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天,我到学校参加初中物理学科的教研活动。这是一节在网络教室里上的实验复习课,内容是复习基本物理仪器的使用和读数。课前,教师已经集齐初中学段所涉及的各种物理仪器、仪表的图片、动画、视频、文字、仿真实验等课件素材。学生人手一台电脑。
停表是本节课复习的第一个实验仪器。上课伊始,学生的电脑统一由教师控制。教师通过控制台电脑的屏幕广播,使学生的电脑屏幕与自己的电脑屏幕出现了同样的画面:一个仿真停表。
“下面我们请小阳同学屏住呼吸,老师就用这个停表来记录他能坚持多长时间。等会大家帮小阳把读数读出来好不好?”
“好——”
“小阳准备好了吗?好,开始!”
老师用鼠标灵活地按下仿真停表的计时按纽。
小阳:“啊,老……老师,我憋不住了。”
老师及时按下停表:“好的,小阳,你先缓口气。哪位同学替小阳把憋气的时间读出来——”
教室里热闹起来。“63秒。”“不对,63.5秒。”……学生举手、抢答,气氛活跃。老师点一下鼠标,出示了标准答案。读对的学生开心一笑,读错的学生一声叹息。老师强调读数时的注意事项:机械停表不需要估读;读数=分钟(小钟)读数+秒钟(大钟)读数……
“下面请大家自己读大屏幕上这个停表的读数,把结果输入电脑,再提交到老师的计算机上来。”老师说完,熟练地关掉了屏幕广播。
学生的键盘声此起彼伏。当所有学生都把答案提交上来以后,老师出示了一个示数,并很快统计出了学生读数的正确率:91.8%。于是,停表的读数复习就算过关了。
我看了一下时间,不到5分钟,蛮快的。
此后,老师按照类似的程序,领着学生依次复习了刻度尺、弹簧测力计、天平、温度计、电压表、电流表、电能表、量筒等仪器的使用,每项实验或仪器都附有相应的过关练习或问题。
这节课有两个现象吸引了我的注意:一是老师进行屏幕广播教学时,学生饶有兴趣地看着眼前的电脑屏幕,热烈地回应老师的问题,一些学生试图用手指去触动自己的键盘和鼠标,结果发现已被老师接管,显出一脸无奈;二是随着课堂往下推进,学生脸上的兴奋感渐趋平静,只有在需要向老师提交过关练习答案时眼睛才再次闪亮,把手伸向鼠标。
下课后我和上课老师聊这节课的感受,老师沉浸在复习内容的大容量当中,感慨地说:“以前我们用实物、挂图、黑板,要复习这么多仪器的使用至少得用两节课,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还不爱听。”言下之意,这节课很成功,老师很开心。
我不想给老师泼冷水,可还是不得不说说我的疑问:“从课堂反应看,学生对在网络教室上实验复习课感到新鲜和兴奋。由眼前的电脑屏幕展示仪器、仪表,可以让学生一目了然,有些还能像真的在使用一样进行仿真实验,真的很神奇。但是鼠标大部分时间都在你的手里,真的有必要把课堂搬到网络教室来吗?一个高清投影和学生抢答器之类的装置能完成同样的任务吗?”
老师表现出挺委屈的样子说道:“这些实验仪器学生以前上课都做过,现在要不是由我来控制,这课恐怕复习不了这么多内容,如果鼠标给了学生,太难管了,那不成了‘放养’吗?”
“鼠标在学生手里并不代表‘放养’,我们也可以试试‘圈养’啊。”于是,我给了老师一个教学建议:“我们把需要复习的物理仪器的课件资源进行精选、整合后,再把鼠标的使用权还给跃跃欲试的学生,让学生自主练习‘使用’仪器,‘仿真’进行以前没来得及完成的实验,‘重做’自己感兴趣的实验,或者‘观看’你在课件里设计好的动画和视频模拟实验等。不想‘放养’是对的,你可以尝试制作相应的控制和监管平台,以及本节课上学生必须完成的基本复习要求、必须跨过的栏杆(即过关测试)。一方面学生可以自主复习,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监控每一个学生自主复习的过程,并对个别需要帮助的学生及时进行辅导,这不是一举两得吗?从你本节课对控制台、网络系统的操作功底看,这在技术上显然不成问题。”老师听完我的话,连声道:“‘圈养’会更有意思,必须得试试。”
基于科学探究在初中物理课程标准里的重要地位,老师们对实验复习加以重视是很自然的,但受到时间、空间、器材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安排学生用实物重做重要实验,有些不现实。而现实是,这样的实验复习不是流于形式就是浅尝辄止。虽然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在新课中已广泛应用,但借助局域网进行实验复习课教学则远未普及。通过这节课我们可以看到,在电脑网络教室利用局域网与多媒体资源整合,可以弥补常规实验仪器的不足,扩充实验复习课容量,提高复习效率,使实验复习教学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但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是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的形式和深度,搞不好很容易从“一支笔、一份卷、一张嘴”变成“一个网络、一个鼠标”,由“人灌”变“机灌”,仍然是填鸭式教学,不过是“穿了马甲”的“填鸭”而已。试想,如果鼠标就在手边,却只有老师才可以“随便玩”,那是多么乏味。网络教室具有强大的交互性、监控性以及单个终端的相对独立性,它对信息进行汇总、对资源进行整合的优势使适当的“圈养”成为可能。关键是这个“圈”老师怎么划、划多大,在“圈”里提供哪些资料。让学生根据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和个性化教师,而不是全班齐步走,这才符合新课程的理念,才是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的优势所在。
当然,基于局域网的实验复习,虽然功能强大,也依然是对实验复习课的一个有力补充,却不能代替老师传统的教学行为和实物实验,教师应该把握好传统实物实验教学与基于局域网的实验复习的结合度,充分实现二者的优势互补。
(责编 白聪敏)
停表是本节课复习的第一个实验仪器。上课伊始,学生的电脑统一由教师控制。教师通过控制台电脑的屏幕广播,使学生的电脑屏幕与自己的电脑屏幕出现了同样的画面:一个仿真停表。
“下面我们请小阳同学屏住呼吸,老师就用这个停表来记录他能坚持多长时间。等会大家帮小阳把读数读出来好不好?”
“好——”
“小阳准备好了吗?好,开始!”
老师用鼠标灵活地按下仿真停表的计时按纽。
小阳:“啊,老……老师,我憋不住了。”
老师及时按下停表:“好的,小阳,你先缓口气。哪位同学替小阳把憋气的时间读出来——”
教室里热闹起来。“63秒。”“不对,63.5秒。”……学生举手、抢答,气氛活跃。老师点一下鼠标,出示了标准答案。读对的学生开心一笑,读错的学生一声叹息。老师强调读数时的注意事项:机械停表不需要估读;读数=分钟(小钟)读数+秒钟(大钟)读数……
“下面请大家自己读大屏幕上这个停表的读数,把结果输入电脑,再提交到老师的计算机上来。”老师说完,熟练地关掉了屏幕广播。
学生的键盘声此起彼伏。当所有学生都把答案提交上来以后,老师出示了一个示数,并很快统计出了学生读数的正确率:91.8%。于是,停表的读数复习就算过关了。
我看了一下时间,不到5分钟,蛮快的。
此后,老师按照类似的程序,领着学生依次复习了刻度尺、弹簧测力计、天平、温度计、电压表、电流表、电能表、量筒等仪器的使用,每项实验或仪器都附有相应的过关练习或问题。
这节课有两个现象吸引了我的注意:一是老师进行屏幕广播教学时,学生饶有兴趣地看着眼前的电脑屏幕,热烈地回应老师的问题,一些学生试图用手指去触动自己的键盘和鼠标,结果发现已被老师接管,显出一脸无奈;二是随着课堂往下推进,学生脸上的兴奋感渐趋平静,只有在需要向老师提交过关练习答案时眼睛才再次闪亮,把手伸向鼠标。
下课后我和上课老师聊这节课的感受,老师沉浸在复习内容的大容量当中,感慨地说:“以前我们用实物、挂图、黑板,要复习这么多仪器的使用至少得用两节课,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还不爱听。”言下之意,这节课很成功,老师很开心。
我不想给老师泼冷水,可还是不得不说说我的疑问:“从课堂反应看,学生对在网络教室上实验复习课感到新鲜和兴奋。由眼前的电脑屏幕展示仪器、仪表,可以让学生一目了然,有些还能像真的在使用一样进行仿真实验,真的很神奇。但是鼠标大部分时间都在你的手里,真的有必要把课堂搬到网络教室来吗?一个高清投影和学生抢答器之类的装置能完成同样的任务吗?”
老师表现出挺委屈的样子说道:“这些实验仪器学生以前上课都做过,现在要不是由我来控制,这课恐怕复习不了这么多内容,如果鼠标给了学生,太难管了,那不成了‘放养’吗?”
“鼠标在学生手里并不代表‘放养’,我们也可以试试‘圈养’啊。”于是,我给了老师一个教学建议:“我们把需要复习的物理仪器的课件资源进行精选、整合后,再把鼠标的使用权还给跃跃欲试的学生,让学生自主练习‘使用’仪器,‘仿真’进行以前没来得及完成的实验,‘重做’自己感兴趣的实验,或者‘观看’你在课件里设计好的动画和视频模拟实验等。不想‘放养’是对的,你可以尝试制作相应的控制和监管平台,以及本节课上学生必须完成的基本复习要求、必须跨过的栏杆(即过关测试)。一方面学生可以自主复习,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监控每一个学生自主复习的过程,并对个别需要帮助的学生及时进行辅导,这不是一举两得吗?从你本节课对控制台、网络系统的操作功底看,这在技术上显然不成问题。”老师听完我的话,连声道:“‘圈养’会更有意思,必须得试试。”
基于科学探究在初中物理课程标准里的重要地位,老师们对实验复习加以重视是很自然的,但受到时间、空间、器材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安排学生用实物重做重要实验,有些不现实。而现实是,这样的实验复习不是流于形式就是浅尝辄止。虽然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在新课中已广泛应用,但借助局域网进行实验复习课教学则远未普及。通过这节课我们可以看到,在电脑网络教室利用局域网与多媒体资源整合,可以弥补常规实验仪器的不足,扩充实验复习课容量,提高复习效率,使实验复习教学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但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是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的形式和深度,搞不好很容易从“一支笔、一份卷、一张嘴”变成“一个网络、一个鼠标”,由“人灌”变“机灌”,仍然是填鸭式教学,不过是“穿了马甲”的“填鸭”而已。试想,如果鼠标就在手边,却只有老师才可以“随便玩”,那是多么乏味。网络教室具有强大的交互性、监控性以及单个终端的相对独立性,它对信息进行汇总、对资源进行整合的优势使适当的“圈养”成为可能。关键是这个“圈”老师怎么划、划多大,在“圈”里提供哪些资料。让学生根据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和个性化教师,而不是全班齐步走,这才符合新课程的理念,才是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的优势所在。
当然,基于局域网的实验复习,虽然功能强大,也依然是对实验复习课的一个有力补充,却不能代替老师传统的教学行为和实物实验,教师应该把握好传统实物实验教学与基于局域网的实验复习的结合度,充分实现二者的优势互补。
(责编 白聪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