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等职业院校应丰富专业技能方面的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技能的培养,結合地域特点、专业特点、学校师资实际情况适时进行特色课程建设。文章分析洛阳职业技术学院在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影像诊断方向特色课程建设实施过程、实践成效及存在的问题,旨在能有效优化专业内涵,实施早临床、多临床教学计划,探索集预防保健、诊断治疗、康复、健康管理于一体的全科医生人才培养模式,为进一步开展儿科、急诊、全科等医学方向的特色课程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高职临床医学;影像诊断;特色课程;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3.04;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33-0027-0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调研课题医学教育研究项目(编号:SKL-2019-2541)
作者简介:牛小艳(1980-),女,河南洛阳人,讲师,从事基础医学教育研究;张明晓(1988-),女,河南洛阳人,助教,从事基础医学教育研究;陈歌(1988-),女,河南洛阳人,讲师,从事基础医学教育研究。
高等职业院校作为专门培养面向基层机构技术人才的教育基地,在打好教育基础的同时,应丰富专业技能方面的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技能的培养,结合地域特点、专业特点、学校师资实际情况适时进行特色课程建设,这是提高高职课程有效性,实现校企一体、产教融合的关键途径之一。本文主要对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影像诊断方向特色课程建设进行探讨。
一、高职院校特色课程建设的现实意义
当前,高职院校已成为学生发展个性、展现才能的舞台,特色办学、特色课程更被认为是激发学生个性的重要方式。因此,高职院校特色课程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理论上,其践行的多元智能理论,符合以人为本的发展策略;实践上,其可以改变我国高等教育同质化的现状,培育出符合多方位、多领域需求的人才。
洛阳市地处中原,因人口众多,医疗服务水平不平衡问题突出。因此,建立不同层次的区域医疗中心,是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重大举措。2017年,《中共洛阳市委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洛阳高等教育发展的意见》中指出:坚持改革创新,增设优势特色学科,鼓励高校探索宽口径、厚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洛阳市唯一一所综合性职业院校,结合地域特点、专业特点、学校师资实际情况适时进行特色课程建设,是提高高职课程有效性,实现校企一体、产教融合的关键途径之一。
二、临床医学专业影像诊断方向特色课程建设实践过程
1.开展实验课程兴趣调查
笔者先运用问卷调查,对本校学生对于影像学诊断的学习意向、感兴趣的教学方法等进行了调研。在教学结束后,笔者运用问卷调查学生在课程开展中遇到的阻力、课程学习对影像学诊断能力提升的自我评价、学习负担、最受帮助的课程选择等。最后,笔者调查了学生从事临床医学影像诊断工作的意愿。
2.人员筛选
根据前期调研结果,结合师资力量和学生参与度,最终笔者确定了40人为一个教学班开展影像学诊断特色课程教学,并采取双向选择方式,即学生自愿参与,学院择优选拔。一年级的第二学期,笔者在临床医学专业中采取自愿的原则,根据第一学期综合成绩排名与日常表现,对学生进行择优选拔,并将同时入学的其他同学作为对照组。
3.临床影像学教学内容的选择
一是在原人才培养计划中,增加专业拓展课程“影像解剖学”“医学影像诊断学”“超声诊断学”等,并分别在第二、第三、第四学期进行培训。特色课程教材均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的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教材,供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师生使用。特色课程应突出影像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由从事影像专业的临床医生和专业技术人员采取实践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为辅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完成本专业人才培养中要求的有关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培养计划的同时,了解常用医疗影像设备的基本操作,熟悉常见病、多发病的影像学诊断,使之具备集症状、体征、形态、影像、功能、代谢变化为一体的综合诊断能力。二是通过对基层医疗机构临床岗位的工作条件、工作内容进行调研,确定真正“有用”的教学内容。当前,不少基层医疗机构已购置了X线、超声、心电图等基础医疗影像检查设备,主要以骨折、呼吸系统疾病的X线诊断,腹部、心脏B超等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诊断为主要教学内容。三是依据职业岗位要求,将所需知识、技能、职业素养融入具体的教学内容中,使教学内容职业化。职业化的教学内容更符合职业教育特色、符合学生的实际,体现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四是通过调取合作教学医疗机构的临床数据作为教学材料,使所涉及影像学资料的相关患者隐私都得到保护。
4.师资力量
(1)教师选择。校内专职教师进行基础理论教学,必须是中级及以上职称,从事相关教学满三年;(医院)校外兼职教师(医生)进行专业技能教学,必须是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从事影像相关工作满三年。团队成员年龄在35岁~50岁之间,博士1人,硕士2人,本科4人,副主任医师3人,讲师4人,临床医学专业2人,影像专业3人,解剖学专业1人,基础医学专业1人。(2)教学硬件。学院有人体形态学标本实验室、数字人虚拟实验室、多站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系统实验室、彩超实验室、DR教学实训室、核磁共振教学实验室、PASS影像处理系统实验室等比较完善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实验实训、影像学实训设施,能够满足临床医学专业各课程的教学需要。(3)社会资源。以2家直属附属医院为核心,12家教学医院为重点,54家基层医疗机构为补充,确保临床教学和实习的需要。
5.课程时间安排
学院所增设的三门影像学相关课程为“影像解剖学”“医学影像诊断学”“超声诊断学”,为避免对学生学习造成过大负担,影响原专业规定课程,每学期只学习一门影像学相关课程,每周只设置4个学时,学习时间安排在每周的自习课时间。 6.课程教学细则
实践教学内容在该课程中具有突出的地位,特色课程的实践教学以“医院见习与调研”为主、课堂理论教学为辅。在教学中,教师可将收集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展示,积极组织课内阅片,布置课堂任务,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将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通过文字、图片、声音等,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知识的讲解。教师还应围绕某病例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等多个方面,系统地进行教学,训练学生的综合诊断能力,使他们掌握较为系统的临床影像学思维方法。
7.教学实践
见习课是从理论到实践的第一座桥梁,是学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的过程。学生通过系统的实践锻炼,能掌握影像科室各种常规影像学检查的常见病图像结构,并熟练掌握常见病结构在平片、CT、核磁中的形态及特点。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要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内容一体化,教学需求与岗位需求一致化,知识传授与阅片实训场地同步化。在实践中,应由临床医师带领学生进入医院进行实习,让学生学习实践中影像学诊断的难点与问题,提升学生的自豪感。这样,也能发挥影像学检查在基层医疗体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同理心,提升学生从事临床影像学工作的意愿。
8.教学测验
一是校内利用DR教学系统和PASS影像处理系统进行实训考核,一般包括理论笔试、病例影像读片、影像报告书写三部分。二是在实习期,结合影像学诊断进行临床综合诊疗能力评估,主要采用临床执业助理医师临床技能考试第三站方式题型,对心电图、超声、X线、CT等进行阅片考核,并与同届、往届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统计学分析。为减少主观误差及教师偏好,所有的题目均为客观题,部分测验由机器批改达到单盲效果,最后统计得分。
9.数据采集和归纳
收集學生的问卷调查及期末测验成绩,使用单因素、t检验,验证普通班和特色班的成绩差异。收集教师授课回馈,评价学生学习参与度和对行业的兴趣。
10.总结
分析归纳学生对影像学诊断的兴趣和认知,了解学生对自身职业的使命感和认同感;分析课程安排对学生的影响,提出合理时间规划和教学安排;分析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并做出调整和解决;分析接受特色教学的学生专业知识水平的提高程度,了解课程建设的作用;收集教师的回馈,评估教师队伍的建设。
三、特色课程建设成效
1.学生成绩得到提高
学习成绩的提高是课程建设的短期目标,是教育检验的金标准。通过对普通班和特色班期末测验成绩的比较,可以看出课程建设在丰富学生知识储备上的作用。笔者将收集的数据用GraphPad Prism 8.0.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绘图,使用t检验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通过数据图可以看出特色班成绩略微高于普通班,其中t值为0.3701,这表明两者成绩还是有一定差异的。这充分说明特色课程建设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有利于学生掌握课本的学习内容。并且特色班的误差线小于普通班,这表明更为集中的正态分布,可能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课程参与有关。也就是说,在平均分稍高的情况下,因为有更多的学生愿意投入学习中,使得其正态分布更为集中。
2.学生学习动机
高职院校的一些学生往往目标不明确,对自己的专业缺乏热爱。在特色班开班后,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得出约40%学生是出于兴趣来了解特色班课程建设,还有约40%的学生都是出于以后的工作需要。这说明只有较少的学生对所学内容抱有热忱,也表明了工作在学生群体中的重要性。而新型的教学建设,正好比传统教学方式增加了更多的临床实践内容。
3.专业水平提高
围绕某病例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等多个方面系统展开讨论,将多个学科知识围绕病例有机结合起来,训练了学生的综合诊断能力。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教师通过临床带教和临床影像的分析讨论,使学生不但在测验成绩上得到了提高,而且在实际的专业水平上也得到了提升。
4.学生负担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对于影像诊断课程的满意程度,其中36.8%的特色班学生认为任务过重,并且有15.8%的特色班学生认为课程过难。尽管学院每周只安排4个课时,但还是有部分学生觉得负担过重。
5.实践课程
相比理论课程,影像学诊断课程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增加实践课程时间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临床技能。7.89%的学生希望实践课程时间占比低于25%,30.26%的学生希望有25%~50%的实践课程时间,47.37%的学生希望有一半的实践课程时间,11.84%的学生希望有50%~75%的实践课程时间,2.64%的学生希望有超过75%的实践课程时间。
6.与附近医疗机构达成良好合作意向
医院与学院通过合作能达到双赢:医院医生通过教学巩固理论知识,通过临床带教获得部分劳动力;学院在课程建设的合作中获得一定的师资力量,获得临床医生的优秀经验,减轻本校的仪器设备压力。
四、结论
一是这项研究打破了传统学科的界限,增设优势特色学科,施行育训结合、长短结合、内外结合,有效利用校内、校外教学资源,探索与实践高校宽口径、厚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既是实现高职特色课程建设的有效途径,也是教育的民主与包容的最好体现。二是结合河南省地域医疗发展规划、基层岗位需求、临床医学专业特点和学院师资实际情况,在具有一定医学基础的学生中开展影像学诊断课程的强化训练,可以有效提高他们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三是形成一套比较完整、可行的有关医学方向的特色课程的建设方案。四是特色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院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和方式,培养既具有行业实践经验又能出色胜任高职临床医学教学的专业骨干教师,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水平,使他们成为临床医学专业课程建设的骨干力量。五是加强医院和学院的合作培养,使得医院和学院获得双赢:对医院而言,其帮助医生获得重新学习机会与一定的劳动力;对学院而言,加强合作交流模式不但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而且减轻了教师的教学压力,使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临床知识和实践经验。 五、對特色课程建设的建议
一是特色课程的实施不仅仅是上好几节课的问题,而是一个全方位、立体式的系统工程。高职院校只有让影响特色课程实施的各个要素协调配合,形成一个合理、合力的体系,才能使实施的效果最大化。二是相较于理论课程,学生更愿意接受至少占比一半时间的实践课程,如果实践课程的教学时间过长,会打击学生的热情,使其难以维持正常的学习状态。因此,高职院校在课程建设过程中要评估学习任务的难度,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让其能主动学习。三是部分院校一般以成绩单或学习记录单来证明学生已完成了课程学习和考核,在诊疗技能方面,考核标准、评价标准与证书发放缺少职业标准化和社会化。因此,高职院校应探讨运用多种途径、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估和考核。
参考文献:
[1]王建.普通高中特色课程建设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
[2]杨德武.基于“三有”课堂导向的课程建设与实践研究——以医学影像信息技术课程为例[J].卫生职业教育,2018(02).
[3]司丽芳,刘小娟,蒋涛.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影像学见习课教学实践[J].中国病案,2017(01).
Practice and Reflect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haracteristic Courses in the Direction of Image Diagnosis in Clinical Medicine M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Niu Xiaoyan, Zhang Mingxiao, Chen Ge
(Luoyang Polytechnic, Luoyang 471000, China)
Abstrac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enrich the teaching content of professional skills,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practical skills, and timely carry out the construction of characteristic courses in combination with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school teacher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practical result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characteristic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of image diagnosis in higher vocational clinical medicine major in Luoyang Polytechnic,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optimize the professional connotation, implement early clinical and multi clinical teaching plans, and explore the general practitioner talent cultivate mode integrating prevention and health car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rehabilitation and health management, It provides a reference basis for further developing the construction of characteristic courses in pediatrics, emergency, general practice and other medical directions.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linical medicine; imaging diagnosis; characteristic courses; talent cultivate
关键词:高职临床医学;影像诊断;特色课程;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3.04;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33-0027-0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调研课题医学教育研究项目(编号:SKL-2019-2541)
作者简介:牛小艳(1980-),女,河南洛阳人,讲师,从事基础医学教育研究;张明晓(1988-),女,河南洛阳人,助教,从事基础医学教育研究;陈歌(1988-),女,河南洛阳人,讲师,从事基础医学教育研究。
高等职业院校作为专门培养面向基层机构技术人才的教育基地,在打好教育基础的同时,应丰富专业技能方面的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技能的培养,结合地域特点、专业特点、学校师资实际情况适时进行特色课程建设,这是提高高职课程有效性,实现校企一体、产教融合的关键途径之一。本文主要对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影像诊断方向特色课程建设进行探讨。
一、高职院校特色课程建设的现实意义
当前,高职院校已成为学生发展个性、展现才能的舞台,特色办学、特色课程更被认为是激发学生个性的重要方式。因此,高职院校特色课程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理论上,其践行的多元智能理论,符合以人为本的发展策略;实践上,其可以改变我国高等教育同质化的现状,培育出符合多方位、多领域需求的人才。
洛阳市地处中原,因人口众多,医疗服务水平不平衡问题突出。因此,建立不同层次的区域医疗中心,是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重大举措。2017年,《中共洛阳市委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洛阳高等教育发展的意见》中指出:坚持改革创新,增设优势特色学科,鼓励高校探索宽口径、厚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洛阳市唯一一所综合性职业院校,结合地域特点、专业特点、学校师资实际情况适时进行特色课程建设,是提高高职课程有效性,实现校企一体、产教融合的关键途径之一。
二、临床医学专业影像诊断方向特色课程建设实践过程
1.开展实验课程兴趣调查
笔者先运用问卷调查,对本校学生对于影像学诊断的学习意向、感兴趣的教学方法等进行了调研。在教学结束后,笔者运用问卷调查学生在课程开展中遇到的阻力、课程学习对影像学诊断能力提升的自我评价、学习负担、最受帮助的课程选择等。最后,笔者调查了学生从事临床医学影像诊断工作的意愿。
2.人员筛选
根据前期调研结果,结合师资力量和学生参与度,最终笔者确定了40人为一个教学班开展影像学诊断特色课程教学,并采取双向选择方式,即学生自愿参与,学院择优选拔。一年级的第二学期,笔者在临床医学专业中采取自愿的原则,根据第一学期综合成绩排名与日常表现,对学生进行择优选拔,并将同时入学的其他同学作为对照组。
3.临床影像学教学内容的选择
一是在原人才培养计划中,增加专业拓展课程“影像解剖学”“医学影像诊断学”“超声诊断学”等,并分别在第二、第三、第四学期进行培训。特色课程教材均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的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教材,供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师生使用。特色课程应突出影像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由从事影像专业的临床医生和专业技术人员采取实践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为辅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完成本专业人才培养中要求的有关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培养计划的同时,了解常用医疗影像设备的基本操作,熟悉常见病、多发病的影像学诊断,使之具备集症状、体征、形态、影像、功能、代谢变化为一体的综合诊断能力。二是通过对基层医疗机构临床岗位的工作条件、工作内容进行调研,确定真正“有用”的教学内容。当前,不少基层医疗机构已购置了X线、超声、心电图等基础医疗影像检查设备,主要以骨折、呼吸系统疾病的X线诊断,腹部、心脏B超等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诊断为主要教学内容。三是依据职业岗位要求,将所需知识、技能、职业素养融入具体的教学内容中,使教学内容职业化。职业化的教学内容更符合职业教育特色、符合学生的实际,体现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四是通过调取合作教学医疗机构的临床数据作为教学材料,使所涉及影像学资料的相关患者隐私都得到保护。
4.师资力量
(1)教师选择。校内专职教师进行基础理论教学,必须是中级及以上职称,从事相关教学满三年;(医院)校外兼职教师(医生)进行专业技能教学,必须是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从事影像相关工作满三年。团队成员年龄在35岁~50岁之间,博士1人,硕士2人,本科4人,副主任医师3人,讲师4人,临床医学专业2人,影像专业3人,解剖学专业1人,基础医学专业1人。(2)教学硬件。学院有人体形态学标本实验室、数字人虚拟实验室、多站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系统实验室、彩超实验室、DR教学实训室、核磁共振教学实验室、PASS影像处理系统实验室等比较完善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实验实训、影像学实训设施,能够满足临床医学专业各课程的教学需要。(3)社会资源。以2家直属附属医院为核心,12家教学医院为重点,54家基层医疗机构为补充,确保临床教学和实习的需要。
5.课程时间安排
学院所增设的三门影像学相关课程为“影像解剖学”“医学影像诊断学”“超声诊断学”,为避免对学生学习造成过大负担,影响原专业规定课程,每学期只学习一门影像学相关课程,每周只设置4个学时,学习时间安排在每周的自习课时间。 6.课程教学细则
实践教学内容在该课程中具有突出的地位,特色课程的实践教学以“医院见习与调研”为主、课堂理论教学为辅。在教学中,教师可将收集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展示,积极组织课内阅片,布置课堂任务,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将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通过文字、图片、声音等,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知识的讲解。教师还应围绕某病例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等多个方面,系统地进行教学,训练学生的综合诊断能力,使他们掌握较为系统的临床影像学思维方法。
7.教学实践
见习课是从理论到实践的第一座桥梁,是学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的过程。学生通过系统的实践锻炼,能掌握影像科室各种常规影像学检查的常见病图像结构,并熟练掌握常见病结构在平片、CT、核磁中的形态及特点。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要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内容一体化,教学需求与岗位需求一致化,知识传授与阅片实训场地同步化。在实践中,应由临床医师带领学生进入医院进行实习,让学生学习实践中影像学诊断的难点与问题,提升学生的自豪感。这样,也能发挥影像学检查在基层医疗体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同理心,提升学生从事临床影像学工作的意愿。
8.教学测验
一是校内利用DR教学系统和PASS影像处理系统进行实训考核,一般包括理论笔试、病例影像读片、影像报告书写三部分。二是在实习期,结合影像学诊断进行临床综合诊疗能力评估,主要采用临床执业助理医师临床技能考试第三站方式题型,对心电图、超声、X线、CT等进行阅片考核,并与同届、往届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统计学分析。为减少主观误差及教师偏好,所有的题目均为客观题,部分测验由机器批改达到单盲效果,最后统计得分。
9.数据采集和归纳
收集學生的问卷调查及期末测验成绩,使用单因素、t检验,验证普通班和特色班的成绩差异。收集教师授课回馈,评价学生学习参与度和对行业的兴趣。
10.总结
分析归纳学生对影像学诊断的兴趣和认知,了解学生对自身职业的使命感和认同感;分析课程安排对学生的影响,提出合理时间规划和教学安排;分析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并做出调整和解决;分析接受特色教学的学生专业知识水平的提高程度,了解课程建设的作用;收集教师的回馈,评估教师队伍的建设。
三、特色课程建设成效
1.学生成绩得到提高
学习成绩的提高是课程建设的短期目标,是教育检验的金标准。通过对普通班和特色班期末测验成绩的比较,可以看出课程建设在丰富学生知识储备上的作用。笔者将收集的数据用GraphPad Prism 8.0.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绘图,使用t检验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通过数据图可以看出特色班成绩略微高于普通班,其中t值为0.3701,这表明两者成绩还是有一定差异的。这充分说明特色课程建设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有利于学生掌握课本的学习内容。并且特色班的误差线小于普通班,这表明更为集中的正态分布,可能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课程参与有关。也就是说,在平均分稍高的情况下,因为有更多的学生愿意投入学习中,使得其正态分布更为集中。
2.学生学习动机
高职院校的一些学生往往目标不明确,对自己的专业缺乏热爱。在特色班开班后,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得出约40%学生是出于兴趣来了解特色班课程建设,还有约40%的学生都是出于以后的工作需要。这说明只有较少的学生对所学内容抱有热忱,也表明了工作在学生群体中的重要性。而新型的教学建设,正好比传统教学方式增加了更多的临床实践内容。
3.专业水平提高
围绕某病例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等多个方面系统展开讨论,将多个学科知识围绕病例有机结合起来,训练了学生的综合诊断能力。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教师通过临床带教和临床影像的分析讨论,使学生不但在测验成绩上得到了提高,而且在实际的专业水平上也得到了提升。
4.学生负担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对于影像诊断课程的满意程度,其中36.8%的特色班学生认为任务过重,并且有15.8%的特色班学生认为课程过难。尽管学院每周只安排4个课时,但还是有部分学生觉得负担过重。
5.实践课程
相比理论课程,影像学诊断课程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增加实践课程时间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临床技能。7.89%的学生希望实践课程时间占比低于25%,30.26%的学生希望有25%~50%的实践课程时间,47.37%的学生希望有一半的实践课程时间,11.84%的学生希望有50%~75%的实践课程时间,2.64%的学生希望有超过75%的实践课程时间。
6.与附近医疗机构达成良好合作意向
医院与学院通过合作能达到双赢:医院医生通过教学巩固理论知识,通过临床带教获得部分劳动力;学院在课程建设的合作中获得一定的师资力量,获得临床医生的优秀经验,减轻本校的仪器设备压力。
四、结论
一是这项研究打破了传统学科的界限,增设优势特色学科,施行育训结合、长短结合、内外结合,有效利用校内、校外教学资源,探索与实践高校宽口径、厚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既是实现高职特色课程建设的有效途径,也是教育的民主与包容的最好体现。二是结合河南省地域医疗发展规划、基层岗位需求、临床医学专业特点和学院师资实际情况,在具有一定医学基础的学生中开展影像学诊断课程的强化训练,可以有效提高他们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三是形成一套比较完整、可行的有关医学方向的特色课程的建设方案。四是特色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院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和方式,培养既具有行业实践经验又能出色胜任高职临床医学教学的专业骨干教师,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水平,使他们成为临床医学专业课程建设的骨干力量。五是加强医院和学院的合作培养,使得医院和学院获得双赢:对医院而言,其帮助医生获得重新学习机会与一定的劳动力;对学院而言,加强合作交流模式不但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而且减轻了教师的教学压力,使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临床知识和实践经验。 五、對特色课程建设的建议
一是特色课程的实施不仅仅是上好几节课的问题,而是一个全方位、立体式的系统工程。高职院校只有让影响特色课程实施的各个要素协调配合,形成一个合理、合力的体系,才能使实施的效果最大化。二是相较于理论课程,学生更愿意接受至少占比一半时间的实践课程,如果实践课程的教学时间过长,会打击学生的热情,使其难以维持正常的学习状态。因此,高职院校在课程建设过程中要评估学习任务的难度,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让其能主动学习。三是部分院校一般以成绩单或学习记录单来证明学生已完成了课程学习和考核,在诊疗技能方面,考核标准、评价标准与证书发放缺少职业标准化和社会化。因此,高职院校应探讨运用多种途径、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估和考核。
参考文献:
[1]王建.普通高中特色课程建设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
[2]杨德武.基于“三有”课堂导向的课程建设与实践研究——以医学影像信息技术课程为例[J].卫生职业教育,2018(02).
[3]司丽芳,刘小娟,蒋涛.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影像学见习课教学实践[J].中国病案,2017(01).
Practice and Reflect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haracteristic Courses in the Direction of Image Diagnosis in Clinical Medicine M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Niu Xiaoyan, Zhang Mingxiao, Chen Ge
(Luoyang Polytechnic, Luoyang 471000, China)
Abstrac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enrich the teaching content of professional skills,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practical skills, and timely carry out the construction of characteristic courses in combination with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school teacher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practical result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characteristic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of image diagnosis in higher vocational clinical medicine major in Luoyang Polytechnic,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optimize the professional connotation, implement early clinical and multi clinical teaching plans, and explore the general practitioner talent cultivate mode integrating prevention and health car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rehabilitation and health management, It provides a reference basis for further developing the construction of characteristic courses in pediatrics, emergency, general practice and other medical directions.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linical medicine; imaging diagnosis; characteristic courses; talent cultivate