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形结合早已运用于小学数学的教学中,但因为以往技术的限制,因此教学效果较不理想。近年来,由于科技的快速发展,很多现代技术已经被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为数形结合提供更好的视觉效果,有效的提高了小学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则是通过分析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运用“数形结合”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的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数形结合”;小学数学;小学学生
现代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合了各种数学思维,熟练的掌握各种数学思维运用的时机、优势,则可以提升小学学生学习能力与思考能力。数形结合是数学思维中的关键一环,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基础。合理的运用数形结合则可让较复杂的问题简洁化、直观化,是增强学生分析能力的重要解题方法。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教学内容的问题。造成小学数学教学低效化的原因较多,但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教学内容的统一化,进而造成学生学习表面化的问题。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学校和数学教师为了快速而便捷的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往往最终会为学生总结出一个统一的、适合多数学生的解题方式。看似教学效率得到了提高,但因为忽略了小学学生的实际需求,其实学生的数学思维没有得到培养。其次,因为教学任务成为了教育的核心,那么针对小学学生的思维和心理的教育则所有不足,长期而言,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没有得到正面的影响。很多小学学生过于依靠教师学习,自主意识差,对数学的求知欲望低,正是因为统一化的教学方式令数学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脱离。
另一方面,在数学结合的教学中,很多学校和教师并没有真正发现趣味性、探究性和生活性的元素的重要意义,轻视小学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盲目的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教学目标。在此类教学观念下,任何形式的教学方法都会呈现低效化。小学学生通过学习数学没有认识到学习的意义,因此很难真正接受数学。
2.教师教学素质的不足。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教育产业得到了较好的发展环境,对教师数量不断提升的同时对质量的要求也更加的严格,然而现代小学数学教师在综合素质方面往往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如:与学生的沟通与互动,对学生心理的研究与了解,很多教师因为认识不到学生的需求从而无法设置被学生所喜欢的教学内容,这也是部分教师人性化和多元化教学能力不足的表现。小学数学课程虽然简单易懂,但却直接决定了学生是否接受或喜欢数学,因此即便对教师的数学能力要求相对不高,但在益智课堂此类娱乐与教学相融合的教学中,对教师的教育性却有较高的需求,而这也是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数形结合的应用原则
1.数与形的匹配性。数形结合中数与形彼此之间要保持基本性的匹配,而在形的表现上要保证一致性,其中,相同数量的表现不可应用不同性质的形来呈现。例如:在距离等长度方面的表现中,要使用两个线段来表示,而不能其中一个使用线段,另一个使用方向不同或形成与线段不同的图形来表示。只有实现统一的匹配性才可以更好的便于抽离数量关系的内容,从而令对比分析更加直观和明确。现代小学数学中的数形结合的使用还要考虑到对象的实际情况。如:在计算正方形、长方形或梯形等简单的图形面积中,则不能运用圆形、三角或线段来表现。
2.数形转化的统一性。数形转化的呈现中在要达到一致性的基准数量表现,如:两个不同长度的线段,应保证两者一致性的单位基础,这样才可以在相应的图形中明确发现到双反距离的差别。避免让不同单位的數与形在一起进行对比,但同时,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将其中一个单位转化为与另一个不同单位相同或相近的数量关系。如:毫升、升与千克的数形结合。虽然,不同液体因质量不同,容量或体积相等,重量亦有所不同,但可以以水为对比物,运用数形结合进行教学。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的有效应用方式
1.应用模式。在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低段教学中的应用较广泛,包括:例题讲解、习题练习和考题。同时,现代数学结合的运用不应再是单一的1+1=2,例如:一个方块加一个方块等于一个长方形,而是应继续向后延伸,通过不同累积图形的增加,最后呈现出小学学生喜欢的元素,如:机器人、抽象的卡通动物等,以此真正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小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课堂的互动性。
2.应用题型。在应用题型方面应保证有针对性的讲解,如:多边形、三边形、圆形等图形计算,速度、距离、时间和数量等计算中都可以使用数形结合。其次,针对对应的数形结合运用题型要做操作技巧的掌控,例如:应用题的内容应符合实际,不单是具有实际的元素,还应保证实际的过程,这样才可运用数形结合拉近小学学生与数学的距离,真正令数学成为学生的一部分。
3.信息技术的合理使用。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应用此类现代技术可有效促进数形结合的教学效果。其中,课堂的教案或其他准备,利用信息技术一方面可以提高课前准备的效率,同时亦可丰富教学内容,例如:在图形的展现中融入更多小学学生喜欢的趣味性内容,利用视觉效果令数学可观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例如:关于距离的习题,则可以把移动工具可视化,如:自行车、汽车和火车等。通过动态化的影像效果,则可以令数学可见的形象,更加便于小学学生学习。
4.重视信息反馈。教学信息的反馈是现代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元素。首先,在课堂中应发现学生对数形结合教学的接受效果,不断对教学模式做出调整。在趣味性、执行性、教育性三者之间不断调整彼此的关系和比重。只有当小学学生认识到数形结合的实际价值,才可自主性的接受并使用。因此,在数形结合的运用上,教师要保持操作的简洁方便,以符合小学学生的操作能力。在提高教学趣味性上则需要以学生的角度为主。其次,家长的反馈为辅助性元素,从而令学校和教师更加了解学生,进一步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性。
四、结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的使用比较简单和广泛,较符合小学低段学生的学习需求,但在应用过程中特别注意应保证数形结合思维的特点,真正让学生掌握运用的方式方法、适合的题型等,从而突出数形结合在数学中的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袁婷.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研究[J].学周刊,2015(06).
[2]樊梦婷.“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43).
[3]郭木生.“数形结合”培养学生数感[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6(06).
◆关键词:“数形结合”;小学数学;小学学生
现代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合了各种数学思维,熟练的掌握各种数学思维运用的时机、优势,则可以提升小学学生学习能力与思考能力。数形结合是数学思维中的关键一环,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基础。合理的运用数形结合则可让较复杂的问题简洁化、直观化,是增强学生分析能力的重要解题方法。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教学内容的问题。造成小学数学教学低效化的原因较多,但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教学内容的统一化,进而造成学生学习表面化的问题。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学校和数学教师为了快速而便捷的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往往最终会为学生总结出一个统一的、适合多数学生的解题方式。看似教学效率得到了提高,但因为忽略了小学学生的实际需求,其实学生的数学思维没有得到培养。其次,因为教学任务成为了教育的核心,那么针对小学学生的思维和心理的教育则所有不足,长期而言,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没有得到正面的影响。很多小学学生过于依靠教师学习,自主意识差,对数学的求知欲望低,正是因为统一化的教学方式令数学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脱离。
另一方面,在数学结合的教学中,很多学校和教师并没有真正发现趣味性、探究性和生活性的元素的重要意义,轻视小学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盲目的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教学目标。在此类教学观念下,任何形式的教学方法都会呈现低效化。小学学生通过学习数学没有认识到学习的意义,因此很难真正接受数学。
2.教师教学素质的不足。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教育产业得到了较好的发展环境,对教师数量不断提升的同时对质量的要求也更加的严格,然而现代小学数学教师在综合素质方面往往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如:与学生的沟通与互动,对学生心理的研究与了解,很多教师因为认识不到学生的需求从而无法设置被学生所喜欢的教学内容,这也是部分教师人性化和多元化教学能力不足的表现。小学数学课程虽然简单易懂,但却直接决定了学生是否接受或喜欢数学,因此即便对教师的数学能力要求相对不高,但在益智课堂此类娱乐与教学相融合的教学中,对教师的教育性却有较高的需求,而这也是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数形结合的应用原则
1.数与形的匹配性。数形结合中数与形彼此之间要保持基本性的匹配,而在形的表现上要保证一致性,其中,相同数量的表现不可应用不同性质的形来呈现。例如:在距离等长度方面的表现中,要使用两个线段来表示,而不能其中一个使用线段,另一个使用方向不同或形成与线段不同的图形来表示。只有实现统一的匹配性才可以更好的便于抽离数量关系的内容,从而令对比分析更加直观和明确。现代小学数学中的数形结合的使用还要考虑到对象的实际情况。如:在计算正方形、长方形或梯形等简单的图形面积中,则不能运用圆形、三角或线段来表现。
2.数形转化的统一性。数形转化的呈现中在要达到一致性的基准数量表现,如:两个不同长度的线段,应保证两者一致性的单位基础,这样才可以在相应的图形中明确发现到双反距离的差别。避免让不同单位的數与形在一起进行对比,但同时,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将其中一个单位转化为与另一个不同单位相同或相近的数量关系。如:毫升、升与千克的数形结合。虽然,不同液体因质量不同,容量或体积相等,重量亦有所不同,但可以以水为对比物,运用数形结合进行教学。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的有效应用方式
1.应用模式。在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低段教学中的应用较广泛,包括:例题讲解、习题练习和考题。同时,现代数学结合的运用不应再是单一的1+1=2,例如:一个方块加一个方块等于一个长方形,而是应继续向后延伸,通过不同累积图形的增加,最后呈现出小学学生喜欢的元素,如:机器人、抽象的卡通动物等,以此真正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小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课堂的互动性。
2.应用题型。在应用题型方面应保证有针对性的讲解,如:多边形、三边形、圆形等图形计算,速度、距离、时间和数量等计算中都可以使用数形结合。其次,针对对应的数形结合运用题型要做操作技巧的掌控,例如:应用题的内容应符合实际,不单是具有实际的元素,还应保证实际的过程,这样才可运用数形结合拉近小学学生与数学的距离,真正令数学成为学生的一部分。
3.信息技术的合理使用。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应用此类现代技术可有效促进数形结合的教学效果。其中,课堂的教案或其他准备,利用信息技术一方面可以提高课前准备的效率,同时亦可丰富教学内容,例如:在图形的展现中融入更多小学学生喜欢的趣味性内容,利用视觉效果令数学可观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例如:关于距离的习题,则可以把移动工具可视化,如:自行车、汽车和火车等。通过动态化的影像效果,则可以令数学可见的形象,更加便于小学学生学习。
4.重视信息反馈。教学信息的反馈是现代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元素。首先,在课堂中应发现学生对数形结合教学的接受效果,不断对教学模式做出调整。在趣味性、执行性、教育性三者之间不断调整彼此的关系和比重。只有当小学学生认识到数形结合的实际价值,才可自主性的接受并使用。因此,在数形结合的运用上,教师要保持操作的简洁方便,以符合小学学生的操作能力。在提高教学趣味性上则需要以学生的角度为主。其次,家长的反馈为辅助性元素,从而令学校和教师更加了解学生,进一步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性。
四、结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的使用比较简单和广泛,较符合小学低段学生的学习需求,但在应用过程中特别注意应保证数形结合思维的特点,真正让学生掌握运用的方式方法、适合的题型等,从而突出数形结合在数学中的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袁婷.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研究[J].学周刊,2015(06).
[2]樊梦婷.“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43).
[3]郭木生.“数形结合”培养学生数感[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