巴——长度可达80厘米,不过,尾巴末端近20厘米长的部分是无毛的,上面还有一道道花纹似的皱褶。这长相奇特的尾巴就是蜘蛛猴的“恒温器”,在天气炎热时,它能像狗的舌头那样散热,让蜘蛛猴的身体变得凉快舒适。
  巨嘴鸟也有类似的“恒温器”,那就是它们的喙。巨嘴鸟的喙几乎与身长相等,在喙的表层有许多微细的血管,可以释放多余的体热。
  招数七:装个“反热板”
  每当夏季来临,我们经常可以在动物园里看到大象用长长的鼻子吸水往身上喷洒。没错,这样的做法确实可以让大象的身体变得清凉起来。不过,如果你以为这就是大象唯一的纳凉方法,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大象会用两只大如扇子的耳朵散热:天热时,耳朵血管里的血流量增加,这样,就可以起到散热的作用了。
  其实,大象还有一个纳凉大招:靠反射的方式来散热。它们的皮肤布满泥土灰尘,这些尘土的颜色比皮肤的颜色浅,可以反射掉来自太阳的热辐射。
  看完动物们的纳凉大招后,你是不是很佩服动物们的本领呢?其实,这是动物们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为了能更好地适应自然环境,而逐渐形成的一些特殊本能。
其他文献
学生上课不听讲,除了与学生自身的学习习惯有关,还与他们语文学习的兴趣有关。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那么,教师如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享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呢?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在活动中感受语文的快乐  为了让语文课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每节课的前五分钟,笔者都会开展“语文大观园”活动,它包含语文故事、成
随着我国新课标改革的不断加快和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化,新型高效的“少教多学”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新型“少教多学”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和方法主要是指通过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教育理念,“少”一些理论讲解教学,“多”一些自我学习和感悟,“少”一些教师的课堂控制,“多”一些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从而有效地强化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领悟能力,促进学生知识和思维能力的双重提高,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积极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