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好是学习的动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只有对数学感兴趣,他才愿意去学。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有效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热爱数学,喜欢数学,积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呢?
一、从猜测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提出假设—验证假设”本是科学家研究时常用的方法,在学习方法的变革中,让学生通过“猜想验证”,让他们经历类似科学家进行科学家研究的过程,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较深层面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请看“分数化小数”的片段:
学生借助计算器把一组分数化成小数后,教师问面对分数化成小数的两种情况(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同学们有什么疑问吗?
生:究竟什么样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什么样的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师:请同学大胆猜测:一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可能会与分数的哪部分有关?
生甲:与分子有关。
生乙:可能与分母有关,与分子无关。
生丙:可能与分子、分母都有关。
师:你们能不能对自己的猜测进行验证呢?
学生以猜测的不同情况进行分组探究与交流。对分数化小数就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而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中,教师作为学生学子的组组织者、组织者和合作者,适时地提出宽泛性和指向性有机统一的几个问题,让学生猜测验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数学研究和学习之中。
二、从“无从下手”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深入,在学习理念的转变过程中,教师的暗示、点拨作用是不可缺少也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教师的启发。引导过多,暗示作用太强,则又有替代学生之嫌。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须知学生长大成人,在今后的学习研究活动中,是没有谁会给予暗示启发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在“无从下手”时激发斗志,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在成功中寻找快乐,在成果中培养兴趣。
如在“圆的面积”教学中,最关键的地方是通过转化的数学思想,把圆平均剪分成若干等份,然后拼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从而推导出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如果我们要求学生按老师所讲的操作步骤,亦步亦趋地进行操作,表面上看,学生好像热热闹闹地参与了学习过程,但仔细想想,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仅仅充当了“操作工”的角色,且不说自主探究,连最起码的思维训练都不能到位。我听过一位老师是这样上这一节课的,她的处理就比较恰当,使学生在学习中增加探究积极性,进一步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下是课堂实录片段:
教师出示一张长为10厘米,宽为5厘米的长方形,问:你看到这个长方形想到了什么?
生甲:求它的周长。(学生计算)
生乙:求它的面积。(学生计算)
教师又出示了一个半径为5厘米的圆,问:你看到这个圆又想到什么?
生甲:求它的周长。(学生计算)
生乙:求它的面积。
师:周长好求,那么,请你们用一切办法求出这个圆的面积。
学生尝试探究,发现用数方格的办法行不通,感到困惑。无从下手。良久,教师作适当暗示:联想过去推导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的办法,你能通过转化的方法求出圆的面积吗?
学生动手操作,排除了用几个相同圆拼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方法,聚焦为一条途径——把一个圆按半径分成若干等份再拼成已知图形,同学们又投入到新的探究活动中。
三、从错误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长期以来,学生的错误被教师视为“洪水猛兽”,恐避之而犹不及,學生学习过程中出现偏差和错误,作为课堂教学的另一种资源,是学生真实的维过程,反映了学生建构知识的障碍,闪烁着学生智慧的火花,同样值得我们珍视,并须合理开发,有效地利用来自学生的错误信息,巧妙点拨让学生感悟错误,使学生在改正错误的过程中享受数学的无穷乐趣。
例如:在“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总是和“求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相混淆,只能靠反复的强化练习来纠错很巩固。但有位老师是这样教学的,他让学生在“产生错误——发现错误——质疑错误——纠正错误”的过程中学习寻找,现把教学片段摘录如下:
求15、20和30的最小公倍数(学生尝试练习)。
15、20和30的最小公倍数是:5×3×4×6=360
15、20和30的最小公倍数是:5×2×3×2×3=180
15、20和30的最小公倍数是:5×2×3×1×2×1=60
学生得出了三个不同的答案,老师请同学们检验答案的正误。
生4:我们是用举例的方法知道的。因为:
15的倍数有:15、30、45、60……
20的倍数有:20、40、60、80……
30的倍数有:30、60、90、120……
生5:我们一看就知道了。虽然60、360、180都是15、20和30的公倍数,但60是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
师:同学们的回答真精彩。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三个短除法的式子,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呢?
学生们在观察、讨论、交流、思辨中,得出了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他们的眼里充满着欣喜、自信和成功。
一、从猜测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提出假设—验证假设”本是科学家研究时常用的方法,在学习方法的变革中,让学生通过“猜想验证”,让他们经历类似科学家进行科学家研究的过程,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较深层面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请看“分数化小数”的片段:
学生借助计算器把一组分数化成小数后,教师问面对分数化成小数的两种情况(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同学们有什么疑问吗?
生:究竟什么样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什么样的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师:请同学大胆猜测:一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可能会与分数的哪部分有关?
生甲:与分子有关。
生乙:可能与分母有关,与分子无关。
生丙:可能与分子、分母都有关。
师:你们能不能对自己的猜测进行验证呢?
学生以猜测的不同情况进行分组探究与交流。对分数化小数就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而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中,教师作为学生学子的组组织者、组织者和合作者,适时地提出宽泛性和指向性有机统一的几个问题,让学生猜测验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数学研究和学习之中。
二、从“无从下手”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深入,在学习理念的转变过程中,教师的暗示、点拨作用是不可缺少也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教师的启发。引导过多,暗示作用太强,则又有替代学生之嫌。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须知学生长大成人,在今后的学习研究活动中,是没有谁会给予暗示启发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在“无从下手”时激发斗志,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在成功中寻找快乐,在成果中培养兴趣。
如在“圆的面积”教学中,最关键的地方是通过转化的数学思想,把圆平均剪分成若干等份,然后拼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从而推导出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如果我们要求学生按老师所讲的操作步骤,亦步亦趋地进行操作,表面上看,学生好像热热闹闹地参与了学习过程,但仔细想想,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仅仅充当了“操作工”的角色,且不说自主探究,连最起码的思维训练都不能到位。我听过一位老师是这样上这一节课的,她的处理就比较恰当,使学生在学习中增加探究积极性,进一步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下是课堂实录片段:
教师出示一张长为10厘米,宽为5厘米的长方形,问:你看到这个长方形想到了什么?
生甲:求它的周长。(学生计算)
生乙:求它的面积。(学生计算)
教师又出示了一个半径为5厘米的圆,问:你看到这个圆又想到什么?
生甲:求它的周长。(学生计算)
生乙:求它的面积。
师:周长好求,那么,请你们用一切办法求出这个圆的面积。
学生尝试探究,发现用数方格的办法行不通,感到困惑。无从下手。良久,教师作适当暗示:联想过去推导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的办法,你能通过转化的方法求出圆的面积吗?
学生动手操作,排除了用几个相同圆拼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方法,聚焦为一条途径——把一个圆按半径分成若干等份再拼成已知图形,同学们又投入到新的探究活动中。
三、从错误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长期以来,学生的错误被教师视为“洪水猛兽”,恐避之而犹不及,學生学习过程中出现偏差和错误,作为课堂教学的另一种资源,是学生真实的维过程,反映了学生建构知识的障碍,闪烁着学生智慧的火花,同样值得我们珍视,并须合理开发,有效地利用来自学生的错误信息,巧妙点拨让学生感悟错误,使学生在改正错误的过程中享受数学的无穷乐趣。
例如:在“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总是和“求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相混淆,只能靠反复的强化练习来纠错很巩固。但有位老师是这样教学的,他让学生在“产生错误——发现错误——质疑错误——纠正错误”的过程中学习寻找,现把教学片段摘录如下:
求15、20和30的最小公倍数(学生尝试练习)。
15、20和30的最小公倍数是:5×3×4×6=360
15、20和30的最小公倍数是:5×2×3×2×3=180
15、20和30的最小公倍数是:5×2×3×1×2×1=60
学生得出了三个不同的答案,老师请同学们检验答案的正误。
生4:我们是用举例的方法知道的。因为:
15的倍数有:15、30、45、60……
20的倍数有:20、40、60、80……
30的倍数有:30、60、90、120……
生5:我们一看就知道了。虽然60、360、180都是15、20和30的公倍数,但60是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
师:同学们的回答真精彩。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三个短除法的式子,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呢?
学生们在观察、讨论、交流、思辨中,得出了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他们的眼里充满着欣喜、自信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