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崇拜一词是指对某物发出尊崇的拜服。人往往会不断地追随他所崇拜的事物。人们都喜欢将事情简化,并用简单的方式去表达去计量——所以极简主义被一群人拥护崇拜着。中国似乎对GDP的崇拜也不断膨胀,近二十多年来,中国比其他国家更关注GDP并一直努力地追赶。中国国家战略目标制定以及金融政策,财政政策都与GDP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GDP作为衡量经济发展的第一指标家喻户晓。GDP是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缩写。而GDP是指一国(或一个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包括产品和劳务)的最终成果。GDP是国民经济各行业在核算期内增加值的总和。GDP是世界上衡量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数,因为GDP这一个数字简单明了地反映了国家经济的发展。作者秦朔的《告别GDP崇拜中国发展的一种解读>一书对中国GDP“痴狂”崇拜提出了反对。
为什么我们不能对GDP崇拜呢?秦朔在《告别GDP崇拜:中国发展的一种解读》一书中详细地列出了原因。
首先,“GDP不衡量社会成本,即该由企业承担却让社会承担的成本”。社会成本包括了我们对资源的消耗,对环境的破坏。虽然中国在过去几十年在经济发展上突飞猛进,现在已跃然成为美国之后的第二大经济体。但是,这是以消耗着很多社会资源为成本的——“全球10大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中国占8个;中国城市河段70%受到污染;2/3城市居民生活在噪声超标的环境中;很多过去从不缺水的城市普遍缺水,不得不开始使用无法恢复的、且只能供8~10年使用的深层岩水,众多农村人群不得不饮用已被污染的地表和浅层水源;中国的国土荒漠化以每年2600多平方公里的速度自西向东推进;各种灾害暴发的频度和烈度越来越高……”
其次,作者指出“GDP不衡量增长的代价和方式”——以增长为目标但根本没有实现发展。单一地注重经济发展,追求数字上的超越,导致发展的“亚健康”。同时,“GDP不衡量资源配置的效率”,大量的资源投入带来了增长也带来了浪费。“浪费的现象在大量已成现实的事物中昭然若揭,它导致了资本利用率的不足——如按对需求的期望所建的工厂,每小时仅有几辆车行驶的高速公路,大型机场和航空集散地建筑的低利用率等。”现在的人们也逐渐感觉到幸福感下降,每天忙于提高产值,增加GDP,却没有意识到“GDP不衡量价值的判断,如社会公正、幸福;GDP不衡量分配”。GDP增长不高的一些欧洲小国往往更能感觉到幸福。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政府更注重为市民提供一个合理有效的国家管理,为他们提供最好的社会福利。
此外,“GDP不衡量贫富的差距”。中国是一个贫富差距非常严重的国家,政府“先富带后富”的政策确实取得了一定成功,确实有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但中国是世界上存在最多的贫困人口的国家之一。以及“GDP不衡量就业”,现在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失业率也很高,但是GDP并没有反映出来。且“GDP不衡量社会的保障”,我们作为中国公民得到的社会保障是不能从GDP里看到的。
最后,“GDP不衡量谁从GDP这里最终获益”。这一点原因要从GDP的定义来理解,GDP是以一国为依据,而不是以一国的人口拥有为依据。中国的外资多了,GDP就会增大,但是GNP(本国人拥有的生产总值)不会同时增大。
GDP可以给国家经济发展一个大致的衡量,但GDP并不是唯一。GDP的崇拜,不是自GDP初诞生就有了的,为什么GDP会被崇拜,也是因为国家对GDP的重视上升到了政治层面。但实现经济的飞速发展之后,社会问题日益凸显,使得人们从“快”中“慢”下来思考到底哪里出错了。“GDP是一个数字,一种统计方法,GDP本身并没有错。错的是,把GDP当成唯一的东西、至上的东西,把GDP当成一切,以为GDP可以解决一切,以为GDP存在所谓‘涓滴效应’,增长效益可以自发解决一切社会问题。”
那我们如何超越GDP呢?现在除了GDP我们还有很多衡量发展的指数。“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提出过纯经济福利(净经济福利)的概念,他认为福利更多地取决于消费而不是生产,纯经济福利是在GDP的基础上,减去那些不能对福利作出贡献的项目(如超过国防需要的军备生产),减去对福利有负作用的项目(如污染、环境破坏和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都市化影响),同时加上那些对福利作出了贡献而没有计入的项目(如不通过市场的经济活动像家务劳动和自给性产品),加上闲暇的价值(用所放弃的生产活动的价值作为机会成本来计算)。”现在最具代表性以及最广泛使用的发展指数是1990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提出的“人类发展指数”( HumanDevelopment Index, HDI).HDI是由三个基础变量组成的一个指数,其中包括预期寿命,教育水准和生活质量。每一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都会发布《人类发展报告》,根据这个人文发展指标,发展中国家会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
除了人类发展指数,还有另外一个指数引起了世界瞩目,那就是不丹别出心裁的GNH(Gross National Happiness)国民幸福指数,包括四个方面(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文化保护以及政府的有效管理)。其中包括了九大类衡量方面:教育,心理幸福感,健康,时间支配,社区活力,生态多样性和恢复力,生活水平,文化,良好的管理状态。这九大类里面分别还有8个子项,一共72项衡量单位。其中GDP只占1/72。国民幸福指数,是衡量人们对自身生产和发展状况的感受和体验,是人们幸福感的一种指数。虽然说幸福感是很难衡量的。GNH同样也有缺陷,但GNH以及HDI都表示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正在告别对GDP的崇拜。我们可以从GDP从来没有衡量到的看到另外一些重要的东西,例如人们的幸福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等。这些都是人们除了经济发展以外还应该重视的东西。
告别GDP崇拜,或许还有很长一条路要走,因为GDP是衡量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数,但是社会上还有其他指数可以让衡量更加全面。盲目的崇拜往往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告别GDP崇拜,不是告别这个指数,而是让我们看到除了GDP衡量的经济发展我们还要更全面更立体更健康的发展。告别GDP崇拜,是让我们生活得更好,更注重个人的幸福感,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经济的健康发展。
为什么我们不能对GDP崇拜呢?秦朔在《告别GDP崇拜:中国发展的一种解读》一书中详细地列出了原因。
首先,“GDP不衡量社会成本,即该由企业承担却让社会承担的成本”。社会成本包括了我们对资源的消耗,对环境的破坏。虽然中国在过去几十年在经济发展上突飞猛进,现在已跃然成为美国之后的第二大经济体。但是,这是以消耗着很多社会资源为成本的——“全球10大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中国占8个;中国城市河段70%受到污染;2/3城市居民生活在噪声超标的环境中;很多过去从不缺水的城市普遍缺水,不得不开始使用无法恢复的、且只能供8~10年使用的深层岩水,众多农村人群不得不饮用已被污染的地表和浅层水源;中国的国土荒漠化以每年2600多平方公里的速度自西向东推进;各种灾害暴发的频度和烈度越来越高……”
其次,作者指出“GDP不衡量增长的代价和方式”——以增长为目标但根本没有实现发展。单一地注重经济发展,追求数字上的超越,导致发展的“亚健康”。同时,“GDP不衡量资源配置的效率”,大量的资源投入带来了增长也带来了浪费。“浪费的现象在大量已成现实的事物中昭然若揭,它导致了资本利用率的不足——如按对需求的期望所建的工厂,每小时仅有几辆车行驶的高速公路,大型机场和航空集散地建筑的低利用率等。”现在的人们也逐渐感觉到幸福感下降,每天忙于提高产值,增加GDP,却没有意识到“GDP不衡量价值的判断,如社会公正、幸福;GDP不衡量分配”。GDP增长不高的一些欧洲小国往往更能感觉到幸福。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政府更注重为市民提供一个合理有效的国家管理,为他们提供最好的社会福利。
此外,“GDP不衡量贫富的差距”。中国是一个贫富差距非常严重的国家,政府“先富带后富”的政策确实取得了一定成功,确实有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但中国是世界上存在最多的贫困人口的国家之一。以及“GDP不衡量就业”,现在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失业率也很高,但是GDP并没有反映出来。且“GDP不衡量社会的保障”,我们作为中国公民得到的社会保障是不能从GDP里看到的。
最后,“GDP不衡量谁从GDP这里最终获益”。这一点原因要从GDP的定义来理解,GDP是以一国为依据,而不是以一国的人口拥有为依据。中国的外资多了,GDP就会增大,但是GNP(本国人拥有的生产总值)不会同时增大。
GDP可以给国家经济发展一个大致的衡量,但GDP并不是唯一。GDP的崇拜,不是自GDP初诞生就有了的,为什么GDP会被崇拜,也是因为国家对GDP的重视上升到了政治层面。但实现经济的飞速发展之后,社会问题日益凸显,使得人们从“快”中“慢”下来思考到底哪里出错了。“GDP是一个数字,一种统计方法,GDP本身并没有错。错的是,把GDP当成唯一的东西、至上的东西,把GDP当成一切,以为GDP可以解决一切,以为GDP存在所谓‘涓滴效应’,增长效益可以自发解决一切社会问题。”
那我们如何超越GDP呢?现在除了GDP我们还有很多衡量发展的指数。“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提出过纯经济福利(净经济福利)的概念,他认为福利更多地取决于消费而不是生产,纯经济福利是在GDP的基础上,减去那些不能对福利作出贡献的项目(如超过国防需要的军备生产),减去对福利有负作用的项目(如污染、环境破坏和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都市化影响),同时加上那些对福利作出了贡献而没有计入的项目(如不通过市场的经济活动像家务劳动和自给性产品),加上闲暇的价值(用所放弃的生产活动的价值作为机会成本来计算)。”现在最具代表性以及最广泛使用的发展指数是1990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提出的“人类发展指数”( HumanDevelopment Index, HDI).HDI是由三个基础变量组成的一个指数,其中包括预期寿命,教育水准和生活质量。每一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都会发布《人类发展报告》,根据这个人文发展指标,发展中国家会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
除了人类发展指数,还有另外一个指数引起了世界瞩目,那就是不丹别出心裁的GNH(Gross National Happiness)国民幸福指数,包括四个方面(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文化保护以及政府的有效管理)。其中包括了九大类衡量方面:教育,心理幸福感,健康,时间支配,社区活力,生态多样性和恢复力,生活水平,文化,良好的管理状态。这九大类里面分别还有8个子项,一共72项衡量单位。其中GDP只占1/72。国民幸福指数,是衡量人们对自身生产和发展状况的感受和体验,是人们幸福感的一种指数。虽然说幸福感是很难衡量的。GNH同样也有缺陷,但GNH以及HDI都表示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正在告别对GDP的崇拜。我们可以从GDP从来没有衡量到的看到另外一些重要的东西,例如人们的幸福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等。这些都是人们除了经济发展以外还应该重视的东西。
告别GDP崇拜,或许还有很长一条路要走,因为GDP是衡量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数,但是社会上还有其他指数可以让衡量更加全面。盲目的崇拜往往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告别GDP崇拜,不是告别这个指数,而是让我们看到除了GDP衡量的经济发展我们还要更全面更立体更健康的发展。告别GDP崇拜,是让我们生活得更好,更注重个人的幸福感,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经济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