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影响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lccl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心静脉导管近几年来在我科室普遍用于因肿瘤等原因所致的反复持续出现大量胸腔积液的患者,它与一次性胸腔穿刺抽液相比优势明显,不但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也节约了患者的医疗费用,获得患者的好评。但在留置过程多种因素导致的非计划性拔管不仅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及经济上的损失,更有甚者,造成病情恶化、死亡,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所谓非计划性拔管是指患者留置的各种管路意外脱落或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将插管拔除,也包括医护人员操作不当所致的拔管,是常见的护理不良事件。在实施护理干预后,非计划性拔管率明显降低,现汇报如下。
  关键词:护理干预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管非计划性拔管影响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8.351【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8-0214-01
  中心静脉导管近几年来在我科室普遍用于因肿瘤等原因所致的反复持续出现大量胸腔积液的患者,它与一次性胸腔穿刺抽液相比优势明显,不但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也节约了患者的医疗费用,获得患者的好评。但在留置过程多种因素导致的非计划性拔管不仅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及经济上的损失,更有甚者,造成病情恶化、死亡,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所谓非计划性拔管是指患者留置的各种管路意外脱落或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将插管拔除,也包括医护人员操作不当所致的拔管,是常见的护理不良事件。在实施护理干预后,非计划性拔管率明显降低,现汇报如下:
  1临床资料
  2012年01月-2012年12月,我科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置管的患者共78例,将其做为对照组,其中男病人48例,女病人30例,年龄43-79岁,平均61岁;2013年01月-2013年12月,我科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置管的患者共86例,将其作为观察组,其中男病人53例,女病人33例,年龄46-82岁,平均64岁。方法: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经皮置入胸腔,不做缝合固定,予3M貼膜外贴固定,接一次性引流袋引流胸水。可每日引流胸水,也可间断几日引流胸水,观察组全程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发生胸腔置管非计划性拔管事件12例,观察组发生胸腔置管非计划性拔管1例,实施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发生非计划性拔管事件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表1两组发生非计划性拔管情况比较
  组别例(总)堵管感染固定失效外力牵拉缺乏有效约束医护人员操作不当对照组78 3(3.8%)1(1.2%)3(3.8%)3(3.8%)1(1.2%)1(1.2%)观察组861(1.1%)00000两组比较P<0.05。
  2对照组发生非计划性拔管事件原因总结如下
  2.1置管前:年轻护士未能熟练掌握相关知识,健康教育未做到位,患者缺乏导管自护知识。
  2.2置管、引流时:医护人员未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导致局部感染;导管未妥善固定,引流袋未妥善固定,由于重力因素将导管拉出;医护人员操作不当,换药时不慎将导管拉出;
  2.3置管、引流后的维护:引流结束后未用肝素封管引起堵管;烦躁病人未能有效使用约束带;护士巡视观察不够。
  3护理干预
  3.1加强对年轻护士专业知识的培训。置管前针对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接受能力采取不同的宣教方式,做好健康教育,使患者掌握导管自护知识,包括:夜间翻身时注意尽量不要压到胸管;加强自我检查,发现贴膜卷边或松懈时及时告知医护人员;指导病人引流胸水过程中翻身动作不宜太大,下床时用别针将引流袋固定于衣服上,防止因重力因素带出引流管等。
  3.2置管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选用大小合适的无菌敷贴,待消毒液干透再贴3M无菌敷贴。否则贴膜失去粘性,不能与皮肤粘合,无法固定导管;无菌贴膜外可再敷一层大纱布,纱布大小要盖过贴膜,减少无菌贴膜与衣服的接触,防止卷边;更换贴膜时操作规范,去除贴膜时应逆导管方向,防止将管道牵拉带出;引流袋妥善固定,留有足够长度,防止翻身时将管道带出,及时倾倒引流液,防止重力因素将管道拉出;引流袋应低于引流平面,防止引流液倒流引起感染。
  3.3置管后评估患者的病情。烦躁病人要使用约束带;引流结束后用淡肝素(生理盐水250ml加肝素钠12500u半支配置成淡肝素)10ml封管,采用边注射边退针的方法。中心静脉导管阻塞可先用10ml生理盐水冲管后再通,若不行可注入尿激酶通管,用10U尿激酶加生理盐水5ml注入,待半小时后继续引流,引流不畅则需拔管;护士班班交接胸管的长度,及导管固定情况,如有贴膜松懈,卷边时及时处理,加强夜间巡视,如遇病人出汗多,贴膜松懈时应及时更换。参考文献
  [1]徐杨燕,杜秋月,陈美珠.深静脉导管胸腔引流术非计划性拔管原因与护理对策.中国民康医学.2013.08.043
  [2]唐小细.预防性护理干预对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管引流效果的影响.中国保健营养.2012.06.314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延续性护理在神经内科患者出院后应用的价值分析。方法:将我院收治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临床对对照组患者主要采用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出院后实施延续性护理,并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认知能力得到改善的占92.0%,对照组患者中认知能力得到明显改善的占62.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具有显著的差异(P<
期刊
摘要:部队集训期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在集训期的过程中不免会产生训练伤,如关节损伤、软组织损伤、慢性损伤等,这些都是在集训期间可能发生的。规范集训期制度,科学集训,提高部队心理素质是防范训练伤的关键,基层部队卫生现状不容乐观,很多基层只注重卫生的检查,忽略卫生技能,不注重健康教育,很多卫生人员重治疗,轻预防。训练伤应该以预防为主,治疗只是训练伤出现后不得不采取的措施。本文就集训期集训伤的规范预防的价值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小儿憋喘性肺炎过程中全程系统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在我院就诊的小儿憋喘性肺炎患者2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8%,两组对比显著;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7%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针对性的提出护理对策。方法:选取87名维持性血液透析者,行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年龄≥55岁、蛋白质摄入≤1.2g/d、能力摄入低、透析充分性指标≥1.2Kt/v、透析时间>5年者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透析时间、透析充分性、蛋白质摄入成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应提高血液透析时间相对较长、透析效果表现不佳者的护理标准,进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观察脑卒中患者社区康复与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共收集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患者在试验前对其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对照组予以脑卒中的社区康复护理,包括日常生活能力的康复训练和运动功能的康复训练,试验组予以常规经验性护理,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进行ADL评分和FMA运动功能评分。结果:试验组的平均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锥体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锥体骨折患者80例,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的锥体骨折护理,对观察组患者进行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对两组护理并发症疗效进行评估。结果: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1.2%,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为96.2%,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可以降低锥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重症监护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及护理体会。方法:84例重症监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舒适护理),每组各42例,对两组护理后心理、疼痛、消化系统、睡眠舒适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护理后观察组心理、疼痛、消化系统、睡眠舒适评分均明显提高,护理满意度显著升高,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护理要点、并发症处理原则以及方法实用性。方法:对100例冠脉介入治疗患者行有效术后护理,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悉心指导。结果: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全面有效的护理为治疗的顺利进行和病人的安全康复提供了有利的保证。  关键词:冠脉介入治疗术术后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8.337【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
期刊
摘要:目的:对脑梗死患者的早起护理开展康复治疗,以便能够更好的提升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了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患者120例进行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的方法,而观察组则采取早期康复护理的方法。结果: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对脑梗死的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康复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心理和生活能力方面比对照组有着明显的改善,差异具有显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体温护理于重症颅内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重症颅内感染患者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优质组,均给予应用鞘内注射抗生素治疗,优质组给予体温监护,统计对比相关指标。结果:优质组感染控制、感染治愈、住院时间分别为(6.8±1.3)d、(7.9±1.7)d、(22.0±4.3)d均低于对照组(10.3±3.8)d、(14.2±4.9)d、(29.2±9.1)d,优质组患者预后优于对照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