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的中美棉麦借款

来源 :历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_8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3年5月签订的棉麦借款,是南京国民政府举借的数目最大的一笔外债,借款签订之时,正值日本帝国主义对华北加强军事入侵之日.因此,深入地研究棉麦借款的背景、内容、作用及中、日、美三国对借款的态度,有助于了解三十年代前期国民政府的经济政策及错综复杂的远东国际关系.
其他文献
"账房"是苏州纱缎庄的俗称。"账房放料,机工代织"的生产经营方式,最早出现在清康熙年间,一直作为苏州丝织业中资本主义萌芽的典型形态,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由于材料的限制,以往的研究局限于鸦片战争之前,至于鸦片战后"账房"的命运如何?它怎样在新的历史环境中发展演化?人们对此尚不很清楚。本文主要运用档案与文献资料,探讨"账房"这种资本主义萌芽在鸦片战后的发展变化,以就正于各位方家。
十四世纪末十五世纪上半期的佛罗伦萨人文主义运动,是我国文艺复兴研究中长期被忽视的方面之一。实际上,从萨留塔蒂开始直到帕尔米利,这一时期的佛罗伦萨人文主义者始终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笔者认为,肯定他们的贡献,更重要的是因为他们广泛参加了当时的社会实践活动,发展了"积极生活"的思想。本文试图对此做一些初步的探索。应当说明,为了论述方便,本文在某些场合借用了西方著名文艺复兴史家巴隆所提出的"市民人文主义者"的概念,来特指文中提到的那些活跃在政治与社会生活中的人文主义者。1955年,巴隆在《意大利早期文艺复兴
戊戌维新时期的湖南时务学堂,曾经受到许多研究者注意。但是时务学堂是怎样创办的?创办人是谁?以前的论者多没有认真考订,存在一些以讹传讹的说法。一、谭嗣同不是时务学堂的发起人和创办人以前流行的说法是:谭嗣同创办或发起创办了时务学堂。①这种说法最早出自梁启超。他在《谭嗣同传》中说:"湖南倡办之事,若内河小轮船也,商办矿务也,湘粤铁路也,时务学堂也,武备学堂也,保卫局也,南学会也,皆君所倡论擘画者,而以南学会为最盛业。"在《清代学术概论》中又说:"嗣同与遵宪、熊希龄等,设时务学堂于长沙。"梁启超当时任时务
二十世纪开始了亚洲民族觉醒的新时期。中国1911年的辛亥革命就是这一时期的重大事件。但是,这场旨在建立先进制度的革命,在推翻清朝皇帝之后,却以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的形式失败了!于是,人们扼腕浩叹,久久议论着让位问题。长期以来,史学界对于让位的原因,众说纷纭,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一)袁世凯利用革命党与清政府的斗争,玩弄权术,乘机夺权,姑称为"权术论"。(二)旧官僚、君宪党人投机革命,一致拥袁,造成一种非袁莫属的气氛,干扰了革命党的战略部署,可算作"干扰论"。(三)帝国主义列强视袁世凯为强人,武昌起义
自1935年11月4日起,国民政府开始推行一系列币制改革的措施。对于这次改革,英国始则拟定介入的方案,继而派李滋罗斯(F.Leith-Ross)赴华与中国方面洽商,随后又曾给予某些支持。但是,在日本的强烈反对和美国的插手之下,英国在对华贷款问题上一再拖宕,最终未能把中国币制拉入英镑集团。分析这一过程,有助于正确评价英国对这次币制改革的影响与作用。
一、缘起一百年前,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提出了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的理论,即"游牧部落从其余野蛮人群中分离出来".又具体论述道:"在野蛮时代中级阶段,我们看到游牧民族已有牲畜作为财产,这种财产,到了成为相当数量的畜群的时候,就可以经常提供超出自身消费的若干余剩;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游牧民族和没有畜群的落后部落之间的分工,从而看到了两个并列的不同的生产阶段,也就是看到了进行经常交换的条件","从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中,也就产生了第一次社会大分裂,即分裂为两个阶级:主人和奴隶,剥削者和被剥削
过去对我国资本主义工业发展史的研究,往往偏重大城市里的大型企业,这是必要的.可是忽视中小城市和乡镇里的中小型民族工业和工场手工业,就很难反映出历史上形成的多层次工业结构的全貌.苏南地区历来是商品经济繁盛、手工业生产发达的地方,又是近代民族工业的摇篮,在我国工业发展史上占有突出地位.探讨它在历史上形成的工业结构特点,对于加深认识国情,有着参考价值.
清代前期恰值西方国家发生资产阶级革命和产业革命时期.西方殖民主义者一方面对东方国家进行不等价交换的贸易,要求居留地和领事裁判权,甚至侵犯东方国家领土;另一方面又给东方国家带来了科学技术,显示其科技威力,使东方国家屈服于他们.面对这种殖民渗透,东方国家有着双重任务:一是遏制殖民主义侵略,捍卫国家独立与民族尊严;一是利用西方的科学技术,推动本国经济的发展,以便抵制殖民主义.在执行这双重任务方面,日本比较成功,它用锁国清除了殖民主义势力,保护
纲盐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实行的一种盐业制度.它起源于明代万历年间,是由"开中法"演变而来.清代"因明制而损益之",达到成熟的地步.同时,清代纲盐制度是历代封建政府实行盐业制度的最后形态,对它的剖析,有助于对中国历代盐业制度的理解.本文的目的是要通过对清代纲盐制度的分析,揭示纲盐制度的实质和它所体现的各社会集团间的政治经济关系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是战略防御阶段的主要战场;进入相持阶段后,其地位与作用下降了,但仍然是一个重要战场.然而,正面战场除少数战役获得胜利外,更多的战役却遭到了失败.当然,这是需要从多方面进行探讨的,而军事战略则是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本文试就正面战场的军事战略及其演变、一般战略方针和具体战略方针等问题作一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