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片叠加导致荧光产量增加的原因分析

来源 :中国科技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kk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
  叶绿素色素分子未激发时处于能量的最低状态——基态。色素分子吸收1个光子后,会引起原子结构内电子的重新排列。其中一个低能的电子获得能量后就可克服原子核正电荷对其的吸引力而被推进到高能的激发态。激发态的叶绿素分子回至基态时,能够以光子形式释放能量。处在激发态(第一单线态)的叶绿素分子回至基态时发出的光称为荧光(fluorescence)。叶绿素荧光是研究光合作用光反应中光能吸收、捕获、利用和分配极为重要的工具。其在抗逆研究、品种评价和筛选、环境评价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近期,有台湾学者认为目前对于叶绿素荧光的测定和分析方法忽略了叶片的复杂结构,这种方法存在一定缺陷。他们认为他们的实验结果证明了激发光能够到达第2层叶片,并以弱光的形式激发下层叶片的荧光。而且,他们还初步证明J-I这一段荧光产量的增加很可能与深层细胞激发的荧光有关。
  研究过程
  叶片叠加后荧光产量的增加是否完全由第2个叶片受激发而产生?荧光产量增加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此外,激发光强度是否影响对荧光结果的分析?本实验对以上问题进行了探究,用叶片叠加的方法进行荧光产量的测定,目的是验证台湾学者叶片叠加方法的可行性与效果,并提出改进思路,探究荧光产量增加的可能原因。
  叶片叠加后荧光产量增加的验证
  本次实验选择了成熟新鲜的元宝枫叶片作为实验材料(见图1)。设定激发光光强梯度为由弱光到强光200~3 000umol ms,每200umol ms一个激发光梯度。从实验数据中可观察到,叶片叠加的确可以导致测得的Fn、FJ、F1、FP荧光产量均增加;激发光较弱时增加幅度小,伴随激发光的增强,各特征点荧光产量也迅速增加。与之前台湾学者的实验结果相符。
  激发光穿透叶片后的强度测定
  为了研究叶片叠加后荧光产量的增加是否与第2层叶片中叶绿素的激发有关,本实验测量了激发光在透过第1层叶片且被其中叶绿素吸收后的强度。光强使用光量子计测定。从实验数据看出,激发光在穿过第1层叶片被其中叶绿素吸收后,光强大大减弱,比本实验中最低激发光200 umolm s还要小。因此透射光激发的第2层叶片的荧光对荧光产量贡献很小。
  平面镜模拟叶片对荧光反射的研究
  倘若穿过第1层叶片后的激发光强度不足以激发第2层叶片,那么叶片叠加后荧光产量增加的原因是什么?我推测,这可能与叶片上表面的蜡质对荧光的反射作用有关。叶片的角质层常分2层,其中细胞壁外面是一层较薄的、由角质或角质与蜡质混合组成的角质层。
  蜡质的存在导致了上层叶片被激发光激发的荧光向四面传递,一部分到达下层叶片被下层叶表面的蜡质反射上去。最终被叶片上方的荧光探头接收到,导致了测得的荧光产量增加,见图2。
  为了继续研究叶片叠加后荧光产量增加的原因,验证下层叶片的反射是否会导致测得的荧光产量增加,实验中选用了平面镜作为实验材料。平面镜对荧光有很好的反射作用,且不会产生新的荧光,可以用来替代下层叶片研究荧光的反射。
  实验材料分成3个实验组,分别为单层叶片、单层叶片叠加平面镜、双层叶片叠加。测量单層叶片叠加平面镜时,将平面镜叠加在元宝枫叶片的下层,和叠加2层叶片的方法相同,用叶绿素荧光测试仪在叶片上方测量荧光产量。
  实验测得单层、单层叠加叶片、双层3组的O、J、I、P 4个荧光特征点的荧光产量,其中F0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将叠加叶片与叠加平面镜后荧光产量的增长率相减,能大致得出排除叶表反射后,第2层叶片真实激发的荧光比例。
  由数据可以看出,在叶片下层叠加平面镜后的确使测得的荧光产量增加了。这证明反射作用能使荧光产量增加。这一部分荧光产量的增加是来自于叶表面的蜡质/角质层的反射所致。
  我们的结果也证明2层叶片叠加的荧光产量大于1层叶片叠加平面镜的荧光产量。单独叠加平面镜,各特征点F0、FI、FJ、FP荧光产量增加均在10%以下,叠加叶片荧光产量的增加则在20%左右。说明叶片叠加条件下荧光产量的增加与第2层叶片叶表的荧光反射和叶绿素的激发均有关。根据实验数据中叠加叶片与叠加平面镜后荧光产量的增长率差,能大致得出排除叶表反射后,第2层叶片真实激发的荧光比例,各激发光强下,各特征点F0、FI、FJ、FP平均值约为6.98%、11.26%、9.49%和7.78%。增加比例约为10%。
  结论
  综合以上实验结果,我们证明了:
  叠加后增加的荧光产量一部分来自于第2层叶表对第1层叶片激发荧光的反射,还有一部分来自于第2层叶片自身的激发。
  在200~3000umolm s激发光强下,随激发光强的增加,荧光产量增长幅度逐渐增大,增长率保持在20%。叶表面反射与第2层叶片的激发分别占荧光产量的10%左右。
  台湾学者的叶片叠加实验存在一些问题,即没有考虑叶表面(蜡质)对荧光的反射。因此他得出的结果尚不够完善。
  本次实验证明了叶片结构尤其是细胞层数、叶表蜡质对叶绿素荧光产量存在的影响。因此日后在运用叶绿素荧光的数学模拟方法分析不同种类叶片浅表的光能吸收、捕获和分配,以研究叶片的光合作用时,需得考虑叶片结构的不同点,如叶片厚度、细胞层数、叶表蜡质厚度等。
  展望
  本次实验分析探究了叶片叠加后荧光产量增加的原因,后续的实验可以继续研究叶面反射、下层叶片细胞乃至深层细胞激发占增加荧光产量的精确比例,也可以选择不同叶片厚度、不同叶表蜡质厚度的叶片进一步证明叶片结构对荧光产量的影响。
  本次实验可以推动荧光理论的发展,应用到对荧光测定和分析技术的完善,以及对荧光仪的改进之中,为植物光合作用和抗逆研究提供重要实验支持。
其他文献
背景资料  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始于1984年(竞赛初期面向全国青少年,不限于高中学生)。竞赛活动分为3个阶段:“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省级赛区)”,简称“初赛”;“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简称“决赛”;“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国家代表队队员选拔赛”,简称“选拔赛”(为与国际化学竞赛规则一致,此阶段不称集训)。初赛于每年g月举行,笔试(3小时),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若干赛场同时进行。决赛于每年1
在2000多年以前,人们已经认识到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大地之秀,是因为我们有独特的心智。到了17世纪,人们普遍接受了这样的科学知识,我们的心智来自于脑,而不是心脏。既然人脑如此重要,那么人类独特的脑是怎么形成的?从原则上讲,没有例外,人和所有地球上存在的其他物种一样,遵循着达尔文提出的进化论,在物种竞争中,依靠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经过长期进化而形成。虽然达尔文提出的进化论是研究一切生物学问题的核心
近几年来,航天技术飞速发展,“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和“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器等航天器陆续成功发射,使越来越多的人成为天文爱好者。他们渴望认识宇宙、了解太空,掌握更多的天文知识。  然而,中国大陆的大型专业天文馆并不多。因此形形色色的天象演示厅就承担起为公众提供天文学知识的重任。为了方便天文科普活动的开展,正定科技馆多次与专业人员进行探索,研发生产出具有演示各种天象功能的可移动式
2016年高校科学营湖南大学分营为同学们组织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科学实践活动。感悟文化——通过参观千年学府岳麓书院、橘子洲、湖大校园风景,使营员充分领悟大学文化、感悟大学精神。感悟科学——组织营员参观国家超级计算中心、风工程实验研究中心、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控制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干细胞库及企业,使营员体验学科前沿技术,培养科学兴趣。探索实践——参观大学生科技园、大学生工程训练中心,并参加动手实践项目,
本届菜博会主展区总面积35万平方米,设有8个展馆(厅)和4个高标准规模化種植展厅。2000多个室内外展位,参展范围涉及种子种苗、肥料农药、农膜农机、园艺设施、温室材料、蔬菜瓜果、农副产品、地方特色产品、高新技术成果项目和其他相关行业产品。
随着物质化时代的飞速发展,城市中的孩子越来越多地患上了一种病——自然缺失症,他们看到的植物往往是课本上的图片,或者是电视、网络上的精彩纷呈的彩图,夺目璀璨却遥不可及。上海辰山植物园的出现,无疑为上海这座钢筋水泥铸就的城市植入了生机盎然的一片绿肺,致力于向青少年传播植物科学知识,宣传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科学理念。  依托自身优势,夯实全园基础建设  作为由上海市政府、中国科学院和国家林业局合作共建的
2013年6月2日,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科学大家与青少年面对面谈科学”活动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举办。中国爆炸力学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著名力学家、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郑哲敏与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会员校的30多名师生欢聚一堂,共议科学,共议科学人生。  郑哲敏院士是最早参与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学术指导工作的院士之一,他对青少年科普教育事业投入了极大的
这一讲我们仍然继续讨论创客教育如何做。正如前一讲所述,创客教育的开端方式是开启创客或类创客的痴迷大门。这相当于我们让一个人对一件事感兴趣并愿意坚持去做。很清楚,这只是开端。领进门后,即开端后的接下来,更重要的和很自然地,这件事为什么要做,以及开始大致如何着手、如何做,就是我们要教给或者带给一个还没成为创客或者类创客的人的主要内容(早期的创客教育一定要顺着自然的要求进行,切不可违背规律)。  创客教
活动的设计动机  不少学生为考试成绩好而背诵历届考试题目标准答案,加上教科书的内容枯燥乏味,学生根本未能真正享受学习科学知识的建构过程,纵使他们最后可能获得高分,但因学习没有结构及挑战性,他们的科学素质及科学探究表现与成绩不成正比。综观香港的教育制度,无论是旧学制还是新高中的学生们,成绩达到特定的要求便能考取大学,加上现时新高中课程范围太广,学校教学时数又不足,教师们只好着重于教授学科知识、考试技
校外教育的微课设计  根据校外师资特点、课程特性及学习者的需求,我中心目前设计并实施了两类微课,一类为专家引领的专业微课,以示范指导为主,穿插作品分析或展示、教学理念访谈等,既可作为学生的学习资源、家长的辅导资料,也可作为青年教师的培训指导,例如“教你玩乐高机器人”、“书法学习阶梯”、“教你玩儿童画”等;另一类则为青年教师创设的趣味微课,其课程内容本身趣味性较强,例如“教你玩魔方”、“教你玩空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