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批改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通过批改,教师可以很好地了解学生的习作情况,发现问题,分析原因,为以后的作文指导与讲评提供依据。批改必须注重切实有效。要多鼓励,少指责;多指导启发;明确要求,区别对待;多种批改方法相结合。
关键词: 作文教学;批改;实效性
批改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它与命题、指导和讲评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批改,教师可以很好地了解学生的习作情况,发现问题,分析原因,为以后的作文指导与讲评提供依据。因此,批改必须注重切实有效。
一、多鼓励,少指责
作文是一种综合训练,学生写出一篇较好的文章是很不容易的。老师要尊重学生的劳动,体谅学生的难处,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批改时要多鼓励,少删改。
“理则顺,扰则乱”。批改时先看意思是否正确,再看字句是否通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思想感情、语言特点,尽量顺着原意加以疏通。对学生自己能改正的地方,适当点拨,留给学生自己思考、修改。如果教师包办代替或者对作文中的错误和不妥之处不予具体指点,一概否定,严厉指责,则会降低学生的习作兴趣,挫伤他们的习作信心,甚至视作文为畏途。因此,在批改中,要善于发现学生微小的进步,及时肯定他们作文中的优点;对于不足之处,也要耐心指出,对学困生的作文,更要多多给予具体指导,促其进步。
二、指导启发
要使批改收到实效,就要做到批得准确,改得恰当,让学生真正明确理解教师的用意,知道哪儿好,哪儿不好,应该怎样改。如有位老师在给学生批改《春游石川》一文中“我们一边走,一边唱,唱得树上的鸟儿为我们招手,唱得田里的禾苗为我们伴奏”这段话时,先在“招手”与“伴奏”两个词下各加上一横,并标上对调号,再批上:“联想得好,但用词不当,把‘招手’与‘伴奏’调换一下就好了。想想老师为什么要这样改?”学生拿到作文本后,按老师提出的问题思考,就会知道为什么改和怎样改。
批语还要有启发性,就是批语要开拓学生的思路。交给学生修改的方法,调动学生修改的积极性。同样是批语,有无启发性,效果大不同。如果只提“不具体”、“不通”,只有指责,没有指出努力的方向,学生就会觉得没有得到帮助。如果批得切实具体,就会另有一番情景。如一位学生在描写人物外貌的作文片断中写了这样一段:“她那双乌黑闪亮的眼睛,好像能够说话,天天在激励我们,有时叫你脸红,有时叫你高兴。”老师给这段话加上眉批:“她的眼睛说了哪些话呢?请你根据平时的观察体会,补写出来就更好了。”学生看了老师的批语,受到启发和鼓舞,饶有兴趣地修改起来。他是这样补写的:“当你做错了事时,她的眼神是那样的焦急,一想起她平时的叮咛,你的脸便红了;当你在课堂上回答问题很好或朗读出色时,她的眼里顿时闪烁着快乐的光芒,你便会牢记她的鼓励,学习得更努力;当你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她便用热情期待的目光望着你,让你冷静地思考……我们多么喜欢看这双慈祥的眼睛。”这样批改作文,老师费力不多,却能引起学生思考、联想,把文章写得更加准确、生动,并逐渐懂得怎样修改文章才能增强表达效果,提高写作水平。
三、明确要求,区别对待
作文批改要求出实效,就要从实际出发,既明确目标,又区别对待。
一要明确批改的要求,突出重点。教师要把全学期的几个训练项目具体安排到每次作文中,并作为批改的重点。这样教师做到心中有数,批改时便能有意识地加以落实,避免批改时目标分散,“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現象。要让学生在某一方面有所得,在积累中提高。每次批改时,先浏览全部作文,按照重点项目训练的要求,了解存在的问题,用符号标明要改正的错误和不妥的地方。再重点批改一个小组的习作,分别选择“较好的”和“不理想的”典型习作,进行分析:好的,好在什么地方;差的,为什么差,毛病在哪里,如何修改,并进行讲评。实践证明,有计划有步骤地围绕训练项目进行批改,教师能减轻负担,学生能切实受益。
二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人而异。批改不同程度学生的作文,要区别对待。对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要在文章的立意、选材组材上提高要求,对作文中存在的哪怕是小问题也要指出,使其严格要求。对于水平低下的学生,要多采取当面批改,指出主要问题,给予具体帮助,促其树立信心,急起直追;对于中等水平的学生,要善于指出他们的优点,适当点出不足,使他们受到鼓舞,相信自己下一次能写得更好。
四、多种批改方法相结合
一是学生自己修改和教师复查相结合。教师用特定的符号标明要改正的地方,如病句生搬硬造的词汇,用错的成语、标点,错别字,以及思想内容上的问题,等等,并指出修改的方法和思路,让学生明白该在什么地方增删修改,再由他们自己修改,最后教师复查评改。这种做法,可促使学生关心自己的习作结果,激发学生修改文章的兴趣,养成认真负责的习作习惯。
二是批语点拨与口头面批相结合。教师用眉批或总批指出毛病,让学生修改。如写《一件小事》,学生写了自己乘公共汽车时给一位爷爷让座后,用“爷爷感激地坐下”结尾,教师加上眉批:“能不能写一下爷爷的动作或表情,来表现他的激动。”这样可引起学生的思考回忆,把内容写得更具体。
三是略批详批相结合。将班上学生的写作水平分成上中下三等,每次作文从中选十本左右进行详批详改,对应该改正的字词句、篇章结构等问题,要严格要求,帮助改正。
四是集体批改与个别研讨相结合。选择一篇有代表性的作文,在教师的指导下,集体讨论共同批改,教师归纳意见,进行示范批改,学生再修改。
关键词: 作文教学;批改;实效性
批改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它与命题、指导和讲评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批改,教师可以很好地了解学生的习作情况,发现问题,分析原因,为以后的作文指导与讲评提供依据。因此,批改必须注重切实有效。
一、多鼓励,少指责
作文是一种综合训练,学生写出一篇较好的文章是很不容易的。老师要尊重学生的劳动,体谅学生的难处,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批改时要多鼓励,少删改。
“理则顺,扰则乱”。批改时先看意思是否正确,再看字句是否通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思想感情、语言特点,尽量顺着原意加以疏通。对学生自己能改正的地方,适当点拨,留给学生自己思考、修改。如果教师包办代替或者对作文中的错误和不妥之处不予具体指点,一概否定,严厉指责,则会降低学生的习作兴趣,挫伤他们的习作信心,甚至视作文为畏途。因此,在批改中,要善于发现学生微小的进步,及时肯定他们作文中的优点;对于不足之处,也要耐心指出,对学困生的作文,更要多多给予具体指导,促其进步。
二、指导启发
要使批改收到实效,就要做到批得准确,改得恰当,让学生真正明确理解教师的用意,知道哪儿好,哪儿不好,应该怎样改。如有位老师在给学生批改《春游石川》一文中“我们一边走,一边唱,唱得树上的鸟儿为我们招手,唱得田里的禾苗为我们伴奏”这段话时,先在“招手”与“伴奏”两个词下各加上一横,并标上对调号,再批上:“联想得好,但用词不当,把‘招手’与‘伴奏’调换一下就好了。想想老师为什么要这样改?”学生拿到作文本后,按老师提出的问题思考,就会知道为什么改和怎样改。
批语还要有启发性,就是批语要开拓学生的思路。交给学生修改的方法,调动学生修改的积极性。同样是批语,有无启发性,效果大不同。如果只提“不具体”、“不通”,只有指责,没有指出努力的方向,学生就会觉得没有得到帮助。如果批得切实具体,就会另有一番情景。如一位学生在描写人物外貌的作文片断中写了这样一段:“她那双乌黑闪亮的眼睛,好像能够说话,天天在激励我们,有时叫你脸红,有时叫你高兴。”老师给这段话加上眉批:“她的眼睛说了哪些话呢?请你根据平时的观察体会,补写出来就更好了。”学生看了老师的批语,受到启发和鼓舞,饶有兴趣地修改起来。他是这样补写的:“当你做错了事时,她的眼神是那样的焦急,一想起她平时的叮咛,你的脸便红了;当你在课堂上回答问题很好或朗读出色时,她的眼里顿时闪烁着快乐的光芒,你便会牢记她的鼓励,学习得更努力;当你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她便用热情期待的目光望着你,让你冷静地思考……我们多么喜欢看这双慈祥的眼睛。”这样批改作文,老师费力不多,却能引起学生思考、联想,把文章写得更加准确、生动,并逐渐懂得怎样修改文章才能增强表达效果,提高写作水平。
三、明确要求,区别对待
作文批改要求出实效,就要从实际出发,既明确目标,又区别对待。
一要明确批改的要求,突出重点。教师要把全学期的几个训练项目具体安排到每次作文中,并作为批改的重点。这样教师做到心中有数,批改时便能有意识地加以落实,避免批改时目标分散,“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現象。要让学生在某一方面有所得,在积累中提高。每次批改时,先浏览全部作文,按照重点项目训练的要求,了解存在的问题,用符号标明要改正的错误和不妥的地方。再重点批改一个小组的习作,分别选择“较好的”和“不理想的”典型习作,进行分析:好的,好在什么地方;差的,为什么差,毛病在哪里,如何修改,并进行讲评。实践证明,有计划有步骤地围绕训练项目进行批改,教师能减轻负担,学生能切实受益。
二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人而异。批改不同程度学生的作文,要区别对待。对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要在文章的立意、选材组材上提高要求,对作文中存在的哪怕是小问题也要指出,使其严格要求。对于水平低下的学生,要多采取当面批改,指出主要问题,给予具体帮助,促其树立信心,急起直追;对于中等水平的学生,要善于指出他们的优点,适当点出不足,使他们受到鼓舞,相信自己下一次能写得更好。
四、多种批改方法相结合
一是学生自己修改和教师复查相结合。教师用特定的符号标明要改正的地方,如病句生搬硬造的词汇,用错的成语、标点,错别字,以及思想内容上的问题,等等,并指出修改的方法和思路,让学生明白该在什么地方增删修改,再由他们自己修改,最后教师复查评改。这种做法,可促使学生关心自己的习作结果,激发学生修改文章的兴趣,养成认真负责的习作习惯。
二是批语点拨与口头面批相结合。教师用眉批或总批指出毛病,让学生修改。如写《一件小事》,学生写了自己乘公共汽车时给一位爷爷让座后,用“爷爷感激地坐下”结尾,教师加上眉批:“能不能写一下爷爷的动作或表情,来表现他的激动。”这样可引起学生的思考回忆,把内容写得更具体。
三是略批详批相结合。将班上学生的写作水平分成上中下三等,每次作文从中选十本左右进行详批详改,对应该改正的字词句、篇章结构等问题,要严格要求,帮助改正。
四是集体批改与个别研讨相结合。选择一篇有代表性的作文,在教师的指导下,集体讨论共同批改,教师归纳意见,进行示范批改,学生再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