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因之一,教育资源供给不足且分布不均衡
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实行重点学校战略,这就导致了“择校热”。在择校的热潮中,不但加重了家长的经济负担,也让中小学生又背上了一座考试的大山。
成因之二:就业岗位竞争激烈
对广大家长来说,过去的目标是让孩子上大学,现在的目标是上名牌大学,为了将来才能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和不错的收入,所以学生分数的竞争都是激烈的就业岗位竞争在教育领域的反映。
成因之三:社会教育观念陈腐
在社会公众对学校的评价中,还普遍存在着一种狭隘的“教育质量观”。另一方面,错误的“教育政绩观”也是学生负担沉重的根源,在这种政绩观的指导下,学校不会也不敢真正落实减负令的要求,主管部门也是睁只眼、闭只眼。
成因之四:学校不规范的办学行为和教师不科学的教学方法
一是学校不规范的办学行为。在外部环境压力下,学校放弃了按教育规律办事的原则,出现了以牺牲学生健康、爱好和持续发展为代价,单纯提高应试成绩的做法,二是教师的教学水平。有些教师课堂效率低下,还有些教师只强调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违背学生认知规律,这些也都额外地加重了学生负担。
从以上四方面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中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表面上是个教育问题,透过表面看,则还是个经济问题、观念问题,甚至还存在政策导向问题,一定要从多方面来研究和解决才有成效。
一、 加快经济发展,增加教育供给和人才需求
经济发展对教育起着决定性作用,它不仅能为教育发展提供资金和物质支持,增加教育供给,同时还对人才提出客观要求,所以说,只有经济快速发展,教育供给和就业岗位大幅度增加,才能从根本上缓解升学和就业的压力,进而减轻中小学生学业负担。
二、 均衡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公平
教育不公平对人的发展是最大的不公平,作为政府为公民提供的公共产品,不应该有质量上的差别,均衡教育发展,让孩子们在无差别的教育环境下健康成长,既是对公民发展权、受教育权的保护,也能够缓解为追求优质教育的竞争。
三、 全社会都要尊重劳动
当前人们之所以不愿上职业院校,主要是社会上还存在着轻视劳动、不尊重劳动者的现象,劳动者社会地位还不高,社会保障机制还不完善,损害劳动者利益的事还时有发生。因此全社会要大力宣扬只有社会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思想,大力提高普遍劳动者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建立健全各项社会保障制度,使蓝领同样受人尊重,令人羡慕,到那时,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上职中、职专同样道路宽广,何必去挤高中,大学这根独木桥。
四、 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肩负的重任
地方政府要切实转变教育政绩观,在增加教育投入、均衡教育资源、落实教师工资和待遇上应尽到政府的责任。同时还要引导学校、教师、家长从分数的片面追求转向学生的全面发展。
近几年来,山东省教育厅在全省范围内强力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已取得明显成效,令全国瞩目。在学习山东省减负工作经验中,笔者认为对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有四点启示。一是要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牵头,以省为单位整体推进减负工作。全省所有学校统一行动,统一给学生减负,大家都不“抢跑”,这就为“减负”的实施创造了公平的环境。二是要拿出一套科学的评价标准。山东省教育厅出台了《普通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价指导意见》,从办学条件、师资队伍、课程实施、教学效果、办学特色等五个方面对学校进行综合评价和奖罚。升学率和学生平均成绩均不在评价序列中。三是要有坚定的执行力,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山东省教育厅向中小学提出了40条办学规范,然后就把重点放在执行上,监督、检查、惩处等配套措施纷纷跟进,形成了一套实打实的落实机制。四是改革者要有必胜的信心,仅十多年来,全国各地常有各种减负令出台,但不是虎头蛇尾,就是不了了之。究其原因,除了对制度执行不力外,改革者在阻力方面,还是缺乏必胜的信心、坚定的决心和硬碰硬的勇气,山东省教育厅本次改革中提出再难也不能走回头路,并敢于对顶风违纪个人进行严厉的处罚,使我们看到了改革的希望。
五、 学校要摒弃功利思想,按教育规律办事
温总理在多次讲话中都提出要让教育家办学,就是要让懂得并尊重教育规律的人去办学,让经得起功利诱惑,有职业操守的人去办学,让能对国家利益负责,对全体学生负责,对学生全面发展负责的人去办学。只有我们的校长都能摒弃功利思想,按照教育方针办事,平心静气办学,那么,我们的孩子就能在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里茁壮成长。
六、 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效率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学质量不高,单纯强调减负是不现实的,既要保证质量,又要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唯一的途径就是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效率,学生课堂上学懂了,课外的负担就减轻了,就有时间去锻炼身体,培养爱好,发展特长,全面发展。所以说提高教学效率是实施减负的核心和保障。
(作者单位 陕西省大荔县教研室)责任编辑 杨博
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实行重点学校战略,这就导致了“择校热”。在择校的热潮中,不但加重了家长的经济负担,也让中小学生又背上了一座考试的大山。
成因之二:就业岗位竞争激烈
对广大家长来说,过去的目标是让孩子上大学,现在的目标是上名牌大学,为了将来才能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和不错的收入,所以学生分数的竞争都是激烈的就业岗位竞争在教育领域的反映。
成因之三:社会教育观念陈腐
在社会公众对学校的评价中,还普遍存在着一种狭隘的“教育质量观”。另一方面,错误的“教育政绩观”也是学生负担沉重的根源,在这种政绩观的指导下,学校不会也不敢真正落实减负令的要求,主管部门也是睁只眼、闭只眼。
成因之四:学校不规范的办学行为和教师不科学的教学方法
一是学校不规范的办学行为。在外部环境压力下,学校放弃了按教育规律办事的原则,出现了以牺牲学生健康、爱好和持续发展为代价,单纯提高应试成绩的做法,二是教师的教学水平。有些教师课堂效率低下,还有些教师只强调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违背学生认知规律,这些也都额外地加重了学生负担。
从以上四方面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中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表面上是个教育问题,透过表面看,则还是个经济问题、观念问题,甚至还存在政策导向问题,一定要从多方面来研究和解决才有成效。
一、 加快经济发展,增加教育供给和人才需求
经济发展对教育起着决定性作用,它不仅能为教育发展提供资金和物质支持,增加教育供给,同时还对人才提出客观要求,所以说,只有经济快速发展,教育供给和就业岗位大幅度增加,才能从根本上缓解升学和就业的压力,进而减轻中小学生学业负担。
二、 均衡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公平
教育不公平对人的发展是最大的不公平,作为政府为公民提供的公共产品,不应该有质量上的差别,均衡教育发展,让孩子们在无差别的教育环境下健康成长,既是对公民发展权、受教育权的保护,也能够缓解为追求优质教育的竞争。
三、 全社会都要尊重劳动
当前人们之所以不愿上职业院校,主要是社会上还存在着轻视劳动、不尊重劳动者的现象,劳动者社会地位还不高,社会保障机制还不完善,损害劳动者利益的事还时有发生。因此全社会要大力宣扬只有社会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思想,大力提高普遍劳动者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建立健全各项社会保障制度,使蓝领同样受人尊重,令人羡慕,到那时,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上职中、职专同样道路宽广,何必去挤高中,大学这根独木桥。
四、 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肩负的重任
地方政府要切实转变教育政绩观,在增加教育投入、均衡教育资源、落实教师工资和待遇上应尽到政府的责任。同时还要引导学校、教师、家长从分数的片面追求转向学生的全面发展。
近几年来,山东省教育厅在全省范围内强力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已取得明显成效,令全国瞩目。在学习山东省减负工作经验中,笔者认为对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有四点启示。一是要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牵头,以省为单位整体推进减负工作。全省所有学校统一行动,统一给学生减负,大家都不“抢跑”,这就为“减负”的实施创造了公平的环境。二是要拿出一套科学的评价标准。山东省教育厅出台了《普通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价指导意见》,从办学条件、师资队伍、课程实施、教学效果、办学特色等五个方面对学校进行综合评价和奖罚。升学率和学生平均成绩均不在评价序列中。三是要有坚定的执行力,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山东省教育厅向中小学提出了40条办学规范,然后就把重点放在执行上,监督、检查、惩处等配套措施纷纷跟进,形成了一套实打实的落实机制。四是改革者要有必胜的信心,仅十多年来,全国各地常有各种减负令出台,但不是虎头蛇尾,就是不了了之。究其原因,除了对制度执行不力外,改革者在阻力方面,还是缺乏必胜的信心、坚定的决心和硬碰硬的勇气,山东省教育厅本次改革中提出再难也不能走回头路,并敢于对顶风违纪个人进行严厉的处罚,使我们看到了改革的希望。
五、 学校要摒弃功利思想,按教育规律办事
温总理在多次讲话中都提出要让教育家办学,就是要让懂得并尊重教育规律的人去办学,让经得起功利诱惑,有职业操守的人去办学,让能对国家利益负责,对全体学生负责,对学生全面发展负责的人去办学。只有我们的校长都能摒弃功利思想,按照教育方针办事,平心静气办学,那么,我们的孩子就能在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里茁壮成长。
六、 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效率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学质量不高,单纯强调减负是不现实的,既要保证质量,又要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唯一的途径就是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效率,学生课堂上学懂了,课外的负担就减轻了,就有时间去锻炼身体,培养爱好,发展特长,全面发展。所以说提高教学效率是实施减负的核心和保障。
(作者单位 陕西省大荔县教研室)责任编辑 杨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